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校卫生在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中的作用

马军

关键词:公共卫生,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卫生是研究学生生长、发育、健康与教育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育人科学,目的是通过研究、监测、保健服务、监督,了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发挥身心发育潜力,改善外界环境条件,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正常发育的目的,为成年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校卫生主要服务于大、中、小学生群体.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状况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的消费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及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零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零食消费品种、频率等情况.结果 79.7%的学生每天吃1次以上的零食,选择零食前3位依次为蔬菜水果(54.3%)、饼干面包(45.5%)和方便面(41.7%).30.9%的学生每天花2块钱及以上买零食,初中生(42.8%)高于小学生(22.0%),吃学校食堂供餐学生(34.7%)高于吃企业供餐学生(24.7%),寄宿生(46.0%)高于走读生(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现象普遍且不合理,应加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对策研究,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零食.

    作者:唐振闯;张倩;李荔;潘慧;甘倩;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行为需要全社会参与

    少年富则国家富,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营养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防病抗病能力和智力与心理的正常发展,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还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整体的健康素质[1].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是他们成长的物质基础,对他们的生命历程更为重要[2].而营养是否能全面均衡获取,与他们的饮食行为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

    作者: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认知和行为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为开展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重庆市和湖南省各1个县的33名10~24岁校内外留守青少年,对成长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以及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的求助情况开展个人深入访谈,在与留守青少年相关的人员中就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社会和家庭环境开展个人访谈.结果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上学路途、住宿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复杂,对青春期、月经、遗精、自慰、艾滋病、性行为和性侵犯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完备;婚前性行为较多且安全性行为采纳较少,尤其是校外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来自父母、看护人、同学与同事、老师、雇主、医生等及时正确的指导或支持,忍受缺少父母关爱的痛苦,在自身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在遇到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时难以获得恰当帮助;校内、外男、女青少年均是如此.结论 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需从公共卫生角度建立专门应对机制,营建有利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与促进适应一般社会规范并重.

    作者:冯宁;陈力权;杨琦;金曦;付谦;牛红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

    目的 探讨独立学院学生对医保的满意度,为更好地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医保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404名某独立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独立学院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学生占83.4%,对各测项的满意度均介于3~3.75之间,属于基本满意的水平;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影响大学生医保的2个主要因子是门诊首诊医疗机构服务的评价因子(贡献率为35.834%)和大学生医保具体支付政策评价因子(贡献率为30.594%).结论 独立学院学生对大学生医保基本满意.医疗保障部门应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满意度.

    作者:史琼;吴恒心;余志科;刘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看护点儿童伤害防控工作现状

    看护点作为上海郊区基础的区域性学龄前看护机构,主要满足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对同住子女的看护需求.由于在安全、监管、场所多个方面与标准幼儿园相距甚远,看护点公共卫生防控工作逐步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农民工学校学生伤害认知水平较高[1].2013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看护点儿童伤害防控工作现状、儿童监护人及教职工伤害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为探索看护点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仇寅;孙兰;赵慧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行为与近视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比较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阅读行为的特征和差异,为探索阅读行为与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小学五年级的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各35名参加研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眼健康检查以及阅读行为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为(25.5±5.3)cm,正视儿童为(28.7±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近视儿童的相对阅读距离比正视儿童更近(t=-2.56,P<0.05).近视儿童相比正视儿童的头位角更大,分别为(29.9±12.1)°,(26.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的眼位角为(24.1±9.3)°,小于正视儿童的(28.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学龄儿童的阅读距离普遍很近.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更近,头位角更大.

