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浮市2009-2012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何忠强;罗友洪;李惠梅;邹海文;赖辉兵;姚伟珍

关键词:日托幼儿园, 消毒, 儿童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云浮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状况,为加强托幼机构消毒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云浮市各县(市、区)全部托幼机构662所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玩具、工作人员和幼儿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结果 2009-2012年对云浮市各类托幼机构共监测样品8 359份,总合格率为89.34%.各年度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人数≥200名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94.67%)高于幼儿人数<200名的机构(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项目监测结果中,工作人员和幼儿手的合格率低(79.93%).结论 云浮市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加强消毒工作指导及消毒知识宣传和培训.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昆明某中学初中生抑郁症状干预效果评价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与控制逐步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1-4].抑郁心理状态不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抑郁症状者甚多[1-4].一项对云南省12 206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23.7%[5].为此,笔者于2011-2012年对某中学开展了为期1a的预防干预研究,以期为建立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黄莹;李燕;陈桂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宁夏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宁夏3所高校2 788名在校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版大五人格测验(NEO-FFI)、核心自我评价问卷(CSES)对调查对象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0%.有自杀意念者症状自评量表各维度及神经质因子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值均<0.05),大五人格测验其他因子及核心自我评价均低于无自杀意念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家庭、人际关系敏感、核心自我评价及开放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抑郁、其他及神经质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对大学生中低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质者应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高人际关系敏感度和减轻人际压力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意义重大.

    作者:李秋丽;王灵灵;戴秀英;余学;哈丽娜;刘苗苗;许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合肥某校2010-2012年大学新生人格测评结果

    随着社会竞争、就业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国高校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并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干预治疗,笔者对合肥师范学院2010-2012年连续3 a间大学新生人格测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俊;卢娟;尚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为规范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北京市64所高校院前急救工作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所机构中,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的21所(32.81%).50%的机构能够进行24h院前急救,78.13%的机构急诊室是由门诊医生兼任.除2所二级医院急诊室设置齐全,制度、流程建立较合理外,其余62所机构有36所机构无急诊室,急诊室设备较齐全有25所(40.32%),制度完善26所(41.94%),流程合理的22所(35.48%).校园常见急症为外伤(45%).2012年度急诊室医生接受急诊培训的占67.19%.48.44%的机构开展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25所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急诊急救辅助工作.结论 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不够完善.应按照北京市医政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设施、设备和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作者:刘春梅;田莉;杨涛;郭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教师评定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工具,为科学评定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标准化问卷开发程序,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定性研究形成条目池;运用7种统计方法对各条目进行筛选,以北京、陕西219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初步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将该问卷划分为亲密度、互动性及公平性3个维度.经过筛选,共有17个条目入选,该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72,0.813,0.761;所有条目的累积贡献率达48.194%.结论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问卷结构尚不理想.需进一步通过增加条目种类、增加特征值数量的提取等措施,使问卷在结构更加完善.

    作者:袁博成;余小鸣;金春玉;安维维;郭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多阶段整群抽取上海市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四~五年级小学生共2 995名,采用自编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早餐频率、地点和食物构成.结果 65.0%的被试每天吃早餐,其中72.9%的在家里吃早餐.被试早餐食用米面制品的比例为68.9%,新鲜蔬菜为23.6%,新鲜水果为16.3%,肉、蛋、鱼类为15.0%,豆类及其制品为37.6%,牛奶和其制品为42.8%.82.4%的被试早餐中仅含有l~2类食物,14.5%含有3类食物,仅有3.1%含有全部4类食物.相比男生和四年级学生,女生、五年级学生早餐质量更差(P值均<0.01).结论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高年级小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且早餐质量欠佳;应着重开展早餐行为的健康促进.

    作者:王群;史慧静;张博林;张喆;李梦娜;江小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杭州市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心理控制源的典则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重控制观念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体重控制行为问卷和体重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杭州市1 504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典则相关分析研究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生在体重控制行为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寻求外部支持行为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8.90,13.98,2.43,P值均<0.05).第1对典则变量主要反映大学生外在心理控制源与寻求外部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第2对典则变量主要反映大学生偶然心理控制源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126(P值均<0.01),二者的累积贡献率达98.4%.结论 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具有相关性,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重控制观点.

    作者:丁海峰;陈晖;马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京农业大学1998-2012年新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一旦感染,治愈较为困难,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损害,而且加重其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1].在人群集中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交往密切,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隐蔽性较强,增加了病毒传播机会.同时,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是乙肝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成为今后我国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之一.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新生为对象,分析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乙肝现患病情况,为更好地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作者:闫修荣;文秀兰;杨雪洁;花海英;朱芳衡;牛有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辽宁省不同学段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调查

    当今时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饮食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有调查表明,与1998年相比,2008年我国城市儿童喜欢吃西式快餐、喝饮料以及吃油炸类“零食”的比例均上升[1].食物喜好在儿童早期形成,受遗传、文化、社会和经济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3-4].一项调查表明,高中生喝饮料、吃甜点、吃西式快餐报告率随年级上升有逐步下降趋势[5].随着学段升高,学生掌握了更多营养健康知识,思想意识逐渐成熟[6].为此,本文调查了辽宁省不同学段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情况,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郑晓南;安庆玉;王智勇;王宏伟;李瑞;除小冬;徐品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宁波市初中生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宁波市初中生吸烟相关知、信、行水平,为评价“无烟学校清风行动”的项目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宁波市6个区的初中生,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群进行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和编制的“宁波市中学生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调查表”.结果 干预组学生的终期知识知晓率、态度和信念持有率和吸烟尝试率分别为81.49%,89.75%和15.14%,较基线的69.66%,85.46%和7.11%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对照组学生的终期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策略和措施是有效的,学校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的有效场所,需注意传播控烟知识的全面性和控烟正向功能的知识.

