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辉燕;程敏;张凤兰;朱红华;张晓晓;李文娟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作者:姜醒;陈慧;曾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对提高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简便、易操作且便于普及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以邵阳学院2012级1 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每个班级或宿舍区推选1~5名学生(共168名)由培训师进行一级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试讲合格后成为学生急救培训员,对其余1 024名学生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4项基本技术,培训方式包括多媒体面授、操作示范、视频教学、实训操练、情景模拟、课外练习、制作课件并试讲以及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等,其中学生实际操作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0%.结果 测试培训对象伤害急救理论知识及格率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27.9%和12.8%上升到培训后的98.3%和98.2%;理论测试得分由培训前的(48.2±26.4)分上升到培训后的(75.8±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均100.0%,二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8.1%,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辐射式培训模式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牛新;何泽民;杨迎宾;林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被WHO列为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1].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2],乳牙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食欲、消化和吸收,甚至可导致全身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国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患龋率高达66%[3].为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制定儿童龋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辖区4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松杰;李骏;毋丹丹;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初中生吸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城乡16个监测点抽取共48所初中学校7 789名学生.结果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 =69.296,P<0.01),男生(37.8%)高于女生(8.7%) (x2=99.078,P<0.01),农村(24.8%)高于城市(18.6%) (x2 =5.863,P=0.016);现在吸烟率为7.5%,随年龄升高而升高(x2=29.403,P<0.01),男生(13.3%)高于女生(11.2%)(x2 =89.912,P<0.02),农村(8.0%)高于城市(14.7%)(x2=5.137,P=0.023).初中生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分别43.0%,56.9%和57.0%,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7.296,70.136,47.682,P值均<0.01).88.5%的现在吸烟者未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绝,男生(90.0%)高于女生(57.5%)(x2=5.980,P=0.015).过去30 d里39.9%的学生在烟草销售点看到过烟草广告,且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很难戒断.结论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烟草获得途经容易,烟草广告暴露率高,应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
作者:王卫峰;李建彬;范雷;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吴劼;陈雪莲;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市小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眼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海拉尔、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旗、扎兰屯、莫力达瓦旗)一~五年级小学生,对其进行用眼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一~五年级小学生近视率为23.7%,女生为25.4%,男生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07,P<0.0l);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生之间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79,90.201,P值均<0.01);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近视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44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城乡、年级、父亲职业、近亲近视情况、学习姿势、低龄兴趣班学习、识字年龄、电视或网络使用时间、坐车看书11个因素与小学生近视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呼伦贝尔市一~五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随着学龄段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建议及早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同时加强对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用眼卫生知识水平及对近视眼预防的重视程度.
作者:郝文利;张星光;孙涓;巴特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作者: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陈欣;吴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 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主城2个区县的8所学校4 096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远视力检查.结果 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得分比较,男生(92.13±12.50)高于女生(90.08±12.82),小学生(96.39±9.72)高于初中生(90.35±12.07)和高中生(83.45±13.46),视力正常学生(97.71±9.27)高于视力不良学生(86.78±12.76)(P值均<0.05).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身体状况、每天坚持1h课外锻炼、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学习成绩、挑食、经常阅读关于眼睛的科普读物或看相关的科教节目及学校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教育是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较好的健康状况,规律的生活作息、体育锻炼,均衡膳食习惯,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窦义蓉;王宏;曹型远;曹型厚;文雨田;杨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听力情况,为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听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共1 147名毕业生进行上岗前听力检查,同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为7.5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01%.男生听阈异常检出率为8.24%,女生为3.29%(x2=4.612,P<0.05).不同年龄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6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增高.调查对象中每天使用耳机的频率平均少于2h者占33.39%,超过2h者占66.61%;使用头戴式耳机者占8.02%,使用耳塞式耳机者占91.98%.耳机使用频率和使用类型对听力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154,4.54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不科学的耳机使用时间和方式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丽江;何华;刘金宝;路宝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 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O.05).1 a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26.5%,较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P<0.05);而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8,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叶亚;王念蓉;赵妍;樊欣;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洗手卫生行为,为改善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7个县112个乡镇4 359名小学生,对其在家和学校洗手主要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在家吃东西前、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38.24%,在学校吃东西前、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仅为17.89%和31.70%.无论在学校或在家吃东西前或如厕后,女生洗手卫生行为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7.836,49.368,38.564,54.855,P值均<0.05).在学校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x2值分别为29.613,43.014,P值均<0.05).而在家吃东西前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六年级学生的在家洗手卫生行为要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x2值分别为32.653,32.132,P值均<0.05).家长经常或总是提醒小学生要洗手的比例为61.90%,远高于班主任的49.27%.结论 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学生洗手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干预,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周琦;刘承芳;张林秀;何雨轩;周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人体成分是指人身体的各种组成成分,199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自勉教授等提出,人体组成成分为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5个层次[1-2].目前,体成分在儿少卫生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人类学等各个领域中均已广泛应用.曾有学者对我国汉族[3]、藏族[4]青少年的体成分含量和分布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笔者运用生物电阻抗法研究广西百色市苗族青少年体成分的特点,并对广西百色市青少年肌肉发育的特点进行论述.
作者:杨园园;林朝文;黄秀峰;周庆辉;唐汉庆;王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个区县16所小学一~五年级和16所初中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推广前后,小学生对8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11% ~91.82%和12.71%~95.50%;初中生对11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2.62% ~ 98.16%和44.94%~98.79%.推广前后,小学生对11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43.95% ~ 94.66%和51.02%~ 96.03%;初中生对12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28.35% ~ 89.76%和41.70% ~92.91%.结论 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不足.应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宣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符筠;段佳丽;刘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中学生伤害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伤害发生后,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部分学生还因门诊或住院治疗导致缺课甚至休学影响到学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对家长工作和家庭经济都带来较重负担[3-4].为探讨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水平及干预效果,笔者在上海市崇明县2所中学开展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技术的研究,并开展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陈锦燕;张标;周月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阿克苏市维、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视力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4-6月抽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的小学、中学(初中)各2所的13 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11.77%)低于汉族中小学生(4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4.46,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22%)低于女生(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l).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的趋势(x2值分别为364.64,361.31,P值均<0.01).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及初中3个学龄段,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42,28.29,117.30,P值均<0.01).结论 阿克苏市视力不良防控的重点是汉族中小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学生视力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罗文伟;韩松林;冯秀敏;崔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