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伍亚辉;邵贵强;张金凤

关键词: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分散片,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摘要: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按手足口病控制指标,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74例乙型肝炎感染肝损因素探讨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感染肝损坏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感染内科2005年至2008年收住的74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肝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高和BC混合基因型肝纤维化程度较高,性别和病毒载量组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的检测对于预防肝纤维化有一定意义.

    作者:殷海燕;周雍军;蔡峻岭;李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介入术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一问一答式健康教育.将两组的应用效果作对照.结果 试验组患者依从性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上升,对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兰;李雅丽;苏维芳;姚国华;尹亚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灵芝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物作用和保健价值

    灵芝是我国北方山区民间应用的药用菌,也是食用真菌的一种.本文对灵芝中的重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医药和保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抒诗;于丽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胃轻瘫是常见的胃动力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的持续增加而有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进展.

    作者:陆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者101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1例;换药对照组5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为7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利娟;李向红;唐贵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护士长如何做好沟通工作

    沟通,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沟通好,可以使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沟通不好,很容易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怎么才能使护士长在工作中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呢?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的管理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广泛性、社会性决定了护士长在医疗工作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者:孙波;杨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骨折的X线诊断步骤及注意事项

    骨折是外伤常见的并发症,X线摄影是诊断骨折的主要手段,随着X线诊断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骨折的诊断显得更加容易.

    作者:罗彩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综合预防

    目的 采用各种综合措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常规手术组23例,综合措施组61例,观察两组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胰痿引起的病死率.结果 采用综合措施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无病死率.结论 采用严格的胰肠吻合,胰液外引流,肠内营养,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充分的腹腔引流,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作者:陈斌;邢雪;欧坤;周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耐信(40mg,qd)及盐酸雷尼替丁(15mg,bid)口服,观察溃疡愈合及腹痛缓解情况.结果 4周溃疡愈合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耐信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起效快,疗效好.

    作者:程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分析

    椎间融合作为一种处理脊柱疾病、创伤的治疗方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早期椎间融合的概念为大量肌肉的剥离、足量自体骨移植、长期绝对卧床休息.由于椎间融合重建了脊柱的前、中柱,大大提高了脊柱退行性病变、创伤的治疗效果,使椎间融合术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运用,可以说椎间融合是脊柱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虽然传统自体髂骨移植愈合率高,但其并发症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文献报道自体髂骨植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3%,如增加失血量、血肿、供骨区疼痛、髂骨骨折、股部感觉异常等,而且自体髂骨常因强度不足而塌陷,导致椎间高度的丢失,直接影响椎管容积的大小和减压效果[2].

    作者:张治国;熊波;章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向阻滞

    正常心肌组织具有前向性和逆向性双向性传导功能.例如房室交界区组织在反应期内即可将冲动逆向传人心房,亦可将冲动前向传入心室.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某一部分心脏组织的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出现递减传导,致使该部位的心肌组织只允许冲动沿一个方向传导,而相反方向来的冲动则被阻滞而不能通过,即所谓单向阻滞.

    作者:高萍;许岩;邢丽娟;车巧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水乙醇囊腔注射治疗结膜囊肿

    结膜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结膜疾病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摘除.自2000年至2005年我院对22例结膜囊肿患者进行囊腔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超前镇痛与术后持续静脉曲马多镇痛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前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阻止外周和中枢神经致敏及伤害感受的传人,使术后疼痛减轻,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镇痛药,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清除速率较芬太尼快等优点,迅速在临床应用.本研究以舒芬太尼超前镇痛与术后持续静脉曲马多镇痛联合应用,观察其镇痛效果,探讨一种新的平衡镇痛方法.

    作者:罗会春;丁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职业的危害性及自身防护

    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如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此外,病房还存在大量危害护士身体健康的因素,例如:挥发性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灯的伤害、刀片、尖刀、针等利器、放射线的危害及用电的安全性等.护士的事业危害及防护也引起了关注,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低,大限度地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病房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

    作者:何丽艳;张云虹;焦学萍;陆文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探讨医疗美容纠纷的原因

    目前,在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医疗美容纠纷也出现了增长趋势.本文概括介绍了美容医疗纠纷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着重探讨了医疗美客纠纷上升的原因,以为医疗美容工作者在今后美容工作中预防美容医疗纠纷提供借鉴,防患于未然,减少医疗美容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慧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妈咪爱治疗婴儿黄疸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对婴儿黄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倒是口服鲁米那、尼可刹米,治疗组用妈咪爱,两组均服6d,治疗前后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 两组婴儿的黄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口服妈咪爱治疗婴儿黄疸,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被家长和婴儿接受.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容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

    医院感染率监测有助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效果评价提供资料.本研究通过医院感染回顾性监测与现惠率调查的两种方式随即对照研究,客观评价了现患率调查与回顾性监测方式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方式.

    作者:韩桔苹;高克毅;马春晓;耿莉;王宁;管文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革本植物,药用其根,含有多种萘醌类化合物.本文对紫草的资源、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刘力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士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以往人们总认为这项操作无非是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它忽视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因素.而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有内,外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物品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职业素质等.笔者认为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失败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只有护士具备了很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析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PBL教学法

    西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各临床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是体现新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彭贵军;吴耀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