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
目的 探讨影响城市初一年级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为改善中学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643名太原市初一学生,采用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生存质量4个维度为内生变量,学校生活满意度5个方面为中间变量,学生的社会人口学指标为外生变量,建立通径网络模型.结果 对初一学生生理功能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师生及同学关系、对自己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满意度、性别、家庭结构、是否独生、父亲文化程度,通径系数分别为0.253,0.171,-0.162,-0.147,-0.018,0.017;对情感功能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师生及同学关系、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对自己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满意度、学习环境、家庭结构、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性别、是否独生,通径系数分别为0.277,0.216,0.167,-0.158,-0.155,0.126,0.118,-0.118,0.116;对社交功能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师生及同学关系、家庭结构、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通径系数分别为0.469,-0.333,0.206,0.091,0.088;对角色功能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家庭结构、对自己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满意度、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父亲文化程度、师生及同学关系、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通径系数分别为-0.379,0.276,0.231,0.188,0.179,0.125,-0.086.结论 初一年级学生生存质量与诸多因素有关.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生存质量.
作者:杨蓓;姬成伟;赵志一;王宏;邵丽;姜子慧;郝佳佳;余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综合学校健康教育(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CSHE)是由资深健康教育专家为K-12年级(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学生提供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经验课程,旨在预防疾病,避免或降低健康风险行为的产生和流行,促进学生正确健康态度与行为的养成,提升健康素养,使学生获得并保持一生健康所必需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包含智力、情绪、身体、社会等多个领域[1-2].
作者:陈华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延吉市留守初中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学校开展针对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延吉市2所初中共计79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留守初中生46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留守初中生采用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1%的留守初中生健康素养好.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76.1%)高于女生(66.8%),朝鲜族(75.2%)高于汉族(68.3%),学习成绩差的(88.2%)高于学习好的(33.1%),其他监护人监护的(72.5%)高于父/母亲监护的(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42,2.145,5.476,2.146,P值均<0.05).有72.1%的初中生有5种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男生、朝鲜族、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下、其他监护人监护和健康素养水平中等及以下是多种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危险因素(OR值为2.818,3.628,2.617,6.924,4.115,P值均<0.05).结论 延吉市留守初中生健康素养低,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通过提高健康素养可以降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留守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郭玲茹;李晖;全京花;李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视屏阅读以及不同模式(看电视、使用手机等)、不同视屏阅读强度等因素对暗适应能力的影响,为学校卫生、青少年视力保护及电子产品使用提出意见.方法 抽取某高校18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问卷对其视屏阅读时间及视屏阅读模式进行调查,测定调查对象暗适应水平,分析不同视屏阅读模式和阅读时间强度对暗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 大学生每天利用手机玩游戏、阅读等平均时间为5.67 h,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平均每天为1.47 h.大学生的左眼暗适应能力为(6.25±2.33),右眼为(5.98±2.46),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阅读模式(手机、计算机、电视)及不同阅读时间(<l h,1~2h,>2~3 h,>3 h)大学生暗适应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手机视屏阅读2h前后双眼暗适应能力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1±1.92,7.41±1.86) (t=0.78,P>0.05).结论 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和计算机进行视屏阅读时间过长,未发现视屏阅读与暗适应能力有关.
作者:张红;张林瑞;李忠彦;孙艳;董兆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提高[1].心理危机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不能回避也不能通过常态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2].近年来,大学校园中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危机干预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吴冉;王宇景;陈江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农村学龄儿童智力发育现状及其与孕期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为改善农村学龄儿童营养水平、促进农村儿童智力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7月,采用随访队列研究,对2002年参与“中国西部农村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微营养素干预研究”项目人群进行随访,选择2002年12月-2006年1月出生的1 621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面对面访问的形式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采用量表测评儿童智力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公平性分析比较孕期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 儿童标化后总智商平均得分为(89.9 ±13.0)分,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平均得分分别为(88.1±15.8)(93.2 ± 13.7)(96.0±13.1)(91.3±12.2)分.智力落后儿童孕期家庭经济状况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集中指数与可信区间分别为-0.178(-0.232-0.124)和-0.292(-0.346~-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力高于常人儿童孕期家庭经济状况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集中指数和可信区间分别为0.278(0.229~0.327)和0.362(0.313~0.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智力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现时经济的影响更大.
