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忻;张巍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我科近2年因此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23%,占引起死亡疾病的首位.因此,在诊治脑血管方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我科近2年收治的8例易误诊和漏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加以分析,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注意.
作者:冯晓乐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分为A组糖尿病组(尿蛋白定量UAlb<30mg/24h)44例,B组糖尿病肾病组(尿蛋白定量UAlb≥30mg/24h)42例,以及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44例.检测血浆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T2DM两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比较,A、B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各指标多元线性相关分析,T2DM患者hs-CRP与HbA1c、INS、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HbA1c:r=0.286,P<0.05;INS:r=0.332,P<0.05;HOMA-IR:r=0.36,P<0.01.结论 T2MD患者hs-CRP与HbA1c、INS、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
作者:徐晓英;刘付敬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中风亦称卒中,现代医学称脑溢血、脑栓塞之类.脑血管意外疾病,又称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在祖国医学里历代医疗对卒中的发病机制归纳为虚、火、痰、气、血之六因,以肝肾阴亏或元气虚损为病理基础,余在多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主要为气虚劳损,血瘀阻滞,气血不畅,功能失调为发病的关键的基础,其他诱因,如七情失调、劳累、寒热刺激、饮食不节、偏嗜醇酒厚腻、肥胖瘦弱、气候变迁、淫欲惯赌、环境污染、社风改变、道德修养等一切不利因素,当随着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过食肥甘,狂饮酗酒已为常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运不健,气不布津,聚湿生痰,痰湿内蕴,郁久化热,热极生风为其一.
作者:徐永忠;赵玉敏;韩寿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10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预防并发症的系统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虽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仍存在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B7-CD28共刺激分子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B7-CD28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迟小伟;刘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1 概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切除所有的肿瘤细胞,使患者能够长期无癌生存.采用经耻骨后途径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优点有:①经耻骨后途径手术时,可及时发现已受肿瘤侵犯的淋巴结一并切除之,也可及时中止手术;②经此手术途径暴露游离前列腺时可看到一旦尿道横断后,前列腺后方的手术平面正好位于直肠前壁,分离时可以保护覆盖于前列腺后表面及精囊表面的薄层胶状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减少手术时引起肿瘤组织播散或残留的机会,③经耻骨后途径手术时,手术野开阔,操作更加简便易行,利于外科医师熟练掌握;④以往不论经会阴途径还是经耻骨后途径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均是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达85%~90%).
作者:李志超;刘旸;辜振刚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本文对200例上颔前牙拥挤畸形的病例分析,详细讨论了矫治方案,主要以减数为主,拔除单侧或双侧第一双尖矛,并对矫治力、矫治时间、后牙支抗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为上前牙拥挤错位的正畸矫治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肌肉的肌力减低,随意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自发出随意运动冲动的大脑皮层运动区至效应器(骨骼肌),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引起瘫痪.临床上常按病变发生的不阿部位,将瘫痪分为肌源性、下运动神经元性和上运动神经元性3种类型.
作者:陈丽莉;杨丽侠;吕月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1 声像图表现1.1 肝脏轮廓形态变化肝硬化早期肝脏肿大,但形态正常,表面尚平滑.后期肝脏各径线测值显著小于正常.部分病例随病程进展显示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叶轻微萎缩或有肿大倾向.门脉性肝硬化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坏死后性肝硬化表面显示粗大的结节,当其直径>3mm时肝表面出现明显凸凹不平,在腹壁和肝之间存在腹水时而更易见到,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缘变钝.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等药物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等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愈和好转率约为95%,效果较好.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后,在没有禁忌证及无手术指征时,用地塞米松等药物骶管内注射封闭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
作者:石裕明;罗本环;王荣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妇女产后性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产后性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1024例产后妇女的一般资料、产后性问题及相关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和家庭关系被调查归纳.结果 调查显示,性生活不满意者达到809例,占79.0%,且与社会、心理、产后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产后性健康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盆底肌肉强度的下降是其重要因素.产后妇女要加强产后性健康的意识,社会相关机构也应给予积极地支持.
作者:陈文英;罗小燕;郑锐青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中年人群致死疾病谱,指导这部分人群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443名中年住院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中年患者死亡病因中,以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多见,以恶性肿瘤为突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肝癌、胃肠道肿瘤及肺癌.结论 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中年人群的自我检病意识、改变生活方式等方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降低中年人群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春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GDM可给母婴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及危害,使孕产妇及胎婴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其影响主要是由于对GDM漏诊或确诊晚,得不到满意治疗导致.故对高危孕妇有必要开展GDM筛查,及早诊断及防治.
作者:邝红芳;钟建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大系列成功的血脂干预试验已明确展示了调脂治疗在防治CHD中的益处.不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高或轻至中度升高,患者有无CHD,用积极的调脂治疗均可达到一级或二级预防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降低血清LDL-C水平至少在高危和低危患者中同样有效.
作者:王滨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积累内镜诊断及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48例患者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结果 148例中共有145例经内镜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3例因异物尖锐端嵌顿等原因,未取出,成功率98%.结论 应用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准确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通过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老年人席汉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如下.1 病例资料1.1 例1患者女性,74岁,因腹胀、纳差2个月,以肝硬化腹水收入院.
作者:王义丽;赵伟国;陈尔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罗定市大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健康教育、肢体合理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教育组健康教育效果更显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刘珍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隙镇痛的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手术后运动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左旋布比卡因PCEA,对照组用罗哌卡因PCEA,用双盲法对比观察接泵后4、8、12h各时点VAS评分及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病例数、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D)比值在1~2范围内的病例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价格低廉.
作者:杨明军;薛开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蛇毒是自然界酶的丰富宝库,目前在各类蛇毒中能够提取到的酶达30余种.远在中国明代,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等疾病的叙述.
作者:高春杰;张爱香;陈轶暖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德市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20例住院分娩孕妇进行产前B超检查,观察其诊断方法及结果,并与临床分娩结果证实.结果 本组820例经B超检查的孕妇中,被诊断为脐带绕颈的有198例,占其分娩总数的24.1%,其中被诊断为其中绕颈1周胎儿165例,绕颈2周胎儿28例,绕颈3周及3周以上胎儿5例.经临床分娩证实绕颈1周胎儿163例,绕颈2周胎儿27例,绕颈3周及3周以上胎儿5例.诊断符合率高达98.5%.结论 B超检查胎儿脐带饶颈,安全、简单、重复性好,反应准确.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霞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