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芫;蒋广元
目的 通过研究某三甲医院卫生人力状况和工作效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描述等方法对该医院卫生人力构成情况、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卫生人力工作效率总体上呈现稳步提高趋势,并分析了促成原因和制约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原因.结论 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
作者:王毅;潘秋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配合卡孕栓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30例以及正常阴道分娩患者30例进行了米非司酮配合卡孕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其阴道出血量、妊娠产物排出时间以及宫缩发动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流产有效率为93.3%,对照组9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终止瘢痕子宫疗效确切,而且损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探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21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125例,单用西医治疗85例,每15d为1个疗程.结果 发现: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阴转率92.8%,对照64.7%.一年~一年半后两组复发率7.1%.探讨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效果显著.部分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抵制杀灭作用而达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目的.
作者:程绍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阴道超声介入下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因意外妊娠来我站要求终止妊娠的300例受术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术后恢复月经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及术后恢复月经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阴道超声介入下人工流产术,能有效防止漏吸、吸宫不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及术后恢复月经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少芬;何惠琼;袁世娟;高新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研究会阴侧切严重感染的原因,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在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妇产科产妇中,选取会阴侧切严重感染者84例,分为病理妊娠组42例,生理妊娠组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10d的治疗效果.结果 生理妊娠组会阴侧切严重感染患者预后良好,总有效率生理妊娠组(92.9%)高于病理妊娠组(78.6%).结论 在怀孕期间应减少各种病理因素,产程中减少各种感染机会,才可加强预后效果.
作者:冯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如何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 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组织与制度建设、采血环境的控制、成分采集与制备、储血送血、关键物料、医疗废物的处理、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血站内部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 通过进行站内、外采供血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感染控制是血站质量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站内感染,是保障献血者、工作人员及安全输血的关键.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于2010 年7 月起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将2010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作为实验阶段,2009 年7 月至2010 年7 月作为对照阶段,比较两阶段护理质量,随机抽取两阶段50 例患者,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阶段我科室护理质量更好,其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应急护理得分均高于对照阶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阶段患者对我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永秀;徐银帆;廖兵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测定,为早期明确诊断的救治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合并症的发生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加强特殊护理,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德英;阿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喉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在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医院治疗喉梗阻的11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小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3.1%,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0.7%,总有效率为9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喉梗阻疗效确切,起效快,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长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眼科专用B型超声检查在以眼附属器损伤为主的眼外伤患者术前检查的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重庆康华公司APS2000型眼科A/B超声诊断仪,对105例以眼附属器损伤为主的眼外伤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05例以眼睑等附属器外伤为主的患者中,眼科常规检查不能完整准确的进行的情况下,B超检查协助诊断,效率为85.29%.结论 通过术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变,同时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眼球探查术,缩小探查范围,缩小手术带来的二次损伤.B超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拟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眼外伤的诊断及部分探查手术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苏文成;唐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利用调节细菌清除能力以及增强其肠道屏障功能来提高肠源性脓毒症的康复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证明方法,通过对两种类型的脓毒症实验模型进行研究,实验运用(即rmGM-CSF)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来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回顾患者采用不同方法的康复情况,观察其因子对机体康复以及细菌易位的反应或影响.结果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对于脓毒症的康复率有显著的提高,以及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肠道屏障功能以及机体巨噬细胞细胞功能的提高和增强相关.结论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能够有效提高肠源性脓毒症的康复率.
作者:韦思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基础护理对缓解护患矛盾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的住院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加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差错发生率和护患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础护理对缓解护患矛盾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范亚君;王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先天性巨痣属于黑色素细胞痣的一种,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良患儿女性,7岁,出生时全身散在大小不等黑色斑片或斑点,无性皮肤肿瘤.其特点是范围广泛,于手术大面积切除后,组织缺损往自觉症状,黑斑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多、增大.父母非近亲结婚,生育往不能为邻近组织修复从而影响外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此病发一女一子,其弟无异常,否认家族病史.患儿于2011年2月10日到我病率约万分之一,有恶变可能.
作者:高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70 例脑卒中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8 例和对照组32 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普通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4 周的心理疗法(包括系统性健康教育,音乐电治疗和家庭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HAMA、SSS 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HAMA、S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心理治疗能消除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作用.
作者:曹海平;王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验性、操作性、服务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这就要要求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一个合格护士的必须手段.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承担着多所大、中院校的临床带教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带教经验.然而,由于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生的学历、年龄、学校的不同,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淑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IPS-Empress 2 铸造陶瓷、In-Ceram 渗透陶瓷全瓷冠两种不同全瓷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 例全瓷修复患者,IPS-Empress 2 铸造陶瓷和In-Ceram 渗透陶瓷各40 例.比较2 组的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IPS-Empress 2 组显得更美观,In-Ceram更能抗折裂.结论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何种方式.
作者:贾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致病菌的携带情况及洗手后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正在进行各种临床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676 名,分别采集其洗手前后手部皮肤拭子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在诊疗过程中(洗手前)医务人员手致病菌的携带率为10.06%,洗手后携带率为3.11%,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医师与护士手致病菌的携带率比较表明,洗手前护士手致病菌的携带率显著高于医师(P < 0.05),洗手后二者无区别(P > 0.05).结论 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应注意手致病菌的携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张凤华;李瑜珍;曾学辉;曾裕微;罗丽雅;刘焕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胸痛30min而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30min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明显,呈压榨性、持续性,伴气短、大汗及濒死感,来院前未进行治疗.既往嗜烟酒20年.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细弱.抬入诊室,神志清,对答准确,皮肤粘膜苍白、大汗、肢端湿冷、口唇发绀、颈软、双肺(-),心界正常、心音低钝、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及其它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作者:孟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重症病例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 例各种急性胆囊炎重症病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无医源性胆道损伤、大出血和残余胆囊遗留.结论 胆囊大部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重症患者行胆囊切除困难时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
作者:牟永山;周成文;赵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与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21 例前置胎盘孕产妇,其中合并胎盘植入20 例作为实验组,其余201 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年龄、孕次≥ 3 次、流产2 次以上、瘢痕子宫及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及休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孕妇年龄、孕次、流产、瘢痕子宫以及中央型前置胎盘均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可引起产时产后出血量增多,重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刘志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