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台湾地区推动健康促进学校的历程及启示

刘淑美;陈政友;李广

关键词:健康促进, 学生保健服务, 组织和管理
摘要:为了解健康促进学校的内涵和范畴,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系统回顾中国台湾地区健康促进学校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台湾推动健康促进学校建立所经历的萌芽准备期、成长期、全面推动期和追求卓越期4个阶段进行总结,梳理出“强化实证导向的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建立健康促进学校支持网络系统,推动生活技能融人健康教学,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及建置台湾健康促进学校网站”等特色,提出了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建置健康促进学校支持网络、强化生活技能与健康素养导向教学等意见和建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与体像烦恼的关系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体像烦恼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春大学4所高校2 201名女大学生,完成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自我客体化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结果 女生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8.7%,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无恋爱经历者低于有恋爱经历者;形体烦恼检出率为41.4%,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无恋爱经历者低于有恋爱经历者;容貌烦恼检出率为19.6%,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性别烦恼检出率为13.1%;性器官烦恼检出率为4.3%.女大学生存在自我客体化现象.自我客体化能正向预测体像烦恼(β=0.37,P<0.01);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交互项解释了体像烦恼变异的2.8%,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20,P<0.01).锻炼量低时,自我客体化对体像烦恼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t=11.88,P<0.01);锻炼量高时,自我客体化对体像烦恼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结论 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影响体像烦恼的过程受到体育锻炼的调节.

    作者:张彤彤;刘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国藏族学生视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7~18岁藏族学生视力现状,为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开展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 418名藏族学生左、右眼视力及1 910名学生性别、年龄、作息时间等信息,分析藏族学生视力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视力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7~18岁藏族学生左眼裸眼视力平均值为(4.75±0.33),中位数为4.75(P25=4.5,P75 =5.0);右眼裸眼视力平均值为(4.74±0.33),中位数为4.90(P25=4.5,P75=5.0).检出视力不良学生1 520名,检出率为62.9%.藏族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0.01),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每周体育课课时不足与藏族学生双眼视力不良风险呈正性相关(OR=1.43,95%CI=1.05 ~ 1.94,P<0.05).结论 7~18岁藏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且女生比男生严重,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严重.在控制年级、性别等因素后,学校每周开设体育课时不足为视力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汤晓佳;董彬;杨招庚;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同亲子分离模式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间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自编问卷收集亲子分离等基本信息,对阜阳市阜南县、安庆市潜山市、合肥市长丰县和肥西县l37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男孩更多的使用发泄策略,女孩更多的使用替代活动和被动应付策略.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泄策略的使用逐渐减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发生亲子分离的儿童更少的运用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更多的运用发泄策略.依恋确立期(≤18个月)亲子分离的儿童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的运用比非留守儿童少(β值分别为-0.06,-0.09,P值均<0.05);累计分离时间<P50(父子分离47个月,母子分离36个月)的儿童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策略的运用比非留守儿童少(β值分别为-0.09,-0.10,P值均<0.01).结论 儿童18个月以前的亲子分离对其情绪调节的影响较大.随着分离时间增加,学龄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发展上的弹性发展,可能是留守引起的消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唐雪;王玲玲;武伟;屈光波;张健;姚晶晶;陈明春;孙良;胡允凯;孙业桓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地区学生营养素养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不同试点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计划”实施的3个国家试点县、2个地方试点县和4个未开展“计划”的地区(县级)随机各抽取1所小学和1所初中,选择四至九年级学生3 83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学生对含蛋白质、钙和铁丰富食物的知晓率分别为76.6%,70.6%和69.4%;有88.9%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吃早餐,但早餐质量得分中位数仅为3.0(2.0,4.0)分,国家试点地区学生的早餐质量得分高于地方试点和非试点(P值均<0.05);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总分的中位数为43.0(38.0,47.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学生营养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段和当地“计划”实施类型(P值均<0.01).结论 “计划”的实施对农村学生营养素养具有积极影响.应进一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改善营养环境,促进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升.

