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洪平;张蕴琨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天府新区辖区内幼托机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市天府新区2013-2017年幼托机构在册38 113名1~7岁儿童年度健康体检资料,并评价儿童肥胖、体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和贫血情况.结果 2013-2017年成都市天府新区儿童总肥胖率为3.60%,男童(4.54%)高于女童(2.58%) (X2=105.57,P<O.01);儿童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X2=88.03,P<O.01).儿童各营养不良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体重低下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0.84%,1.08%和0.73%.儿童总贫血率为1.89%,贫血程度以轻度(1.87%)为主,占总贫血人数的98.57%;各年份总贫血率呈波动变化;儿童贫血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X2=19.13,P<O.01).结论 成都市天府新区1~7岁儿童肥胖情况控制良好,各类营养不良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但贫血问题特别是轻度贫血需引起重视.
作者:俞梦璐;余双彬;陈曦;孙圆圆;张璇;袁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5年屈光发育状况,为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2013年入学的201名一年级小学生连续观察5年.每年检查1次小瞳计算机验光、眼轴长度,计算增长值.结果 一至五年级男生等效球镜的均值分别为(0.22±0.53)(-0.04±0.64)(-0.36±0.92)(-0.74± 1.23)(-1.14± 1.67)D;女生等效球镜的均值分别为(0.26±0.88)(-0.03±1.02)(-0.28± 1.02)(-0.64± 1.32)(-1.13± 1.65)D.各年级男生眼轴长度的均值分别为(22.94±0.60) (23.13±0.68) (23.45±0.69)(23.65±0.81)(24.03±0.93) mm;一~五年级女生眼轴长度的均值分别为(22.40±0.67)(22.67±0.70)(22.95±0.74)(23.14±0.79)(23.59±0.90)mm.一~五年级学生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0.35,-0.41,-0.53,-0.59,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屈光度、眼轴长度逐年增长,屈光度逐渐趋向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负相关.应重点监测小学生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
作者:高其乐;周晓东;戚慧荭;陈雪峰;李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12 417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欺凌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6个月内,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2.6%和10.6%,网络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1.0%和2.8%.无论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传统欺凌他人和网络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均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高,遭受传统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阶段高,遭受网络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较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参与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P值均<0.05).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传统欺凌他人的报告率越高(P=0.03).中小学生遭受本校人员传统欺凌的比例(71.0%)高于网络欺凌(59.3%)(x2=15.25,P<O.01),遭受外校人员和陌生人网络欺凌的可能性(23.3%,17.4%)均高于传统欺凌(18.2%,10.8%)(x2值分别为3.98,9.76,P值均<0.05).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更容易发生多种类型欺凌他人行为或遭受多种欺凌行为(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的报告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的校园和网络环境,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
作者:郑茹;符筠;段佳丽;郭欣;星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元认知团体干预对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为寻找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将48名存在社交焦虑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进行系统脱敏治疗,研究组(24例)接受元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社交焦虑评分、心理健康水平及自我心理弹性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值均<0.05),并且研究组的降幅更明显(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后提高(P值均<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干预后的LSAS,HAMA评分均降低,ER 89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的LSAS,HAMA,ER 89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末次随访的LSAS,HAMA评分高于干预后,ER 89评分低于干预后(P值均<0.05).不论是干预后还是末次随访,研究组的L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R 8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认知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弹性,减轻焦虑症状,从而增强社交自信与主动性,改善社交焦虑障碍.
作者:王玉杰;师彦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学校结核病主动筛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贵州省学生群体开展主动筛查和入学体检情况,采用“全省学校结核病筛查调查表”逐级收集信息.共筛查290所学校(41.31%)的373 679名学生(18.31%).结果 PPD试验筛查强阳性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62,P=0.00);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8,P=0.00).X线胸片筛查异常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59);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0).症状筛查可疑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3);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7,P=0.00).PPD试验筛查166 691人,强阳性4 667人,发现肺结核191例,检出率为4.09%;X线胸片筛查104024人,胸片异常298人,发现肺结核人数200例,检出率为67.11%;症状筛查102 964人,可疑症状者2 272人,发现肺结核患者229例,检出率为10.08%.3种筛查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44,P=0.00).结论 贵州省学校结核病筛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大学、寄宿制高中学生结核病的筛查力度,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作者:黄爱菊;陈慧娟;李进岚;陈再平;周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父母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的影响并探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过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各2 183人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视屏时间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因素对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 中小学生视屏时间过长报告率为10.4%,男生(11.9%)高于女生(8.9%).父亲一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总时间>180 min、工作日和一周日均视屏时间>120 min,其孩子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0.64,1.88和1.91倍.母亲工作日、休息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120 min,其孩子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1.87,1.52和1.76倍,父亲工作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对男生和女生均有影响,母亲工作日、休息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对女生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 父母日常视屏时间对子女的视屏时间有较强的影响,在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屏行为防控措施时应考虑父母视屏行为的影响.
