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曹建博

关键词:单髁置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全膝关节置换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单髁置换应用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的疗效.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骨科手术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1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的患者予以行全膝关节置换,观察组患者行单髁置换.对比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手术后的H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手术后的HSS评分有效率间的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远低于观察组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住院费用和术后骨科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髁置换治疗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和饮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高血脂的影响分析

    正确的健康指导与饮食护理的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成为护理主要内容.结合饮食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应合理安排其膳食,选择对疾病有缓解作用的食品.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对该病的致病机理,治疗过程进行正确分析,并与患者家长积极配合,使患者时刻保持轻松的心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实践证明,结合健康教育与饮食护理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治疗满意度上的效果较好,其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饮食结构趋于合理,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了该护理方法对脑梗死高血脂患者治疗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大力的推广.

    作者:葛恒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循证干预模式对脊髓损伤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干预模式对脊髓损伤(SCI)合并尿路感染(LITI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LITI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AMA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7d及14d尿路感染(LIT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尿管脱出、尿潴留、膀胱痉挛及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针对造成SCI患者并发UTI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措施的培训,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波;张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影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影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的完成情况,分为良好合作组和欠良好合作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比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成效.结果 影响机构之间是否合作良好的四个因素中,是否接受三级医院指导影响大,其次是与个案小组其他成员的联系程度,第三为精防人员是否专职,第四为精防人员工作年限,且合作良好组的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成效更好.结论 提高精神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度,首先需提升精神卫生机构的指导水平,其次要加强个案管理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再其次是让精防岗位专职化及精防队伍稳定化.

    作者:任华;李慧;何昌九;代光智;秦小荣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分析研究单髁置换应用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的疗效.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骨科手术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1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的患者予以行全膝关节置换,观察组患者行单髁置换.对比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手术后的H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手术后的HSS评分有效率间的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远低于观察组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住院费用和术后骨科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髁置换治疗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曹建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优质膳食管理

    近年来,医院领导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始终把关系到每一个住院病人切身利益的病员食堂作为重点窗口来抓.在推进病区舒适化建设的同时,紧抓“三个环节”,全面提升饮食保障能力,坚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到实处,配合临床医疗,为病员提供质优、价廉、安全的膳食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陈珵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一起养老院H3N2流感病例暴发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某养老院流感暴发疫情,了解H3N2流感暴发的疫情特点,为控制养老院流感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运用RT-PCR法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此次流感暴发疫情罹患率为27.14%,病例均恢复良好,无重症和死亡病例,采集咽拭子样品15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8例,均为H3N2型.结论 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甲型H3N2流感暴发.提高聚集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尽早隔离传染源,接种疫苗等综合措施,是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流行的关键.

    作者:徐瑾;李军;史鲁斌;肖占沛;于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比较实施“零缺陷”管理前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以及医疗人员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实施零缺陷管理前相比,实施零缺陷管理后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人员对护理人员的配合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实施零缺陷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零缺陷”管理,不仅可加强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医疗人员的满意率.

    作者:程海霞;刘青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对病变部位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以是否包含康复护理措施(遵从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3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11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促进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对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和抗病毒后康复效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和抗病毒后康复效果的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201 1年4月-2014年6月该院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干扰素治疗.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L-12;③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分别为(75.6±15.2)(76.9±14.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6.3±8.5)mmol/L、68%]、[(46.5±18.5)mmol/L、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2、IL-12分别为(5.23±1.28)、(6.32±1.87)、(5.19±1.35)、(6.41±1.9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2、IL-12分别为(6.92±2.57)、(7.63±1.74)、(9.54±2.67)、(16.34±2.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仅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 干扰素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IL-2、IL-12细胞因子水平,对降低病毒含量,保护肝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嘉鑫;江建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浅谈小儿术后镇痛现状

    现如今,随着对儿童疼痛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疼痛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儿童临床手术以后的疼痛已经引起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另外,疼痛评估系统的日益完善,新型的镇痛药物的广泛应用,疼痛治疗理念的全新改革以及镇痛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儿童临床手术以后的镇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仍然无法达到为理想的水平.多个阶段、多种途径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模式镇痛将成为小儿临床手术以后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姬美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私有云在医院信息化中应用的探讨

    近些年来,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私有云的开发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私有云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上也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医院是产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结构部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私有云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文章中主要围绕了私有云的相关内容和应用优势,对现如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私有云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主要应用.