    作者:许艺凡;张建芬;何海蓉;蔡豪;闫心语;李亦斌;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5年屈光发育状况

    目的 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5年屈光发育状况,为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2013年入学的201名一年级小学生连续观察5年.每年检查1次小瞳计算机验光、眼轴长度,计算增长值.结果 一至五年级男生等效球镜的均值分别为(0.22±0.53)(-0.04±0.64)(-0.36±0.92)(-0.74± 1.23)(-1.14± 1.67)D;女生等效球镜的均值分别为(0.26±0.88)(-0.03±1.02)(-0.28± 1.02)(-0.64± 1.32)(-1.13± 1.65)D.各年级男生眼轴长度的均值分别为(22.94±0.60) (23.13±0.68) (23.45±0.69)(23.65±0.81)(24.03±0.93) mm;一~五年级女生眼轴长度的均值分别为(22.40±0.67)(22.67±0.70)(22.95±0.74)(23.14±0.79)(23.59±0.90)mm.一~五年级学生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0.35,-0.41,-0.53,-0.59,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屈光度、眼轴长度逐年增长,屈光度逐渐趋向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负相关.应重点监测小学生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

    作者:高其乐;周晓东;戚慧荭;陈雪峰;李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12所高校2 64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2.3%(60/2 643)的大学生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29.9%(790名)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3次,14.8%(391名)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lh,23.0%(609名)掌握的运动技能项数≥3项,45.7%(1 208名)未参加体育社团,17.8%(471名)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40.1%(1 059名)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1.9%(845名)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19.4%(514名)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21.1%(558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效果没影响,28.9%(764名)认为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17.1%(451名)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不喜欢体育锻炼原因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是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作者:丁小燕;洪平;张蕴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及获得支持情况对医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市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2 340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校园欺凌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等.结果 有647名(28.4%)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其中轻度焦虑状态462名(20.3%),中度焦虑状态162名(7.1%),重度焦虑23名(1.0%).小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分别为22.8%,33.9%,59.6%(X2=93.05,P<0.05);中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1.5%,45.2%,57.3%(X2=186.79,P<0.05).小学和中学有过欺凌经历的学生在被欺凌时获得同伴、父母、老师支持和没有获得支持的学生的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95,11.57,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主要由于小学时的欺凌经历、小学时对班级的喜爱程度.结论 小学有被欺凌经历对医学生焦虑状态有影响,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作者:王哲;李洪杰;王苗;朱立婉;马龙;崔晶;王忆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银川市7~18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目的 了解银川市7~18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及肥胖干预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随机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各年级选取1~2个班,选取经家长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2 122名7~18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采取血样,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样本血清中的25-(OH)-D3的含量.结果 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7.2%,肥胖检出率为11.3%.儿童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51.46 nmol/L,男生为51.36 nmol/L,女生为51.51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P=0.72),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5,P<0.01).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分别为33.9%,14.3%,且维生素D的缺乏率和不足率均在12岁时高.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32.8%,高于超重组与正常组的18.4%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年龄与性别后,儿童维生素D含量与超重肥胖有关.

    作者:牛晓丽;韩百惠;蒋丽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国城市高年级小学生饮料消费现况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饮料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饮料消费现状.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饮料的消费率分别为92.5%,51.4%和70.6%.学生在家里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69.4%)、果蔬饮料(46.6%)、茶饮料(39.6%),在学校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0.5%)、果蔬饮料(13.0%)、茶饮料(12.7%),在其他地方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7.4%)、茶饮料(29.6%)、果蔬饮料(28.1%).学生消费饮料原因的前5位是好喝(72.3%)、健康有营养(50.8%)、干净卫生(38.4%)、很多同学喜欢喝(21.9%)和家里人常喝(21.6%).结论 四、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喝饮料现象,且饮料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作者:张曼;李亦斌;闫心语;蔡豪;郭晓晖;张娜;张建芬;何海蓉;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国城市高年级小学生食物摄入频次现况

    目的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食物摄入频次,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和计划、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食物摄入频次,问卷统一采用自填方式填写.结果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各类食物摄入频次为“几乎每天都吃”比例高的为新鲜蔬菜(83.2%),在“几乎不吃”的频次中比例高的为燕麦类食物(50.2%).男生全谷物类、畜禽肉类、水产类、蛋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女生,女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男生;中心城区学生燕麦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近郊城区,近郊城区学生水产类、大豆类、菌藻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中心城区;五年级学生燕麦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奶类和大豆类食物的摄入频次高于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全谷物类、水产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摄入频次高于五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性别、城区、年级学生的食物摄入频次差异较大.应以学校为核心,家庭、社区相结合,针对不同特征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营养知识普及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闫心语;张曼;李亦斌;张娜;张建芬;何海蓉;蔡豪;郭晓晖;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l 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 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涉及者相比,欺凌者、受欺凌者、欺凌-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抑郁水平均较高.

