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根;许艳;李源晖;马翠荣;姚应水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2年马鞍山市4 06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近视总发生率为33.4%,小学生为24.7%,初中生为51.3%.女生近视发生率(39.0%)明显高于男生(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3,P<0.01);近视发生率城市(42.2%)>郊区(30.2%)>农村(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30,P<0.01).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生父近视、生母近视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比生父非近视、生母非近视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10,59.35,P值均<0.01).生父配镜、生母配镜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生父不配镜、生母不配镜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72,31.33,P值均<0.01).结论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可能涉及遗传、性别、地区等.需建立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和降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
作者:汪素美;严双琴;徐叶清;陶芳标;顾春丽;曹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和碳酸饮料的摄入情况及其关系,为制定预防龋病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段面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5个区5所中学的1 574名中学生龋齿患病现状及碳酸饮料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 574名中学生龋患率为11.56%,龋均为0.226 8.女生患龋率(13.20%)高于男生(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26%的学生每天喝碳酸饮料,男生报告率(38.74%)高于女生(3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学生饮用碳酸饮料频次与患龋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Z=-3.688,P<0.01).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碳酸饮料的摄入情况较普遍,碳酸饮料摄入与中学生的龋患有关联.
作者:黄若楠;陈少贤;陈静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高校学生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江西省高校校园暴力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西省2所普通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类院校1 4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暴力行为问卷进行大学生暴力行为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近1 a内,江西省高校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4.4%,受暴发生率为44.5%,施暴发生率为17.5%;身体暴力发生率为10.5%;心理暴力发生率为24.5%;财产暴力发生率为19.4%.男生、独生子女、自我认可度较低、对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不满意、主动交往能力较差的学生施暴行为发生率较高(P值均<0.01);不同照顾人及其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管教方式、学校情况、暴力媒介接触情况的大学生施暴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男生、自我认可度低、情绪自控能力不满意、照顾人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结构不完整、经常观看暴力影视剧或动漫是学生实施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自我认可度高、情绪自控能力好、照顾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较少接触暴力影视剧或动漫是保护因素.结论 江西省高校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高职类院校.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引起积极关注,采用合理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预防和疏导.
作者:温义媛;孙君洁;曾建国;秦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州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地区6所高校共1 232名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84.07%,2014年度愿意参保率为76.2%.自诉2014年不愿参保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报销手续办理麻烦(41.50%)、认为身体健康很少看病(32.35%)、可报销的项目过少(3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差、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度低、首诊偏向于选择三甲医院的大学生参保意愿更低.结论 应加强高校医保知识和具体执行措施的宣传,完善大学生医保的信息化建设,简化报销流程和手续,逐步提高报销的范围和额度,提升大学生参保意愿.
作者:唐凯琳;冯珊珊;张臣福;谭夕歌;陈爱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并探讨自我和谐、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开展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孤独量表(UCLA)和自杀意念量表(SSI)对某高校1 101名大一~研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41.1%,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4~ 2.05,P值均>0.05).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与孤独感、自杀意念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67,P值均<0.01);自我的灵活性与孤独感、自杀意念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23,P值均<0.01).自我和谐的3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和孤独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值均<0.05);孤独感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30%.结论 改善自我和谐和孤独感水平可以减少高校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
作者:张姝玥;林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改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杭州某小学开展以心理社会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健康促进学校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66名教师和208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社会环境状况调查.结果 干预后师生评价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明显改善,7个能区得分分别从(3.361±0.495),(3.199±0.547),(3.263±0.552),(3.257±0.601),(3.201±0.616),(3.161±0.679),(3.402±0.587)分上升到(3.669±0.420),(3.663±0.419),(3.780±0.387),(3.743±0.364),(3.683±0.424),(3.692±0.431),(3.751±0.371)分(P值均<0.05).反映突出的问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心理社会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能有效改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张琼;贺凤英;陈水根;曹承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小儿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1].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该病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婴幼儿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4],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由于幼儿无自理能力,需要家长照料,加之目前尚无疫苗和针对该病的特效治疗药,因此应加强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有关知识和预防护理措施.为此,笔者于2012年5月对成都市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基本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晓燕;刘熹;田红梅;岳勇;邱孟;洪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学龄前期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营养不良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和长远的不良影响[1].近10 a来,我国儿童的营养膳食状况虽有很大改善,但钙(Ca)、铁(Fe)、锌(Zn)、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缺乏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突出[2].甘肃是多民族聚居区,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膳食营养素摄入失衡的情况比较普遍且在不同民族间呈现不同的表现,从而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甚至生长发育水平.本研究通过了解甘肃汉族、东乡族、裕固族学龄前儿童膳食结构,分析其营养状况,评价生长发育情况,为制定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依据.
