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洗1号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

李少飞

关键词:外洗1号, 熏洗疗效优良
摘要:目的外洗1号熏洗伤肢、改善功能.方法中药置于锅中煮沸后熏蒸,温水浸洗患处.结果优良.结论外洗1号在伤科中运用疗效良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既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有直接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时可加重发展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控制心绞痛恶化在冠心病治疗中尤为重要,西医治疗采用扩冠、抗凝、降脂及对症治疗,扩冠多用硝酸酯类药物,但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生会导致其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所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吕蕾;邵丽春;邓国伟;孙弘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方法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纯吗啡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治疗.第一天予0.9%生理盐水20ml+纳络酮4mg/静脉推注,然后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给予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一次.对照组则不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的临床,体征,意识障碍的恢复,血气分析指标等在治疗前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改善气道的有效通气,提高呼吸衰竭的疗效,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葛晓麟;徐侃;贡伟;郑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既可保护血管,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反复空刺的痛苦,方便病人用药,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已在临床广泛使用,04年以来,我科共有55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现将其护理体会终结如下:

    作者:金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谈谈对传染性红斑治疗的初步体会

    传染性红斑为现代医学之病名,究竟属于祖国医学何病,尚待进一步探讨.个人认为本病恐系(倍雷)病之范畴.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根据发病原因及症状等表现应予以严格区分,否则容易与猩红热、荨麻疹等混淆.致使查病不明,辨病不清,不仅难以取得满意之效果,还会贻误病机.下面仅举医案二则做以介绍:

    作者:宋伟;宋蓝田;付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衰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监护及护理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而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肺循环瘀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为肺循环瘀血.表现有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右心衰竭为体循环瘀血及门脉瘀血,表现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和下腔浮肿等;全心衷竭时,同时有肺循环瘀血及体循环瘀血表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心衰病人多数起病急、痛情变化快,且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加强对病人的紧急处理及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可以有效预防伴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急救中心自1999年6月成立至今,共接诊转送心衷病人38例,其中在转送途中死亡1例,现将心衰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现场抢救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拟活血汤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应用自拟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9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间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6例,其中对9例I、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了肋间臂神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有卓;齐秀琴;赵建国;曹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干出血患者的呼吸管理

    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地,脑干出血可能会对呼吸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总结21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从呼吸变化的观察,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怎样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等方面介绍了脑干出血呼吸的管理体会.

    作者:高朝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胸部外伤X线分析

    目的为了既时解决胸部创伤后理论认识和提高诊断符合准确率.方法本组100例.经过临床验证和X线征象分析再加投影部位的改变.结果肺部渗出性病变占80%.肺囊肿3%,肺不张占5%,气胸占20%,血胸占30%,血气胸占50%,纵隔及皮下气肿占5%,肋骨骨折占85%,其它骨折占5%.结论胸部创伤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改变,我们必须结合临床签于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周长松;余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雪条棒外固定治疗指骨骨折

    指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法复位并不困难,但外固定不易找到特制的夹板.我们采用雪条棒外固定,取材简便,经济实用,根据手指的长短易于造形.经过用雪条棒外厨定治疗指骨骨折38例临床观察,既对手指骨骨折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又对手指骨关节有保护作用,避免了手指骨骨折恢复后,如手指指间关节屈曲、僵直,硬化等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效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黑转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00例调查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对宜川医院门诊200例病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了解目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利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并加以预报,同时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对来本院内科门诊看病的200例内科病人随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病人血压偏高者比例大于女性,而女性血压很高者大于男性.2.调查中以二级高血压病人为多.3.50岁以上者血脂偏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超重肥胖、糖尿病有关,而且还与生活方式、吸烟、饮食、体力活动以及家族史、神经类型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倡导以社区为范围,建立全科医疗网络,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对社区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低点.

    作者:管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汞合金对成年填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牙科汞合金对成年充填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8名牙科汞合金充填者与128名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尿中汞、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尿(β2-MG)和N-已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并用尿肌酐进行校正.结果充填组的平均尿汞水平为0.434nmolHg/mmolCr,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0.357nmolHg/mmolCr,P=0.000).汞合金充填面数量、喜烫食习惯、磨牙习惯以及性别是影响汞释放的主要因素.充填组与对照组间尿ALB没有统计学差异.虽然45岁以上充填者β2-MG和NAG高于对照,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虽然牙科汞暴露可以增加机体汞负荷,但本研究表明目前的暴露水平下还不会导致明显的肾脏损害.

    作者:徐培成;许缃;朱霖;叶细标;傅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甜素与扑尔敏联合治疗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很顽固,其皮损以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为特点,剧烈瘙痒,反复难愈,治疗原则多为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

    作者:张京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与预后

    在80年代初期,颅脑疾病如外伤、肿瘤、脑出血、缺血性脑病等只能凭定位来进行诊断,定性或确诊时须行脑血管造影气脑或脑室造影来完成.80年代后期开始.CT逐步开展.现已普及县级医院.给临床医生带来福音,怀疑有颅脑疾患时作一个CT检查马上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同时还可以根据CT片诊断和判断这个病人的预后,下面我们就头颅CT的表现和预后谈点肤浅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姜平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胸腰椎结核施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平均3个月达到植骨融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植骨块脱出、结核复发、窦道形成.结论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在腰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曾德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20例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研究表明(1-10).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强心剂联合治疗CHF的效果.改善远期预后,其在CHF治疗中地位越来越受到专家及学者的重视.我院1998年至2004年4月对120倒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并同期进行对照组12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善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顽固性肿胀136例报告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1].手术治疗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良好的解剖位置,恢复病人的行走功能,其良好的效果已得到共识,临床广泛开展.由于手术创伤及固定制动可出现患肢踩部或足背肿胀,虽然大部分病人通过功能锻炼、药物等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但仍有部分病人的症状难以消除,影响功能恢复.对于这类病人,运用逐痰通络法予以石氏牛蒡子汤内服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桂璟;李浩钢;邱德华;石仰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训练促进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外科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前后两组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用三级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结果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运动功能缺损有所下降,但观察组FMA、B1和平衡功能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瞿雨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

    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人们患伤风感冒的机会也会随之频发,使用感冒药物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感冒药不仅仅是家庭的常备药,也是患者随时可在社会各平价大药房买得到的药品.据有关资料统计报道,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也一样,抗感冒药物是人们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之一.那么既然感冒药物被如此广泛的使用,怎样更合理的使用也应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杨桂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霉素膜的制备及体外透皮试验

    目的制备氯霉素涂膜剂,研究其透皮吸收性能.方法以PvP高分子材料为膜剂基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控制膜剂质量,以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氯霉素体外透皮试验.结果一优质涂膜剂被制得,其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膜剂透皮性能良好,30分钟能达到有效浓度,两小时后浓度趋于平稳.结论以PVP高分子材料制备的霉素涂膜制剂能较快、有效、持续发挥作用.

    作者:黄雄伟;黄明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