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艺凡;何海蓉;张建芬;蔡豪;张娜;马冠生
目的 探讨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对男性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力,为提高大学生体质状况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方法 在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按自愿原则共招募研究对象196名,全部为汉族男性,其中大学生足球运动员42名,排球运动员54名和普通大学生I00名,对上下肢、髋部和全身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 足球运动员和排球运动员相关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普通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上肢骨密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下肢骨密度高于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P值均<0.05);足球运动员的右侧下肢骨密度[(1.34±0.13) g/cm]高于左侧[(1.30±0.12) g/cm],而排球运动员右侧上肢骨密度[(0.74±0.09) g/cm]高于左侧[(0.69±0.08) g/cm](P值均<0.05).结论 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均能提高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且2种类型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具有部位特异性或不均衡性以及方向性不对称的特点,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骨骼所受的力学刺激有关.
作者:郭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12 417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欺凌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6个月内,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2.6%和10.6%,网络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1.0%和2.8%.无论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传统欺凌他人和网络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均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高,遭受传统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阶段高,遭受网络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较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参与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P值均<0.05).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传统欺凌他人的报告率越高(P=0.03).中小学生遭受本校人员传统欺凌的比例(71.0%)高于网络欺凌(59.3%)(x2=15.25,P<O.01),遭受外校人员和陌生人网络欺凌的可能性(23.3%,17.4%)均高于传统欺凌(18.2%,10.8%)(x2值分别为3.98,9.76,P值均<0.05).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更容易发生多种类型欺凌他人行为或遭受多种欺凌行为(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的报告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的校园和网络环境,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
作者:郑茹;符筠;段佳丽;郭欣;星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地、直接地、故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被社会和文化所认可的行为,包括割伤、烧伤、打伤、烫伤、咬伤自己等多种形式[1-2].自杀行为是因为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3].NSSI和自杀行为是青少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两者紧密关联.国内外诸多研究证实了青少年NSSI和自杀行为的统计学关联[4-5],但对于两者关联的理论解释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青少年NSSI和自杀行为关联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慧琼;万宇辉;许韶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天府新区辖区内幼托机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市天府新区2013-2017年幼托机构在册38 113名1~7岁儿童年度健康体检资料,并评价儿童肥胖、体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和贫血情况.结果 2013-2017年成都市天府新区儿童总肥胖率为3.60%,男童(4.54%)高于女童(2.58%) (X2=105.57,P<O.01);儿童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X2=88.03,P<O.01).儿童各营养不良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体重低下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0.84%,1.08%和0.73%.儿童总贫血率为1.89%,贫血程度以轻度(1.87%)为主,占总贫血人数的98.57%;各年份总贫血率呈波动变化;儿童贫血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X2=19.13,P<O.01).结论 成都市天府新区1~7岁儿童肥胖情况控制良好,各类营养不良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但贫血问题特别是轻度贫血需引起重视.
作者:俞梦璐;余双彬;陈曦;孙圆圆;张璇;袁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饮食行为是在儿童时期发展和形成的,与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导致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等,影响儿童健康.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往往会延续至成年期,影响成年期健康.因此,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必须及早、从小抓起.为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干预措施,成效显著.中国应借鉴现有经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使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零食消费现状.结果 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吃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6.4%,59.4%和75.5%.小学生在家里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72.0%,71.1%,68.6%),在学校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30.0%,28.2%,23.8%),在其他地方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糖果、谷类、饮料(36.6%,36.2%,35.7%).小学生消费零食原因的前5位依次是好吃、健康/有营养、干净卫生、很多同学喜欢吃和家里人常吃(68.5%,49.3%,42.2%,24.7%,17.8%).结论 四、五年级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存在,零食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作者:张曼;闫心语;李亦斌;何海蓉;蔡豪;郭晓晖;张娜;张建芬;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农村学生对“计划”的知晓和认识现状,为促进学生参与“计划”实施和进一步提高对供餐的接受度提供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3个国家试点县和2个地方试点县各随机抽取“计划”覆盖的1所中学和l所小学,选择四~九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2 364名.结果 被调查学生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知晓情况较好,有78.9%的学生对“计划”表示熟悉,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的知晓程度高于地方试点.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计划”的影响比较积极,对“计划”所带来影响的认识得分中位数为20.0(18.0,20.0)分.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认识的积极程度高于地方试点(P值均<0.05).学生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有78.7%的学生认为供餐的量刚好足够,60.9%的学生非常喜欢学校提供的食物,学生剩下学校提供的食物的原因主要是“量太多吃不完”(27.4%)、“不想总吃同样的”(22.8%)和“不喜欢吃”(9.2%).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对“计划”认知情况较好,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应在试点地区建立健康促进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供餐环节,重视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地区间经验交流,提高营养餐质量和可接受度.