作者:卜小丽;张印红;张学英;王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睡眠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该群体的睡眠教育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对方便选取的深圳市886名6~ 12岁学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69.5%,各类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5.2%(睡中觉醒)~23.1%(睡眠阻抗).各类睡眠问题和情绪行为问题多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01~0.39,P值均<0.05).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情绪症状(β=0.26,P<0.01)、品行问题(β=0.09,P<0.05)和多动注意缺陷(β=0.17,P<0.01)对学龄儿童睡眠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R2=0.16,P<0.01).结论 深圳市学龄儿童睡眠问题十分普遍,且与情绪行为问题,特别是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密切相关.
作者:黄学军;王广海;马瑞;刘志军;徐光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乃至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同时也是个体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2-3].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构成高素质少数民族人群的主体,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了解其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及影响因素,可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保健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于2013年6月对西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意识与行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鹂;马力扬;张菊梅;吴坤基;李志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参与不同体育活动等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特殊功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丽水学院2 1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被试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等级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小等级强度和基本不参与体育活动组,共1 098人,占51.24%.参与体育活动组的大学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组大学生(P值均< 0.01).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等级强度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小等级强度组和大等级强度组(P值均<0.05).筛查阳性率随着参与体育活动等级的增强,呈逐渐下降趋势(x2=6.34,P<0.05).结论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保持中等级强度的体育活动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吴恒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开发研制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并检验问卷的信、效度,为形成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定性访谈、专家咨询与现场调查验证等方法,研制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1 489名高中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中生健康素养问卷维度的构成包括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4个方面.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39,重测信度为0.716(P<0.01).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体的相关系数在0.511~0.800之间(P值均<0.01).健康技能维度下的结构效度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7.68%,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标准效度系数为0.716(P<0.01).结论 研制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具备明确的逻辑框架和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余小鸣;郭帅军;王璐;仇元营;吕冰琪;王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6-2010学年黄浦区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中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制定的“学生伤害个案报告卡”进行监测登记,收集2006-201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所有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黄浦区中学生平均伤害发生率为0.43%;学校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80.0%);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伤害发生时段、发生部位和伤害性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伤害发生时伤者活动和发生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伤者首位活动为消遣活动(44.6%),其次为体育活动(40.0%);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为跌落/倒(48.5%),其次为碰撞/挤压伤(35.9%).结论 应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家长重视程度.在进行安全教育、采取预防措施时,针对校别和性别差异应有侧重点.
作者:陈健;徐欢乐;冯学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昆山市公办小学和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卫生保健现状,为分类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昆山市13所公办小学、13所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采用自行设计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学校基本情况、日常工作、卫生室、食品安全等.结果 21个学校组织管理条目中,有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3个学校基本情况条目中,有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23个日常工作基本情况条目中,有11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3个学校卫生室条目中,有9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7个食品安全情况条目中,有1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卫生保键现状堪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作者:沙汝明;周爱萍;姜荣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探索职高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职高生控烟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整群抽取成都市2所职业高中42个班级共1 736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职高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职高生总体吸烟率为34.96%,其中男生吸烟率为40.56%,女生吸烟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支持“男人吸烟成熟魅力”、“年轻人可以尝试吸烟”、“公共场所吸烟是平常行为”的观点,家长允许吸烟,部分同伴吸烟和很多同伴吸烟均会增加职高生吸烟的风险;错误回答“香烟成瘾成分”、“主流烟与侧流烟危害”、“哪部分香烟危害大”问题的职高生更倾向于不吸烟.结论 应从树立关于吸烟的负性结果期望和强化正确的自我效能,开展同伴教育式的控烟,促进控烟标志和控烟警语的定期更改来着手改变职高生吸烟的行为.
