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多种因素分析及有效措施

王福娥;李霞;赵晓燕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 预防控制,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调查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加强对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来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的450例接种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出现33例不良反应患者,占7.33%;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头痛、四肢乏力等,其中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完成接种产生抗体。结论狂犬病疫苗接种期间,护士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用药和生活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干预,预防不良反应,保证狂犬疫苗的效果。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对其颈动脉斑块产生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及其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脑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斑块消失、变化情况,IMT变化情况,脑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消失率(71.43%)高于对照组(37.14%);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和IM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6%);脑功能改善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使用他汀类与阿司匹林配合治疗,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来荣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72例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检测患者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评估疼痛程度,并检测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和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和VAS评分分别为(33.08±2.25)cm、(88.69±17.64)o、(2.97±0.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38±3.41)cm、(77.66±16.95)°、(5.83±1.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IL-1、IL-6和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IL-1、IL-6和TNF-α分别为(18.47±6.82)pg/mL、(42.18±7.50)pg/mL、(8.29±2.54)pg/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46±6.70)pg/mL、(53.28±7.83)pg/mL、(12.38±2.9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科学的综合护理,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友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要性及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以及各项医疗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医德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目前医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服务意识不强、存在不正当利益观、医患关系不和谐等,其发生原因为医德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医德实践受制于市场经济影响、医德评价不恰当。对医院管理者来说,需要找出新形势下医德教育的切入点,不断适应新的政策法规,以完善的医德教育方法(强化领导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医疗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专项治理、建立监督机制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促使医疗队伍稳定,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作者:骆汉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管理与发展时期所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不断深入进行医疗事业的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体现出来,在促进医患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院党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致力于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加强医患沟通交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这六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医院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桑晓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设计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并应用于骨科复杂手术,探讨导板及其设计对手术操作及术前规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期间适合使用手术导板的25例复杂骨折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22.7岁。骨盆骨折12例,股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4例,关节周围骨折3例脊柱骨折1例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个体化设计和3D打印手术操作。所有手术均按术前规划进行,导板模型成功配合术中操作,结论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能模型满足手术的个体化需求,在手术中能够准确还原术前设计;不同3D打印模型对骨科复杂手术的指导意义重大,可以降低手术的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朱春冀;雷大林;刘应旭;崔家平;李梅烽;胡建邦;吴晓涵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双流县2011-2014年肺结核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双流县2011—2014年肺结核病疫情现状,掌握辖区内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肺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14年现住址为双流县的肺结核患者数据资料。结果2011—2014年肺结核病患者登记率44.9/10万,低于201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水平(患病率:459/10万),但4年登记率相对稳定,无明显下降。肺结核患者青壮年男性为主,外来务工人员,该地农民是肺结核患者主要人群,学生肺结核患者比例高于201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水平(1.4%),近3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计数逐年递增。结论肺结核病控制形势依然严峻,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已成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是结核病防控重要工作。

    作者:周林利;翁贵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40例,对患者应用的降压药物类型、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药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该组240例患者中服用颉沙坦85例,血压达标66例(77.65%);卡托普利57例,达标40例(70.17%);络活喜53例,达标36例(67.92%);贝那普利23例,达标16例(69.57%);美托洛尔15例,达标11例(73.33%);吲达帕胺5例,达标4例(80.00%);呋塞米2例,达标1例(50.00%)。该组患者舒张压的达标率显著高于收缩压(P<0.05)。结论降压药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对舒张压的控制效果优于收缩压。

