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

金亚玲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临床, 血管损伤, 血管刺激, 护理体会, 病人, 工作量, 形状, 弯曲, 患者, 护士, 保护
摘要:静脉留置针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既可保护血管,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反复空刺的痛苦,方便病人用药,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已在临床广泛使用,04年以来,我科共有55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现将其护理体会终结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28天门诊初检家长科学育儿知识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程度.方法对新生儿28天门诊初检的家长采用自制答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掌握不全面:相比较26-30岁组母亲优于其他组:低社会阶层、低文柑程度的家长得分较低.结论儿童保健门诊医生应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同时认为,生后28天门诊初检是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佳时机.

    作者:陈根兰;顾玉珠;李仲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中药治疗124例的临床观察

    我院从2002年2月以来至2004年3月,用中药治疗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患者124例,跟踪1年疗效统计,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龙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左下腹、右中腹进行腹腔穿刺,并将穿刺针与导管连接固定,腹水从左下腹引入动脉导管,通过滤过器在负压泵作用下形成超滤,水及中、小分子等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右下腹回输入腹腔.结果超滤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中肌酐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回输有效、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作者:粱立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效果.方法84例老年冠心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1次/d,两组疗程皆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较自身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短期效果看高压氧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效果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显著.

    作者:刘爱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用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普查乳腺疾病2849例的探讨

    目的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疾病普查中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RY系列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从2001年1月-2003年12月时永平县2849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结果查出乳腺癌4例,乳腺增生性疾病316例;乳腺导管扩张26例;乳腺纤维瘤29例;乳腺结核1例.结论操作简单,只需短期专业培训,安全、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曾红苏;马汝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方法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纯吗啡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治疗.第一天予0.9%生理盐水20ml+纳络酮4mg/静脉推注,然后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给予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一次.对照组则不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的临床,体征,意识障碍的恢复,血气分析指标等在治疗前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改善气道的有效通气,提高呼吸衰竭的疗效,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葛晓麟;徐侃;贡伟;郑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洗1号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外洗1号熏洗伤肢、改善功能.方法中药置于锅中煮沸后熏蒸,温水浸洗患处.结果优良.结论外洗1号在伤科中运用疗效良好.

    作者:李少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32例鼻窦内窥镜手术体会

    我院自2003年4月-2004年3月共完成鼻窦内窥镜手术1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幸;王琰;张伟忠;刘文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联合高聚金葡素、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胸腔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细针穿刺胸腔内埋置细管持续引流联合应用高聚金葡素及顺铂胸腔内注射,每周给药二次.结果能有效控制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减少胸腔积液过早包裹或纤维素分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缪渭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雪条棒外固定治疗指骨骨折

    指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法复位并不困难,但外固定不易找到特制的夹板.我们采用雪条棒外固定,取材简便,经济实用,根据手指的长短易于造形.经过用雪条棒外厨定治疗指骨骨折38例临床观察,既对手指骨骨折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又对手指骨关节有保护作用,避免了手指骨骨折恢复后,如手指指间关节屈曲、僵直,硬化等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效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黑转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甜素与扑尔敏联合治疗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很顽固,其皮损以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为特点,剧烈瘙痒,反复难愈,治疗原则多为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

    作者:张京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干出血患者的呼吸管理

    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地,脑干出血可能会对呼吸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总结21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从呼吸变化的观察,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怎样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等方面介绍了脑干出血呼吸的管理体会.

    作者:高朝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平均70.2岁.骨折类型为GardenⅢ12例,Ⅳ型7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为12个月,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为8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操凯;刁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训练促进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外科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前后两组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用三级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结果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运动功能缺损有所下降,但观察组FMA、B1和平衡功能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瞿雨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顽固性肿胀136例报告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1].手术治疗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良好的解剖位置,恢复病人的行走功能,其良好的效果已得到共识,临床广泛开展.由于手术创伤及固定制动可出现患肢踩部或足背肿胀,虽然大部分病人通过功能锻炼、药物等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但仍有部分病人的症状难以消除,影响功能恢复.对于这类病人,运用逐痰通络法予以石氏牛蒡子汤内服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桂璟;李浩钢;邱德华;石仰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衰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监护及护理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而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肺循环瘀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为肺循环瘀血.表现有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右心衰竭为体循环瘀血及门脉瘀血,表现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和下腔浮肿等;全心衷竭时,同时有肺循环瘀血及体循环瘀血表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心衰病人多数起病急、痛情变化快,且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加强对病人的紧急处理及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可以有效预防伴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急救中心自1999年6月成立至今,共接诊转送心衷病人38例,其中在转送途中死亡1例,现将心衰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现场抢救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末节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可以末节断指再植.手指末节是指远侧指间关节以远的末梢部分[1].但此区域血管纤细,再植术后易并发血管危象,是断植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末节断指再植13例17指,成活16指,血管危象发生4例4指.现将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探讨如下:

    作者:方淑青;杨少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胆固醇沉着和胆囊腺肌增生症等,是腹部外科仅次于阑尾炎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文献记载约10%-16.3%,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上可达21.6%-24.7%,70岁以上可高达70%,因此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ystectomy,简称OC)和90年代兴起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ectomy,简称LC)是外科医师的常见术式,但不管是OC或LC均可发生胆道损伤这一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甚至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因多次手术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影响社会安定,现就有关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陈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对3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同时每位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肌酶值与轻、重度分型的关系及改变的原因.结果22例轻度中毒无抽搐的患者与10例重度中毒有抽搐的患者心肌酶值进行比较,ck、ck-MB、a-HBD、LDH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28例心电图正常,仅4例有轻度改变.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特别是重度中毒患者骨骼肌抽搐是引起心肌酶升高的主要原因,而非心脏损害.

    作者:韦真理;阮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水杨酸软膏与乳膏的比较

    用软膏基质和乳膏基质分别将水杨酸制成水杨酸软膏和水杨酸乳膏,并用刺激性试验、稳定性试验、释放度试验和临床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是乳膏基质的成品在释放度和外观上好于软膏基质.

    作者:杨理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