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忠;赵金华;李尔琛;王朝才;饶华祥;王兆芬
目的 了解城区中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城区中学生健康问题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南通市城区1 1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城区女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122.68±10.66)高于男生(119.35±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中学生健康素养在体质量指数(BMI)等级、同伴关系、家庭成员组成、父母教育方式、自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4,4.23,0.87,4.62,3.87,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健康素养是男生的2.35倍;中学生BMI偏轻和正常、同伴关系较好、父母商讨型教育方式、自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完善(OR值分别为1.22,1.22,2.61,5.48,5.07)对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从学生个人、同伴、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着手,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作者:马爱民;颜军;傅建;何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农村学龄儿童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东北某农村地区2所学校二至五年级进行,儿童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学校教师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2组教育前后知识和技能得分的变化评价教育效果.有365名学生参与并完成了教育前后问卷调查.二至五年级学生分别为110,104,88和63名;教育组171名,对照组194名.结果 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教育组和对照组知识和技能得分均有显著增长(P值均<0.01).教育后教育组儿童知识、告诉技能和总技能得分增长值分别为(3.49±3.50)(1.54±1.98)(1.99±2.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增长值[分别为(1.05±3.64)(0.61±1.78)(1.1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4.67,3.50,P值均<0.01).结论 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水平.应继续完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和评价方法.
作者:陈晶琦;冯亚男;金怡晨;赵晓侠;李景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RHR)过快(RHR>100次/min)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62名大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及RHR测量,观察身高、体重、血压及RHR过快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对RHR过快的影响.结果 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为1.81%,男生(2.03%)高于女生(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随着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的增加,男、女生RHR过快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校正混杂因素后,男生超重肥胖发生RHR过快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3(95%CI=1.05~2.59)和2.87倍(95%CI=1.99~4.88),女生则是1.34(95%CI=1.11 ~2.85)和3.83倍(95%CI=2.12~8.84);男女生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者的15.52和17.81倍.结论 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RHR过快具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较高,对BMI及血压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张秋梅;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内外,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行为,方式包括躯体暴力、言语/情感暴力和性暴力,校园暴力可能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与校内人员之间[1].校园欺凌是一种系统性的权力滥用,欺凌行为的主体是一群或单个学生,对特定个体或一群学生采取重复且长期的负面行动[2].
作者:郭凌风;刘文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客观测量不同教材、不同类型体育课高中生的运动负荷,为有针对性地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类、二类和三类高中各2所,每所高中随机抽取高一和高二学生各10名(男女各半),共纳入117名高中生(女生57名,男生60名).使用Polar Team 2心率表测试武术、投掷、跳高、篮球共4个项目的新授课、综合课和复习课的生理负荷,共采集到639人次有效数据.结果 在武术课和跳高课中,新授课中低于60% HRmax强度的运动时间显著高于综合课和复习课,而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少于复习课和综合课(P值均<0.05).学生在体育课用于低于60% HRmax强度的时间为9~ 34 min,平均值为24.6 min,占体育课总时间的54.7%;用于60% ~ 80% HRmax强度运动的时间为7~26 min,平均值为17.3 min,占体育课总时间的38.4%;进行80% HRmax以上强度运动的时间为0~ 20 min,平均值为3.5 min,占体育课总时间的6.9%.结论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无法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将新的运动科学理念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收益大化.
作者:周誉;冯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是1979年10月于安徽绩溪县召开的《青春期科研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编辑出版的.《学校卫生情况交流》(季刊)是它的前身,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负责编辑,徐苏恩教授担任总编辑,张国栋、欧阳壬官、赵俊、闫承锐等担任副总编辑(以上5位统称为创刊总编),安徽省蚌埠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邓书读负责出版发行,面向全国儿少卫生和学校卫生专业人员与保健教师.由此以来,一路走了40个春秋.