    作者:张紫微;楼超华;钟向阳;廉启国;余春艳;涂晓雯;左霞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当前睡眠质量的影响,为缓解早期贫困负面影响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2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地区5所大学的874名学生,使用社会经济地位量表、Lachman控制感量表等进行调查,所获数据使用t检验、分层回归和Bootstrap程序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有早期贫困经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4.24±1.46)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4.77± 1.32)(t=3.37,P<0.01).学生睡眠质量更低(t=3.37,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后,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削弱早期社会经济地位与睡眠质量的联系(β=-0.08,95%CI=-0.13~-0.01,P<0.05).结论 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负向影响,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减弱该影响.

    作者:涂薇;夏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植根沃土四十载与时俱进办期刊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自创办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祖国大地孕育了科学春天的满园春色.在我国科技期刊的百花园中,《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犹如破土而生的幼苗,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共发展,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一本重要的核心期刊,呈现鲜明的特点.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欺凌现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12 417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欺凌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6个月内,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2.6%和10.6%,网络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1.0%和2.8%.无论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传统欺凌他人和网络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均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高,遭受传统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阶段高,遭受网络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较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参与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P值均<0.05).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传统欺凌他人的报告率越高(P=0.03).中小学生遭受本校人员传统欺凌的比例(71.0%)高于网络欺凌(59.3%)(x2=15.25,P<O.01),遭受外校人员和陌生人网络欺凌的可能性(23.3%,17.4%)均高于传统欺凌(18.2%,10.8%)(x2值分别为3.98,9.76,P值均<0.05).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更容易发生多种类型欺凌他人行为或遭受多种欺凌行为(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的报告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的校园和网络环境,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

    作者:郑茹;符筠;段佳丽;郭欣;星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

    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4所学校学生屈光状态,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辖区2所完全中学、2所小学共2 496名学生进行视力和非散瞳计算机验光检查.应用SPSS 11.5对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69.99%.非散瞳验光结果显示,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7.97%,其中低度近视1 610眼(32.25%),中度近视1054眼(21.11%),高度近视231眼(4.61%).不同学段各屈光状态构成比排序情况:小学依次为正视(35.64%)、低度近视(28.76%)、远视(15.04%)、中度近视(10.45%);初中为低度近视(38.62%)、中度近视(29.07%)、正视(12.43%);高中为中度近视(37.31%)、低度近视(33.95%)、高度近视(11.34%),高中仅有5.29%为正视.低度近视在小学一(10.54%)至三年级(30.08%)快速增多,中度近视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分别为14.22%,17.94%,25.00%)快速增多,高度近视的快速增加出现在初二(7.11%)至高二(13.47%)之间.总体屈光度平均值为(-1.69±2.42)D,其中小学生为(-0.76± 1.87)D,初中生为(-2.41±2.40)D,高中生为(-3.09±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40,P<0.01).各年级的屈光度平均值随年级逐年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9.97,P<0.01),年差值在-0.3~-0.7 D之间.结论 小学阶段以中低度近视为主.近视防控工作要特别关注小学学段,越早干预,越有可能防止近视发展成高度近视.

    作者:程广印;毛苒;安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元认知团体干预和系统脱敏对社交焦虑大学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元认知团体干预对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为寻找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将48名存在社交焦虑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进行系统脱敏治疗,研究组(24例)接受元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社交焦虑评分、心理健康水平及自我心理弹性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值均<0.05),并且研究组的降幅更明显(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后提高(P值均<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干预后的LSAS,HAMA评分均降低,ER 89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的LSAS,HAMA,ER 89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末次随访的LSAS,HAMA评分高于干预后,ER 89评分低于干预后(P值均<0.05).不论是干预后还是末次随访,研究组的L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R 8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认知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弹性,减轻焦虑症状,从而增强社交自信与主动性,改善社交焦虑障碍.

