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婷;江智霞;李昌秀;温贤秀;周静;李玉;王汇平;胡汝均
目的 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作者:楼婷;江智霞;李昌秀;温贤秀;周静;李玉;王汇平;胡汝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儿童少年的营养健康水平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早在1790年,德国慕尼黑就在一所贫民学校中实施了教学与消除饥饿相结合的计划;全球现有近90个国家先后实施了学校供餐计划,其中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巴西、加纳等.
作者:马冠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急诊出诊的基本情况,为高校医院制定应对学生急诊出诊工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语言大学2010-2011年64例学生急诊出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急诊出诊以腹痛症状多,为16例(25.0%);其次是一过性晕厥14例(16.4%)和呼吸困难8例(12.5%).急诊出诊处理后,有38例(59.4%)病情缓解;23例转上级医院诊治;4例自杀者中,有3例死亡.结论 高校学生急诊出诊病例分布有一定特点,高校医院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重点和急救措施.
作者:李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学校食堂铝污染综合干预效果,为有效减少学校食堂铝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南山区辖区内55所学校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行为指导等)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导,为期1 a.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铝相关食品卫生知识、相关行为及学校食堂面制品铝含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南山区学校食堂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合格率为63.4%,干预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食堂从业人员铝相关知识答对率由58.79%上升为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铝膨化剂使用由19家减少为0家;精确称量用具的使用率由40.0%上升为76.4%.结论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学校食堂面制品中铝含量.
作者:朱凤;李维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代在校大学生虽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受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威胁、竞争压力增大等诸多困扰,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5].据文献报道,当代青年身高、体重、胸围及BMI指数均有所提高,而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及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女青年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堪忧[1].本研究旨在调查廊坊市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途径等,以期为提高女大学生健康水平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吕桂凤;张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高脂血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表现更为明显.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笔者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教职工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探讨血脂水平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分布状况,为校医院加强对教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作者:崔惠景;秦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初中至大学本科阶段的629名学生,通过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科学健康观(4.73 ±1.32)分,安全与急救素养(12.82±2.90)分,传染病预防素养(12.26 ±3.03)分,基本医疗素养(6.24±1.96)分,慢性病预防素养(4.67±1.90)分,总的健康素养得分为(40.73±8.29)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影响因素为年龄、地区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江苏省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刘志浩;黄明豪;卫平民;郭海健;李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引起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会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我国现阶段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难治性及一定比例的不良预后,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另外,大学生生活高度集中,非常容易发生乙肝的传播,所以大学生群体乙肝预防工作备受关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医学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预防乙肝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对该群体进行有关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于提高乙肝认知水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把图画工具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即图画互动式教育,并探讨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乙肝认知的影响,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陈静;张明明;乔永娜;李军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都安县学校二次供水安全管理现状,为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都安县有二次供水水池的学校中随机抽取60所,采集学校二次供水水池的水样280份进行检测,并对所有学校的二次供水水质管理档案进行调查.结果 280份水样总合格率为34.64% (97/280),超标的多为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指标.仅15所(25%)学校供水来自有消毒设施水厂,有消毒设施水厂供水的样品合格率为58.89% (53/90);无消毒设施水厂供水或自备水源样品的合格率为23.16% (4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所学校中,二次供水水质管理档案评为优秀的仅16所.结论 都安县学校二次供水水质状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加强二次供水水质消毒和卫生监测监督,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作者:韦启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孤独感是青少年期常见的情绪问题,是个体感知到自身的社会人际关系缺失,进而产生的悲伤、空虚或情感饥渴的情绪体验[1].心理分离反映的是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变化的过程,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达到与父母在功能、情感、态度、冲突方面独立的能力[2],是青少年期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3].有研究发现,功能、情感和态度独立水平越高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越差,冲突独立水平越高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越好[4].进入青少年期后,个体与同伴的交往增多,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显著变大.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缓解青少年因家庭功能不良所导致的疏离感[5],积极的同伴关系能够调节危险因素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6].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探讨心理分离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缓解青少年的孤独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燕;黎亚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营养教育前后高职院校学生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改善大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1040名,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营养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营养教育效果.