作者:常玲;曾令霞;陈志军;杨雪;张敏;张峰;赵永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感染与传播,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3].我国是蛔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蛔虫病一直严重危害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中小学生尤为突出[4口].为了解贵阳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按照“2014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5]的规定,对贵阳市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阿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促进、增强学生健康是学校卫生的基本宗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卫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下,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健康水平,如果仍沿袭传统的学校卫生工作模式是远远不够的[1].这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尤其需要从社会生态视角出发,审视影响学校卫生的环境生态学和社会决定因素,创新思维,从社会生态、整合及实践性的视角提出适合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模型.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沈阳、广州、武汉和成都四城市中小学教师饮食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2 518名教师,采用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饮食行为情况)于2014年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城市、性别、任教学段、地区经济状况、任课情况和文化程度教师之间饮食行为状况.结果 72.9%教师每天都吃早餐,5.9%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每周零食消费≥7次的教师占25.8%,每周消费饮料次数≥7的比例为10.8%.不同城市、性别、地区经济状况、任课情况和文化程度教师之间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师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新鲜蔬果(71.5%)、谷类(57.0%)、坚果(55.4%)、奶制品(41.7%)、豆制品(25.9%),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奶类(43.2%)、茶水(34.7%)、茶饮料(19.8%)、鲜榨果蔬汁(17.9%)、包装的果蔬汁饮料(15.4%).结论 四城市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合理饮食行为,任教健康教育和卫生课的教师在早餐、零食、饮料的饮食行为上优于其他教师,应加强教师整体的营养教育.
作者:张妍;冯甘雨;宋超;郭海军;李晓辉;吴晓旻;刘伟佳;栾德春;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宁夏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状况,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完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13年调查1 404所中小学校,2014年调查964所中小学校.采用现场查看资料和询问形式收集信息,调查宁夏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结果 2014年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兼职保健教师、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专人负责疫情报告、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合格率分别为98.65%,75.52%,80.50%,93.26%,98.03%,97.82%;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97.44%,41.24%,66.95%,75.07%,93.72%,91.81%(x2值分别为4.17,271.58,52.57,130.78,24.46,38.17,P值均<0.05).2013年与2014年按要求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兼职保健教师方面中学合格率(65.12%,83.47%)均高于小学(35.26%,72.76%)(x2值分别为82.71,11.41,P值均<0.05).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登记记录、晨检记录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小学合格率高于中学(2013年小学合格率分别为77.74%,94.48%,93.05%,中学分别为23.84%,90.74%,86.83%,x2值分别为295.05,5.33,11.57,P值均<0.05;2014年小学合格率分别为93.30%,99.02%,98.88%,中学分别为43.55%,95.16%,94.76%,x2值分别为290.38,14.21,14.70,P值均<0.05).2014年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登记记录乡村合格率(86.30%)高于城市(73.46%)和镇区(77.05%) (x2=19.93,P<0.05).结论 小学和乡村学校在按要求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兼职保健教师方面亟需加强,中学需加强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工作的落实.
作者:薛秀琴;黄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促进流感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通州区8所学校2012年9月前入学的706名在校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调查信息.结果 2012-2014年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8.72%,77.16%,69.58%,而2012-2014年连续3年均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人群仅占57.11%.家长不愿意为孩子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流感疫苗质量和安全性(67.38%)、认为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降低患流感的可能(37.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是否知晓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以及家长是否了解流感疫苗可降低患流感的可能性是影响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流感疫苗调查接种率逐年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认知不足、不了解流感疫苗使用效果及推荐程序,疫苗接种宣传手段创新不足,宣传服务与家长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应采取多方联合宣传途径更好的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石晶;孙晓伟;王宝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贵阳市随机抽取共12所初中、高中学校3 2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对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所在地区、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学生学习成绩自评和学校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关.其中父亲硕士以上学历学生健康素养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11.49倍;高三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初一学生的3.75倍;自评成绩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自评成绩差的学生的13.16倍.结论 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亟待提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的积极配合,不断提高贵阳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李曦;罗鹏;王艳;谢洪映;张江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九江地区2010年与2015年2~ 10岁入托入学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探讨阻断麻疹传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0年和2015年开展学龄儿童麻疹免疫水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2015年共调查儿童612名,2010年共调查儿童774名,各年龄组麻疹一风疹二联疫苗(MR)、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三联疫苗(MMR)接种率均超过95%;城郊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均低于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的城郊、城区、男童、女童和2岁组儿童的GMT均低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2岁儿童的抗体阳性率为67.4%(95% CI=58.7%~72.3%),低于2010年的78.5%(95%CI=73.8% ~ 83.9%)(x2=45.491,P<0.05).3~6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较2岁组上升,但随后抗体阳性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郊区儿童、2岁组儿童麻疹监测,以及儿童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预防麻疹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流行.
