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初中生校内运动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赵宇;陈锦燕;张标;周月芳

关键词:运动损伤, 干预性研究, 统计学, 学生, 农村人口
摘要: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中学生伤害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伤害发生后,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部分学生还因门诊或住院治疗导致缺课甚至休学影响到学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对家长工作和家庭经济都带来较重负担[3-4].为探讨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水平及干预效果,笔者在上海市崇明县2所中学开展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技术的研究,并开展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中小学教师1991-2010年心理健康的变迁

    目的 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采用SCL-90为研究工具的195篇文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共计包含中小学教师85 574名.结果 中小学男(效应值:-0.16 ~0.30)女(效应值:-0.11 ~0.18)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女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教师(P值均<0.05),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低于男教师(P值均<0.01).小学(效应值:0.08 ~0.29)和中学(效应值:0.22~0.5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下降的速度明显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外,中小学教师SCL-90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比农村教师(效应值:-0.34 ~0.31),城市教师(效应值:0.03 ~0.59)心理健康水平受年代因素影响较大,下降速度也快,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十分缓慢.

    作者:赵云龙;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国8省6 ~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升高的关系,为探讨科学合理的儿童血压评价预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江苏、湖南、广西、重庆、内蒙、安徽、山东和甘肃8省26 575名6~13岁儿童腰围、身高和血压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身高比水平下儿童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结果 我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呈正偏态分布,男童腰围身高比中位数为0.43,女童为0.42;北方儿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4,女童0.43)大于南方儿童(男童0.43,女童0.41)(x2值分别为142.08,210.04,P值均<0.01);城市男童腰围身高比(0.44)大于农村男童(0.43)(x2=56.27,P<0.01),城市女童腰围身高比(0.42)与农村女童(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男童和女童腰围身高比(男童0.43,0.43,女童0.42,0.41)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0.44,0.43)(x2值分别为194.42,174.27,P值均<0.01).与腰围身高比在P85以下的儿童相比,P85~P89,P90~P94及P95以上之间的男童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62(95% CI:1.42~1.87),2.47(95% CI:2.06~2.96),3.42(95% CI:2.92 ~4.02),女童分别为1.53(95%CI:1.30~ 1.79),1.56(95%CI:1.27 ~ 1.94),2.86(95%CI:2.38 ~3.44).结论 中国8省6~13岁儿童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建议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儿童血压升高的筛查指标.

    作者: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米尔班·阿不力克;翟屹;李伟荣;施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个区县16所小学一~五年级和16所初中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推广前后,小学生对8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11% ~91.82%和12.71%~95.50%;初中生对11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2.62% ~ 98.16%和44.94%~98.79%.推广前后,小学生对11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43.95% ~ 94.66%和51.02%~ 96.03%;初中生对12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28.35% ~ 89.76%和41.70% ~92.91%.结论 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不足.应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宣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符筠;段佳丽;刘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率快速上升,已从5%以下提高到10%以上[1].近20 a,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合并肥胖率上升了4~6倍,呈现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迅猛的特点.肥胖不仅对儿童期生理和心理构成严重损害,而且危害成人期健康,被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2].本文通过分析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西城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秋兰;杨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河南省初中生烟草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河南省初中生吸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城乡16个监测点抽取共48所初中学校7 789名学生.结果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 =69.296,P<0.01),男生(37.8%)高于女生(8.7%) (x2=99.078,P<0.01),农村(24.8%)高于城市(18.6%) (x2 =5.863,P=0.016);现在吸烟率为7.5%,随年龄升高而升高(x2=29.403,P<0.01),男生(13.3%)高于女生(11.2%)(x2 =89.912,P<0.02),农村(8.0%)高于城市(14.7%)(x2=5.137,P=0.023).初中生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分别43.0%,56.9%和57.0%,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7.296,70.136,47.682,P值均<0.01).88.5%的现在吸烟者未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绝,男生(90.0%)高于女生(57.5%)(x2=5.980,P=0.015).过去30 d里39.9%的学生在烟草销售点看到过烟草广告,且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很难戒断.结论 河南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烟草获得途经容易,烟草广告暴露率高,应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

    作者:王卫峰;李建彬;范雷;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疫情形势风险评估分析

    目的 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数据和监测结果,制定适合该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体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2013年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划分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07-2013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37%)为主,其次为水痘(21.05%)、流行性腮腺炎(14.04%)、手足口病(10.53%)、风疹(7.02%).发生学校类型主要为城市中小学(75.44%),其他类型院校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德尔菲法确定了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Iindex值分别为100,62.5,97.5,82.5,40.结论 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易发场所,学校开学期间是疫情的高发期.