    作者:赵立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从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入手提高透析室管理水平

    目的 探讨从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入手提高透析室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于2014年1月开始,该院开始在血液透析室施行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加强控制,对2014年1月-12月该院血液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以及透析用水中物质进行监测,并与未进行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加强控制的2013年1月-12月作比较,对比这两年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透析用水内毒素达标率、透析用水菌落数达标率、透析用水污染物达标率、透析用水电导度达标率、透析用水有机氯达标率,并对这两年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2014年1月-12月,该院血液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透析用水内毒素、透析用水菌落数、透析用水污染物、透析用水电导度、透析用水有机氯均未出现超标情况,与2013年1月-12月相比,2014年的各方面控制水平较好.2014年1月-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较之2013年1月-12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用水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的用水安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玉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包头医学院2014届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明确实习生临床沟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做好相关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为调查工具,以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收集资料.结果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敏锐倾听和传递有效信息两个方面,得分较低的是验证感受和确认病人问题,护生的沟通能力影响因素有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父母、同学、临床带教老师的呈正相关.结论 当前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临床带教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培养.

    作者:梁丽波;越涛;王艳茹;田丽君;刘汉雄;徐瑞剑;郝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基于震动感觉阈值检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估调查

    目的 初步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test,VPT)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用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300例2型糖尿病者进行了震动觉阈值(VPT)、单丝检测(SWME)、温度觉检查,对各检查的相关性展开分析,对各检查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和年龄会对VPT产生影响.VPT与SWME、温度觉检查具有相关性;VPT与SWME的观察一致率为49.3%,与温度觉检查的观察一致率为59.7%.SWME检查异常为2.7%,VPT检查正常的比例较低,温度觉异常占调查总人数的23.0%,VPT检查正常的比例较高.结论 VPT可作为临床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手段.

    作者:王玮;倪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方法检测妇科炎症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比较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应用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检验妇科炎症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情况,以合理选择阴道念珠菌检验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已婚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采集阴道分泌物,采用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同时检测念珠菌感染情况,应用x2检验比较分析3种检测法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例念珠菌感染妇科炎症患者中,采用镜检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9例,阳性率为90.83%;采用培养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7例,阳性率为89.17%;采用凝集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4例,阳性率为86.67%,3种方法检测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结论 在妇科炎症患者念珠菌感染检测中,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均可获得较为合理且准确的检测结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医院情况来选用合适的检测法.

    作者:毕迎春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情景教学法在留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留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该院40名临床实习留学生样本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带教中对其使用情景教学法,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调查结果和活动效果,并得出结论.结果 85%以上的留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跟国际接轨,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在临床实验技能、实验素养以及理论知识实践方面的能力.结论 情景教学法较为适合应用于留学生临床带教,可以用来培养其临床操作技能、临床处理能力以及培养独立思考及动手的能力.

    作者:徐昌隆;陈辉乐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B-lynch缝合术运用于剖官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运用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2012年产后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及宫颈注射进行治疗,将2013-2014年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联合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12%,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患者产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良好,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覃丽华;周小艺;龙正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有效数字新见解在卫生理化检验中的应用浅析

    在卫生理化检验过程中,时刻会用到有效数字,为了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有效数字,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运用误差理论作依据,对其进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分析,对有效数字在可疑位置上的误差有了新的观念和掌握情况,并将此应用到卫生理化检验中的物质称量、卫生理化检验中溶液的吸量、卫生理化检验中样品的定容等具体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之中去,让其能够更好地为卫生理化检验服务,得出符合规定的更加准确的计量数据.

    作者:谭成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9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检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值,应用t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平均值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糖化血清蛋白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于治疗后.结论 检测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能有效判断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荣幸;张景艳;张永旭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

    目的 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检查的效果情况.方法 该组病例选择该院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房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室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及室速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二、三联,室性成对、二、三联,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准确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变化,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康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