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

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关键词:癫痫, 过渡期护理模式, 治疗依从性, 疗效, 家庭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入院实施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素莲;郑瑛;王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级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专科实施护士能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以增强各级护士的质量意识,提升血液净化护理整体质量。方法采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对血液净化科应用护士能级管理模式前、应用后进行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级管理模式,建立了护士分层级管理,合理利用了护士资源,可以提高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彬;罗世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洗耳球在产科产包中应用后的处理

    洗耳球主要用于医院治疗耳部疾病,是一种橡胶类的耳科医用洗耳球,其尖端圆滑,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为此,我院于2012年2月将洗耳球运用到产科产包内,用于清理新生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卢毅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的效果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在患者手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包括建立HACCP体系:组建HACCP小组,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HACCP相关知识,绘制流程图,分析危害因素,确定手术过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制定手术安全检查表,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安全度及工作满意度。结果①与控制前相比,控制后手术安全度明显提高,在手术安全措施、安全问题、物品清点及感染控制四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控制后患者对手术室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4.58±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能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张玲;付艳茹;原英资;张丽;姚晓丽;王黎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采取下肢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等保护血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1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10%,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探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和手术前10~15 min的心率、血压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结果入室即刻两组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异,手术前10~15 min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无痛悬吊复位治疗术时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梅;谢丽丽;韩君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个案访谈法,对27例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影响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治疗时间长缺乏信心;②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④经济困难导致不能坚持治疗。结论应加大SLIT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识别并评估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置措施,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伤口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83%,低于实施前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9.45%,高于实施前的9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属芳;周龙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性溃疡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分析溃疡类型、溃疡病始发年龄、病程、性别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对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影响,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性情绪发生率为63.9%(235例/368例),复合性溃疡高于单纯性溃疡,胃溃疡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起始于25~40岁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女性多于男性,有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高于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上述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负性情绪,找出引起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溃疡病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防下肢DVT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未发生DVT,常规护理组DVT 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证护理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入循证护理理念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朝银;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11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疾病构成、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后,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路径的推行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的安全性。方法将1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方式,即术前1 d 10∶00 pm禁食12 h,术日6∶00 am禁饮4 h;观察组于术前1 d 10∶00 pm研究者指导患者口服自制糖盐溶液300 ml,12∶00 pm后禁饮禁食,术前4 h再饮糖盐溶液200 ml。采用直观标度尺评分( VAS)测量患者术前主观不适感;比较术前1d晨、术日晨、术后6h、12h、24h血糖、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存在差别( F=5.609、5.771、15.780、12.335, P<0.05),而观察组各时刻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 P>0.05);且血糖术后24h、心率术后6h、收缩压术后6h及舒张压术后6h时刻点与其他时刻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晨V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术日晨对照组患者主要不适感觉为紧张、饥饿、口渴、疲劳、疼痛, VAS总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结论采用自制口服糖盐溶液于术前1 d 10∶00 pm及术前4 h饮用糖盐溶液,不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及麻醉插管,不增加术中误吸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前饥饿、口渴感,缓解紧张、疲劳、疼痛感;维持术前血糖稳定。

    作者:姚晓丽;原英姿;张桂梅;刘瑶;佟可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神经内科诊治的60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疗法。6个月后观察2组AD痴呆患者抑郁症治疗疗效。结果采用心理干预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马忠金;孟凡莲;张玉;张沧霞;郑艳霞;邓志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自制宣传手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自制宣传手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把本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发放宣传手册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发放自制宣传手册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自制宣传手册的发放能有效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冰玉;严翠群;阳星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教育支持对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后对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宫颈癌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组,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妇科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出院时进行焦虑量表( SAS )、抑郁量表( SDS )以及希望水平量表( HHI )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教育支持能提高心理上的舒适度和希望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杨绍平;闵丽华;彭天靖;胡恩梦;汤泽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双侧腋臭的疗效及围术期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双侧腋臭的疗效及围术期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12例双侧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和循证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美容效果好,无皮瓣全层坏死和皮下血肿。1例女性患者一侧腋下皮肤表皮脱落,1例男性患者电凝钩灼伤皮肤,经治疗和循证护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1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均非常满意。结论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双侧腋臭疗效好,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温丽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食误吸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住院患者进食情况、对误吸的认知以及误吸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12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食情况、以往误吸发生情况及对误吸认知进行调查,针对个体情况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对误吸认知及误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的120例患者中,36例(占30%)曾发生过误吸,大多数患者对误吸认知缺乏。接受健康教育后的住院老年患者对误吸的相关单项知识了解率明显优于接受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半年内发生误吸8名,误吸率为6.78%。结论老年患者进食误吸的知识缺乏,通过对老年人群进行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率,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

    作者:陈宇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提升层级培训效果的探讨

    目的: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满足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对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价进行系统化管理,建立科室自评、院内层级培训小组检查与护理部全面监督的三级督导评价体系。结果使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从理论、技能考核及护理人员、临床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提高。结论运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层级培训效果。

    作者:王海霞;吕元红;徐雅南;肖志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可控行为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可控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应用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出院6个月、12个月两组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及二级预防行为、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及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1及P<0.05)。结论与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相比,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订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可控行为。

    作者:晁素兰;郭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微创不翻瓣的个体化种植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板在微创不翻瓣的种植修复中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要点及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集的20例牙缺失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导板辅助不翻瓣种植修复,术前做好精心准备,术中密切的医护配合,术后有效的康复指导。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59枚种植体,不翻瓣种植手术顺利,位置精确,手术损伤小,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术后并发症,愈合期间无脱离及感染。结论专业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微创不翻瓣的个体化种植手术成功的保障,不仅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林少珍;吴纪楠;帅燕珍;李建平;胡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