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艳云;曹萍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技术,其在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因而加大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该文将就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
作者:靳胜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实时控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够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制定实时控制的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中运行。比较运行前后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医院实施实时控制的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之后,平均住院日下降11.11%,门诊人次上升10.79%,收治人次上升16.94%,千人投诉率从1.39下降到0.95,患者满意度由91.5%上升到97.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三日确诊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实时控制的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作者:陈仁义;王志国;包春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调查昌邑区2014年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爆发的流行病学情况,评价其控制措施,为以后疫情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感染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畜间感染情况,分析爆发原因。结果对该社的养殖户周围的村民及与家畜有密切接触的人员43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血检23人,血检阳性6人,阳性率为26.09%。血检阳性6人中,确诊5人,隐性感染1人。结论该次布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主要为饲养、接产等密切接触传播,今后应加强畜间检疫和病畜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防疫情暴发流行。
作者:刘育晖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起强化门诊护理管理,观察比较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2014年环境卫生监测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8.8%,明显高于2012年、2013年的91.0%、94.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与2012年、2013年的14.3%、1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门诊护理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得到各部门的重视,并予以普及应用。
作者:马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09—2015年收治的300例老年呼吸内科患者(观察组),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呼吸内科感染高危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预防控制,对比2009年以前常规护理服务下的3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对照组)感染防控效果、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00例患者中21例出现呼吸内科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问题;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共6例,泌尿道感染5例。感染的21例患者中,平均年龄(72.3±2.4)岁,平均住院时间(22.1±3.2)d、机械通气(8.4±1.7)d,气管切开6例(2.0%),气管插管7例(33.3%),留置导管7例(2.3%),使用激素(9.4±2.1)次,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12例(4.0%),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及抗生素使用均相比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98.5±7.4)分、护理满意度9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及抗生素使用均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有关,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呼吸内科老年感染患者、改善患者体验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川 刊期: 2015年第32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有些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在身,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旦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生护理的安全事故,给患者造成终身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名誉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排除安全隐患,做到规范护理,该研究首先介绍了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次介绍了手术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后简单的说明了防范隐患发生的措施。
作者:范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中医妇科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妇科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的实际病症有针对性的采取中医诊疗措施,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中医妇科的临床处理经验和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循证治疗之后,不孕症患者中仅有1例未受孕成功,其他患者皆顺利分娩;月经后期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量均恢复正常;痛经患者疼痛减轻,恢复正常生活,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要将理论与临床实现紧密结合,并要兼顾气血、补益、化瘀和调理等方面。采用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翟华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为了掌握该市各级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情况,加强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在使用现场采集各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剂,对采集的消毒剂进行污染菌检测;《医疗卫生消毒标准2012版(合订本)》。结果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82.6%,醇类消毒剂的合格率为92%,过氧化物类为79.3%,含氯消毒剂为97.6%,碘类消毒剂为98%,醛类消毒剂为76.0%,酚类消毒剂为99.0%;菌落总数超标率为5.5%,霉菌和酵母菌检出率为1.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0.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为1%。结论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要加强管理,正确配制与使用,定期抽样检测,降低院内感染。
作者:祝艳云;曹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建立三白灌肠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结果升麻素苷在0.045~0.37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0.09~0.7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庆杰;王莲萍;李国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药物的情况,为医院精神患者用药管理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服药方式和药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种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同样显著,且两种药物均采用口服服药的方式,阿立哌唑组的药物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利培酮组;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管理方法主要还是依靠患者和监护人;女性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男性患者,同时患者如果遵循医嘱定期服药,疾病复发的概率远远低于减药、自行停药或不按医嘱服药的患者。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同样显著,阿立哌唑服药的依从性与安全性优于利培酮,女性服药的依从性优于男性,用药管理主要依靠患者及监护人。
作者:游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跌倒患者步态、平衡感调查及综合护理对跌倒事件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交谈和临床观察了解该82例患者的行走平衡能力。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病情监护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跌倒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跌倒情况。结果调查显示该82例患者存在行走困难、步态失衡率74.39%较未出现步态失衡率25.61%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2.44%较对照组14.6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走困难、步态失衡在脑梗死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跌倒的综合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风险。
