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蒋丽华

关键词:鼻内镜下手术,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介绍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赛炎、鼻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鼻内镜手术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与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明显.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CT与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PJ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结合文献资料报道.结果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则类似肿瘤性病变.CT表现1例正常,1例考虑为颈内动脉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瘸.MRI 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前考虑脑膜瘤可能,海绵状血管瘤或其他性质病变待排.结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各具形态及影像学特点.MRI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明显优于CT.

    作者:宗吉龙;李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围手术期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的保护机制与影响

    本文从磷酸肌酸对心脏的直接供能、维持心肌细胞的高能磷酸水平等供能水平,对心脏中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对心脏细胞膜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微观方面;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的电生理影响对心功能的影响,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等宏观角度来说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的保护.进而说明磷酸肌酸的供体磷酸肌酸钠在围手术期对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巩超;张小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结节性硬化症1例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2009年9月诊治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结果 其临床特征典型,但皮损发病时间与以往文献不尽相同.结论 此报告以供临床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昊;魏群;运蓓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1例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术中抢救体会

    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急性的速度较快的失血.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发展快,如早期控制不及时可迅速引起各重要脏器的功能不全及DIC.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饮食调控是基本、重要的治疗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饮食要求浅谈调控饮食的重要性.

    作者:赵永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如何提高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效果

    提高外科护理实验效果是由人员配置、建设实验室、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的实施以及严格的考核制度等方面决定的.

    作者:刘春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县妇幼保健院2008年12月至今收治的116例采用保守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分析其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恐惧、紧张,害怕、自卑、烦躁等,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和生理具有明显好转,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应激源,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作者: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德州联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产妇术前、术后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妇科护理方法,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排气,拔除尿管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泌乳量充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术前、术后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及术后恢复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洪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案.方法 对清远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来3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3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发生麻醉意外和术中并发症.无术后感染现象发生.结论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外科医师及麻醉医师紧密配合,对确保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少娟;王贵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奥拉西坦在血管性痴呆急性期的疗效

    血管陛痴呆(VD)是居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位的痴呆原因,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隋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1] .本实验研究奥拉西坦在住院患者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柴风良;高淑兰;张彦峰;张美玉;逄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消旋卡多曲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治疗组消旋卡多曲联合酪酸梭酸活菌及对照组单剂蒙脱石散荆治疗.对两组在总有效率、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控制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控制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消旋卡多曲联合酪酸梭酸活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文贤;艾红;陈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82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住院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采取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治疗.另对照组42例采用Ⅰ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4个月.结果 采用日本JOA17分法评估,治疗组的综合改善率为93%,对照组的综合改善率为81%.结论 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手术治疗能能改善椎管的内容面积,使得受压的脊髓尽快得到缓解,疗程较短,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炳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西吡氯铵漱口液对单纯性牙龈炎牙菌斑的疗效

    目的 探讨西吡氮铵漱口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惠者牙菌斑和唾液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性牙龈炎矛菌斑惠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患者0.1%西吡氯铵漱口液,对照组给予患者爱诺天健漱口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78.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西吡氯铵教口液可预防单纯性矛龈炎患者牙菌斑的形成,不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作者:潘兴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CT在矽肺诊断中与X线的优势对比

    目的 探讨CT在矽肺诊断中与X线优势.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罗定市人民医院行矽肺普查的149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和X线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和X线检查在不同分期矽肺检出率及确诊矽肺患者的粉尘接触时间.结果 CT检查共确诊矽肺患者37例,检出率为24.83%,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P<0.05),其中经CT检查确诊:期矽肺17例,检出率为11.41%,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P<0.05),两组Ⅱ、Ⅲ期矽肺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检查确诊病例平均粉尘接触时间显著低于X线组确诊病例(P<0.01).结论 CT在矽肺诊断中较X线具有分辨率高,对肺深部结节显示更加清晰,受周围组织影响小等优势,在矽肺的早期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天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综述

    文章简单介绍了毛细支气管炎病因病机,并从普米克令舒在不同剂量使用时治疗毛细支气管炙气管炎的效果,普米克令舒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的效果两个方面,阐述了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提示,普米克令舒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外科营养支持与护理

    目的 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营养失调.方法 观察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进行了营养支持的患者20例.结果 营养失调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能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论 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作者:黄艳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

    由于急诊抢救患者起病急,病情重且复杂,急诊抢救工作往往都在相关化验或检查结果 没有出来之前就开始进行,各种侵八性治疗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这直接导致惠者的自然屏障受到损伤.在急病危重-睛况下,挽留住患者的性命是急诊医师抢救患者的主要目的,由于抢救时操作的仓促、就诊医师的流性动大及诊室环境的设施不完善,对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往往不及时,导致了患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易引发感染.由此可见,导致患者继发院内感染及影响救活率的因素中,医源性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因此我们应该对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感染的特点和性质做出相应措施,提高抢救生存率,挽救惠者的生命.

    作者:姚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原发性肾细胞癌24例临床分析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恶性,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肾细胞癌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5%.待临床出现症状和体征后而确诊的肾细胞癌已有20%~30%的病例发展成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已处于晚期.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探讨肾细胞癌有效治疗手段,现将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总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肾癌30例.现将经过手术确诊的24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文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格列美脲对中国地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格列美脲对中国地鼠降血糖效果.方法 用氧化酶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中国地鼠的血糖与血清胰岛素,观察不同剂量格列美脲对中固地鼠血糖与血清胰岛素的影响.结果 格列美脲降血糖作用明显,相同剂量格列美脲降血糖作用优于格列本脲.结论 格列美脲能改善糖尿病地鼠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实验以剂量为20mg/kg效果较好,作用优于格列本脲

    作者:金晓明;魏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人糖尿病的药物应用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各种致病因子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从而引发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睦、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表退,合理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药物控制搪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刘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