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2005-2014年城乡中小学生龋患状况比较

徐亮;万宇辉;张辉;王博;陶瑞文;王雅斐;左阿珠;许韶君;曹秀菁

关键词:龋齿, 患病率, 流行病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2005,2010,2014年安徽省城乡学生龋齿患病(龋患)情况及其变化,为开展学生龋齿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5,2010,2014年安徽省7,9,12和14岁汉族中小学生共8 582人为调查对象,以乳龋失补(dmf)率、恒龋失补(DMF)率为指标,分析近10年患龋率和龋失补的变化.结果 2014年总乳龋率为50.8%,乳龋失补的构成比分别是78.2%,16.8%,5.0%,总乳龋率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35,P<0.01),恒牙DMF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5,P>0.05);2005,2010,2014年汉族学生的dmf率分别是36.5%,48.1%,50.8%,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性X2=61.863,P<0.01);2005,2010,2014年乡村不同性别学生dmf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生趋势性X2=25.079,女生趋势性X2=20.673,P值均<0.01).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居高不下.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应重视中小学生的龋齿问题,加大口腔保健的投入力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海东市高一新生突发事件自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分析

    突发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被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激处置措施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频繁,中小学校突发事件亦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扰乱公众生活秩序和影响着社会的安全发展[2-3].有研究表明,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具有自救互救的基本素质,人们求生自救的概率会提高50%.因此,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行为和反应成为避免或减轻伤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青海省高一新生突发事件自救知识与技能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郭映花;邢永华;赵宏;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安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况及影响因素

    龋病是一种流行广泛的慢性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应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病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病,与儿童的饮食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乳牙龋病有发病率高、范围广、进展快等特点,不仅可引起局部感染和疼痛,还可影响恒牙的发育,对儿童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龋率为66.0%,龋均为3.5.