作者:许艺凡;何海蓉;张建芬;蔡豪;张娜;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言语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在儿童青少年中大多体现为校园暴力[1].教育部统计显示,2016年5-8月共有68起校园暴力发生,75%的校园暴力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2].有研究表明,犯罪的青少年中,48%在9岁时具有攻击性行为,70%在13岁时曾表现出攻击性行为[3].由此可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与随后的行为问题或犯罪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尽早识别儿童成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并进行矫正,对于个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攻击行为开展干预的实践迫在眉睫.
作者:朱冬梅;朱慧峰;王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高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中小学校心理教师189名,使用自编《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学校有33.9%配有专职心理教师,82.0%配有兼职心理教师,不同学段学校专职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P<O.05);不同学段学校的心理教师在专业背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0,P<O.05).心理教师每年接受培训1~2次的占47.1%,3~5次的占14.3%,6次及以上的占2.1%,没接受过培训占36.5%.所调查的学校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占83.1%,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占59.3%,开展“大型专题讲座”的占35.4%,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占38.1%.有88.9%的学校已经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其中制度建设完备的占9.5%,比较完备的占26.5%,刚建立的占41.3%,还未建立的占22.7%;有监督机制的仅占33.9%.结论 贵阳地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整体看来,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滞后于中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未来应加强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增强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的实效性.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12所高校2 64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2.3%(60/2 643)的大学生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29.9%(790名)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3次,14.8%(391名)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lh,23.0%(609名)掌握的运动技能项数≥3项,45.7%(1 208名)未参加体育社团,17.8%(471名)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40.1%(1 059名)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1.9%(845名)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19.4%(514名)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21.1%(558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效果没影响,28.9%(764名)认为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17.1%(451名)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不喜欢体育锻炼原因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是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作者:丁小燕;洪平;张蕴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保健教师传染病防控核心知识认知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16个区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288所学校及托幼机构内所有2017年在岗的校医/保健教师3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校医和保健教师传染病防控核心知识总体知晓得分为(79.3±22.7)分.核心知识中传染病控制有效措施的知晓率低,仅为55.7%;其次为疫苗基础知识、聚集性疫情上报时限和晨检内容,知晓率分别为62.3%,65.4%和66.7%.郊区的专职校医/保健教师知晓得分虽高于兼职(t=4.99,P<0.05),但两者与市区同类别相比均较低(t值分别为4.66,4.69,P值均<0.05).结论 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校医/保健教师,尤其针对兼职和郊区,在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中需加强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和有效处置等核心知识宣贯以及行为效果评估.
作者:李琳;董晓春;徐文体;张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食物摄入频次,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和计划、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食物摄入频次,问卷统一采用自填方式填写.结果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各类食物摄入频次为“几乎每天都吃”比例高的为新鲜蔬菜(83.2%),在“几乎不吃”的频次中比例高的为燕麦类食物(50.2%).男生全谷物类、畜禽肉类、水产类、蛋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女生,女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男生;中心城区学生燕麦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近郊城区,近郊城区学生水产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中心城区;五年级学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奶类和大豆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全谷物类、水产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五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性别、城区、年级学生的食物摄入频次差异较大.应以学校为核心,家庭、社区相结合,针对不同特征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营养知识普及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闫心语;张曼;李亦斌;张娜;张建芬;何海蓉;蔡豪;郭晓晖;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在校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为在校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百色市田阳县洞靖镇、五村镇、坡洪镇、巴别乡2 96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因素及身体攻击性.结果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在校生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5,-5.78,5.57,9.54,60.86,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家庭经济状况外,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身体攻击性得分,结构完整的比不完整的低,被殴打过的家庭高,家庭情感氛围差的家庭高,家庭功能好的低(β值分别为-0.11,0.17,0.17,-0.36).结论 应创造和谐的家庭情感互动仪式链实现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倡导民主式家庭教育,进而优化家庭功能,从而实现结果显示的影响指标的优化,降低攻击性特征,促使在校生的心理正向健康发展.