    作者:朱银潮;张涛;王潇怀;李辉;高华;陈洁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石家庄市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高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升学或择业的重大选择[1].同时,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取向,使他们承受着剧烈的心理冲突和压力,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12年1-3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3所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丁树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庆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同伴教育干预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同伴教育干预在改善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近期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为调查点,共1 078名留守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同伴教育组、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其中躯体和身心亚健康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比较,同伴教育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均下降(P值均>0.05),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均上升,其中对照组躯体、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干预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在库区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的背景下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补充教育方式.

    作者:李建桥;吴瑞;孙宝;刘琴;王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发展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和综合处理,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一旦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就将导致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 [1-2].学龄前期是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发展的佳可塑期,在感觉统合功能发展的基础上,儿童语言、运动、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从而儿童所有的行为和学习顺利进行[2].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健康、有效预防和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作者:解雅春;刘晓;杨蕾;张敏;洪琴;李希翎;郭锡熔;童梅玲;池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有氧运动及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合理安排的探讨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体魄,是体现中华民族昌盛的重要方面之一.学生体质健康属于我国国民体质健康工作的一部分,随着国民体质健康工作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事业发展迅速[1-2].在1979年,首次对我国16个省市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大规模体质测试的工作,相继又于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进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2010年又进了新一轮的体质健康调研,在调研工作的覆盖面、覆盖民族、调查人数、测试项目、参与人数和测试的科学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

    作者:刘丰彬;王珍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前儿童睡眠相关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睡眠相关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保健和心理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立意抽样,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石家庄城区的31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睡眠问题检出率为72.3%,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3%.S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性别、母亲学历、睡眠环境、共睡情况、养育风格及养育观念分歧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HQ与SDQ的维度多存在显著性相关(P值均<0.05).CSHQ的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觉醒得分对SDQ总分有显著性影响(P值均<0.01),共同解释16%的变异(ΔR2 =0.16).结论 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睡眠因素、人口学变量及家庭养育因素有关,其中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觉醒对行为问题的改善有参考意义.

    作者:刘志军;王广海;赵龙超;耿丽;李宁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小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暴发调查

    2013年5月13日江西省南昌市某小学报告十余例发热、急性呼吸道症状病例,初步调查显示病例主要集中于该校一年级1班,且原因不明.为明确病因、确定疫情波及范围、探索传播模式,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疫情进展,专业技术人员对本次疫情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平;李辉;李超;陈卫国;袁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接触(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该群体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和网络招募法从贵阳市5所高校中选择349名大学生MSM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知信行的匿名调查.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7.4%,获取途径以互联网的比例高,为91.2%.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96±1.67)岁;90.8%的调查对象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其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7.3%;9.7%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其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5.9%.仅有38.1%的大学生MSM做过HIV抗体检测,其中有93.2%知道检测结果.结论 大学生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力度.

    作者:常进锋;陆卫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际关系与品行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效应

    目的 探讨青少年人际关系与品行问题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和麻城地区4 25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网络学生3 033名.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长处与困难量表(学生版)、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特征评估与分析.结果 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9%,男生(18.5%)高于女生(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成瘾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品行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品行问题与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的交互效应均显著(P值均<0.01),与师生关系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品行问题调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作者:吴贤华;吴汉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云浮市2009-2012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云浮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状况,为加强托幼机构消毒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云浮市各县(市、区)全部托幼机构662所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玩具、工作人员和幼儿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结果 2009-2012年对云浮市各类托幼机构共监测样品8 359份,总合格率为89.34%.各年度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人数≥200名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94.67%)高于幼儿人数<200名的机构(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项目监测结果中,工作人员和幼儿手的合格率低(79.93%).结论 云浮市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加强消毒工作指导及消毒知识宣传和培训.

    作者:何忠强;罗友洪;李惠梅;邹海文;赖辉兵;姚伟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浙江省2004-2012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促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2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浙江省各类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发生时间、致病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网络报告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66起,发病人数1 514名,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二、三、四季度.66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学占51.15%,大中专院校占16.67%,小学占13.64%,幼托机构占12.12%,其他学校占6.06%.发病场所以学校食堂为主,占75.76%,其次为校外流动摊贩、点心店和快餐店,占10.61%;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57.58%,其次为有毒动植物,占15.15%.结论 应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流动摊贩、校外点心店和快餐店、学校小卖部监管,以及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

    作者:张荷香;陈江;齐小娟;吕鹏;王绩凯;章荣华;鲁琴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