    作者:余静;方达峰;陈希;谢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苏州市小学生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项目实施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苏州市适龄儿童(7~9岁)第一恒磨牙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实施1年后效果,为有效开展小学生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4年底整群抽取苏州市20所小学,对其中接受过2013年窝沟封闭的学生进行复查.以封闭剂保留率作为主要指标,评估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 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总体封闭剂保留率为71.1%;可疑龋牙齿封闭剂保留率(68.58%)及深而窄窝沟牙齿封闭剂保留率(69.89%)低于一般深窝沟牙齿封闭剂保留率(71.98%)(X2=6.481,P<0.05);不同学校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51,P<0.05);不同颌位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784,P>0.05).结论 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总体封闭剂保留率不高,窝沟封闭的效果除了受材料性能、临床操作及适应证选择的影响,合理的组织管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项目还需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作者:潘灏;周伟华;朱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市小学三~六年级孤儿亚孤儿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湖南省某市小学三~六年级孤儿、亚孤儿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对2015年湖南省某市民政局帮扶的100名三~六年级孤儿、亚孤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4份.结果 孤儿、亚孤儿孤独感总均分为(31.25±9.12)分,29.17%(25名)的孤儿、亚孤儿孤独感偏高.孤儿、亚孤儿孤独感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孤儿、亚孤儿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高于男性,独生子女孤儿、亚孤儿的客观支持高于非独生子女(P值均<0.05).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5,-0.571,P值均<0.01).结论 孤儿、亚孤儿孤独感并不突出,低于普通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社会支持是孤儿、亚孤儿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作者:唐姝;陈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起学校宋内志贺菌细菌性痢疾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WS 287-2008)对病例进行诊断,采用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病例对照、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4d(9月16日至19日),累计发病97例,罹患率为15.3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间罹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均为学生,临床表现以发热(96.91%)、头痛(77.32)、腹痛(71.13)、腹泻(67.01)为主;实验室检测27份病例粪便(肛拭子)和1份呕吐物标本,结果8份志贺菌核酸检测阳性,20份宋内志贺菌培养阳性;检测12份井水样,有6份菌落总数超标、志贺菌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经水传播的菌痢暴发.水源被污染、未常规开展饮用水、生活用水消毒是导致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加强水源保护,实施饮用水消毒,加强学校饮用水监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可有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侯玉媛;刘思文;陈鹏;刘孳雄;易巧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疆地区部分高中生人格特质饮酒动机与饮酒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高中生人格特质、饮酒动机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昌吉、库尔勒和阿克苏地区3所高中的631名学生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饮酒动机问卷修订版、青少年饮酒行为测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饮酒频率、醉酒频率、神经质和饮酒动机的应对动机、社会动机、顺从动机3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9,3.52,2.85,5.65,5.87,6.06,P值均<0.01).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外倾性与饮酒频率呈负相关,饮酒动机与饮酒频率正相关;醉酒频率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和神经质负相关,与饮酒动机正相关;饮酒频率与醉酒频率正相关;精神质与应对动机和社会动机负相关,外倾性与社会动机负相关(P值均<0.05).社会动机和应对动机对饮酒频率的解释率分别为21.9%和26.2%;外倾性、社会动机和应对动机对醉酒频率的解释率分别为11.6%,12.3%,10.3%.外倾性对醉酒行为的直接效应量为-0.030.社会动机在外倾性与醉酒行为间的中介效应量为-0.084,在精神质和醉酒行为间的中介效应量为-0.126.结论 青少年人格特质和饮酒动机是影响饮酒行为的重要因素,社会动机在外倾性、精神质与醉酒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作者:张书林;张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EM bas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关于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一2015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其中有6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分值(WMD=-7.08,95%CI=-12.04~-2.13,P=0.002);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分值(WMD=-6.75,95%CI =-8.96~-4.55,P=0.96);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IQ)(MD=7.72,95%CI=3.90~ 11.55,P=0.62);经敏感性分析,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ABC分值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作者:徐娜;张令霞;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区康复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社区康复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作用,探索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相关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和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筛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诊断,选取参加了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区康复项目的8所幼儿园已完成《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1年3次完整评估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年龄为24~ 82个月,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8个领域3次评估的得分,每一次较前一次都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 <0.05).随时间递进的3次评估的康复效果实际年龄与各领域发展年龄的差值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且康复手段越多元、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发现疑似症状的年龄、终确诊的年龄、首发语言的年龄、能独立行走的年龄、CARS智力功能得分、CARS总分与康复效果在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的社区康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具有针对性的长期系统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杨淑涵;苏媛媛;韩钰;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高职院校新生2011-2015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教育对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11 589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态势及差异.结果 2011-2015年高职女生SCL-90的总均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3.90,-2.99,-9.01,-3.31,-4.97,P值均<0.01),且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与常模相比,201 1和2012年高职新生焦虑和恐怖得分高于常模,2013,2014和2015年高职新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值均<0.05).对2011-2015年高职生SCL-90得分的差异比较发现,2013级高于2014和2015级、2014和2015级高于2011和2012级(P值均<0.01).结论 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呈现下降趋势,高职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胃肠问题及相关临床特征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胃肠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表型特征的关系,为AS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及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110名及与其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110名,收集儿童胃肠道症状、情绪、睡眠等临床特征资料,比较儿童胃肠问题发生情况;采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对ASD儿童进行评估,分析有无胃肠问题的ASD儿童的ADI-R得分以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结果 ASD儿童胃肠问题总检出率(44.5%)高于正常儿童(24.5%)(x2=9.730,P<0.01);各类胃肠问题腹泻、腹胀、腹痛和便秘ASD组均高于对照组,在腹泻、腹胀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2,6.74,P值均<0.05).与无胃肠问题的发生率ASD儿童相比较(3.83±2.29),伴有胃肠问题的ASD儿童ADI-R的重复刻板行为评分(5.30±2.55)明显增高(t=3.17,P<0.01);有无胃肠问题组ASD儿童在情绪和睡眠问题上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1,4.27,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的胃肠问题检出率较高,有胃肠问题的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症状较重,并影响儿童情绪和睡眠.在ASD儿童的干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伴有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