作者:袁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医学生实习期间职业倦怠情况,观察其心理状况。方法选取120例2014年6月—2015年4月该校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观察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倦怠现象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医学实习生情绪衰竭情况要优于马斯拉奇常模,而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更容易引起医学实习生职业倦怠,P﹤0.05。医学实习生在躯体化方面与全国常模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则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结论医学实习生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而与同龄人相比心理状况也明显较差,应重视医学实习生心理教育,加强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作者:李越;王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72例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检测患者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评估疼痛程度,并检测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和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和VAS评分分别为(33.08±2.25)cm、(88.69±17.64)o、(2.97±0.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38±3.41)cm、(77.66±16.95)°、(5.83±1.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IL-1、IL-6和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IL-1、IL-6和TNF-α分别为(18.47±6.82)pg/mL、(42.18±7.50)pg/mL、(8.29±2.54)pg/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46±6.70)pg/mL、(53.28±7.83)pg/mL、(12.38±2.9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科学的综合护理,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友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与自然分娩的关系以及产后护理管理。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住院分娩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孕妇分娩时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孕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以选择蹲位、坐位、俯卧位、侧卧位和直立位,分析自由体位分娩与自然分娩的关系,结合胎位情况以及胎儿体重评价传统体位与自由体位分别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评价其分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33%(1/75)、阴道助产率2.67%(2/75)、会阴侧切率6.67%(5/75)、会阴严重裂伤率4.0%(3/75)、肩难产发生率5.33%(4/75),对照组剖宫产率10.67%(8/75)、阴道助产率16.0%(12/75)、会阴侧切率20.00%(15/75)、会阴严重裂伤率10.67%(8/75)、肩难产发生率12.00%(9/75);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严重裂伤率、肩难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自由体位分娩以及采取自然分娩,能够降低体胎儿体重偏大产妇的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助产率,提高了分娩满意度,缓解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这对于促进自然分娩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春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湖南省邵阳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湖南省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导出邵阳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0—2014年,湖南省邵阳地区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96.39/10万、75.97/10万、234.72/10万、109.13/10万和213.7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8.282,P=0.000﹤0.05)。九县三区均有发病,以北塔区、双清区、大祥区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0.43/10万、294.58/10万和259.78/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病例数占64.2%。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74%。4年间共死亡50例,不同年份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8,P=0.000﹤0.05)。结论湖南省邵阳地区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作者:彭丹红;邓继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针对肝癌末期患者在姑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总结,实施相应的对策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肝癌末期患者作为该次对象,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策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策实施后,总结实施前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其给予相应的对策,对比分析对策实施前后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前12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隐患共7例,总发生率为58.33%,实施后12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隐患共2例,总发生率为16.67%,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功能领域各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症状领域各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的总体健康症状(59.8±5.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49.8±5.9)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末期患者在进行姑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针对过去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吕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收治的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护理后明显优于护理前;实验组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丁光忠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为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方式,临床调查分析患者癌症对疼痛和止痛认知状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5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3%患者认为应该“避免向医生说疼痛”且87.7%患者对“不必减轻疼痛”表示不同意,但有58.5%患者对“尽量忍痛”表示同意,有35.5%患者认为“疼痛是病情恶化现象”,84.6%患者认为疼痛药对人体有伤害且有29.3%患者认为用药易成瘾,有89.2%的患者希望通过别的方法进行止痛,78.4%的患者认为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疼痛度,有56.9%患者认为在痛时才使用镇痛药,63.1%患者并不同意超前镇痛。结论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医师临床治疗时需加强患者对疼痛观念、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正确评估患者疼痛度,为其制订个体化疼痛治疗及护理的方案,缓解患者疼痛感。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用益气化瘀法研制的中药汤剂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中医内科学》和《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将220例乙肝肝纤维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法,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两组治疗前、后均观察HA、LN、PCⅢ、CⅣ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疗效大于西药组。
作者:谢迪;刘立群;李东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心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封管方法进行封管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操作。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回血率、堵管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改良,能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有效降低回血和堵管的发生,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痛苦。
作者:赵会连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