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学校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整理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9起,均为传染病暴发事件.其中“未分级”事件36起,“一般”事件13起;呼吸道传染病共暴发46起,暴发起数居前4位的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和流行性感冒;中小学共暴发4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1.84%.从首例发病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7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520,P<0.01).结论 加强中小学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作者:张辉;刘继锋;谢龙;刘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方新艳;吕梅斋;鲍巍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和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9月31日,查找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所有对照试验研究.由2位评价者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11篇文献的577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9.22(-12.95-5.49),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14.81(-27.63 ~-2.00),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评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5.12(-8.10 ~-2.14).结论 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增强有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强迫与焦虑症状.
作者:黄海量;苏娜娜;吕征;刘杰;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医保)政策满意度,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芜湖市5所高校3 0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了解程度为41.25%,医学生为37.10%,非医学生为43.70%,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x2=12.696,P<0.01);大学生了解医保途径以“学校的知识宣讲”方式为主(44.57%);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总体满意度为63.04%,医学生(69.13%)高于非医学生(59.45%)(x2 =28.392,P<0.01);大学生对城居医保的满意度各项评价均以一般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校(OR=0.657,P<0.01)、未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或助学贷款(0R=0.745,P<0.01)、目前的医疗保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OR=0.513,P<0.01)是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度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目前现行城居医保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制度规定,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陶涛;李通达;史玉坤;郭甜甜;袁婷婷;韩凤婵;赵浩宇;宋建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孙静;娄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描述陕西省眉县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及严重程度的分布现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资料及基础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陕西省眉县的3个监测哨点医院,同时收集2006-2012年因伤害首诊的儿童就诊资料及与伤害相关的信息.结果 2006-2012年共报告0~17岁儿童伤害病例3 561例,男、女童性别比为2.61∶1;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1.56%)、道路交通(28.84%)以及钝器伤(13.82%),不同年龄组男、女童伤害原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3,80.30,P值均<0.01).儿童伤害频发于4-10月期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8:00-20:00;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2.91%)、家中(31.93%)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22.69%),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51.36%);非故意伤害占监测到的伤害总数的86.89%,伤害发生部位多的是头部(32.18%);43.39%的伤害患儿门诊治疗后回家,65.80%的伤害事件为轻度伤害.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儿童伤害预防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飒日娜;刘峰;李曼;马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登记制度已经取消,居民身份差别问题将随之消解,但城乡不同医疗保险制度间的分割仍然存在,由此导致的重复参保问题也未能解决.据2014年8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职保)三大制度全国的重复参保率在10%左右,导致每年财政无效补贴超过200亿元[1].
作者:王聪;周尚成;凌沐珏;周均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作者: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陈欣;吴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8个县区抽取3 5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完整有效资料3 324份.结果 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7.7%,尝试吸烟率为22.2%,男生尝试吸烟率(37.2%)高于女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673,P<0.01).尝试吸烟的学生报告通常在学校、家庭和朋友家吸烟的比例分别为17.0%,10.7%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年级较高、朋友吸烟、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在室内公共场所暴露二手烟、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的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595,0.770,5.473,1.761,1.943,1.262,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状况较严重,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减少初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作者:马丽君;王力;王冠华;鲁培俊;师范;湘宁;刘兴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干预,探讨注意力改善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就诊的57例确诊LD儿童采用循序渐进以及分级别化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实验3个疗程,同时应用持续注意力测试法、学习技能量表法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法,对其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LD儿童治疗前的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分别为(52.25±23.76)%,(57.70±23.86)%,治疗训练后分别为(25.72±16.24)%,(26.51±18.05)%,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06,11.900,P值均<0.01).学习技能量表的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和量表总分在治疗训练前分别为(1.93±0.78),(6.81±2.62),(2.16±0.92),(4.89±2.16),(2.58±0.82),(2.05±0.89),(2.82±0.93),(2.77±1.13),(1.60±0.68),(27.39±8.61)分,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后分别为(3.56±0.89),(11.67±2.67),(3.86±0.90),(7.79±2.03),(2.46±0.91),(3.68±0.89),(3.63±0.88),(3.98±0.80),(3.21±1.03),(44.53±9.08)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0,0.561,0.912,0.332,0.875,0.668,P值均<0.01).结论 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可使LD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情绪和行为改善.
作者:曾桂香;张扬;姬红梅;缪素霞;高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数据和监测结果,制定适合该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体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2013年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划分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07-2013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37%)为主,其次为水痘(21.05%)、流行性腮腺炎(14.04%)、手足口病(10.53%)、风疹(7.02%).发生学校类型主要为城市中小学(75.44%),其他类型院校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德尔菲法确定了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Iindex值分别为100,62.5,97.5,82.5,40.结论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易发场所,学校开学期间是疫情的高发期.
