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龙;杨晓丽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市小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眼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海拉尔、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旗、扎兰屯、莫力达瓦旗)一~五年级小学生,对其进行用眼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一~五年级小学生近视率为23.7%,女生为25.4%,男生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07,P<0.0l);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生之间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79,90.201,P值均<0.01);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近视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44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城乡、年级、父亲职业、近亲近视情况、学习姿势、低龄兴趣班学习、识字年龄、电视或网络使用时间、坐车看书11个因素与小学生近视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呼伦贝尔市一~五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随着学龄段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建议及早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同时加强对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用眼卫生知识水平及对近视眼预防的重视程度.
作者:郝文利;张星光;孙涓;巴特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数据和监测结果,制定适合该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体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2013年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划分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07-2013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37%)为主,其次为水痘(21.05%)、流行性腮腺炎(14.04%)、手足口病(10.53%)、风疹(7.02%).发生学校类型主要为城市中小学(75.44%),其他类型院校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德尔菲法确定了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Iindex值分别为100,62.5,97.5,82.5,40.结论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易发场所,学校开学期间是疫情的高发期.
作者:赵振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 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是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50年前,在经历时代风雨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为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贵阳城市、郊区、乡村初中生日常膳食与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科学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阳城市、郊区、乡村共1 62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 d24h回顾法反映膳食状况,结合身高、体重应用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贵阳城乡初中生能量、蛋白质等摄人均略微不足;各地区初中学生钙、维生素C、维生素A摄入明显不足,仅分别占推荐摄入量(RNI)的21.69% ~40.58%,38.40% ~68.11%,34.71% ~45.28%;不同地区初中生脂肪供能比较低,仅为10.28% ~ 17.6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较高,为68.9% ~ 80.26%.城市初中生整体营养状况相对较好,正常体重比例占69.0%;乡村地区初中生营养状况较差,正常体重仅占51.8%.结论 贵阳初中生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尤其是乡村地区,应加强对学生膳食营养的指导和教育.
作者:冯光霞;王时敏;聂兰;唐艳明;吴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8省6 ~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升高的关系,为探讨科学合理的儿童血压评价预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江苏、湖南、广西、重庆、内蒙、安徽、山东和甘肃8省26 575名6~13岁儿童腰围、身高和血压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身高比水平下儿童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结果 我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呈正偏态分布,男童腰围身高比中位数为0.43,女童为0.42;北方儿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4,女童0.43)大于南方儿童(男童0.43,女童0.41)(x2值分别为142.08,210.04,P值均<0.01);城市男童腰围身高比(0.44)大于农村男童(0.43)(x2=56.27,P<0.01),城市女童腰围身高比(0.42)与农村女童(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男童和女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3,0.43,女童0.42,0.41)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0.44,0.43)(x2值分别为194.42,174.27,P值均<0.01).与腰围身高比在P85以下的儿童相比,P85~P89,P90~P94及P95以上之间的男童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62(95% CI:1.42~1.87),2.47(95% CI:2.06~2.96),3.42(95% CI:2.92 ~4.02),女童分别为1.53(95%CI:1.30~ 1.79),1.56(95%CI:1.27 ~ 1.94),2.86(95%CI:2.38 ~3.44).结论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建议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儿童血压升高的筛查指标.
作者: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米尔班·阿不力克;翟屹;李伟荣;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孙静;娄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率快速上升,已从5%以下提高到10%以上[1].近20 a,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合并肥胖率上升了4~6倍,呈现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迅猛的特点.肥胖不仅对儿童期生理和心理构成严重损害,而且危害成人期健康,被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2].本文通过分析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粤语大学生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之独特性,为双语加工理论的完善提供中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2004版)中的Stroop实验,测定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25名母语为粤语的大学生用粤语和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以及从同一学校筛选的母语为普通话的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对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粤语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高于粤语(F=9.734,P=0.004),配对t检验发现两者在唱色字(任务2)和唱色(任务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0,-2.219,P值均<0.05).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唱字色(任务3)长,读字(任务1)短(F=58.378,P<0.01),两者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701,P=0.496).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2,P=0.509),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任务3长,任务1短(F=74.971,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9,P=0.274).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母语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4,P=0.333),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0.825,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8).结论 粤语大学生的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不同,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反应时间长于粤语,但与普通话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效应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宋珊珊;静进;王庆雄;杨文翰;金宇;朱艳娜;陈亚军;陈学彬;李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方新艳;吕梅斋;鲍巍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儿童口腔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孤残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所得到的口腔健康关注及服务甚少[1].为了解吉林省孤儿学校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2月对长春市省孤儿学校36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童辉燕;程敏;张凤兰;朱红华;张晓晓;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对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营养教育及提供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为期5d的集中培训和宣教等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用相同问卷再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教师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59.09%提高到94.38%(x2=19.57,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50.45%提高到81.78%(x2 =310.20,P<O.01);干预后教师营养行为形成率从40.51%提高到83.03%(x2=1 380.09,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60.66%提高到94.19%(x2 =351.36,P<0.01),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改善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和行为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文国颖;赵磊;王秀娟;程海萍;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初中生吸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城乡16个监测点抽取共48所初中学校7 789名学生.结果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 =69.296,P<0.01),男生(37.8%)高于女生(8.7%) (x2=99.078,P<0.01),农村(24.8%)高于城市(18.6%) (x2 =5.863,P=0.016);现在吸烟率为7.5%,随年龄升高而升高(x2=29.403,P<0.01),男生(13.3%)高于女生(11.2%)(x2 =89.912,P<0.02),农村(8.0%)高于城市(14.7%)(x2=5.137,P=0.023).初中生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分别43.0%,56.9%和57.0%,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7.296,70.136,47.682,P值均<0.01).88.5%的现在吸烟者未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绝,男生(90.0%)高于女生(57.5%)(x2=5.980,P=0.015).过去30 d里39.9%的学生在烟草销售点看到过烟草广告,且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很难戒断.结论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烟草获得途经容易,烟草广告暴露率高,应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
作者:王卫峰;李建彬;范雷;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采用SCL-90为研究工具的195篇文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共计包含中小学教师85 574名.结果 中小学男(效应值:-0.16 ~0.30)女(效应值:-0.11 ~0.18)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女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教师(P值均<0.05),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低于男教师(P值均<0.01).小学(效应值:0.08 ~0.29)和中学(效应值:0.22~0.5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下降的速度明显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外,中小学教师SCL-90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比农村教师(效应值:-0.34 ~0.31),城市教师(效应值:0.03 ~0.59)心理健康水平受年代因素影响较大,下降速度也快,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十分缓慢.
作者:赵云龙;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吴劼;陈雪莲;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