党治国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干预组痊愈48例(61.54%),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32例(42.66%),总有效率64.1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使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有效率达到90%以上,优于普通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有直接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检测K252a在大鼠海马全脑缺血/再灌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对JNK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K252a,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K252a在大鼠海马全脑缺血/再灌注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对JNK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在海马的CA1区,K252a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介导的JNK核底物c-jun的磷酸化和Fasl蛋白的表达,以及Fasl和Fas结合的增高。结论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K252a可以明显抑制JNK介导的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作者:王庆;刘永;尹晓慧;张光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麻痹性痴呆(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由于GPI是可治性痴呆,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王银妹;陈晓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100例(干预前)和2012年10~12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1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机0.5~2h由0%提高到92%,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4%提高到8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88.12元下降至82.23元,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五大类11个品种降至二大类5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促进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口服药物临床治疗手足癣、股癣真菌感染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2例真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口服伊曲康唑,一组口服氟康唑。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不良反应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水平,以分析IMT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SAP及ACS患者各30名,对照组30名,SAP组和ACS组统称为冠心病组(CHD组),共60例。全部测CIMT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SAP组与ACS组这两组的IMT水平比较差异不大;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组间的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作者:魏红;杜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特点及分析相关的防治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高血压病门诊的590例患者(其中老年人为384例,非老年人20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分别为25.00%、20.30%、12.50%、13.54%,非老年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分别为10.60%、5.82%、5.30%、3.30%。两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天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分别预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怕瑞西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麻醉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NS组);实验组:麻醉前3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或帕瑞昔布0.5mg/kg(P组)。3组患者均以3μg/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mg/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观察2h,送返病房后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在PACU期间应用VAS疼痛评分法疼痛评分,若VAS评分≥4分或者患者要求镇痛,静脉给予吗啡1~2mg。记录VAS评分≥4分时间(从麻醉停药后至第一次VAS评分≥4分的时间),第一次≥4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4分所需时间,PACU中吗啡用量,术后15、30、45、60、90、120min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实验组术后VAS评分≥4分时间延长,PACU中吗啡用量减少,术后30、45、60、90、120min的VAS评分减少(P<0.05);P组和D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怕瑞西布均可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二者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于刚;冯继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当今社会医患纠纷的现状以及产生纠纷的原因。方法通过分析医患纠纷的现状,阐明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结果根据现如今医患纠纷的状态总结出了导致医患纠纷的原因,依次为医师和患者之间沟通不到位、医疗体制的不健全、新闻媒体的介入、医疗机构人员确有过失、医护人员态度和服务质量不好等。结论我国的医患纠纷现状不容乐观,医师、患者以及社会上的多种因素导致医患纠纷多发。
作者:孙凤菊;高燕嵩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评估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儿童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胃溃疡患儿96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46例)和奥美拉唑组(50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与雷贝拉唑肠溶片(10mg,每日1次,口服)和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均为1周,记录用药后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用药后1、3、5d雷贝拉唑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29例(63.0%)、35例(76.1%)、38例(82.6%);奥美拉唑组分别为13例(26.0%)、21例(42.0%)、39例(78.0%),雷贝拉唑组第1、3天的缓解率高于奥美拉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第5天的缓解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89.1%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儿童胃溃疡均疗效显著,内镜下愈合率高;雷贝拉唑更能迅速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菊平;李永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者联合诊断,CIN共1012例,其中CINⅡ612例,CINⅢ400例。宫颈浸润性癌共196例,所占比例为94.9%。其中早期浸润癌160例(81.63%),晚期浸润癌36例(18.37%)(P<0.05)。结论采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检出率、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莹;兰莹;陶春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确诊的104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理,对照组再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再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症状改善、体征情况,记录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比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5,P<0.01;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1.6)d比(4.2±1.3)d,(4.7±1.6)d比(6.8±1.3)d,(2.9±1.5)d比(5.3±1.8)d,(5.4±1.9)d比(6.8±1.5)d,(6.1±1.4)d比(7.6±1.5)d,(6.53±1.71)d比(7.86±2.21)d,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杀灭致病原,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春丽;刘金辉;蔡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对肺病康复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分析,介绍康复医学现状以及中西医对比,列举治愈好转的资料,使患者了解肺康复意义,普及肺康复知识,使肺病康复为肺病患者所接受,提高肺康复认知率。对具体康复措施与手段进行分析指导,提高肺病患者自我康复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病痛、提高其生存质量。从呼吸损伤,到怎样康复进行探讨性研究,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DVT的发病率是39%~74%[1-2],在骨科大手术中,常见的为行髋、膝关节关节置换的患者,其血栓发生率为24%~84%[3]。小腿肌肉静脉丛为术后血栓的好发部位,一般临床表现为小腿部轻度肿胀感或疼痛,因其病变范围较小,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及临床医师忽视。如小腿肌肉从中的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堵塞血管进而造成栓塞,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临床数据研究表明骨科大手术后DVT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率为2%~7%[4],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死、致残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疾病至关重要。
作者:姜延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怀疑冠心病患者198例,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ECC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47.1%、37.2%、51.1%。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对于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率较高。
作者:鲁冰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消毒供应室是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供应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工作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疏忽或未严格监控,医院感染发生后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可见,对供应室各工作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是防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有关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对策。方法对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标准化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本组共有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标准化护理后,显效7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94%。结论通过制定系统有效的标准化护理对策,有效地减少了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同时也延缓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扶正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扶正愈肝胶囊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指标转阴情况;观察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观察本组患者用药中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个疗程后,本组患者HBsAg转阴率为7.35%(5/68例)、HBeAg转阴率为19.12%(13/68例)、HBV-DNA转阴率为48.53%(33/68例);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LB、A/G、TB和治疗前比较,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HA、LN、PCⅢ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无不适症状出现。结论扶正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好,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随机分为C、D两组,(D组:七氟烷全麻加用Dex;C组:相同方法静脉注射氯化钠液。结果 D组术后MAP、HR、SpO2与术前比较,P>0.05。C、D两组苏醒时间对比,P>0.05。D组MMSE评分与POCD发生率优于C组。结论七氟烷复合应用Dex,可促进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马永新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