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庆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李学平;孙小华;景永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监测, 免疫学, 统计学, 学生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50%左右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为青壮年,该人群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吸毒、性乱等行为,较易受艾滋病病毒侵害,是艾滋病感染的潜在高风险人群[1-2].而青年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属于性活跃人群,思想观念开放,存在同居、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3-6].据报道,我国2012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青年学生的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较2011年上升了24.5%[7].近年来青年学生哨点监测也发现了HIV阳性病例[8].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海淀区2013年中小学生校内外体育锻炼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情况,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20个班级的808名学生采用“北京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情况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随着学段升高,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达到1h的天数≥5 d的比例越来越低(x2=73.51,P<0.05);不同学段体育课挤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高中(16.1%)、小学(6.4%)、初中(2.2%)(x2=31.49,P<0.05);参与校外体育锻炼比例随着学段的提高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5,P<0.05);55.7%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h,其次是课外阅读写字(24.0%)、上网(19.2%)、玩游戏(13.2%)和看电视(13.1%).结论 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静坐时间长.学校和家长应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罗纳;杨秀杰;朱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关联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学生体型认知及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吴劼;陈雪莲;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信行的影响

    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孙静;娄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主城2个区县的8所学校4 096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远视力检查.结果 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得分比较,男生(92.13±12.50)高于女生(90.08±12.82),小学生(96.39±9.72)高于初中生(90.35±12.07)和高中生(83.45±13.46),视力正常学生(97.71±9.27)高于视力不良学生(86.78±12.76)(P值均<0.05).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身体状况、每天坚持1h课外锻炼、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学习成绩、挑食、经常阅读关于眼睛的科普读物或看相关的科教节目及学校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教育是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较好的健康状况,规律的生活作息、体育锻炼,均衡膳食习惯,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窦义蓉;王宏;曹型远;曹型厚;文雨田;杨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西城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家庭因素对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作者:姜醒;陈慧;曾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洗手卫生行为,为改善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7个县112个乡镇4 359名小学生,对其在家和学校洗手主要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在家吃东西前、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38.24%,在学校吃东西前、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仅为17.89%和31.70%.无论在学校或在家吃东西前或如厕后,女生洗手卫生行为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7.836,49.368,38.564,54.855,P值均<0.05).在学校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x2值分别为29.613,43.014,P值均<0.05).而在家吃东西前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六年级学生的在家洗手卫生行为要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x2值分别为32.653,32.132,P值均<0.05).家长经常或总是提醒小学生要洗手的比例为61.90%,远高于班主任的49.27%.结论 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学生洗手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干预,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周琦;刘承芳;张林秀;何雨轩;周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延边2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1%,超重率为5.0%,肥胖率为1.6%.男生营养不良率(38.4%)高于女生(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4,P<0.05);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4%,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6,P>0.05),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和其他居住形态的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3%,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57,P>0.05).结论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的监测及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

    作者:郭玲茹;郎延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辐射式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对提高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简便、易操作且便于普及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以邵阳学院2012级1 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每个班级或宿舍区推选1~5名学生(共168名)由培训师进行一级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试讲合格后成为学生急救培训员,对其余1 024名学生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4项基本技术,培训方式包括多媒体面授、操作示范、视频教学、实训操练、情景模拟、课外练习、制作课件并试讲以及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等,其中学生实际操作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0%.结果 测试培训对象伤害急救理论知识及格率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27.9%和12.8%上升到培训后的98.3%和98.2%;理论测试得分由培训前的(48.2±26.4)分上升到培训后的(75.8±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均100.0%,二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8.1%,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辐射式培训模式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牛新;何泽民;杨迎宾;林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中小学教师1991-2010年心理健康的变迁

    目的 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采用SCL-90为研究工具的195篇文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共计包含中小学教师85 574名.结果 中小学男(效应值:-0.16 ~0.30)女(效应值:-0.11 ~0.18)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女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教师(P值均<0.05),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低于男教师(P值均<0.01).小学(效应值:0.08 ~0.29)和中学(效应值:0.22~0.5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下降的速度明显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外,中小学教师SCL-90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比农村教师(效应值:-0.34 ~0.31),城市教师(效应值:0.03 ~0.59)心理健康水平受年代因素影响较大,下降速度也快,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十分缓慢.

    作者:赵云龙;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

    目的 了解阿克苏市维、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视力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4-6月抽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的小学、中学(初中)各2所的13 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11.77%)低于汉族中小学生(4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4.46,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22%)低于女生(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l).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的趋势(x2值分别为364.64,361.31,P值均<0.01).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及初中3个学龄段,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42,28.29,117.30,P值均<0.01).结论 阿克苏市视力不良防控的重点是汉族中小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学生视力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罗文伟;韩松林;冯秀敏;崔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百色市苗族青少年肌肉发育现况

    人体成分是指人身体的各种组成成分,199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自勉教授等提出,人体组成成分为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5个层次[1-2].目前,体成分在儿少卫生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人类学等各个领域中均已广泛应用.曾有学者对我国汉族[3]、藏族[4]青少年的体成分含量和分布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笔者运用生物电阻抗法研究广西百色市苗族青少年体成分的特点,并对广西百色市青少年肌肉发育的特点进行论述.

    作者:杨园园;林朝文;黄秀峰;周庆辉;唐汉庆;王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对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营养教育及提供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为期5d的集中培训和宣教等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用相同问卷再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教师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59.09%提高到94.38%(x2=19.57,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50.45%提高到81.78%(x2 =310.20,P<O.01);干预后教师营养行为形成率从40.51%提高到83.03%(x2=1 380.09,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60.66%提高到94.19%(x2 =351.36,P<0.01),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改善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和行为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文国颖;赵磊;王秀娟;程海萍;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海淀区2所幼儿园儿童安全座椅购买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安全座椅购买和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从北京市海淀区分层随机抽取的2所幼儿园儿童家长207名进行儿童安全坐椅(CRS)购买和使用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男童家长购买CRS报告率是女童家长的2.26倍(OR=2.26,95%CI=1.22 ~4.17),人均月收入≥10 000元家庭购买CRS报告率是人均月收入<6 000元家庭的2.61倍(OR=2.61,95% CI=1.10 ~5.02).近1周家长驾车接送儿童上学CRS的使用率为47.83%;52.9%的家长近1次和儿童驾车外出使用了CRS.不使用CRS主要的原因是儿童不愿意(58.55%).CRS安装位置在后排两侧占76.5%,75.3%的驾车家长经常或每次均系CRS安全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家长使用CRS报告率是大学本科及以下家长的4.27倍(OR=4.27,95CI=1.64~11.17),≤4岁儿童使用CRS报告率是>4岁儿童的2.82倍(OR=2.82,95%CI=1.11~7.22).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家长对CRS存在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性别影响CRS购买行为,家长文化程度和儿童年龄影响CRS使用行为.

    作者:李海;黄小娜;杨君;林玫;谭毅;杨进业;刘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海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芜湖市大学生医疗保险与满意度现状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2013年濮阳市2 311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4%的高中生经常受到欺侮,男生(12.6%)高于女生(5.5%)(x2 =35.30,P<0.05).上放学没有安全感、打架斗殴的报告率分别为8.7%,14.9%.4项心理一情绪障碍报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29.1%)、孤独感(17.2%)、伤心绝望(14.6%)、失眠(12.4%).过去12个月,高中生自我伤害倾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4.6%,2.1%,7.0%,2.0%;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未成功、有离家出走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2.7%,7.5%,7.4%.结论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杨翠平;王瑞卿;麻顺广;李国星;梁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校开展朋辈互助的探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