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杏香兔耳风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李桂兰;芮成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 抑菌, 琼脂扩散法
摘要:目的 研究杏香免耳风提取物A,杏香兔耳风提取物B及杏香免耳风提取物C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平板稀释法,探讨了3种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抑菌直径和低抑菌浓度.结果 3种杏香兔耳风提取物对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次之,霉菌弱.结论 3种杏香兔耳风提取物均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和调查访问,分析了性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剖析了产生的原因.结果 因人而异使用了不同的药物,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结论 认为应加强健康教育,对性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才能使身心得到完全康复.

    作者:王玉玲;安霞;高新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浅谈新时期药学专业实习带教管理

    目的 探讨提高药学生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方法 进行岗前教育;选择好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质量跟踪评估.结果 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药学生生政治和业务素质有所提高.结论 进一步规范了带教管理,有利于提高药学生实习质量.

    作者:杨秋英;吴梅香;杨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9例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紧迫性.方法 回顾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所救治的9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例的救治过程.结果 9例患者有1例死亡,其余8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正确及时.

    作者:高海芳;董伟;虞惠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颈丛阻滞与颈丛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比较

    我们于2005年以来对240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患者采用了颈丛阻滞与臂丛加颈丛联合阻滞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4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60例,女80例,年龄16~70岁,体质量48~78kg,无其他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纯颈丛阻滞,Ⅱ组臂丛+颈丛联合阻滞.

    作者:李永刚;吴静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由于意外接触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而致急性中毒时有发生.

    作者:王天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附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为观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黄连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消化性溃疡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和黄连素片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片和阿英西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8.3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胃清疡疗效满意.

    作者:王敬霞;赵振刚;姚成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是药物治疗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为了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达到治疗目的,减少不良反应.护士从掌握药理学知识、加强药物管理、保证药品质量、遵守用药原则,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依从行为等方面进行全程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柯专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健康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瓣膜病变严重,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选择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受疾病折磨,对手术和预后有较重心理负担 [1].表现为焦虑和恐惧,严重者影响食欲和睡眠.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静;陶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对外科患者心理护理应用的分析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技术在外科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方法 对外科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对119例外科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记录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71.5%;忧郁者降至4.5%;担心者降至61.3%;精神紧张降至43.7%;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8.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88.8%.119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基本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结论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作者:杨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快的国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经过凶险等特点.了解中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时做出处理,对撇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作者:吕平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CT的普及应用使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明确,手术方式日臻完善.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自1998至2009年通过合理选择不同术式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永立;孔存帅;李国合;张照立;王富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罗格列酮对高糖状态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糖状态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首先观察高糖状态下HK-2细胞TGF-β1表达情况,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刺激48h及使用相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刺激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实验组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ELISA法观察各实验组培养液中Ⅳ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状态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Ⅳ型胶原酶的表达(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保护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机制是通过抑静TGF-β1、Ⅳ型胶原酶的表达.

    作者:陈亚萍;苏建华;包纪盛;林志;邵炀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75%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在0.4~2.4μg(R=0.9999)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0.69%(n=6).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陈滨;杨飞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PVEP和FVEP对于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不同作用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段,但是由于患者晶体混浊,临床不能对视网膜情况有一个明确的形态功能认识,因此患者术后视力预测较为困难,为了对屈光介质不同程度混浊患者白内障手术的视力预后提高预测准确性,现对近年来无锡市人民医院部分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行PVEP和FVEP检查,以探讨其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价值.

    作者:鲍迅;孙超;赵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创伤修复与改善皮瓣血运中的研究综述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EPC形成于胚胎期.胚外造血启动,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的一些间充质细胞逐渐聚集成条索或团块状,形成血岛,血岛进一步出现腔隙化改变,中央的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外周细胞则分化为EPC[1].由于它们共同表达CD133,EPC与造血干细胞被认为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即胚层造血/成血管细胞[2].

    作者:郑胜武;郑清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5S管理法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

    手术室患者的就诊时间、人数、病种、病情都是医护人员难以预料的,也是医疗纠纷、事故易发之地.重庆市西郊医院手术室从2007年开始引入5S管理方法,使手术室的面貌焕然一新,科室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病员提供了一流的医疗环境,获得了手术医师和患者的好评.

    作者:张雪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早产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

    对86例早产儿在治疗时应用静脉留置针,通过精心观察护理,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奚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

    总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结石的多少、大小、胆总管堵塞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大小以及发病急缓呈不同表现.常引起胆道嵌顿梗阻而出现黄疸,伴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同时可并发胆源性胰腺炎,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金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药的应用

    老年患者占整个外科手术患者的比例也日益增加,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是年轻人的3倍,其中2%与手术麻醉有关,麻醉手术期间的心、肺、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和免疫减退、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糖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酸减平衡失调、低血容量等,可使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失去平衡,这些都是麻醉手术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这对麻醉而言,无疑是个新的挑战,关键在于充分术前估计与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正确实施麻醉,围术期密切监测与处理,以及预防麻醉并发症.这些综合处理对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月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老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检测,以期解释正常高值血压者的特点,为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