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关联分析

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关键词:睡眠, 亚健康, 大学,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因素对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作者:姜醒;陈慧;曾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济宁市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 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河南省初中生烟草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河南省初中生吸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城乡16个监测点抽取共48所初中学校7 789名学生.结果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 =69.296,P<0.01),男生(37.8%)高于女生(8.7%) (x2=99.078,P<0.01),农村(24.8%)高于城市(18.6%) (x2 =5.863,P=0.016);现在吸烟率为7.5%,随年龄升高而升高(x2=29.403,P<0.01),男生(13.3%)高于女生(11.2%)(x2 =89.912,P<0.02),农村(8.0%)高于城市(14.7%)(x2=5.137,P=0.023).初中生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分别43.0%,56.9%和57.0%,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7.296,70.136,47.682,P值均<0.01).88.5%的现在吸烟者未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绝,男生(90.0%)高于女生(57.5%)(x2=5.980,P=0.015).过去30 d里39.9%的学生在烟草销售点看到过烟草广告,且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很难戒断.结论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烟草获得途经容易,烟草广告暴露率高,应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

    作者:王卫峰;李建彬;范雷;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方新艳;吕梅斋;鲍巍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关联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洗手卫生行为,为改善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7个县112个乡镇4 359名小学生,对其在家和学校洗手主要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在家吃东西前、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38.24%,在学校吃东西前、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仅为17.89%和31.70%.无论在学校或在家吃东西前或如厕后,女生洗手卫生行为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7.836,49.368,38.564,54.855,P值均<0.05).在学校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x2值分别为29.613,43.014,P值均<0.05).而在家吃东西前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六年级学生的在家洗手卫生行为要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x2值分别为32.653,32.132,P值均<0.05).家长经常或总是提醒小学生要洗手的比例为61.90%,远高于班主任的49.27%.结论 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学生洗手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干预,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周琦;刘承芳;张林秀;何雨轩;周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甘肃省初中生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8个县区抽取3 5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完整有效资料3 324份.结果 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7.7%,尝试吸烟率为22.2%,男生尝试吸烟率(37.2%)高于女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673,P<0.01).尝试吸烟的学生报告通常在学校、家庭和朋友家吸烟的比例分别为17.0%,10.7%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年级较高、朋友吸烟、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在室内公共场所暴露二手烟、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的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595,0.770,5.473,1.761,1.943,1.262,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状况较严重,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减少初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作者:马丽君;王力;王冠华;鲁培俊;师范;湘宁;刘兴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国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影响的程度,为寻找有效降低考试焦虑的因素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资讯数据库,筛选出2000-2013年间研究中国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关系的文献41篇进行Meta分析,共涉及学生27 506名,使用相关系数r作为效应量.结果 整体上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365).考试焦虑与不同自我效能感指标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效应量的绝对值在0.028 ~0.457之间.考试焦虑测量工具对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试群体之间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前者效应量的绝对值在0.022~0.713之间,而后者效应量的绝对值在0.060~0.582之间.结论 中国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密切,且不受学生年级影响,而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调节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朱奕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 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O.05).1 a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26.5%,较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P<0.05);而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8,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叶亚;王念蓉;赵妍;樊欣;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海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疫情形势风险评估分析

    目的 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数据和监测结果,制定适合该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体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2013年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划分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07-2013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37%)为主,其次为水痘(21.05%)、流行性腮腺炎(14.04%)、手足口病(10.53%)、风疹(7.02%).发生学校类型主要为城市中小学(75.44%),其他类型院校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德尔菲法确定了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Iindex值分别为100,62.5,97.5,82.5,40.结论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易发场所,学校开学期间是疫情的高发期.