作者:赵振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袁政安;吴寰宇;范俊华;朱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应急逃生计划制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阶段随机抽取的黑龙江省7所大学1 806名学生的应急准备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有49.6%的学生制定了应急逃生计划,47.84%知道逃生路线,29.40%知道避难场所,90.86%知道求助电话.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居住地为城镇、师范及综合学校、低年级、经历过突发事件、接受过培训演练的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报告率较高(x2值分别为14.277,18.935,20.176,4.841,5.637,17.8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的促进因素为家庭月收入较高(OR=1.274)、接受过培训演练(OR=1.400)、应急准备行为倾向较高(OR=1.992).结论 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情况有待提高,家庭平均月收入、应急准备行为倾向、是否有过应急训练与制定应急逃生计划相关.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应急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应急准备水平.
作者:尤佳;郝艳华;许伟岚;宁宁;崔宇;刘颖;韩晓楠;房鑫;赵希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校社区乙肝防治健康教育方案和健康促进活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20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1 875名,进行大学生肝炎防护KAP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6%,强化接种率为35.83%,分别有19.0%和40.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和进行过强化接种,15.9%的学生未听说过乙肝疫苗强化接种.乙肝主要传播途径完全知晓率为30.4%,其中血液传播知晓率为85.5%,母婴传播为79.3%,性传播仅为68.4%;非传播途径“共同用餐”“打喷嚏、咳嗽”知晓率仅为60.0%,59.6%.预防乙肝有效途径的完全知晓率为68.5%,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的知晓率高(95.7%),“避免无保护性行为”知晓率低(76.7%).结论 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乙肝防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所掌握内容并不系统、全面,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强化接种率均不高.有必要在大学生人群中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乙肝预防控制的科学知识.
作者:滕立新;段佳丽;律颖;张建敏;徐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8省6 ~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升高的关系,为探讨科学合理的儿童血压评价预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江苏、湖南、广西、重庆、内蒙、安徽、山东和甘肃8省26 575名6~13岁儿童腰围、身高和血压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身高比水平下儿童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结果 我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呈正偏态分布,男童腰围身高比中位数为0.43,女童为0.42;北方儿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4,女童0.43)大于南方儿童(男童0.43,女童0.41)(x2值分别为142.08,210.04,P值均<0.01);城市男童腰围身高比(0.44)大于农村男童(0.43)(x2=56.27,P<0.01),城市女童腰围身高比(0.42)与农村女童(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男童和女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3,0.43,女童0.42,0.41)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0.44,0.43)(x2值分别为194.42,174.27,P值均<0.01).与腰围身高比在P85以下的儿童相比,P85~P89,P90~P94及P95以上之间的男童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62(95% CI:1.42~1.87),2.47(95% CI:2.06~2.96),3.42(95% CI:2.92 ~4.02),女童分别为1.53(95%CI:1.30~ 1.79),1.56(95%CI:1.27 ~ 1.94),2.86(95%CI:2.38 ~3.44).结论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建议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儿童血压升高的筛查指标.
作者: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米尔班·阿不力克;翟屹;李伟荣;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儿童口腔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孤残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所得到的口腔健康关注及服务甚少[1].为了解吉林省孤儿学校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2月对长春市省孤儿学校36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童辉燕;程敏;张凤兰;朱红华;张晓晓;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山西省青少年身高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影响,为掌握山西省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979-2010年7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西省数据资料以及同时期山西省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0 a来山西省城男、乡男、城女、乡女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幅为6.73,8.99,5.32和6.74 cm;身高大增长年龄分别提前3.51,2.61,3.08,2.81岁;男、女生身高差值维持在(11~13)cm之间.相关分析显示,山西省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与身高生长水平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0~0.97之间;身高大增长年龄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0~-1.00之间;男、女生身高差值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7~0.79之间.结论 随着山西省社会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青少年身高生长水平持续提高,成年身高持续增长,城乡男女均表现出生长长期趋势.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洗手卫生行为,为改善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7个县112个乡镇4 359名小学生,对其在家和学校洗手主要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在家吃东西前、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38.24%,在学校吃东西前、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仅为17.89%和31.70%.无论在学校或在家吃东西前或如厕后,女生洗手卫生行为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7.836,49.368,38.564,54.855,P值均<0.05).在学校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x2值分别为29.613,43.014,P值均<0.05).而在家吃东西前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六年级学生的在家洗手卫生行为要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x2值分别为32.653,32.132,P值均<0.05).家长经常或总是提醒小学生要洗手的比例为61.90%,远高于班主任的49.27%.结论 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学生洗手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干预,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周琦;刘承芳;张林秀;何雨轩;周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体力活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某3所综合性大学465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 h/d,≥5d/周)报告率为9.7%;闲暇时,每日静坐时间少于2h的人数为72人,占15.5%.体力活动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以上、在学校住宿、成绩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标组学生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选择活跃生活的自信心得分中位数均高于未达标组(Z值分别为-2.344,-3.523,P值均<0.05);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报告率均高于未达标组(x2值分别为6.322,23.091,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较低,每日静坐时间较长.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作者:李晶晶;杨天;吴旭龙;杨淼;李榴柏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