结果 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奶类、蔬菜、水果、豆类及制品、蛋类、水产品摄入频率均增高,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88%上升至92.7%;每天吃零食的比例由18.0%下降至12.4%,挑食偏食的比例由49.0%下降至38.5%,进餐时间更合理;担心肥胖而节食的比例由51.5%下降至46.3%,几乎不运动比例由44.0%降至23.7%(P值均<0.01).结论 营养教育对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作用,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预防远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莹;饶春平;句连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相应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284名藏族初中生,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调查.结果 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低者占57.0%,男生自我意识的行为因子得分比女生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分比男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二学生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比其他2个年级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学生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因子得分、总分比城市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均是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总体水平较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意识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作者:常向东;石军红;马丹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皖南医学院2012级219名贫困新生及460名非贫困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新生SCL-90得分除躯体化和其他2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贫困新生和非贫困新生在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贫困新生均低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消极应对和支持利用度两因子.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作者:梁雅丽;姚应水;石玮;杨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高中、大学女生吸烟现状及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女性青少年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879名高中和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和大学女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6.14%,现在吸烟率为1.15%,常吸烟率为0.16%.与非尝试吸烟者相比,尝试吸烟者周围人群的吸烟情况严重、对自己吸烟更少感到生气、对年轻女性吸烟及“女士香烟”接受程度高、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和禁止所有烟草广告的赞成度低.结论 广州市高中和大学女生的尝试吸烟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与同伴及家庭影响、吸烟相关态度有关.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相关控制宣教和干预活动.
作者:陈磊;叶小华;许雅;徐英;陈敏;杨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导致中学教师代谢综合征患病的职业紧张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管辖的学校中抽取5所中学8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进行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教师MS患病率为21.88%.高度与中度职业紧张者MS患病风险分别为缺乏职业紧张者的4.255倍和2.951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业务紧张和躯体紧张均为MS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0,1.066,1.049,1.058,1.039(P值均<0.05).结论 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业务紧张和躯体紧张为导致中学教师MS患病的职业紧张危险因素.
作者:赵洪灿;项国谦;沈国柱;戴卫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体系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MMR)联合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汇总,对学生流腮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适龄儿童MMR联合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99%~100.00%;学生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年发病率为67.11/10万,无多发、暴发疫情;有免疫史的病例占78.84%,临床表现较轻,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2.88%,18.27%;流行性腮腺炎以春夏季发病较多.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在适龄儿童中构建起了牢固的免疫屏障,学校流腮防控体系运转良好.应重点关注突破病例及高中学生的查漏补种问题,加快全国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作者:邸明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近几年,慈溪市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有增多现象.2012年8月慈溪市某高中高三学生先后发现5例肺结核病患者,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学校师生中符合卫生部《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2]的所有病例及其同班及相邻班同学、同寝室同学、任课教师等密切接触者.
作者:朱杰;范飞能;徐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社区化改革及医改客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 871名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既往史分析,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位(25.11%),其他依次为糖尿病(8.45%)和冠心病(3.31%).健康体检中检出疾病50余种,其中以高脂血症、慢性咽炎、高血压、结膜炎的检出率较高,依次为35.83%,32.58%,28.54%,27.95%.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作者:魏开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出行、家务劳动及闲暇时间中的身体活动情况,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成都市2个区选取8~17岁的中小学生1 4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65%的学生步行到学校,其中小学生步行多(51.05%);19.90%学生坐公交车到学校,其中高中生坐公交车多(39.48%).59.34%的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日和周末每天睡眠时间≥8 h的分别占72.96%,88.37%,每天静坐≥2 h的分别占60.41%,67.47%.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作者:阿斯亚阿西木;刘艳;何志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膳食因素对学龄儿童骨密度的影响,为实施高效率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唐山市3所小学一~六年级学生2 046名,进行骨健康相关因素调查、膳食调查和骨密度测定.结果 学龄儿童超声骨密度的平均声波传导速度(SOS)为(1 530.2 ±21.0)m/s.6~9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SOS值呈下降趋势,10~13岁儿童SOS值略有回升.对学龄儿童SOS值有正性影响的膳食因素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豆制品、奶及制品、钙、面食、叶菜的摄入量,而经常喝碳酸饮料和磷的摄入量有负性影响(P值均<0.05).结论 膳食行为和膳食摄入对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值均有影响,需要进行调整改善.
作者:唐咏梅;杨猛;刘英莉;刘毅;宁鸿珍;周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