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芹;王凤姣;荆世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存在直接相关.研究证实,腰椎正位BMD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增加2.6 ~5.8倍[1].BMD与骨代谢以及骨成熟期达到的峰值骨量(PBM)密切相关,人一生中约90%以上的骨量在20岁以前获得.本文分析青春后期女性人群BM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郭刚;赵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湖州市6~8岁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为积极制定儿童口腔保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国家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湖州市520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0例受检者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2.52%和3.35.7~8岁组儿童患龋率和龋均高于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童患龋率和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和城市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9.27%和66.42%,龋均分别为3.78和2.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湖州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口腔健康教育,加强儿童龋病防治,降低龋患率.
作者:王进涛;钟良军;史芳川;张琼;张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弹性间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机制,为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河南省68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4,2.347,P值均<0.05),自尊和心理弹性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99,8.593,P值均<0.05).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自尊、心理弹性相互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01).流动儿童的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自尊对心理弹性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可以通过自尊来影响心理弹性.
作者:李孟泽;王小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烟台市1985-2010年25 a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生长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烟台市1985,1995和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城乡男女4个群体,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5-2010年25 a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及BMI分别增长了6.1 cm,7.9 kg,1.9 kg/m2.其增速大的群体,均为不同年龄段的城市男生,分别是10 ~12岁的3.8 cm/10 a,13~ 15岁的6.4 kg/10 a,10~12岁的1.7 kg/(m2· 10 a).身高、体重发育高峰年龄(MGA-H、MGA-W)25 a间分别提前了2.71岁和2.61岁,2010年MGA-H(10.30岁)比MGA-W(10.63岁)提前0.33岁.结论 烟台市7~18岁学生25 a来身高、体重及BMI增长水平,均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城市男生可能是超重、肥胖的高发群体.
作者:齐翠莲;郭玉麟;孙月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留守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 90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9±3.5)和(9.8±3.1)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查对象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5.1±1.9)和(5.8±1.2)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留守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形成.
作者:夏燕琼;秦祖国;蓝晓芳;刘贵浩;汤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生命意义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北京、山东、四川、湖南和广西随机抽取初、高中生共1352名,采用问卷测量其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和价值观.结果 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普遍不强,高中生的生命意义得分低于初中生(F=10.14,P<0.01).学生生命意义感减弱时,主观幸福感降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r=-0.40,P<0.01),自杀意念增多(r=-0.33,P<0.01).在价值观方面,低生命意义组学生更看重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x2值分别为11.87,11.57,P值均<0.01),高生命意义组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为社会做贡献(x2值分别为5.46,12.38,P值均<0.05);高生命意义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对一个人重要的事物是信仰(x2=5.92,P<0.05).结论 中学生生命意义缺失将带来严重后果,应设法提高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作者:张姝玥;林艳;黄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12年武进区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发生率,为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常州市武进区城乡32所幼儿园共计13403名儿童,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武进区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23.90±9.84) g/L,男童高于女童,大班儿童高于中班和小班儿童,城区儿童高于乡镇和农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51%,大班儿童(4.38%)显著低于小班(5.70%)和中班儿童(6.44%)(P<0.01);城区(3.57%)、乡镇(5.68%)和农村地区(7.89%)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78,P=0.000).结论 常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水平不高.应针对农村地区以及中小班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汤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家庭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广东省某县级中学115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水平(2.26±0.48);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及家庭支持可解释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变异的42.3%.结论 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及家庭支持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应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开展应对措施.
作者:张金勇;陆剑峰;盛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生结核病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的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2005-2012年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中“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职业分布统计”进行逐年筛选,并导进Excel进行分析,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河南省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32742例,占全省登记数的5.2%;学生结核病患者登记数从2005年的5190例(占总数的5.9%)下降到2012年的2622例(占3.7%);学生结核病患者中胸膜炎比例为7.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结核病患者比例每年第二季度呈现高峰.结论 2005-2012年河南省学生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学生结核病每年第二季度高发.
作者:盛喜玲;庄严;徐吉英;邢进;马丽萍;王侃;胡慧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对北京市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为制定控制超重肥胖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北京市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通过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比较超重肥胖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各项运动素质的差异.结果 2010年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总体为21.25%,城市男生高,为28.84%;超重肥胖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及力量素质低于非超重肥胖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对城市男生的柔韧性有明显的损害.结论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必须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提高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
作者:石晓燕;潘勇平;高爱钰;段佳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城区中小学生关于油盐正确摄人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其日常饮食行为进行调查,为预防慢性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西城区2所初中七~八年级、2所小学三~五年级共计10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对15个油盐摄入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较低,高为64.3%,低仅为7.32%;其中一定不含对人体明确有害反式脂肪酸的物质知晓率女生高于男生(P=0.019);82.8%的中小学生每周6~7d有蔬菜摄入;油炸面食、炸薯片、炸鸡翅每周6~7d均有摄人的分别为1.2%,1.6%,1.8%.结论 中小学生饮食结构合理,但对油盐摄入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油盐摄入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重点对反式脂肪酸知识进行教育.