作者:毕德旭;常丽萍;王琴;吴闻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的体力活动现状,为制订有效促进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7 d回顾性体力活动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上海市浦东新区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共l 702名学龄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一周高、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分别为389,310,56 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ediun and high-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达标率为77.2%,达标率随年级递增(X2=41.11,P<0.05),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儿童一周日均静态活动时长为3.14 h,其中屏幕时间为0.86 h,做家庭作业时间为2.80 h,周末平均静态活动时长(4.00 h)高于学习日(2.50 h)(P<0.05).一周平均屏幕时间达标率为83.5%,且随年级递减(P<0.05).周末屏幕时间达标率(73.9%)低于学习日(92.2%)(P<0.05).结论 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一般,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达标.应加大对学龄儿童体力活动促进的重视和干预力度,进一步改善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
作者:王彦欢;李奕希;张雨欣;高梅影;郭红卫;薛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各44名,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孤独感问卷(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of Los Angels,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ate Boredon Scale,MSBS)、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检出率由100.0%下降到45.8%;实验组干预前后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时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白晓丽;姜永志;金童林;刘振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间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自编问卷收集亲子分离等基本信息,对阜阳市阜南县、安庆市潜山市、合肥市长丰县和肥西县l37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男孩更多的使用发泄策略,女孩更多的使用替代活动和被动应付策略.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泄策略的使用逐渐减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发生亲子分离的儿童更少的运用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更多的运用发泄策略.依恋确立期(≤18个月)亲子分离的儿童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的运用比非留守儿童少(β值分别为-0.06,-0.09,P值均<0.05);累计分离时间<P50(父子分离47个月,母子分离36个月)的儿童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的运用比非留守儿童少(β值分别为-0.09,-0.10,P值均<0.01).结论 儿童18个月以前的亲子分离对其情绪调节的影响较大.随着分离时间增加,学龄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发展上的弹性发展,可能是留守引起的消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唐雪;王玲玲;武伟;屈光波;张健;姚晶晶;陈明春;孙良;胡允凯;孙业桓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采用多渠道配置校医模式后公立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情况,为中小学校校医配置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以广州市1099所中小学校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校医配备、校医个人基本信息及工作情况.结果 中小学校中有638所配备了707名专职校医,配备率为58.05%,合格率为28.20%;校医招聘仍以自主招聘为主(55.87%),购买服务模式(社区派驻、医院购买服务、校医室托管)配置的占44.13%.校医专业以护理为主(56.86%),其次为临床(26.03%)、预防医学(9.76%);在职称方面,初、中、高级职称分别占52.47%,37.34%,1.27%;高达68.74%的校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平均每0.5年1次的培训占68.60%.校医对工资待遇满意率为33.95%,不满意率为20.79%.与2016年相比,校医队伍的学历、职称、工作条件变化不大,专业构成方面,临床医学减少,护理明显增多,工作负荷有所减少,但工资待遇满意度下降(P值均<0.01).结论 采用多渠道配置校医模式后,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完善校医规范化工作指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整体提升全市学校卫生工作水平.
作者:陈静仪;张赛;陈焕;林琼芬;祝少花;杨杰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4个民族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有氧代谢能力及运动后心血管功能恢复能力,为不同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及体育教学运动负荷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随机选取80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汉族4个民族大学生,采用12 min跑测试推测大摄氧量(VO2max)水平,采用定量负荷运动检测运动后血乳酸和心率水平,并分析三者的关联性.结果 塔吉克族男生VO2max水平高,为[(48.36±4.75)mL·(kg·min)-1],女生组维吾尔族学生VO2max水平高,为[(36.04±4.21)mL· (kg· min)-1],定量负荷运动后,哈萨克族男生运动后1 min速率(HRR1)高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男生,女生组HRR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学生血乳酸恢复速率高于哈萨克族学生(P<0.05).其余各性别及民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汉族男生HRR1与VO2 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3,-0.73,-0.94,P值均<0.05);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HRR1与VO2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8,-0.87,P值均<0.05);4个民族大学生血乳酸恢复能力与VO2max水平除哈萨克族男生外均呈正相关(男:r值分别为0.58,0.98,0.77;女:r值分别为0.75,0.89,0.90,0.94,P值均<0.05);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男生(r值分别为-0.74,-0.67,-0.81,P值均<0.05)及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汉族女生(r值分别为-0.98,-0.87,-0.73,P值均<0.05)HRR1与运动后血乳酸恢复速率间呈负相关.结论 新疆4个民族大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心率恢复及乳酸消除速率存在民族及性别差异,各项指标间可能存在内在关联.
作者:袁秋宝;范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父母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的影响并探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过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各2 183人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视屏时间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因素对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 中小学生视屏时间过长报告率为10.4%,男生(11.9%)高于女生(8.9%).父亲一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总时间>180 min、工作日和一周日均视屏时间>120 min,其孩子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0.64,1.88和1.91倍.母亲工作日、休息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120 min,其孩子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1.87,1.52和1.76倍,父亲工作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对男生和女生均有影响,母亲工作日、休息日及一周日均视屏时间对女生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 父母日常视屏时间对子女的视屏时间有较强的影响,在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屏行为防控措施时应考虑父母视屏行为的影响.
作者:安美静;陈天娇;马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篮球运动是我国广大青少年比较青睐的运动项目之一,对于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来说,可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篮球运动不仅具有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创造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还具有观赏性、参与性、教育性,篮球运动是对抗性、技巧性和团队意识较强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自身功能,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社会交际能力,还能增进青少年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责任心.
作者:高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