    作者:赵晓杰;刘庆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肝癌末期患者姑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针对肝癌末期患者在姑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总结,实施相应的对策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肝癌末期患者作为该次对象,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策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策实施后,总结实施前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其给予相应的对策,对比分析对策实施前后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前12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隐患共7例,总发生率为58.33%,实施后12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隐患共2例,总发生率为16.67%,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功能领域各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症状领域各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的总体健康症状(59.8±5.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49.8±5.9)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末期患者在进行姑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针对过去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吕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150例自由体位分娩与自然分娩的关系研究及产后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与自然分娩的关系以及产后护理管理。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住院分娩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孕妇分娩时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孕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以选择蹲位、坐位、俯卧位、侧卧位和直立位,分析自由体位分娩与自然分娩的关系,结合胎位情况以及胎儿体重评价传统体位与自由体位分别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评价其分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33%(1/75)、阴道助产率2.67%(2/75)、会阴侧切率6.67%(5/75)、会阴严重裂伤率4.0%(3/75)、肩难产发生率5.33%(4/75),对照组剖宫产率10.67%(8/75)、阴道助产率16.0%(12/75)、会阴侧切率20.00%(15/75)、会阴严重裂伤率10.67%(8/75)、肩难产发生率12.00%(9/75);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严重裂伤率、肩难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自由体位分娩以及采取自然分娩,能够降低体胎儿体重偏大产妇的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助产率,提高了分娩满意度,缓解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这对于促进自然分娩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春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风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中风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医院治疗中风的100例患者,为患者进行访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给予的支持以及护士或护工给予的照料情况,并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6例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为疾病严重程度、家庭社会支持、护士、护工的照料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结论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抑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护理。

    作者:章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以该院ICU在2012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后护理干预后的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当中,痊愈51例,肺部感染3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感染发生率为5.4%。结论在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当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提升了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成功率,降低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保障,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兴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公突发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6月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所存问题,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作为对照阶段,基于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于2013年8月落实,同时将2013年8月—2015年2月作为观察阶段,比较分析两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常见问题有缺乏信息良性互动机制、事件模拟演练不足、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假饱和等。和对照阶段相比较,通过相应策略的实施,观察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各项评分明显提高,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根据该地区卫生事业实际情况采取合理且科学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谢海嵘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名护生,根据随机序号法将6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观察两组教学的基本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86.95±4.76)分高于对照组(77.45±4.65)分,实践操作(87.5±5.5)分高于对照组(78.5±5.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加了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有助于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从长远来说可以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素质,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作者:赵亿蕾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老年患者颈椎术后谵妄的安全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安全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该院发生颈椎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26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安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恢复期间不适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术后意外事件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度以上不适率为46.15%明显低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颈椎术后谵妄的安全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谵妄意外事件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改善了患者恢复期间的不适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红磊;张志芳;李玉平;王姣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与作用

    目的:探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与作用。方法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终得出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这部分工作,能够随时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为选用技术人员提供依据。同时还能为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结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有效管理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还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门诊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自我防护及对策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时在自我防护的同时,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之间受理的门诊投诉,选取其中的门诊护理投诉49例以作研究,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投诉发生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做好责任划分,提出预防措施和对应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分析纠纷产生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和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处理护患纠纷,在保障患者的利益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护士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保证。结论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法律意识,降低风险系数,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大程度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自身利益和人身安全。

    作者:张继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益气化瘀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用益气化瘀法研制的中药汤剂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中医内科学》和《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将220例乙肝肝纤维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法,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两组治疗前、后均观察HA、LN、PCⅢ、CⅣ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疗效大于西药组。

    作者:谢迪;刘立群;李东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单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掌握、临床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等日常带教活动,探讨了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使临床带教更加科学、规范、标准且简便可行,为中医儿科临床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丁利忠;孙丽平;王延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有些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在身,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旦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生护理的安全事故,给患者造成终身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名誉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排除安全隐患,做到规范护理,该研究首先介绍了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次介绍了手术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后简单的说明了防范隐患发生的措施。

    作者:范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肩周炎康复理疗仪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肩周炎患者制作出一款方便使用的理疗仪器,并探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自身对照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50例患者第一次采用装有盐巴的布袋进行治疗(对照组),第二次则采用笔者制作的康复理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统计分析患者两次治疗的舒适度、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具有更优的舒适度、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制作的康复理疗仪可以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舒适度、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在保证盐巴布袋理疗效果的同时弥补了使用盐巴布袋进行治疗的弊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杜培侠;刘振霞;秦美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