    作者:汪育文;卓佐跑;杨仙玲;保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江苏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江苏省某小学一起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该起事件共报告病例78例,罹患率为2.44%.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暴露过患者的呕吐物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18.20,27.18,P值均<0.05);洗手时用洗手液或肥皂(x2=6.17,P=0.013)为保护因素.11例病例的肛拭子标本5份检测出诺如病毒GII.4型阳性.结论 该起事件为由诺如病毒GⅡ.4型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和暴露于患者的呕吐物可能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嵇红;向伦辉;张雪峰;付建光;艾静;单军;朱叶飞;汤奋扬;徐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沈阳市于洪区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于洪区抽取3 477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过去1 a共有1 051名中学生发生伤害行为,报告率为30.2%.扭伤(18.6%)、跌落伤(12.0%)和切割伤(8.6%)是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常见类型.伤害检出率男生(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58,48.38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男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以及睡眠障碍是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8,1.981,1.501,1.436,1.461,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海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级接触者筛查在一起大学生肺结核聚集性发病调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级接触者筛查方法在大学生肺结核聚集性发病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控制聚焦性疾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某大学首发肺结核病例的接触者分级筛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症状筛查、PPD试验、TB-SA检测和胸部DR检查.结果 本次调查逐步筛查了3级接触者,共934名师生.在1~3级接触者中,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1%,0.4%和0.2%,PPD强阳性率分别为62.5%,30.7%和26.7%,TB-SA阳性率分别为45.5%,22.3%和17.4%,DR胸片可疑阴影发生率分别为16.7%,4.4%和0.6%,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均呈递减(x2值分别为36.32,23.02,7.03,52.22,P值均<0.05).终在接触者中确诊17例学生肺结核病例,从1~3级接触者的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14.3%,3.1%和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7,P<0.01).在宿舍楼层分布上,女生43号楼3层的肺结核罹患率为11.6%,高于男生4层的2.0%及其他楼层的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P<0.05);专业分布上,10级动画专业、10级环艺专业和其他专业罹患率分别为18.9%,6.8%和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0,P<0.05).结论 分级接触者筛查方法适用于学校内结核病疫情调查,可以明确疫情波及人群.调查发现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疫情主要在宿舍楼层及专业内传播.

    作者:张国钦;张玉华;陈盛玉;钟达;傅衍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负面评价恐惧感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负面评价恐惧也叫惧怕否定评价,是指对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1].随着小学生逐渐习惯学校的环境,同伴关系在其心理卫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负面评价恐惧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Hartmann等[2]在以美国小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认为,在促进儿童进行更积极的生活方式时应该重点考虑高的负面评价恐惧(FNE)以及不断增长的体质量指数(BMI),而对儿童负面评价恐惧的干预有助于制止饮食失调的恶性发展[3].较高的负面评价恐惧能够导致青少年较高的冲动购买行为[4],中介怀疑行动对社交回避的影响[5].提示应尽早对小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获得水平进行确定并找到影响因素.

    作者:郑洪冰;梁腾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状况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徐海泉;张倩;甘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高校大学生自我用药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自我用药现状,为指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春理工大学2 43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02%的学生咨询并依据药店人员推荐用药,其中男生、高年级、理工科学生表现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09,61.919,41.912,P值均<0.05).20.00%的学生咨询父母凭父母以往经验购药,只有30.00%的学生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药.大学生自我用药服务需求依次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健康教育(97.29%)、推荐物美价廉的非处方药(95.48%)、定期开展用药知识讲座(90.35%)、开展用药咨询(89.04%)、校医院应提供用药常识(88.05%)、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活动(82.27%).结论 大学生在患病早期自我药疗行为较普遍.应关注大学生自我药疗情况,采取有效用药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自我药疗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郑雨欢;毛亚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其效度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青少年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不足现象相当普遍[1-2].对于习惯性的、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言,在成年前期和后期是明显的下降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3].因此,大学生群体可能是未来人口中身体活动量减少或者不足的高风险人群之一[4].为此本研究提出两种评价身体活动的指标:一是日常身体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即身体活动指数(physical activity index,PAI),对工作学习、家务、交通、体育与娱乐相关的身体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指标对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进行评估;二是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娱乐类身体活动评价指标,即运动锻炼指数(exercise index,EI),并对运动锻炼水平(exercise level,EL)进行评价.两指标的建立不仅为我国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干预提供评价手段,也可为我国普通居民的身体活动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王军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埃森创伤症状量表(ETI)汉化后的信效度评价

    创伤事件是指亲身经历、目睹、耳闻,以对一些令人厌恶的细节的重复和极端体验等多种方式暴露于一个或多个以下事件:死亡或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的事件;严重的躯体损伤或构成严重躯体损伤威胁的事件;事实或构成威胁的性侵犯[1].近些年来突发事件增多,在校中小学生属未成年人,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有限[2],容易受到创伤,产生急性应激障碍(ASD)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3].如何对经历创伤事件后具有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进行筛检,进行有效健康干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张林;关持循;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传统生物医学的职高生控烟模式比较