    作者:王玉杰;师彦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新疆某高校大学生大摄氧量心率恢复及乳酸消除速率的关系

    目的 了解新疆4个民族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有氧代谢能力及运动后心血管功能恢复能力,为不同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及体育教学运动负荷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随机选取80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汉族4个民族大学生,采用12 min跑测试推测大摄氧量(VO2max)水平,采用定量负荷运动检测运动后血乳酸和心率水平,并分析三者的关联性.结果 塔吉克族男生VO2max水平高,为[(48.36±4.75)mL·(kg·min)-1],女生组维吾尔族学生VO2max水平高,为[(36.04±4.21)mL· (kg· min)-1],定量负荷运动后,哈萨克族男生运动后1 min速率(HRR1)高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男生,女生组HRR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学生血乳酸恢复速率高于哈萨克族学生(P<0.05).其余各性别及民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汉族男生HRR1与VO2 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3,-0.73,-0.94,P值均<0.05);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HRR1与VO2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8,-0.87,P值均<0.05);4个民族大学生血乳酸恢复能力与VO2max水平除哈萨克族男生外均呈正相关(男:r值分别为0.58,0.98,0.77;女:r值分别为0.75,0.89,0.90,0.94,P值均<0.05);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男生(r值分别为-0.74,-0.67,-0.81,P值均<0.05)及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汉族女生(r值分别为-0.98,-0.87,-0.73,P值均<0.05)HRR1与运动后血乳酸恢复速率间呈负相关.结论 新疆4个民族大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心率恢复及乳酸消除速率存在民族及性别差异,各项指标间可能存在内在关联.

    作者:袁秋宝;范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广州市多渠道配置模式后公立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现状

    目的 了解广州市采用多渠道配置校医模式后公立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情况,为中小学校校医配置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以广州市1099所中小学校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校医配备、校医个人基本信息及工作情况.结果 中小学校中有638所配备了707名专职校医,配备率为58.05%,合格率为28.20%;校医招聘仍以自主招聘为主(55.87%),购买服务模式(社区派驻、医院购买服务、校医室托管)配置的占44.13%.校医专业以护理为主(56.86%),其次为临床(26.03%)、预防医学(9.76%);在职称方面,初、中、高级职称分别占52.47%,37.34%,1.27%;高达68.74%的校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平均每0.5年1次的培训占68.60%.校医对工资待遇满意率为33.95%,不满意率为20.79%.与2016年相比,校医队伍的学历、职称、工作条件变化不大,专业构成方面,临床医学减少,护理明显增多,工作负荷有所减少,但工资待遇满意度下降(P值均<0.01).结论 采用多渠道配置校医模式后,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完善校医规范化工作指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整体提升全市学校卫生工作水平.

    作者:陈静仪;张赛;陈焕;林琼芬;祝少花;杨杰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贵州省2017年学校结核病筛查结果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学校结核病主动筛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贵州省学生群体开展主动筛查和入学体检情况,采用“全省学校结核病筛查调查表”逐级收集信息.共筛查290所学校(41.31%)的373 679名学生(18.31%).结果 PPD试验筛查强阳性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62,P=0.00);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8,P=0.00).X线胸片筛查异常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59);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0).症状筛查可疑率,以办学性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3);以学校类别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7,P=0.00).PPD试验筛查166 691人,强阳性4 667人,发现肺结核191例,检出率为4.09%;X线胸片筛查104024人,胸片异常298人,发现肺结核人数200例,检出率为67.11%;症状筛查102 964人,可疑症状者2 272人,发现肺结核患者229例,检出率为10.08%.3种筛查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44,P=0.00).结论 贵州省学校结核病筛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大学、寄宿制高中学生结核病的筛查力度,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作者:黄爱菊;陈慧娟;李进岚;陈再平;周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同试点地区学生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农村学生对“计划”的知晓和认识现状,为促进学生参与“计划”实施和进一步提高对供餐的接受度提供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3个国家试点县和2个地方试点县各随机抽取“计划”覆盖的1所中学和l所小学,选择四~九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2 364名.结果 被调查学生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知晓情况较好,有78.9%的学生对“计划”表示熟悉,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的知晓程度高于地方试点.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计划”的影响比较积极,对“计划”所带来影响的认识得分中位数为20.0(18.0,20.0)分.国家试点地区学生对“计划”认识的积极程度高于地方试点(P值均<0.05).学生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有78.7%的学生认为供餐的量刚好足够,60.9%的学生非常喜欢学校提供的食物,学生剩下学校提供的食物的原因主要是“量太多吃不完”(27.4%)、“不想总吃同样的”(22.8%)和“不喜欢吃”(9.2%).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对“计划”认知情况较好,对供餐的满意度尚可.应在试点地区建立健康促进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供餐环节,重视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地区间经验交流,提高营养餐质量和可接受度.

    作者:许艺凡;何海蓉;张建芬;蔡豪;张娜;马冠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