作者:李无为;杨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估计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自杀防控提供更多线索和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hinese Database)、Wan Fang Data(Chinese Database)、VIP(Chinese Database)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大学生”“本科生”“大学”“学院”“高校”,“自杀计划”“自杀方案”,“检出率”“流行率”“报告率”;英文检索词包括“undergraduate”“college”“university”,“suicide”“suicidality”“suicide plans”“suicidal plans suicide intending”,“prevalence”“report rate”“de-tection rate”,“China”“Chinese”.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总样本量47 071人,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95%CI=3.4%~5.4%.亚组分析显示,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男生为5.4%,女生为4.2%;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分别为5.1%,2.7%,4.5%;2010年及以后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2010年以前为4.3%;既往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9%,过去12月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0%,亚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 较为稳定,漏斗图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较低,且在性别、所属区域、研究时段、发生时限、样本量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作者:茹福霞;黄秀萍;詹文韵;饶裕莲;陈小龙;胡旺;黄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西高中生乙肝高发的原因,为有关部门制定乙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西2 632名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病毒性肝炎患病史、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等.结果 2 632名学生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192名,阳性率为7.29%.单因素x2检验结果发现,学生HBsAg阳性率的高低与家庭成员有无肝炎史、学生有无美容美发外伤史、本人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对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传播途径、传染源以及乙肝治疗结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具有肝病病史和学生美容美发外伤史与乙肝感染呈正性相关(OR=3.62,95%CI=2.28~5.73;OR=3.06,95%CI=1.94~4.83),乙肝疫苗接种史与乙肝感染呈负性相关(OR=0.08,95% CI=0.05~0.11).结论 广西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可能与乙肝疫苗接种缺失、美容创伤及家庭接触有关.
作者:蒙明虑;熊国林;黄斯梅;黄荟森;蒋金泰;岑祚洁;蒙婞婞;谢志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江西省5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中随机选择4 933名被试,对学习投入、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习投入得分为(66.62±13.87)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22-0.48(P值均<0.01);学习投入水平超高组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均高于学习投入较高组(P值均<0.01).学习投入超高组、较高组、一般组、较低组、超低组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6.5%,2.61%,6.81%,]3.69%,1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2,P<0.01).结论 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自杀意念越少产生,但学习投入过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问题也值得关注和重视.
作者:巢传宣;周志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台湾出生队列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TBCS)也称台湾世代研究,是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于2005年开展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主要关注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历程及决定因素,目的主要是记录与评估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变化,探讨社会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研究童年健康与成人健康之间的关系.该出生队列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对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了解,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做出相应贡献.
作者:丁鹏;陶芳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及自我控制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昆明、聊城地区3所高职院校的898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7.6%.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成瘾得分(45.80±10.41)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得分(36.18±9.13)呈正相关(r=0.53,P<0.01).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控制、自尊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28,P值均<0.01);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6,P<0.01),手机成瘾倾向对抑郁、压力的影响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 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不但有直接负面效应,并且通过自我控制来影响心理健康;自尊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越弱.
作者:何杰;李莎莎;付明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学生营养食谱的制定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根据食物营养特点和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及中小学生生理特点,进行合理选料、科学搭配,以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1].午餐在一天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量与营养素应占全天总量的35%~40%[2],北京市学生午餐主要由学生食堂和公司承担,其中学校食堂供餐占65.3%,企业供餐占4.8%[3].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供餐学校的午餐带量食谱进行调查,了解带量食谱食物种类、数量及其营养素供应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差异,从而为指导学校提供结构合理、能量适宜、营养均衡的午餐,为促进《学生餐营养指南》实施推广提供参考.
作者:张海玲;张宇;刘国蓉;孙伟;李宏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2周运动处方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促进超重/肥胖儿童心血管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将郑州市某小学69名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35名)和运动组(34名),对照组仅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60 min/次、3次/周共12周的运动处方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造血祖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CD34+CD133+(内皮祖细胞)表达量(用阳性细胞率表示),B超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内皮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测试仪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血管内皮功能参数.结果 实验后,运动组CD34+(0.087%±0.044%),CD133+ (0.192%±0.076%)以及CD34+CD133+ (0.110%±0.034%)表达量均较实验前(0.043%±0.011%,0.077%±0.030%,0.062%±0.011%)升高(t值分别为-6.05,-8.72,-7.75,P值均<0.01),RHI升高[实验前(1.86±0.27),实验后(2.13±0.32),t=-3.70,P<0.05],cIMT下降[实验前(0.41±0.09) mm,实验后(0.34±0.11) mm,t=2.49,P<0.05];对照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值均>0.05).结论 12周运动干预可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改善超重/肥胖儿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贵永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女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3月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633名健康女大学生,测试体脂百分比(BFP)和去脂体重,并按BFP由低到高将受试者分为体脂偏低、正常、体脂偏高、Ⅰ级肥胖、Ⅱ级以上肥胖5个组,测试握力、腿力、背力、肺活量、大摄氧量、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双手背勾和闭眼单脚站立等身体素质指标.结果 5个组别女大学生握力、背力、肺活量、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侧双手背勾、闭眼单脚站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Ⅰ级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活量升高,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下降;与体脂偏高组相比,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正常组和体脂偏高组相比,握力、背力、肺活量、绝对大摄氧升高,相对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闭眼单脚站立降低(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Ⅰ级肥胖组组间除背力和相对大摄氧量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FP正常和偏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肥胖女大学生;BFP超过30%主要使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上肢柔韧素质下降,BFP高于35%同时使平衡素质下降.