作者:许琪;黄德开;巫智远;易晓丽;杨茜;陈心月;陈怀良;张建新;杨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周口市2个试点县的8所学校共1 680名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及x2检验等.结果 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良好率分别为8.3%,57.0%,32.3%,26.1%;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069,0.404(P值均<0.05);性别、学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营养KAP得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知识主要获得途径是电视(57.9%,87.6%),主要需求途径是讲座(55.1%,72.8%).结论 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偏低,但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良好;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学生营养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
作者:王瑞娟;王会贞;娄晓民;杨梦利;王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室内空气甲醛、苯系物污染状况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影响,为控制室内装修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沈阳市82户(82名儿童)新装修入住3a内的居室,对室内空气甲醛、苯系物现场采样,并进行健康问卷的现场填写.结果 调查家庭82户,甲醛污染组20户,甲醛超标率为24.9%,质量浓度范围为0.01~0.55 mg/m3,大超标倍数为5.9倍.苯、甲苯、二甲苯均未见超标.多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主要与甲醛有关,且随着甲醛质量浓度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增加;与有家族过敏史呈正相关,有家族过敏史能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发生率;与通风频率呈负相关,经常通风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发生.结论 目前存在因室内装修引起的甲醛苯系物污染,且可能与儿童呼吸系统损害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翟玲玲;徐兆发;赵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及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推移的衰减情况,为适时开展加强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绍兴市越城区2012年337例2~12岁水痘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病例组水痘疫苗接种率(24.03%)低于对照组(6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202,P<0.01).1剂水痘疫苗接种后保护率为84.62%(95%CI为77.99% ~ 89.25%);水痘疫苗保护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步递减(x2=17.878,P<0.0l).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但随时间推移,保护效果呈逐步递减趋势.建议适时开展加强接种.
作者:毛龙飞;何茶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改善厨房设备对贫困农村小学生在校就餐情况的影响,为制订学校供餐相关管理政策与措施提供基础.方法 从云南、青海、吉林、安徽、湖南分别选取1所贫困农村小学为干预校,配备各种厨房设备,根据学校规模、经济水平,选择距干预校较近、没有进行厨房设备改善的学校作为对照校.在干预1 a后,随机抽取干预校382名和对照校376名三~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三餐食物摄人情况、就餐感受与卫生状况等.结果 干预校小学生反映在学校吃到新鲜蔬菜、肉、蛋类、豆制品和奶制品的比例高于对照校,学校供应主食和蔬菜的种类比较多(P值均<0.05).干预校学生反映三餐“都能吃饱”的比例均高于对照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校小学生使用学校统一消毒餐具的比例(83.2%)高于对照校(74.5%)(P<0.05).结论 改善学校厨房设备可以完善就餐环境,改善学校食堂/厨房的食物供应结构,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作者:张燕;胡小琪;潘慧;杜松明;徐春燕;刘娜;刘佳心;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顺义区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预测该病在学校的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4次共抽取顺义区89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 中小学生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为53.0%,平均抗体滴度为1∶27.8,抗体阳性者滴度水平主要集中在1∶40~1∶320,占总体阳性数的96.8%.2010年1月、3-4月、7-8月和2011年3-4月4个时间点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9%,73.8%,52.9%和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自2010年3-4月起抗体阳性率有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P<0.05).抗体阳性率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城乡、学段间学生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顺义区多数学生具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保护性抗体,学生抗体阳性率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需加强对学生宣教,实施流感疫苗接种措施.
作者:张松建;陈东妮;史继新;张文增;冀国强;石玮;马玉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