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筠;段佳丽;刘峥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儿童口腔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孤残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所得到的口腔健康关注及服务甚少[1].为了解吉林省孤儿学校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2月对长春市省孤儿学校36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童辉燕;程敏;张凤兰;朱红华;张晓晓;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率快速上升,已从5%以下提高到10%以上[1].近20 a,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合并肥胖率上升了4~6倍,呈现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迅猛的特点.肥胖不仅对儿童期生理和心理构成严重损害,而且危害成人期健康,被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2].本文通过分析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 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粤语大学生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之独特性,为双语加工理论的完善提供中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2004版)中的Stroop实验,测定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25名母语为粤语的大学生用粤语和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以及从同一学校筛选的母语为普通话的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对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粤语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高于粤语(F=9.734,P=0.004),配对t检验发现两者在唱色字(任务2)和唱色(任务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0,-2.219,P值均<0.05).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唱字色(任务3)长,读字(任务1)短(F=58.378,P<0.01),两者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701,P=0.496).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2,P=0.509),Stroop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任务3长,任务1短(F=74.971,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9,P=0.274).粤语和普通话大学生母语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4,P=0.333),任务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0.825,P<0.01),被试和任务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8).结论 粤语大学生的粤语和普通话双语Stroop效应不同,用普通话完成Stroop任务反应时间长于粤语,但与普通话大学生用普通话完成Stroop效应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宋珊珊;静进;王庆雄;杨文翰;金宇;朱艳娜;陈亚军;陈学彬;李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2013年濮阳市2 311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4%的高中生经常受到欺侮,男生(12.6%)高于女生(5.5%)(x2 =35.30,P<0.05).上放学没有安全感、打架斗殴的报告率分别为8.7%,14.9%.4项心理一情绪障碍报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29.1%)、孤独感(17.2%)、伤心绝望(14.6%)、失眠(12.4%).过去12个月,高中生自我伤害倾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4.6%,2.1%,7.0%,2.0%;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未成功、有离家出走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2.7%,7.5%,7.4%.结论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杨翠平;王瑞卿;麻顺广;李国星;梁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作者: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陈欣;吴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3年2月17日,河南省鹤壁市某中学高二(3)班学生刘某(女,17岁)在浚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为核实疫情,分析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和流行强度,探讨发病危险因素,提供控制疫情的科学依据,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焕珍;常建华;李朋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延边2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1%,超重率为5.0%,肥胖率为1.6%.男生营养不良率(38.4%)高于女生(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4,P<0.05);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4%,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6,P>0.05),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和其他居住形态的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3%,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57,P>0.05).结论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的监测及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
作者:郭玲茹;郎延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数据和监测结果,制定适合该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体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2013年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划分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07-2013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37%)为主,其次为水痘(21.05%)、流行性腮腺炎(14.04%)、手足口病(10.53%)、风疹(7.02%).发生学校类型主要为城市中小学(75.44%),其他类型院校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德尔菲法确定了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Iindex值分别为100,62.5,97.5,82.5,40.结论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易发场所,学校开学期间是疫情的高发期.
作者:赵振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8省6 ~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升高的关系,为探讨科学合理的儿童血压评价预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江苏、湖南、广西、重庆、内蒙、安徽、山东和甘肃8省26 575名6~13岁儿童腰围、身高和血压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身高比水平下儿童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结果 我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呈正偏态分布,男童腰围身高比中位数为0.43,女童为0.42;北方儿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4,女童0.43)大于南方儿童(男童0.43,女童0.41)(x2值分别为142.08,210.04,P值均<0.01);城市男童腰围身高比(0.44)大于农村男童(0.43)(x2=56.27,P<0.01),城市女童腰围身高比(0.42)与农村女童(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男童和女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3,0.43,女童0.42,0.41)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0.44,0.43)(x2值分别为194.42,174.27,P值均<0.01).与腰围身高比在P85以下的儿童相比,P85~P89,P90~P94及P95以上之间的男童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62(95% CI:1.42~1.87),2.47(95% CI:2.06~2.96),3.42(95% CI:2.92 ~4.02),女童分别为1.53(95%CI:1.30~ 1.79),1.56(95%CI:1.27 ~ 1.94),2.86(95%CI:2.38 ~3.44).结论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建议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儿童血压升高的筛查指标.
