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岩;李岩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昏迷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于气管切开时、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取痰液培养,并评估肺部感染状况.结果 在气管切开时,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细菌培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符合机体对气道湿化的生理需求,并能降低患者肺部的感染率.
作者:全银凤;郭艳;李彩钱;艾昌淼;罗兴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有效护理对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4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组68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和产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 护理组产后大出血发生5(7.35%)例,对照组发生13(2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1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4例予以子宫全切术治疗,其余14例患者予以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能降低孕妇焦虑、紧张情绪;合理预防感染,减少刺激等,可有效降低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间断性气囊加压法(IPC)在妇科腹腔镜术中预防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不孕症行腹腔探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和膀胱截石位下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IPC.观察两组患者术后0.5h的股静脉流速、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DVT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PT、APTT 和股静脉流速均显著小于观察组(P<0.01),D-D和DVT发生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采用IPC能有效预防DVT,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考虑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苏润霞;吴永红;彭嘉怡;梁月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9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确定护理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等步骤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9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出血.结论 循证护理不仅保证了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还提高了护士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的能力.
作者:陈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近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观察心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变化.结果 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处于中、重度抑郁及明显焦虑的状态;干预一周后心理测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心理测评表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彻底改善,与干预前及干预一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和躯体症状,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文清;邓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黎艳欢;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经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结果 有1例发生并发症,经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静;阎淑芹;王玲;王文婷;朱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在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子宫全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及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30 rin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心率、血压、NE、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能够减轻子宫全切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规的护士护理模式与同伴支持互动支持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模式选择上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和依据[1].方法 将入住我院的74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互动组,普通组采用常规的模式来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互动组则采用同伴支持模式来辅助护理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血压、患者的积极度等几个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互动组的患者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都比原先有较大的降低,但是普通组的患者血糖没有降低甚至有提高的趋势,且互动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大大提高.结论 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积极度、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上都有积极的影响[2],该模式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自我管理模式.
作者:刘云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情况.结果 患者意识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在无血源情况下是治疗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苏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组负责制对护士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急诊科22名护理人员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负责制,比较两组的护士的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组负责制是增强护士的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修文;宋兴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宣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FPG、2 hFPG、HbAlc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SV、CO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娜;黎秋月;马伟伟;鲍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采用ISO 9001:2008标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控制过程及各级质控人员职责,使护理质量由重视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过程控制全过程转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隋秀梅;张道强;于淑丽;杨丽丽;傅承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S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GOS良好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植物生存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 <0.05).结论 卒中重症监护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果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ICP)的预防护理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移综合症患者83例,随机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处理,入院给予保肝、护肝,以利胆素、益肝乐思美泰等护肝,降酶治疗,进行胎心监护,观察孕妇肝功能、甘胆酸等生化指标,适时终止妊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护理.观察两组孕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羊水粪染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BA、TBil有明显差异(P<0.05),ALT、AST两组无明显差异.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羊水粪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P的临床治疗率,改善ICP母婴的预后.
作者:李明霞;周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我院2010、2011两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6起护理不良事件中37例护理一般差错进行分析、研究.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管理体系、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责任心、学习状况有关.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组织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作者:李冬梅;别春娟;宋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86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结果 两组漱口3h后口腔黏膜菌落数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伤后3~7d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漱口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用于颌面外伤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替代传统的生理盐水漱口液,以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用于预防和控制口腔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郝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3例行腹腔镜治疗的肝囊肿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本组肝囊肿患者经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明显,均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对肝囊肿患者的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其痛苦.
作者:刘丽岩;李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入院后首先判断病情,然后进行院内安全转运、急救等,总结其具体急救护理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 该组患者均能在20 min内接入手术室,并完成准备工作.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为95.0%.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97.7±5.2)分、96.7% 、91.7%.结论 必须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效率,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