    作者:赵振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眉县2006-2012年儿童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描述陕西省眉县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及严重程度的分布现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资料及基础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陕西省眉县的3个监测哨点医院,同时收集2006-2012年因伤害首诊的儿童就诊资料及与伤害相关的信息.结果 2006-2012年共报告0~17岁儿童伤害病例3 561例,男、女童性别比为2.61∶1;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1.56%)、道路交通(28.84%)以及钝器伤(13.82%),不同年龄组男、女童伤害原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3,80.30,P值均<0.01).儿童伤害频发于4-10月期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8:00-20:00;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2.91%)、家中(31.93%)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22.69%),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51.36%);非故意伤害占监测到的伤害总数的86.89%,伤害发生部位多的是头部(32.18%);43.39%的伤害患儿门诊治疗后回家,65.80%的伤害事件为轻度伤害.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儿童伤害预防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飒日娜;刘峰;李曼;马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作者: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陈欣;吴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庆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50%左右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为青壮年,该人群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吸毒、性乱等行为,较易受艾滋病病毒侵害,是艾滋病感染的潜在高风险人群[1-2].而青年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属于性活跃人群,思想观念开放,存在同居、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3-6].据报道,我国2012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青年学生的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较2011年上升了24.5%[7].近年来青年学生哨点监测也发现了HIV阳性病例[8].

    作者:李学平;孙小华;景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农村生源大学生重复参保现况分析

    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登记制度已经取消,居民身份差别问题将随之消解,但城乡不同医疗保险制度间的分割仍然存在,由此导致的重复参保问题也未能解决.据2014年8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职保)三大制度全国的重复参保率在10%左右,导致每年财政无效补贴超过200亿元[1].

    作者:王聪;周尚成;凌沐珏;周均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关联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作者: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孙莹;许韶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对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营养教育及提供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为期5d的集中培训和宣教等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用相同问卷再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教师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59.09%提高到94.38%(x2=19.57,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50.45%提高到81.78%(x2 =310.20,P<O.01);干预后教师营养行为形成率从40.51%提高到83.03%(x2=1 380.09,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60.66%提高到94.19%(x2 =351.36,P<0.01),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改善寄宿制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和行为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文国颖;赵磊;王秀娟;程海萍;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2014年9月26日13:20,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得知乌鲁木齐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课间加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起事件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绿豆糕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茹建国;杨浩峰;何华;马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主城2个区县的8所学校4 096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远视力检查.结果 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得分比较,男生(92.13±12.50)高于女生(90.08±12.82),小学生(96.39±9.72)高于初中生(90.35±12.07)和高中生(83.45±13.46),视力正常学生(97.71±9.27)高于视力不良学生(86.78±12.76)(P值均<0.05).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身体状况、每天坚持1h课外锻炼、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学习成绩、挑食、经常阅读关于眼睛的科普读物或看相关的科教节目及学校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教育是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较好的健康状况,规律的生活作息、体育锻炼,均衡膳食习惯,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窦义蓉;王宏;曹型远;曹型厚;文雨田;杨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2013年濮阳市2 311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4%的高中生经常受到欺侮,男生(12.6%)高于女生(5.5%)(x2 =35.30,P<0.05).上放学没有安全感、打架斗殴的报告率分别为8.7%,14.9%.4项心理一情绪障碍报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29.1%)、孤独感(17.2%)、伤心绝望(14.6%)、失眠(12.4%).过去12个月,高中生自我伤害倾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4.6%,2.1%,7.0%,2.0%;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未成功、有离家出走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2.7%,7.5%,7.4%.结论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杨翠平;王瑞卿;麻顺广;李国星;梁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甘肃省初中生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8个县区抽取3 5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完整有效资料3 324份.结果 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7.7%,尝试吸烟率为22.2%,男生尝试吸烟率(37.2%)高于女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673,P<0.01).尝试吸烟的学生报告通常在学校、家庭和朋友家吸烟的比例分别为17.0%,10.7%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年级较高、朋友吸烟、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在室内公共场所暴露二手烟、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的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595,0.770,5.473,1.761,1.943,1.262,P值均<0.05).结论 甘肃省初中学生吸烟状况较严重,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减少初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作者:马丽君;王力;王冠华;鲁培俊;师范;湘宁;刘兴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学生体型认知及相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吴劼;陈雪莲;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校开展朋辈互助的探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作者:张蔚;肖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百色市苗族青少年肌肉发育现况

    人体成分是指人身体的各种组成成分,199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自勉教授等提出,人体组成成分为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5个层次[1-2].目前,体成分在儿少卫生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人类学等各个领域中均已广泛应用.曾有学者对我国汉族[3]、藏族[4]青少年的体成分含量和分布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笔者运用生物电阻抗法研究广西百色市苗族青少年体成分的特点,并对广西百色市青少年肌肉发育的特点进行论述.

    作者:杨园园;林朝文;黄秀峰;周庆辉;唐汉庆;王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