    作者:姚雪;孙彩虹;王涵;李阳;陈磊;张馨锡;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康复教育需求

    孤独症谱系障碍(aus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起病于婴幼儿早期,是以社会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导致儿童残障主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针对该病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世界上人数增长快的严重疾病.因此,ASD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意识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ASD患儿的诊治、康复、就学、就业以及社会回归成为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

    目的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进行检验与评估,为培养学生形成规律的行为习惯,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353名7~15岁学生同时完成TPB量表调查和1周加速度器测量,分析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平均每天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为(15.26±11.21) min,行为意向是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唯一直接影响因素,贡献率为8.9%.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联合预测行为意向33.2%的变异量,主观规范对休闲性行为和行为意向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响男生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是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其贡献率为40.3%;影响女生行为意向的只有感知行为控制,其贡献率为27.4%.结论 我国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国外,计划行为理论对青少年休闲性体力活动的预测达到了中等影响水平.

    作者:康茜;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生疑病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疑病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为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医学生受周围环境和学业压力影响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尤其在大三年级为常见,因此又被称为医学生“三年级病”现象,严重影响着医学生的心身健康.既往研究提示,大学生身心健康受社会文化、行为、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区和民族文化资源,本研究对我国医学生疑病倾向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医学生疑病倾向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马辉;王志忠;王俊峰;余白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遵义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欧薇;王智;杨映萍;谢琴红;何静;宋兴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兰州市0~6岁儿童尿液检测阳性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兰州市0~6岁儿童尿液阳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为儿童期慢性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留取晨尿样本进行尿液常规检测,并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生理特征、饮食状况、环境暴露及父母病史等因素与尿液检测结果的关联.结果 前5位尿检测阳性结果依次为尿维生素C阳性421例(41.32%),尿白细胞阳性75例(7.36%),尿胆原阳性67例(6.58%),尿酮体阳性61例(5.99%),尿隐血阳性56例(5.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含铅食品的摄入使得尿隐血阳性检出率增高(OR=5.04,95%CI=1.26 ~ 20.25);男童较女童尿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低(OR=0.10,95%CI=0.05~0.22);<1岁组与4~6岁组相比尿维生素C阳性检出率低(OR=0.16,95%CI=0.06~0.42),2~3岁组与4~6岁组相比尿维生素C阳性检出率低(OR=0.70,95%CI=0.54~0.91);父母均有肾脏病史的儿童较父母均无肾脏病史的儿童尿维生素C阳性检出率高(OR=2.50,95%CI=1.58~3.97);男童较女童尿酮体阳性检出率高(OR=2.72,95%CI=1.40~ 5.29),BMI高者尿酮体阳性检出率高(OR=1.09,95%CI=1.01~1.17).结论 儿童的生理状况、饮食以及家族肾脏病史可能导致尿液异常.儿童应尽可能避免含铅食品的摄人、合理摄入营养素、保持适宜体重,关注女童泌尿系统的易感性对父母均有肾脏病史的儿童积极筛查尿液.

    作者:李艳芬;胡晓琴;邱皓;尉芝苗;王铂;张健;裴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增进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6~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抽测公报”部分数据指标,采用SPSS 20.0描述分析我国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及特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逻辑回归筛查.结果 仅8.9%的儿童青少年达到身体活动指南推荐量;每周参加校内外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达99.8%,但有效负荷低(近1/4运动时强度较小).课外体育活动(OR=6.57,95%CI=5.58~7.73)、校外体育锻炼(OR=6.11,95%CI=5.17~7.22)和体育课(OR=5.32,95%CI=4.49~6.31)是身体活动积极影响因素,做作业时间>2 h/d(OR=0.59,95%CI=0.44~ 0.80)与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保护因素为父母支持态度、教师带练或教练指导,限制因素为场地设施单一.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严重不足,应多角度引导和促进参与积极性身体活动,加强有效体育锻炼、减少静坐行为.

