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3年2月17日,河南省鹤壁市某中学高二(3)班学生刘某(女,17岁)在浚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为核实疫情,分析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和流行强度,探讨发病危险因素,提供控制疫情的科学依据,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焕珍;常建华;李朋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吴劼;陈雪莲;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儿童安全座椅购买和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从北京市海淀区分层随机抽取的2所幼儿园儿童家长207名进行儿童安全坐椅(CRS)购买和使用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男童家长购买CRS报告率是女童家长的2.26倍(OR=2.26,95%CI=1.22 ~4.17),人均月收入≥10 000元家庭购买CRS报告率是人均月收入<6 000元家庭的2.61倍(OR=2.61,95% CI=1.10 ~5.02).近1周家长驾车接送儿童上学CRS的使用率为47.83%;52.9%的家长近1次和儿童驾车外出使用了CRS.不使用CRS主要的原因是儿童不愿意(58.55%).CRS安装位置在后排两侧占76.5%,75.3%的驾车家长经常或每次均系CRS安全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家长使用CRS报告率是大学本科及以下家长的4.27倍(OR=4.27,95CI=1.64~11.17),≤4岁儿童使用CRS报告率是>4岁儿童的2.82倍(OR=2.82,95%CI=1.11~7.22).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家长对CRS存在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性别影响CRS购买行为,家长文化程度和儿童年龄影响CRS使用行为.
作者:李海;黄小娜;杨君;林玫;谭毅;杨进业;刘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阿克苏市维、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视力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4-6月抽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的小学、中学(初中)各2所的13 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11.77%)低于汉族中小学生(4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4.46,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22%)低于女生(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l).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的趋势(x2值分别为364.64,361.31,P值均<0.01).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及初中3个学龄段,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42,28.29,117.30,P值均<0.01).结论 阿克苏市视力不良防控的重点是汉族中小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学生视力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罗文伟;韩松林;冯秀敏;崔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作者:姜醒;陈慧;曾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延边2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1%,超重率为5.0%,肥胖率为1.6%.男生营养不良率(38.4%)高于女生(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4,P<0.05);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4%,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6,P>0.05),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和其他居住形态的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3%,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57,P>0.05).结论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的监测及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
作者:郭玲茹;郎延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高等院校学生的入学体检是实现学生健康监测的常用手段,不仅反映了学校招录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直接影响到该校的疾病控制情况.为掌握新生入学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促使学生顺利度过大学时期,同时给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控制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0-2014年北京某高校女大学生入学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霞;傅娆;易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作者: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陈欣;吴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应急逃生计划制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阶段随机抽取的黑龙江省7所大学1 806名学生的应急准备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有49.6%的学生制定了应急逃生计划,47.84%知道逃生路线,29.40%知道避难场所,90.86%知道求助电话.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居住地为城镇、师范及综合学校、低年级、经历过突发事件、接受过培训演练的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报告率较高(x2值分别为14.277,18.935,20.176,4.841,5.637,17.8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促进因素为家庭月收入较高(OR=1.274)、接受过培训演练(OR=1.400)、应急准备行为倾向较高(OR=1.992).结论 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情况有待提高,家庭平均月收入、应急准备行为倾向、是否有过应急训练与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相关.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应急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水平.
作者:尤佳;郝艳华;许伟岚;宁宁;崔宇;刘颖;韩晓楠;房鑫;赵希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作者:温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8个县区抽取3 5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完整有效资料3 324份.结果 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7.7%,尝试吸烟率为22.2%,男生尝试吸烟率(37.2%)高于女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673,P<0.01).尝试吸烟的学生报告通常在学校、家庭和朋友家吸烟的比例分别为17.0%,10.7%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年级较高、朋友吸烟、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在室内公共场所暴露二手烟、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的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595,0.770,5.473,1.761,1.943,1.262,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状况较严重,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减少初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作者:马丽君;王力;王冠华;鲁培俊;师范;湘宁;刘兴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描述陕西省眉县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及严重程度的分布现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资料及基础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陕西省眉县的3个监测哨点医院,同时收集2006-2012年因伤害首诊的儿童就诊资料及与伤害相关的信息.结果 2006-2012年共报告0~17岁儿童伤害病例3 561例,男、女童性别比为2.61∶1;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1.56%)、道路交通(28.84%)以及钝器伤(13.82%),不同年龄组男、女童伤害原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3,80.30,P值均<0.01).儿童伤害频发于4-10月期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8:00-20:00;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2.91%)、家中(31.93%)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22.69%),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51.36%);非故意伤害占监测到的伤害总数的86.89%,伤害发生部位多的是头部(32.18%);43.39%的伤害患儿门诊治疗后回家,65.80%的伤害事件为轻度伤害.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儿童伤害预防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飒日娜;刘峰;李曼;马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率快速上升,已从5%以下提高到10%以上[1].近20 a,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合并肥胖率上升了4~6倍,呈现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迅猛的特点.肥胖不仅对儿童期生理和心理构成严重损害,而且危害成人期健康,被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2].本文通过分析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人体成分是指人身体的各种组成成分,199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自勉教授等提出,人体组成成分为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5个层次[1-2].目前,体成分在儿少卫生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人类学等各个领域中均已广泛应用.曾有学者对我国汉族[3]、藏族[4]青少年的体成分含量和分布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笔者运用生物电阻抗法研究广西百色市苗族青少年体成分的特点,并对广西百色市青少年肌肉发育的特点进行论述.
作者:杨园园;林朝文;黄秀峰;周庆辉;唐汉庆;王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