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娩期心理干预对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

朱娜

关键词:心理干预, 孕产妇, 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产时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正常初产妇1 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干预组孕产妇在围产期间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临产后由1位护士全程负责并陪伴分娩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未实施心理护理,临产后常规观察,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在分娩时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有效的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保障母婴安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应用于压疮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循证医学改进模型和PDCA循环应用于压疮的护理,将只要是不督促就不起床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Braden评分,以得分≤12分入围,按照奇偶数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预防压疮的方法,实验组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医学改进模型进行护理,分别进行压疮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卧床的比例、出院后压疮发生率进行总结比较,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应用医学改进模型对压疮进行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增加,降低患者卧床的比例,降低出院后压疮发生率.结论 将应用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应用于压疮护理,具有很好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慢性疾病,其病程多较漫长,且疗效难以巩固,据统计,高血压病人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高血压病尚未有根治的方法,患病后只有及早积极坚持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心理护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和锻炼、药物治疗及常规检查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有效预防及控制疾病,防止心、脑、肾全身脏器的合并症出现.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同时实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MG)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MG采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联合纵隔脂肪清扫.结果 2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损伤无名静脉而中转开胸止血.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60 ml.全组无术后死亡及危象发生.25例随访1~20个月,平均11.3个月.按Osserman疗效评价,缓解7例(28%),明显改善11例(44%),部分改善4例(16%),无变化3例(12%),有效率88%.结论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完全胸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邓月梅;李美清;蔡晓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外科换药中的应用

    换药室是治疗外科炎症和创面的重要场所,由于多种原因,换药时病人普遍存在疼痛、恐惧心理.近年来,随着社会服务模式的改变,舒适护理已由国外传入我国,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所有的人一个舒适的状态[1].我们自2003年3月在换药室实施舒适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邱兆芳;李长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各19例.结果 置管时间、呛咳发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短于和低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高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结论 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方法可提高置胃管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作者:郝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因素.结果 焦虑、抑郁、医患关系,家人的关心程度及经济状况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郑越瑜;郑文非;黄春霞;杨冰霞;林长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

    颈部增生挛缩性瘢痕影响外观及颈部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颈部扩张皮瓣因其质地色泽弹性与周围组织相同,供区瘢痕小,已成为颈部瘢痕修复的首选方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增生性瘢痕的手术周期较长,期间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尤其是注水扩张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对于该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就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过程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分不同阶段作了全面概括.

    作者:常金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催产素引产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催产索引产产妇产程观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催产素引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程序,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顺产41例,剖宫产9例(引产失败者2例,有剖宫产指征7例);无因恐惧、疼痛难忍要求剖宫产.对照组顺产31例,剖宫产19例(引产失败者3例,因心理过度紧张、恐惧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引起滞产行剖宫产7例;有剖宫产指征者9例).两组剖宫产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催产索引产过程中,正确的心理护理对催产索引产成功有一定影响,能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消除恐惧孤独心理,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作者:刘琦石;包金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使其更安全、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刘华纯;黄建美;刘玩燕;江小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

    作者:柳韦华;张元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对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评价.结果 动脉瘤病人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7.8下降到术后的2.4,病人家属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8.0下降列术后的2.1(P<0.01).结论 术前指导病人认识疾病、消除恐惧、积极面对手术,术后指导病人消除术后抑郁及鼓励积极面对人生等,能够增加病人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恐惧.

    作者:冯英璞;张桂芳;刘东苗;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影响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因素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经常遇见输液过程中不重视速度的现象,时而因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患者不适而发生纠纷.为加强输液管理,增强护士与患者的输液安全意识,我们对住院患者和护士进行了有关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的现状以及认知行为调查,以探讨根据不同病房特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吉善;权海善;金胜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鼻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应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16例昏迷(GCS 3~8分)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开放气道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鼻咽通气管组)和对照组(传统使用开口器或舌钳放于舌根部,提舌体来开放气道组).每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牙关紧闭而无法采用传统开放气道法),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有效开放气道所需时间为(3.57±0.83)s,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7.31±1.6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开放气道后SpO2比开放气道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临床有效通气率为96.6%,对照组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前急救中使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特点,置入后SpO2快速上升,临床缺氧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通气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建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癫痫患儿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癫痫患儿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骆成珠;唐吉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方法 将1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情绪(HAMA、HAMD)、社会支持水平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HAMA评分较干预前、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HAMD评分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一定程度降低.干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生物学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但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指标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李煜;陈支援;刘红联;顾惠琳;王健萍;孙玉梅;丁随新;胡慧萍;赵春岚;郁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20院外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120院外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例120院外急救护士进行健康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及同医院临床护士比较.结果 被调查组同国内常模及对照组相比较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恐惧、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120院外急救工作环境、性质、强度、心理学知识缺乏等导致院外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作者: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防护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成功进行56例肝移植术患者呼吸道感染及防护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2 w内,患者使用呼吸装置时间越长发生呼吸道感染机会就越大,常见感染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预防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重点要做好管理制度完善、术前防护和术后防护.

    作者:林秀如;梁艳玉;林华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百草枯具有高致死率,中毒早期采取反复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尽早血液灌流,加速毒物排泄,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重要脏器的护理,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中毒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秀川;张珍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随机机会教育到临床教育课程

    为应对当前护士短缺的突出矛盾,护理教育一直在以多种策略发展扩大招生名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然而,这种单一的策略是无法长期发挥作用的,除非做出一些实质性改变.

    作者:赵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ICC门诊带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

    目的 了解出院PICC带管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有8.5%的PICC带管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出现堵管、感染、静脉炎、脱管、知识缺乏等问题.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与全程的质量监控,能降低出院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爱飞;李九群;丁小容;贾宏;吴清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