    目的 评价以社会认知理论和以传统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对职高生吸烟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为推动和发展职高学校控烟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学校为基础对职高生实施控烟干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社会认知组、健康知识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0.5a的干预随访并评估干预后效果.结果 职高生总体吸烟率为38.75%.干预后,社会认知组吸烟率从41.60%降为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5,P<0.05);而健康知识组吸烟率从37.65%略下降为37.27%,空白对照组吸烟率从35.32%略上升为36.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5,0.051,P值均>0.05).干预后,社会认知组、健康知识组和空白对照组戒烟率分别为51.93%,28.57%和39.07%,社会认知组戒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5,P<0.05);而健康知识组与对照组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干预方法能有效建立职高生正确的烟草认知从而减少其吸烟行为,而基于生物医学的干预对于控制职高生吸烟效果较差.

    作者:陈心月;许琪;黄德开;巫智远;易晓丽;陈怀良;杨阳;张建新;杨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和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饮料消费种类、频率等.结果 小学生、初中生选择饮料种类前3位依次为碳酸饮料(42.9%)、含乳饮料(36.7%)、茶饮料(36.0%).48.9%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在学校食堂供餐(51.1%)和混合供餐的学生(51.7%)中高于企业供餐学生(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2,P<0.01);寄宿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48.2%)低于非寄宿生(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的饮料消费普遍.应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

    作者:李荔;唐振闯;陶龙翔;张倩;潘慧;甘倩;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海民工小学自供午餐营养素供给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民工小学自供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状况,为改善民工子女膳食营养供给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2个区县约50%的民工小学作为研究对象,用食物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民工小学自供午餐的能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平均供给量均低于标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1,47.68,5.42,5.35,6.48,21.15,P值均<0.01).所有学校钙供给量都低于标准的60%;维生素A和维生素B2供给量低于标准60%的学校比例分别为66.7%和87.5%.所有学校均未提供奶类;91.6%的学校大豆及豆制品的供给比例低于标准值的60%;动物性食品的供给量普遍偏多,91.6%的学校供给量超过了标准值.结论 上海民工学校供给的午餐膳食结构不合理,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严重.应增加奶类、大豆及豆制品和绿色蔬菜的供给量,适当减少肉类的供给,并加强针对学校和家长的健康教育.

    作者:汪正园;宋峻;高红梅;郑晶泉;黄翠花;臧嘉捷;周静哲;邹淑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均在10%以上,其中我国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病率为2.3%~19.5%[1].如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学习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成年期的社会适应不良及心理缺陷.心理发育主要是指心理活动从不成熟到成熟,及其行为通过环境适应不断得到改造并日趋完善的复杂过程[2].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人格[3].也有研究者认为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内容[4].

    作者:李小芳;卞晨阳;陈艳琳;黄娟;马玉巧;余毅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高校大一学生骨密度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骨密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大学生骨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8名沈阳医学院大一学生进行左足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7d膳食调查(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情况调查.结果 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男生为3.83%,女生为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6,P=0.31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大学生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有正性影响作用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瘦体重年变化率(β=0.24)、步行能量消耗年变化率(β=0.199)和每天食用奶类及其制品(β=0.177)(P值均<0.05).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尚处于骨量增长期,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和步行运动,提高机体瘦体重能够促进骨量增加.

    作者:李玉秋;刘红玉;李粉;张爱爱;周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江苏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江苏省某大学大一至大三913名学生为对象,调查其手机使用情况,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其睡眠质量.结果 913名在校大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5.62 ±2.33)分,大学生手机使用年限越长,睡眠质量越差,手机使用年限>3 a者的睡眠障碍率达22%.每天使用手机的社交通讯软件、看视频节目的时间>60 min的学生睡眠障碍率分别为54.5%和21.3%,高于<10 min组的13%和13.7%(P值均<0.05).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每天熄灯后使用时间>60 min组的学生睡眠障碍率为30.2%,明显高于<10 min的10.4%(P<0.05).但未发现每天使用手机的基础功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论 过度使用手机会降低睡眠质量,引发睡眠障碍.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合理使用手机,以有效改善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沈愁;戴静;周逸;盛祺;王战;蔡思洁;华亚芳;许岩;陆荣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