作者:李泽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学校教室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改善措施.方法 对无锡市2014-2015年中小学校的教室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锡市学校教室生活环境卫生大部分监测指标能符合要求,合格率较高的指标是黑板尺寸(99.54%)、窗地面积比(91.19%)、课桌面照度(95.83%)、盥洗室门与居室门间距离(100%);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23.74%)、黑板下缘与地面距离(53.71%)、黑板反射比(53.09%)、后墙反射比(53.35%)、黑板面照度(59.37%)和小学厕所宽度(43.1%).结论 无锡市教室环境卫生有待提高,应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
作者:钱红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运动干预改善陕西藏族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为促进内地藏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陕西省浐灞第一中学初一和初二的藏族学生160名为实验对象,男、女生各80名,分为2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实验内容以藏族传统舞蹈、篮球、足球和身体素质练习等为主,运动强度控制在靶心率范围内,干预每次40min,每周3次,共12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 12周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藏族男生的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m跑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分别由8.4 s,176.7 cm,5.6 cm,289 s,0.53次提高到8.0 s,193.2 cm,7.2 cm,282 s,1.6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验组藏族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等分别由40.8,9.2 s,157.6 cm,15.3 cm,25.2次提高到46.4,8.8 s,167.7 cm,19.1 cm,3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运动干预能够提升藏族初中学生的活力激发和积极投入等情绪,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持续12周的运动干预能明显改善陕西藏族初中生的身体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唤醒积极的情绪体验.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差异,为制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美国新英格兰地区149名中学生和中国湖北省武汉市7所中学457名中学生作为体育行为习惯量表和锻炼情况问卷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63,P<0.01),美国中学生总体体育行为习惯形成程度分布结构优于中国中学生,47%的中国中学生没有具备体育行为习惯;在具备相同体育行为习惯的中学生中,美国学生每周从事30 min以上体育锻炼天数更优于中国,72.8%的中国中学生每周锻炼30 min以上的为3d及以下.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为学生的行为意识和行为控制感差异.结论 应从体育观念、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体育精神本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
作者:周文源;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阳市2013年与2015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随机抽取2013年参加安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的2所中学,同时随机抽取1所2013年未参加过调查的学校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同一群体青少年2013年与2015年调查比较,伤害、成瘾及饮食相关危险行为均呈上升趋势,自杀意念、自杀计划、曾经吸烟、曾经饮酒和上网时间≥≥4 h/d的报告率升高(x2值分别为6.912,8.828,13.413,12.354,10.551,P值均<0.05).对2013年和2015年相同年级的青少年调查结果显示,不是每天吃早餐、偏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曾经饮酒及电子游戏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同一群体青少年2015年与2013年相比,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报告率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由3.15%升至15.20%.结论 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干预效果明显,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上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郭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若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极易发生肺结核聚集发病,甚至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探索学校结核病发病趋势,建立高敏感度的学生肺结核发病预测模型,并采取精准、高效的疫情处置技术策略是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广西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并构建广西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预警系统,为早期甄别疫情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崔哲哲;林定文;林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户外体育游戏运动与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的关系,为幼儿园开展适宜的儿童体育运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2个大班,3个中班,2个小班共244名3~5岁儿童作为干预组,进行1年的户外体育游戏干预,再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8个小班共684名3~5岁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1年内身高体重增长值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1年后,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增长,3,4,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5,8.7,7.8cm和7.3,8.5,7.6 crn;对照组3,4,5岁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6,7.9,7.5 cm和7.6,7.9,7.4cm.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的身高年增长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儿童0.3和0.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09,P值均<0.05).3~5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体重年增长值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育游戏干预对改善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应在托幼机构开展适宜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作者:刘毅;李明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3-2015年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趋势,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的发病人数,按照月份、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学校类别等分组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3-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50起,累计发病人数37 281人次.不同月份的发病人数分布明显不同,9月份发病人数多,累计发病9 928人次.2009年之后,致病微生物及毒素致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化学性因素致发病人数有下降趋势.2003-2015年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发病人数排在前5位的是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幼儿园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及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病人数随时间变化在不同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构成比有差异,需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作者:马智杰;王岗;杨淑香;李向云;郭云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