作者:安美静;陈天娇;马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特点,为保障该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信阳市方便选取的4所高中抽取2 422名学生,采用儿童虐待史自评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生存质量简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等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总分为(56.65±7.22)分,无虐待经历学生为(61.69±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与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虐待总分呈负性相关(β=-0.05~-0.34),与性别、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总分、开放性等因素呈正性相关(β=0.05~0.20).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深的高中学生社会支持越低,负性生活事件较多,家庭经济状况和身心健康水平越差,生命质量越低.
作者:文斌;邱如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12所高校2 64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2.3%(60/2 643)的大学生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29.9%(790名)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3次,14.8%(391名)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lh,23.0%(609名)掌握的运动技能项数≥3项,45.7%(1 208名)未参加体育社团,17.8%(471名)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40.1%(1 059名)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1.9%(845名)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19.4%(514名)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21.1%(558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效果没影响,28.9%(764名)认为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17.1%(451名)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不喜欢体育锻炼原因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是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作者:丁小燕;洪平;张蕴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各44名,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孤独感问卷(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of Los Angels,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ate Boredon Scale,MSBS)、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检出率由100.0%下降到45.8%;实验组干预前后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时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白晓丽;姜永志;金童林;刘振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自创办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祖国大地孕育了科学春天的满园春色.在我国科技期刊的百花园中,《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犹如破土而生的幼苗,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共发展,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一本重要的核心期刊,呈现鲜明的特点.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为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营养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9-10月,在新疆伊犁地区牧区20所寄宿制学校随机抽取小学三年级至初三年级共8 424名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依据营养划分标准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与2014年全国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比较均较低.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中度消瘦、轻度消瘦、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7.45%,7.31%,3.63%,16.98%;男生分别为8.42%,9.05%,3.74%,20.35%,女生分别为6.21%,5.07%,3.50%,13.59%;男、女生除轻度消瘦外,其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6,48.48,65.83,P值均<0.01).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7.67%,0.50%;男生为8.65%,0.76%,女生为6.40%,0.16%,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3,14.91,P值均<0.01).结论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低于同地区平均水平,营养不良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超重肥胖的学生,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锋;史兵;李素军;买力开木·阿不来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对男性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力,为提高大学生体质状况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方法 在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按自愿原则共招募研究对象196名,全部为汉族男性,其中大学生足球运动员42名,排球运动员54名和普通大学生I00名,对上下肢、髋部和全身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 足球运动员和排球运动员相关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普通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上肢骨密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下肢骨密度高于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P值均<0.05);足球运动员的右侧下肢骨密度[(1.34±0.13) g/cm]高于左侧[(1.30±0.12) g/cm],而排球运动员右侧上肢骨密度[(0.74±0.09) g/cm]高于左侧[(0.69±0.08) g/cm](P值均<0.05).结论 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均能提高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且2种类型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具有部位特异性或不均衡性以及方向性不对称的特点,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骨骼所受的力学刺激有关.
作者:郭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农村学生对“计划”的知晓和认识现状,为促进学生参与“计划”实施和进一步提高对供餐的接受度提供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3个国家试点县和2个地方试点县各随机抽取“计划”覆盖的1所中学和l所小学,选择四~九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2 364名.结果 被调查学生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知晓情况较好,有78.9%的学生对“计划”表示熟悉,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的知晓程度高于地方试点.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计划”的影响比较积极,对“计划”所带来影响的认识得分中位数为20.0(18.0,20.0)分.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认识的积极程度高于地方试点(P值均<0.05).学生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有78.7%的学生认为供餐的量刚好足够,60.9%的学生非常喜欢学校提供的食物,学生剩下学校提供的食物的原因主要是“量太多吃不完”(27.4%)、“不想总吃同样的”(22.8%)和“不喜欢吃”(9.2%).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对“计划”认知情况较好,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应在试点地区建立健康促进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供餐环节,重视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地区间经验交流,提高营养餐质量和可接受度.