    作者:李培红;王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农村寄宿制初中生铁相关营养知识状况

    目的 了解中国21个省农村寄宿制初中生铁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通过食物强化评估学生铁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3个经济区域内21个省农村寄宿制2 716名初中生进行铁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铁缺乏和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知晓率高达87.00%,使用铁锅是否还需要补铁、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与哪种物质有关、微量营养素补充的好方法、12~14岁血液中血红蛋白值低于多少属于贫血、铁强化酱油中添加的是何种铁、缺铁有哪些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57.58%,56.19%,16.31%,15.02%,12.85%和5.96%;在哪种食物铁含量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食用“铁强化酱油”的作用和铁缺乏会对学生有哪些影响3个问题上,男、女生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2,7.093,5.622,P值均<0.05).学生铁相关营养知识得分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经济区域和父亲文化程度(X2值分别为6.901,59.991,32.137,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铁营养相关知识及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经济区域和父亲文化程度(OR值分别为1.161,1.920和1.284).结论 农村寄宿制中学生铁相关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相对较低.应加强中小学生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教育及宣传工作,从铁相关疾病危险因素方面预防和控制铁缺乏及贫血.

    作者:陈頔;孙静;黄建;王丽娟;朴玮;唐艳斌;李瑾;高洁;霍军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呼和浩特市高一年级学生对学业不良学生刻板印象研究

    目的 探究高一学生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刻板印象特点,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提供参考.方法 以呼和浩特市重点和普通中学各30名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测量被试对学业不良学生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刻板印象.结果 高中生对学业不良学生与积极能力[(1 217.19±332.92)ms]和社会性词汇配对的反应时[(1 124.18±276.43) ms]长于与消极能力[(686.72± 126.32) ms]和社会性词汇配对的反应时[(699.47±131.31) ms](t值分别为14.37,14.33,P值均<0.01),且能力和社会性外显问卷的得分(1.16±1.03,1.13±1.24)均高于0(t值分别为8.71,7.07,P值均<0.01).内隐与外显刻板印象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消极态度已经达到自动化加工的水平,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帆;王明怡;陈英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绵阳市科学城地区中小学生血脂现状

    目的 了解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现状,为血脂异常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科学城地区的3所小学及1所中学共3 241名6~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对象空腹血液化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传统血脂指标异常现患率和各年龄组血脂界值水平.结果 科学城地区在校中小学生TC,TG,LDL-C,non-HDL-C的界值水平(P95)分别为5.17,1.71,3.01,3.58 mmol/L,而HDL-C界值水平(P5)为1.04 mmol/L.科学城地区6~17岁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现患率为20.46%,其中TG,TC,LDL-C和non-HDL-C偏高的现患率分别为9.19%,4.94%,1.85%和3.58%,低HDL-C现患率为4.47%.肥胖组血脂异常现患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并且TC,TG,LDL-C和non-HDL-C均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HDL-C均值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该地区在校学生血脂异常现患率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邓益斌;叶炼;王惠敏;潘攀;肖玉荣;成华;张丽萍;姜兴;魏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成分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ASD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的体成分差异和肥胖状况,为开展AS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Inbody J 30体成分测试仪,对48例ASD儿童和按年龄—性别匹配的48名正常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脂含量、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骨骼肌等体成分指标进行测量,并联合应用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PBF)、腰围(WC)3种评价标准评定AS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肥胖状况.结果 ASD儿童的身体总水分、蛋白质、体脂量、去脂体重等含量以及PBF,BMI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3.11,2.84,2.69,2.05,3.49,P值均<0.05);按BMI,PBF,WC评价标准,ASD儿童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71,6.026,5.978,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体成分和肥胖检出率存在差异.在针对ASD儿童进行康复教育训练的同时,应加强膳食行为指导、开展综合干预.

    作者:李阳;梁爽;韩盼盼;姚雪;李海欣;孙艺;姜喜涛;武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