作者:王卉;张崇林;胡达道;陈万睿;刘红妹;王前进;王世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为起点,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因与消解思路,重点研究健康素养导向下融合发展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趋势,学生健康素养是其融合发展的诉求,指引着融合课程实施变革的方向;针对当前融合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并重、重视普及性教育与关注个性化干预并重、外部帮扶提供与内在动力激发并重等融合发展理念;及构建高效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探寻个性化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干预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师资专业能力发展、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环境等优化策略.
作者:孔冲;平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选自乌鲁木齐市某医院和某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的2~7岁孤独症儿童113例,对照组为乌鲁木齐市某医院2~7岁常规体检儿童223例,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2组儿童的饮食行为.结果 病例组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和情绪性进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外因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饮食行为问题比较结果显示,病例组饮食行为发生率在挑食项、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项、情绪性进食项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主要存在的饮食问题有挑食,不同程度的食物响应、过饱响应、不良的进食行为和情绪性进食.
作者:于梦雪;高文玉;热依拉·阿不拉;韩洁;阿斯木古丽·克力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高校心理委员专业能力培训对受训者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方法,抽取南京某大学大一年级心理委员198名、非心理委员210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认知与实际技能得分与非心理委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0.08,P值均>0.05).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心理委员培训后在内容认知、实际技能、合格预期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23.34,23.21,3.30,P值均<0.01).经过培训,心理委员对于工作职责与基本助人技能、人际沟通、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班级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障碍识别、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相应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值均<0.01).结论 专业能力培训可提高高校新任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其态度产生积极变化.
作者:陈瑜;桑志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台湾学童家长视力保健管教及其子女数码科技产品使用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学童过度使用数码科技产品的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机率比率抽样方法,选取台北和屏东2017-2018学年度第2学期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童家长3 249名,以自拟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学童使用数码科技产品的视力保健信念、管教效能及管教行为得分分别为(3.26±0.43) (3.85±0.76) (2.57±0.37)分.学童平均每周使用数码科技产品时间为(6.79±9.84)h.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共同生活、学童没有上网设备、家长假日使用数码科技产品时间越少、家长对学童使用数码科技产品的视力保健信念越好、管教效能越好、行动线索越多,则家长的视力保健管教行为越好(P值均<0.05);学童年级越高,低/中低家庭收入、父母离婚/分居等、学童拥有上网设备、家长假日使用数码科技产品时间越多、家长的视力保健管教行为越少,则学童使用数码科技产品的时间越多(P值均<0.05).结论 学校与社区可多办理视力保健与数码科技使用亲职教育及亲子共学,强化家长对学童数码科技产品使用的视力保健管教.
作者:刘淑美;张凤琴;陈政友;邱琼慧;林怡平;陈贞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1],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看管和操纵权利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伤害行为,分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5种类型[2].据报道,美国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达53%[3];我国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比例为47.1%,其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所占比例较高[4].在中学生样本中虐待比例高达78%[5].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在我国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能与我国对儿童虐待的预防措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需明确影响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并使用更好的预测方式即累积风险视角来识别和预测儿童虐待的发生风险.
作者:葛海艳;刘爱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和婺源县高中生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5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10个班级的高中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婺源县1所中学全体高一、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描述2个地区的高中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造成高中生伤害的行为中,过去12个月中骑自行车的时候从不或很少戴头盔(婺源县56.6%,南昌58.6%)、乘坐别人开的车的时候从不或很少系安全带(婺源县48.7%,南昌39.7%)、边发信息边骑车(婺源县13.5%,南昌9.4%)和打架(婺源县10.2%,南昌10.0%)的报告率较高.婺源县高中生有35.2%曾经吸烟,51.5%曾经饮酒,4.0%发生过性行为,32.7%认为自己微胖或超重,49.1%准备减肥,南昌市高中生大部分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高于婺源县.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多数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昌市高中生多数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高于婺源县.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行为习惯,以有效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春玫;王健;黄情;文小桐;Melissa Deadmond;Gabriela Vieyra;戴新平;袁兆康;杨维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