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靖;李红;赵舒畅;傅春彬
脑血管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由于患者体质差、步态不稳、行动缓慢、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是脑血管患者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律紊乱等,都能导致脑供血短暂的不足,从而使得大脑缺血缺氧,突然之间导致患者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的现象终而昏倒,追究跌倒的原因.做好安全的宣教工作和病房的硬件设施,加强照看,减少和预防在医院和生活中出现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沈伟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内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内而建立的用于呼吸的气体通道,它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非常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氧需求,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所产生分泌物,它是重危患者的生命通道[1,2].人工气道建立后,外界气体不再经鼻腔过滤和湿润,而是直接进入了气道,这种情况下气道黏膜受损伤的概率必然加大,细菌也因此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继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3].
作者:钟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目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如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虽可救治,会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征.为确保产妇的生命及身体健康,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将近年来笔者接触到的3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梁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消毒供应室是供应医院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各种污染的可复用器械;处理各种锐利器械以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高温、潮湿、噪音等的内部环境,都会对供应室护士造成各种伤害,只有提高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范意识,才能保护自身健康.
作者:张伟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按压内关穴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化疗前后应用止吐药)和观察组(在化疗前后应用止吐药的同时正确按压内关穴),观察两组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63.33%)和观察组(94.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按压内关穴可减轻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
作者:吴翠荣;王芹;周秀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40 例给予喜疗妥外涂进行治疗法;对照组给予用50% 硫酸镁外敷静脉处.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喜疗妥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娟;李岩;王洪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地方性医学院校打有地方属性的烙印,一是办学资金和教学资源共享的短缺,二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为地方人民防病治病服务,培养基层高级医药卫生应用型复合人才.只有依靠行业背景搭建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模块,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临床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创新精神和临床实践能力成长.拓展社区服务实践教学新路子,实现全员育人和环境育人,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养成,可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增强办学的竞争能力.
作者:李勇;袁章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近几年动物类中药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大量近期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整理、分类、总结、概括并进行分析.结果 动物类中药在抗肿瘤、调节血液系统、保护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等药理研究及相关临床应用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发展.结论 动物中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发展完善.
作者:张秀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盒生产过程变异控制要点.方法 比较各个控制要点实施前后的变异差别.结果 产品变异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对生产过程各要点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变异.
作者:李彬;陈静;赵文威;韩梅玲;刘春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在体内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 酶系代谢,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造成其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就需考虑其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兰索拉唑的药动学研究进展,旨在找出兰索拉唑在临床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唐丽英;党晓伟;郝金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62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 例,将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痊愈50 例(61.73%),总有效率93.83%;对照组痊愈34 例(41.98%),总有效率72.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生心理压力及干预的方法.方法 采用熟悉急诊工作环境及就诊流程、护生心理教育、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等方法.结果 通过对护生心理的压力干预方法有效缓解压力.结论 相信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压力源,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帮助其顺利完成的急诊室的实习任务.
作者:朱雪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使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进行保护,并对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治疗的患者65 例,其中35 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乌司他丁,剩余的30 例患者未使用乌司他丁,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LDH、CK-MB、eTnl 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跳及术后患者正性肌力作用药物的使用量.并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值指标使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t 检验,取P=0.05.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细胞较对照组心肌细胞保护明显,统计学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患者的心肌可以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兴贵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灭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 对戊二醛薰蒸消毒柜内不耐高热器械灭菌3h 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每次采样3~6 份,每月1 次,出现不合格时跟踪监测.对三年来监测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从各环节分析查找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灭菌失败的原因,制定对策.结果 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灭菌监测合格率偏低,且逐年下降,2006 年、2007 年、2008 年其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7%、96.5% 和86.5%.对戊二醛消毒柜的影响因素多,消毒灭菌效果不可靠,停用淘汰了所使用的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结论 戊二醛薰蒸消毒柜灭菌效果不稳定;投入使用后要定期清洗保养;严格按<内镜消毒技术规范>清洗腹腔镜;完善戊二醛熏蒸消毒柜监测手段,及时发现隐患.重视熏蒸消毒柜的日常维护,注意不要超期使用.
作者:王玉兰;杨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门诊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慢性病的特点及慢性病就诊患者在门诊药房用药咨询中遇到问题的分析,提出提高门诊慢性病的药学服务措施.结果 与结论在门诊慢性病的药学服务中应完善服务措施.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改变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使慢性病患者在门诊药房的服务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在今后的用药中能够做到用药更合理、用药依从性更强.
作者:孙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稳定自然杀伤T 细胞(iNKT) 同时具备NK 细胞受体和T 细胞受体,对保守进化的抗原提呈细胞CD1d 有限制作用,且具备产生Th1- 和Th2- 细胞因子的突出能力,已经被证明在哮喘等过敏性气道炎症的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研究iNKT 细胞在过敏性哮喘机制中的作用及以iNKT 细胞为靶向的哮喘治疗进展对进一步研究过敏性哮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辛琪;李浩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很多,要达到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 以下的目标,必须从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方面着手应对,多管齐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有关文献报到分析了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章云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儿科病房设置情况设计可移动护士站2 个,总结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9 个月中,患儿家长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并与前9 个月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孙素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疗护理活动的局限性减小,护理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化,各种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时,其生命以及心理等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而如何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覃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11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 例和观察组(加用高压氧组)39 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这些指标比较,P 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压氧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疾病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叶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