作者:申同洋;马迎华;张普洪;卢立新;高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东城区幼儿园物理环境现状,为制定幼儿园物理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东城区所有27所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并对不同朝向、不同楼层的活动室进行典型抽样,对59间活动室进行现场检测.结果 东城区所有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均不足10 m2,幼儿园小班活动室人均面积合格率为46.2%、中班为35.7%、大班为66.7%;窗地比合格率为47.5%,采光系数合格率为54.2%,后、侧墙反射系数合格率为3.4%,50.8%的活动室课桌面平均照度达到300 lx,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为12.5%;仅有11.8%的课桌与幼儿身高配套,19.6%的课椅与幼儿身高配套.结论 幼儿园要通过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室内用眼时间,增强幼儿体质,保护幼儿视力.
作者:黄剑辉;段佳丽;马莉蓉;潘京海;黄辉;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2007级大学生追踪其连续4 a结核菌感染和患病情况,为预防性用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结核,防止肺结核疫情暴发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河北科技大学2007级学生4a内PPD实验结果,包括需要胸透、拍片复检和预防性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结果 PPD试验结果显示,结核菌感染人数逐年明显增加(P<0.01);而感染增加幅度逐年明显下降(P<0.01),且结核病年发病率4a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发病率为198.8/10万.结论 应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对结核菌感染者进行追踪,并采取预防性用药等有效措施,以防止肺结核在校园内暴发流行.
作者:王秋芳;韩藏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对社会影响大,越来越受到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注[1-2].为了解济南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济南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军;任德和;周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全球常见的慢性病,而且是导致心脑血管病、肾脏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1].高血压也由过去的中老年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因此受到关注.新指南提出应该重视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同时在新医改中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为此,笔者对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新入学的大学生高血压检出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筛查和相关因素分析,为大学生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咏青;唐海沁;蒋红娟;宋旻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广州市越秀区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学校预防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 032名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于健康教育前、后分别采用自编问卷对其开展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调查.结果 甲型H1N1流感知识整体得分教育后高于教育前(P<0.01).其中关于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方面知识,经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但在信念及行为方面教育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的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水平.应促进开展持续、综合、科学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王晓燕;王晓芬;杨文娟;王博;严振娇;刘永兴;黄展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莱阳市小学生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小学生慢性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莱阳市城区中抽取三~五年级小学生115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左右的小学生知道“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3.5%知道每天应喝300 g牛奶,对“食物种类应多样”、“一日三餐应以主食为主”、“不健康零食种类”的知晓率也较低.小学生对身体活动益处的认识相对较高,在58.1% ~98.0%之间,只有10.1% ~28.0%的小学生知道长时间静坐的害处.每周喝饮料3次及以上的比例达78.3%,每周课余时间锻炼5次及以上的比例仅有37.8%,而每天课余时间静坐≥1h的比例达59.5%.男生营养健康知识水平低于女生,不健康行为比例高于女生.结论 我国小城市小学生对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同时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应及时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宣传教育活动.
作者:葛爱芹;王凤姣;荆世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中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 a的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与200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我国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2].虽然近些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和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3].笔者通过了解中学生的体质状况,试图找到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为保持或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李玉周;王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性事件对医科类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预防医科类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编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昌市2所医科类高校的783名在校生进行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失恋使学生生理亚健康以及功能失调、消极、紧张情绪的发生率增加(P值均<0.05);亲友关系恶化、考试不理想等事件均可使学生生理及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增加,消化不良、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情况加重,消极、紧张、偏执情绪等发生率增加(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恋、亲友关系恶化、考试不理想与生理及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对医科类大学生亚健康有影响的负性事件主要包括失恋、亲友关系恶化、考试不理想,应得到广泛关注.
作者:牛菁淼;周旭;刘佳;王元慧;王宙云;张帅;肖元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由于学校的社会性特点,容易通过人员和物资输入病原体,相对独立性又为疾病传播提供了固定场所和人群,给疾病的流行与暴发创造了外部条件[1].近年来学生传染病疫情有的地区呈现上升趋势,也有的地区呈现下降趋势[2-7].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的场所,并且传染病类暴发疫情占绝大多数[8-13].为对温岭市中小学生传染病近年来的变化特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笔者对2005-2011年温岭市中小学生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炜钢;陈志明;吴丹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