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采取下肢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等保护血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1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10%,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板在微创不翻瓣的种植修复中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要点及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集的20例牙缺失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导板辅助不翻瓣种植修复,术前做好精心准备,术中密切的医护配合,术后有效的康复指导。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59枚种植体,不翻瓣种植手术顺利,位置精确,手术损伤小,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术后并发症,愈合期间无脱离及感染。结论专业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微创不翻瓣的个体化种植手术成功的保障,不仅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林少珍;吴纪楠;帅燕珍;李建平;胡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洗耳球主要用于医院治疗耳部疾病,是一种橡胶类的耳科医用洗耳球,其尖端圆滑,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为此,我院于2012年2月将洗耳球运用到产科产包内,用于清理新生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卢毅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综述国内外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现状,并展望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的趋势,以期为合理配置及管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防下肢DVT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未发生DVT,常规护理组DVT 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证护理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入循证护理理念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朝银;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和手术前10~15 min的心率、血压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结果入室即刻两组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异,手术前10~15 min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无痛悬吊复位治疗术时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梅;谢丽丽;韩君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综述近5年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现状,以及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角度的护理干预方法。希望能够为研究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科研和临床应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妍;李耀芬;庞晓丽(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存在关节、肌肉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许多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等症状比较突出。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及其他器官或组织〔1〕。早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造成关节强直或畸形,甚至可致残废。风湿病变部位大部分集中在活关节处,肌肉肿大,骨膜发炎,骨端部腐蚀,患者疼痛难忍,活动受阻,且关节变形僵直。由于风湿病发病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2〕。目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仪器和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存在使用复杂、易复发、预后不良或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缺点,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现在临床护理中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风湿病蒸汽治疗仪,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15062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赵逢芝;范传玲;张殿红;刘永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11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疾病构成、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后,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路径的推行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的安全性。方法将1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方式,即术前1 d 10∶00 pm禁食12 h,术日6∶00 am禁饮4 h;观察组于术前1 d 10∶00 pm研究者指导患者口服自制糖盐溶液300 ml,12∶00 pm后禁饮禁食,术前4 h再饮糖盐溶液200 ml。采用直观标度尺评分( VAS)测量患者术前主观不适感;比较术前1d晨、术日晨、术后6h、12h、24h血糖、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存在差别( F=5.609、5.771、15.780、12.335, P<0.05),而观察组各时刻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 P>0.05);且血糖术后24h、心率术后6h、收缩压术后6h及舒张压术后6h时刻点与其他时刻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晨V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术日晨对照组患者主要不适感觉为紧张、饥饿、口渴、疲劳、疼痛, VAS总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结论采用自制口服糖盐溶液于术前1 d 10∶00 pm及术前4 h饮用糖盐溶液,不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及麻醉插管,不增加术中误吸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前饥饿、口渴感,缓解紧张、疲劳、疼痛感;维持术前血糖稳定。
作者:姚晓丽;原英姿;张桂梅;刘瑶;佟可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短期肺康复治疗与长期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只接受短期肺康复锻炼(8-12周),观察组在完成短期肺康复锻炼后,重新评估病情,制定长期肺康复计划,长期坚持肺康复锻炼。各组观察锻炼前及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FEV1占预计值%、6分钟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评分( Borg指数)、生存质量评分( SGRQ评分)、年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经过短期肺康复训练,FEV1占预计值%升高、6MWT升高、SGRQ分值、Borg指数均降低;在干预12个月时,观察组在6 MWT、SGRQ分值、Borg指数、年急性加重次数等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长期肺康复治疗优于短期肺康复治疗。
作者:李冰;张瑞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采取干预措施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MICU病房住院的患者120人,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表( 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进行调查,结果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结果重症监护患者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1),而面对应对方式得分则低于常模(P<0.01);其应对方式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域、住院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P<0.01)。结论重症监护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陈莲芳;谢美婵;朱彩兰;沈春花;林荣金;梁文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自制宣传手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把本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发放宣传手册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发放自制宣传手册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自制宣传手册的发放能有效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冰玉;严翠群;阳星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可控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应用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出院6个月、12个月两组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及二级预防行为、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及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1及P<0.05)。结论与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相比,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订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可控行为。
作者:晁素兰;郭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以增强各级护士的质量意识,提升血液净化护理整体质量。方法采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对血液净化科应用护士能级管理模式前、应用后进行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级管理模式,建立了护士分层级管理,合理利用了护士资源,可以提高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彬;罗世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急诊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抢救模式。选择同期收治的41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2%、死亡率为8%、并发症率为10%;对照组患者再通率66.25%、死亡率为20%、并发症率为13.75%,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05,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结论链式流程的各环节密切配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朱晓燕;魏薇萍;葛庆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个案访谈法,对27例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影响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治疗时间长缺乏信心;②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④经济困难导致不能坚持治疗。结论应加大SLIT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动机组)和对照组各43例,动机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院内及院外随访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动机组患者对肝硬化腹水知识的掌握、自身症状的评测及生活质量在3个月后明显高于刚入院时(P<0.05),也明显优于3个月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媛;李振刚;夏回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TG)后身体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TG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6例,按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PN组各3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10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和24h尿素氮(24hUP)〕和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EEN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0.2)h、(78.7±15.4)h和(13.6±3.4)d, PN组分别为(66.7±11.5)h、(114.2±13.6)h和(21.5±3.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38),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手术7 d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EEN的营养支持方式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