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珊;静进;王庆雄;杨文翰;金宇;朱艳娜;陈亚军;陈学彬;李秀红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粤语大学生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之独特性,为双语加工理论的完善提供中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2004版)中的Stroop实验,测定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25名母语为粤语的大学生用粤语和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以及从同一学校筛选的母语为普通话的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对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粤语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高于粤语(F=9.734,P=0.004),配对t检验发现两者在唱色字(任务2)和唱色(任务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0,-2.219,P值均<0.05).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唱字色(任务3)长,读字(任务1)短(F=58.378,P<0.01),两者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701,P=0.496).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2,P=0.509),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任务3长,任务1短(F=74.971,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9,P=0.274).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母语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4,P=0.333),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0.825,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8).结论 粤语大学生的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不同,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反应时间长于粤语,但与普通话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效应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宋珊珊;静进;王庆雄;杨文翰;金宇;朱艳娜;陈亚军;陈学彬;李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方新艳;吕梅斋;鲍巍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干预,探讨注意力改善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就诊的57例确诊LD儿童采用循序渐进以及分级别化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实验3个疗程,同时应用持续注意力测试法、学习技能量表法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法,对其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LD儿童治疗前的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分别为(52.25±23.76)%,(57.70±23.86)%,治疗训练后分别为(25.72±16.24)%,(26.51±18.05)%,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06,11.900,P值均<0.01).学习技能量表的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和量表总分在治疗训练前分别为(1.93±0.78),(6.81±2.62),(2.16±0.92),(4.89±2.16),(2.58±0.82),(2.05±0.89),(2.82±0.93),(2.77±1.13),(1.60±0.68),(27.39±8.61)分,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后分别为(3.56±0.89),(11.67±2.67),(3.86±0.90),(7.79±2.03),(2.46±0.91),(3.68±0.89),(3.63±0.88),(3.98±0.80),(3.21±1.03),(44.53±9.08)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0,0.561,0.912,0.332,0.875,0.668,P值均<0.01).结论 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可使LD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情绪和行为改善.
作者:曾桂香;张扬;姬红梅;缪素霞;高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孙静;娄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应急逃生计划制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阶段随机抽取的黑龙江省7所大学1 806名学生的应急准备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有49.6%的学生制定了应急逃生计划,47.84%知道逃生路线,29.40%知道避难场所,90.86%知道求助电话.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居住地为城镇、师范及综合学校、低年级、经历过突发事件、接受过培训演练的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报告率较高(x2值分别为14.277,18.935,20.176,4.841,5.637,17.8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促进因素为家庭月收入较高(OR=1.274)、接受过培训演练(OR=1.400)、应急准备行为倾向较高(OR=1.992).结论 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情况有待提高,家庭平均月收入、应急准备行为倾向、是否有过应急训练与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相关.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应急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水平.
作者:尤佳;郝艳华;许伟岚;宁宁;崔宇;刘颖;韩晓楠;房鑫;赵希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是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50年前,在经历时代风雨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为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作者:姜醒;陈慧;曾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对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营养教育及提供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为期5d的集中培训和宣教等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用相同问卷再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教师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59.09%提高到94.38%(x2=19.57,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50.45%提高到81.78%(x2 =310.20,P<O.01);干预后教师营养行为形成率从40.51%提高到83.03%(x2=1 380.09,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60.66%提高到94.19%(x2 =351.36,P<0.01),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改善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和行为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文国颖;赵磊;王秀娟;程海萍;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高热、咽痛、疱疹,多数为轻型病例,病程为1周左右,夏、秋季高发[1].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节和病原与手足口病相似,因此与手足口病的界限不易划分[2].多种病毒均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以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易患此病[3].主要侵犯1~5岁儿童,可迅速蔓延,传播途径多为粪口及飞沫传播,聚集的儿童通过器物接触均可传染发病,易导致暴发流行[4].2014年5-6月,北京市西城区2所幼托机构相继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总结流行特点、规律,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景異;肖征;崔海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被WHO列为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1].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2],乳牙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食欲、消化和吸收,甚至可导致全身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国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患龋率高达66%[3].为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制定儿童龋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辖区4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松杰;李骏;毋丹丹;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作者:温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8省6 ~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升高的关系,为探讨科学合理的儿童血压评价预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江苏、湖南、广西、重庆、内蒙、安徽、山东和甘肃8省26 575名6~13岁儿童腰围、身高和血压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身高比水平下儿童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结果 我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呈正偏态分布,男童腰围身高比中位数为0.43,女童为0.42;北方儿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4,女童0.43)大于南方儿童(男童0.43,女童0.41)(x2值分别为142.08,210.04,P值均<0.01);城市男童腰围身高比(0.44)大于农村男童(0.43)(x2=56.27,P<0.01),城市女童腰围身高比(0.42)与农村女童(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男童和女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3,0.43,女童0.42,0.41)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0.44,0.43)(x2值分别为194.42,174.27,P值均<0.01).与腰围身高比在P85以下的儿童相比,P85~P89,P90~P94及P95以上之间的男童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62(95% CI:1.42~1.87),2.47(95% CI:2.06~2.96),3.42(95% CI:2.92 ~4.02),女童分别为1.53(95%CI:1.30~ 1.79),1.56(95%CI:1.27 ~ 1.94),2.86(95%CI:2.38 ~3.44).结论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建议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儿童血压升高的筛查指标.
作者: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米尔班·阿不力克;翟屹;李伟荣;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听力情况,为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听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共1 147名毕业生进行上岗前听力检查,同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为7.5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01%.男生听阈异常检出率为8.24%,女生为3.29%(x2=4.612,P<0.05).不同年龄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6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增高.调查对象中每天使用耳机的频率平均少于2h者占33.39%,超过2h者占66.61%;使用头戴式耳机者占8.02%,使用耳塞式耳机者占91.98%.耳机使用频率和使用类型对听力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154,4.54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不科学的耳机使用时间和方式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丽江;何华;刘金宝;路宝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8个县区抽取3 5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完整有效资料3 324份.结果 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7.7%,尝试吸烟率为22.2%,男生尝试吸烟率(37.2%)高于女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673,P<0.01).尝试吸烟的学生报告通常在学校、家庭和朋友家吸烟的比例分别为17.0%,10.7%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年级较高、朋友吸烟、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在室内公共场所暴露二手烟、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的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595,0.770,5.473,1.761,1.943,1.262,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状况较严重,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减少初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作者:马丽君;王力;王冠华;鲁培俊;师范;湘宁;刘兴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初中生吸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城乡16个监测点抽取共48所初中学校7 789名学生.结果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 =69.296,P<0.01),男生(37.8%)高于女生(8.7%) (x2=99.078,P<0.01),农村(24.8%)高于城市(18.6%) (x2 =5.863,P=0.016);现在吸烟率为7.5%,随年龄升高而升高(x2=29.403,P<0.01),男生(13.3%)高于女生(11.2%)(x2 =89.912,P<0.02),农村(8.0%)高于城市(14.7%)(x2=5.137,P=0.023).初中生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分别43.0%,56.9%和57.0%,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7.296,70.136,47.682,P值均<0.01).88.5%的现在吸烟者未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绝,男生(90.0%)高于女生(57.5%)(x2=5.980,P=0.015).过去30 d里39.9%的学生在烟草销售点看到过烟草广告,且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很难戒断.结论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烟草获得途经容易,烟草广告暴露率高,应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
作者:王卫峰;李建彬;范雷;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