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生
目的 对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4 例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37 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进行治疗.结果 B 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明显优于A 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 组患者.结论 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曾建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手术室作为医院多学科病人患者抢救治疗的特殊工作场所,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接触人员多,工作环节复杂,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是保证病人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贾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差别,为临床治疗提出推荐治疗方式.方法 2008 年我院正式引入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2008 至2010 年在我院治疗的68 例乳腺癌的患者(治疗组)均进行该疗法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与我院2006 至2008 年给予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的74 例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别.结果 治疗组平均胸壁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前者平均手术耗时略大于后者(P<0.05);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疤痕不明显,更适宜作为不幸罹患乳腺癌的爱美女性的治疗手段.
作者:谈太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门诊抽血患者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 对抽血患者27000 人次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抽血患者高峰分布的规律,根据抽血高峰,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同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患者满意度提高,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门诊抽血患者多、流动性大,与护士沟通交流时间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加强抽血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李俊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盒生产过程变异控制要点.方法 比较各个控制要点实施前后的变异差别.结果 产品变异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对生产过程各要点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变异.
作者:李彬;陈静;赵文威;韩梅玲;刘春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40 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为一类切口手术,青壮年,无基础疾病,呼吸机通气超过72h,均采用一代头孢预防感染.A 组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B 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追踪血常规,胸片,脱机时间等指标.结果 A 组患者VAP 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叶乔冬;黄庆;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分析,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在校274名学生中,发病58 例,罹患率20.3%,其中男生29 例,女生29 例,大年龄12 岁,小年龄6 岁,病例主要集中在7 岁组27 例,占47.37%.结论 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及季节性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赵庆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房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心率失常,而甲亢是阵发性和潜在的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较多报道P 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WD)可以作为房颤的预测因子,PWD 增大与发生房颤紧密相关.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可以引起很多临床问题,包括死亡、心力衰竭、血栓事件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现将目前PWD 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甲亢并发房颤的理论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郑鑫;宿克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应用.方法 拟行ERCP 术患者60 例,ASA Ⅰ ~ Ⅱ级,年龄65~88 岁,随机分为A、B2 组.A 组以1% 丁卡因喷咽喉部,充分表麻后开始进镜;B 组ERCP 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4.0μg/mL)、瑞芬太尼(1.5ng/mL) 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记录开始诱导前(T0 基础值)、进镜时(T1)、术中(术中任意3 次取平均值)(T2)、术毕(T3)、苏醒(T4)时的BP、HR、SpO2、BIS 值操作中的不良反应(恶心呛咳和心律失常)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A 组的T1、T2 的SBP、DBP、HR 与T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B 组的T1、T2 的SBP 与T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DBP、HR 与T0时比较有无差别(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BIS 监测A 组各时点无变化(P>0.05)B 组的T1、T2、T3 与T0 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不良反应与满意度B 组明显好于A 组(P<0.05),B 组均无出现心律失常.结论 在BIS 监测下,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下行ERCP 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老年人、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为有利.
作者:郑胜宇;傅祖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析LEEP 刀与冷冻治疗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以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在几个比较大型的医院里对200 名患有宫颈糜烂的患者进行试验调查.将她们分为两组,每组100 名,其中一组是进行LEEP 刀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是进行冷冻治疗法(观察组).结果 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愈时间上看,无明显差异性.所以治疗要依据患者的个体病情分析对症治疗.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LEEP 刀和冷冻治疗法它们各有他们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求来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吴凤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进入新时期,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临床教育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文章分析了当前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杨丹;方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对2010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间住院患者病历3865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发生医院感染386 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69%;感染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2 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52%.结论 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和特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对重点科室加强监测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玉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14 例根据POP-Q 分度达Ⅱ度及Ⅲ度较年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将子宫固定于骶骨岬表面骨膜上,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及直肠阴道间隙放置网片.结果 14 例患者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0.15±18.15)min,术中平均出血(50.15±25.17)mL,平均住院时间(3.5±2.16)d,术后随访平均为10 个月.根据POP-Q 分度发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14 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到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 上述方法是治疗较年轻中盆腔组织缺陷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使之恢复盆底解剖、缓解症状、维持术后性生活质量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晓芳;王丽玲;邢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11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 例和观察组(加用高压氧组)39 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这些指标比较,P 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压氧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疾病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报告1 例因静滴赖氨匹林溶液过敏引起急性喉头水肿的患者实施了紧急救护,且转危为安.对于首次用药的患者,要询问过敏史,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各种反应及疗效,认真做好用药期间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的关键.当出现严重变态反应后不但要及时救护,还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护理起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作者:毛伟;王妍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考察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研究其释放特点.方法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XD 第一法),采用转篮法,以0.1mol/L 盐酸溶液750mL 为溶剂,1.5h 后,加入37℃的0.2mol/L 磷酸钠溶液(调pH 至6.8±0.05)250mL,转速为100rpm/min,温度为(37±0.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305nm.结果 在10~5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标准,在1.5、3、8h 的累积释放度为21.4±1.69、53.8±2.00、88.7±1.15.释药模型为一级释放,拟合方程为ln(1-Q)=-0.354t+0.2188.结论 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作者:吴起娟;王亚娜;郭骥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ancy,ICP)病因探讨,提高临床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治疗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在本科住院的5 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在23 ~ 28 岁,均为G1P0,临床表现均有乏力、纳差、黄疸、瘙痒;肝功转氨酶轻度异常,中重度黄疸;有合并症者3 例,妊娠期间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地塞米松治疗,3 例患者妊娠38 周后自然产,1 例妊娠35W 胎儿出现宫内窘迫,1 例妊娠32 周早产.产后1 周内黄疸均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CP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临床表现各异,自然预后差,血胆酸的总含量可能会升高10 ~ 100 倍,且较临床症状出现的早,具有诊断意义.经保肝、退黄、激素等治疗效果可,随着孕期检查普及各类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手段发展如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光武;陈新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骨盆骨折(instability pelvic fracture,IPF)的特点,探讨其急救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87 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IPF 早期抢救中积极护理支持、有效补充体液、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经个体化、针对性急救护理,所有患者就诊6h 内均完成急诊外固定支架治疗,本组手术治疗21 例、非手术治疗65 例,除了1 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他均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度过急诊期并进入二期治疗.结论 掌握急救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步骤,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姑丽米热·伊萨木丁;祖丽皮亚·艾海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生心理压力及干预的方法.方法 采用熟悉急诊工作环境及就诊流程、护生心理教育、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等方法.结果 通过对护生心理的压力干预方法有效缓解压力.结论 相信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压力源,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帮助其顺利完成的急诊室的实习任务.
作者:朱雪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不同存放条件对油炸食品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方法 从糕点房购买油炸食品(桃酥)后,在室温和冰箱放置3 天d、6 天d,按国标方法GB/T5009.37 - 2003 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油炸食品的酸价、过氧化值明显增高.在相同保存时间内,室温敞口保存油炸食品的过氧化值明显高于冰箱避光保存者.结论 保存时间、光照、温度等对油炸食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