    作者:赵振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山西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山西省青少年身高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影响,为掌握山西省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979-2010年7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西省数据资料以及同时期山西省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0 a来山西省城男、乡男、城女、乡女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幅为6.73,8.99,5.32和6.74 cm;身高大增长年龄分别提前3.51,2.61,3.08,2.81岁;男、女生身高差值维持在(11~13)cm之间.相关分析显示,山西省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与身高生长水平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0~0.97之间;身高大增长年龄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0~-1.00之间;男、女生身高差值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7~0.79之间.结论 随着山西省社会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青少年身高生长水平持续提高,成年身高持续增长,城乡男女均表现出生长长期趋势.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眉县2006-2012年儿童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描述陕西省眉县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及严重程度的分布现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资料及基础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陕西省眉县的3个监测哨点医院,同时收集2006-2012年因伤害首诊的儿童就诊资料及与伤害相关的信息.结果 2006-2012年共报告0~17岁儿童伤害病例3 561例,男、女童性别比为2.61∶1;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1.56%)、道路交通(28.84%)以及钝器伤(13.82%),不同年龄组男、女童伤害原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3,80.30,P值均<0.01).儿童伤害频发于4-10月期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8:00-20:00;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2.91%)、家中(31.93%)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22.69%),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51.36%);非故意伤害占监测到的伤害总数的86.89%,伤害发生部位多的是头部(32.18%);43.39%的伤害患儿门诊治疗后回家,65.80%的伤害事件为轻度伤害.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儿童伤害预防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飒日娜;刘峰;李曼;马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辐射式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对提高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简便、易操作且便于普及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以邵阳学院2012级1 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每个班级或宿舍区推选1~5名学生(共168名)由培训师进行一级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试讲合格后成为学生急救培训员,对其余1 024名学生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4项基本技术,培训方式包括多媒体面授、操作示范、视频教学、实训操练、情景模拟、课外练习、制作课件并试讲以及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等,其中学生实际操作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0%.结果 测试培训对象伤害急救理论知识及格率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27.9%和12.8%上升到培训后的98.3%和98.2%;理论测试得分由培训前的(48.2±26.4)分上升到培训后的(75.8±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均100.0%,二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8.1%,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辐射式培训模式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牛新;何泽民;杨迎宾;林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粤语大学生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比较

    目的 了解粤语大学生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之独特性,为双语加工理论的完善提供中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2004版)中的Stroop实验,测定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25名母语为粤语的大学生用粤语和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以及从同一学校筛选的母语为普通话的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对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粤语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高于粤语(F=9.734,P=0.004),配对t检验发现两者在唱色字(任务2)和唱色(任务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0,-2.219,P值均<0.05).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唱字色(任务3)长,读字(任务1)短(F=58.378,P<0.01),两者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701,P=0.496).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2,P=0.509),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任务3长,任务1短(F=74.971,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9,P=0.274).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母语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4,P=0.333),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0.825,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8).结论 粤语大学生的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不同,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反应时间长于粤语,但与普通话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效应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宋珊珊;静进;王庆雄;杨文翰;金宇;朱艳娜;陈亚军;陈学彬;李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芜湖市大学生医疗保险与满意度现状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农村初中生校内运动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中学生伤害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伤害发生后,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部分学生还因门诊或住院治疗导致缺课甚至休学影响到学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对家长工作和家庭经济都带来较重负担[3-4].为探讨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水平及干预效果,笔者在上海市崇明县2所中学开展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技术的研究,并开展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陈锦燕;张标;周月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中小学教师1991-2010年心理健康的变迁

    目的 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采用SCL-90为研究工具的195篇文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共计包含中小学教师85 574名.结果 中小学男(效应值:-0.16 ~0.30)女(效应值:-0.11 ~0.18)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女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教师(P值均<0.05),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低于男教师(P值均<0.01).小学(效应值:0.08 ~0.29)和中学(效应值:0.22~0.5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下降的速度明显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外,中小学教师SCL-90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比农村教师(效应值:-0.34 ~0.31),城市教师(效应值:0.03 ~0.59)心理健康水平受年代因素影响较大,下降速度也快,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十分缓慢.

    作者:赵云龙;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海淀区2所幼儿园儿童安全座椅购买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安全座椅购买和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从北京市海淀区分层随机抽取的2所幼儿园儿童家长207名进行儿童安全坐椅(CRS)购买和使用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男童家长购买CRS报告率是女童家长的2.26倍(OR=2.26,95%CI=1.22 ~4.17),人均月收入≥10 000元家庭购买CRS报告率是人均月收入<6 000元家庭的2.61倍(OR=2.61,95% CI=1.10 ~5.02).近1周家长驾车接送儿童上学CRS的使用率为47.83%;52.9%的家长近1次和儿童驾车外出使用了CRS.不使用CRS主要的原因是儿童不愿意(58.55%).CRS安装位置在后排两侧占76.5%,75.3%的驾车家长经常或每次均系CRS安全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家长使用CRS报告率是大学本科及以下家长的4.27倍(OR=4.27,95CI=1.64~11.17),≤4岁儿童使用CRS报告率是>4岁儿童的2.82倍(OR=2.82,95%CI=1.11~7.22).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家长对CRS存在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性别影响CRS购买行为,家长文化程度和儿童年龄影响CRS使用行为.

    作者:李海;黄小娜;杨君;林玫;谭毅;杨进业;刘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北京某高校2010-2014年女大学生入学体检结果分析

    高等院校学生的入学体检是实现学生健康监测的常用手段,不仅反映了学校招录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直接影响到该校的疾病控制情况.为掌握新生入学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促使学生顺利度过大学时期,同时给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控制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0-2014年北京某高校女大学生入学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霞;傅娆;易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