作者:许艺凡;何海蓉;张建芬;蔡豪;张娜;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银川市7~18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及肥胖干预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随机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各年级选取1~2个班,选取经家长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2 122名7~18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采取血样,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样本血清中的25-(OH)-D3的含量.结果 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7.2%,肥胖检出率为11.3%.儿童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51.46 nmol/L,男生为51.36 nmol/L,女生为51.51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P=0.72),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5,P<0.01).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分别为33.9%,14.3%,且维生素D的缺乏率和不足率均在12岁时高.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32.8%,高于超重组与正常组的18.4%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年龄与性别后,儿童维生素D含量与超重肥胖有关.
作者:牛晓丽;韩百惠;蒋丽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零食消费现状.结果 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吃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6.4%,59.4%和75.5%.小学生在家里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72.0%,71.1%,68.6%),在学校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30.0%,28.2%,23.8%),在其他地方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糖果、谷类、饮料(36.6%,36.2%,35.7%).小学生消费零食原因的前5位依次是好吃、健康/有营养、干净卫生、很多同学喜欢吃和家里人常吃(68.5%,49.3%,42.2%,24.7%,17.8%).结论 四、五年级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存在,零食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作者:张曼;闫心语;李亦斌;何海蓉;蔡豪;郭晓晖;张娜;张建芬;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7~18岁藏族学生视力现状,为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开展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 418名藏族学生左、右眼视力及1 910名学生性别、年龄、作息时间等信息,分析藏族学生视力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视力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7~18岁藏族学生左眼裸眼视力平均值为(4.75±0.33),中位数为4.75(P25=4.5,P75 =5.0);右眼裸眼视力平均值为(4.74±0.33),中位数为4.90(P25=4.5,P75=5.0).检出视力不良学生1 520名,检出率为62.9%.藏族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0.01),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每周体育课课时不足与藏族学生双眼视力不良风险呈正性相关(OR=1.43,95%CI=1.05 ~ 1.94,P<0.05).结论 7~18岁藏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且女生比男生严重,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严重.在控制年级、性别等因素后,学校每周开设体育课时不足为视力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汤晓佳;董彬;杨招庚;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高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中小学校心理教师189名,使用自编《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学校有33.9%配有专职心理教师,82.0%配有兼职心理教师,不同学段学校专职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P<O.05);不同学段学校的心理教师在专业背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0,P<O.05).心理教师每年接受培训1~2次的占47.1%,3~5次的占14.3%,6次及以上的占2.1%,没接受过培训占36.5%.所调查的学校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占83.1%,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占59.3%,开展“大型专题讲座”的占35.4%,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占38.1%.有88.9%的学校已经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其中制度建设完备的占9.5%,比较完备的占26.5%,刚建立的占41.3%,还未建立的占22.7%;有监督机制的仅占33.9%.结论 贵阳地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整体看来,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滞后于中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未来应加强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增强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的实效性.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保健教师传染病防控核心知识认知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16个区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288所学校及托幼机构内所有2017年在岗的校医/保健教师3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校医和保健教师传染病防控核心知识总体知晓得分为(79.3±22.7)分.核心知识中传染病控制有效措施的知晓率低,仅为55.7%;其次为疫苗基础知识、聚集性疫情上报时限和晨检内容,知晓率分别为62.3%,65.4%和66.7%.郊区的专职校医/保健教师知晓得分虽高于兼职(t=4.99,P<0.05),但两者与市区同类别相比均较低(t值分别为4.66,4.69,P值均<0.05).结论 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校医/保健教师,尤其针对兼职和郊区,在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中需加强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和有效处置等核心知识宣贯以及行为效果评估.
作者:李琳;董晓春;徐文体;张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并对测评工具的内容进行对比概述,以借鉴先进理念,为制定科学的儿童青少年(3~19岁人群)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姚海燕;潘小炎;滕红艳;臧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食物摄入频次,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和计划、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食物摄入频次,问卷统一采用自填方式填写.结果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各类食物摄入频次为“几乎每天都吃”比例高的为新鲜蔬菜(83.2%),在“几乎不吃”的频次中比例高的为燕麦类食物(50.2%).男生全谷物类、畜禽肉类、水产类、蛋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女生,女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男生;中心城区学生燕麦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近郊城区,近郊城区学生水产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中心城区;五年级学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奶类和大豆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全谷物类、水产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五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性别、城区、年级学生的食物摄入频次差异较大.应以学校为核心,家庭、社区相结合,针对不同特征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营养知识普及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闫心语;张曼;李亦斌;张娜;张建芬;何海蓉;蔡豪;郭晓晖;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