作者: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米尔班·阿不力克;翟屹;李伟荣;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洗手卫生行为,为改善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7个县112个乡镇4 359名小学生,对其在家和学校洗手主要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在家吃东西前、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38.24%,在学校吃东西前、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仅为17.89%和31.70%.无论在学校或在家吃东西前或如厕后,女生洗手卫生行为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7.836,49.368,38.564,54.855,P值均<0.05).在学校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x2值分别为29.613,43.014,P值均<0.05).而在家吃东西前洗手卫生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六年级学生的在家洗手卫生行为要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x2值分别为32.653,32.132,P值均<0.05).家长经常或总是提醒小学生要洗手的比例为61.90%,远高于班主任的49.27%.结论 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学生洗手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干预,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周琦;刘承芳;张林秀;何雨轩;周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体力活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某3所综合性大学465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 h/d,≥5d/周)报告率为9.7%;闲暇时,每日静坐时间少于2h的人数为72人,占15.5%.体力活动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以上、在学校住宿、成绩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标组学生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选择活跃生活的自信心得分中位数均高于未达标组(Z值分别为-2.344,-3.523,P值均<0.05);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报告率均高于未达标组(x2值分别为6.322,23.091,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较低,每日静坐时间较长.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作者:李晶晶;杨天;吴旭龙;杨淼;李榴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相关研究表明,50%左右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为青壮年,该人群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吸毒、性乱等行为,较易受艾滋病病毒侵害,是艾滋病感染的潜在高风险人群[1-2].而青年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属于性活跃人群,思想观念开放,存在同居、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3-6].据报道,我国2012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青年学生的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较2011年上升了24.5%[7].近年来青年学生哨点监测也发现了HIV阳性病例[8].
作者:李学平;孙小华;景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是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50年前,在经历时代风雨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为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和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9月31日,查找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所有对照试验研究.由2位评价者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11篇文献的577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9.22(-12.95-5.49),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14.81(-27.63 ~-2.00),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评分比较的合并MD(95%CI)为-5.12(-8.10 ~-2.14).结论 团体辅导治疗大学生网络依赖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增强有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强迫与焦虑症状.
作者:黄海量;苏娜娜;吕征;刘杰;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山西省青少年身高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影响,为掌握山西省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979-2010年7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西省数据资料以及同时期山西省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0 a来山西省城男、乡男、城女、乡女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幅为6.73,8.99,5.32和6.74 cm;身高大增长年龄分别提前3.51,2.61,3.08,2.81岁;男、女生身高差值维持在(11~13)cm之间.相关分析显示,山西省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与身高生长水平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50~0.97之间;身高大增长年龄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0~-1.00之间;男、女生身高差值与经济指标的增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7~0.79之间.结论 随着山西省社会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青少年身高生长水平持续提高,成年身高持续增长,城乡男女均表现出生长长期趋势.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儿童安全座椅购买和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从北京市海淀区分层随机抽取的2所幼儿园儿童家长207名进行儿童安全坐椅(CRS)购买和使用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男童家长购买CRS报告率是女童家长的2.26倍(OR=2.26,95%CI=1.22 ~4.17),人均月收入≥10 000元家庭购买CRS报告率是人均月收入<6 000元家庭的2.61倍(OR=2.61,95% CI=1.10 ~5.02).近1周家长驾车接送儿童上学CRS的使用率为47.83%;52.9%的家长近1次和儿童驾车外出使用了CRS.不使用CRS主要的原因是儿童不愿意(58.55%).CRS安装位置在后排两侧占76.5%,75.3%的驾车家长经常或每次均系CRS安全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家长使用CRS报告率是大学本科及以下家长的4.27倍(OR=4.27,95CI=1.64~11.17),≤4岁儿童使用CRS报告率是>4岁儿童的2.82倍(OR=2.82,95%CI=1.11~7.22).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家长对CRS存在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性别影响CRS购买行为,家长文化程度和儿童年龄影响CRS使用行为.
作者:李海;黄小娜;杨君;林玫;谭毅;杨进业;刘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听力情况,为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听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共1 147名毕业生进行上岗前听力检查,同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为7.5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01%.男生听阈异常检出率为8.24%,女生为3.29%(x2=4.612,P<0.05).不同年龄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6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增高.调查对象中每天使用耳机的频率平均少于2h者占33.39%,超过2h者占66.61%;使用头戴式耳机者占8.02%,使用耳塞式耳机者占91.98%.耳机使用频率和使用类型对听力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154,4.54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不科学的耳机使用时间和方式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丽江;何华;刘金宝;路宝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