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纯凌;张海柱;陈冬梅;徐静;徐佳;海晓欧;陈魁敏;周园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作者:张妍;任慧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托幼机构是幼儿聚集的场所,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为了解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6-2010年济南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成洪旗;常彩云;李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学生吸烟、饮酒及赌博现状,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省6个地区16 484名学生进行问卷现状调查.结果 青海省学生吸烟和饮酒率分别为14.36%和36.41%.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吸烟及饮酒率依次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4.55%和 46.73%,女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3.38%和26.30%,男、女生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参与赌博率分别为21.84%和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首次吸烟、饮酒呈低龄趋势.结论 青海省学生吸烟率、饮酒率及参赌率增高状况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作者:曹玉洁;姬红蓉;郭学斌;郭晚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 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作者:陈慧;梁宗保;钟萍;张光珍;邓慧华;陆祖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儿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健康教育可以让其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改变容易引起疾病的行为方式的必要性,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生命质量.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厦门市初中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及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现况,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健康工作策略和确定干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邱爱明;陈雪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儿童时期是影响人一生健康水平的“特定时期”.儿童通过运动所获得的“运动敏感”,不但有助于体力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开发,而且有助于这种身心发展的领先优势保持终身[1].注意力是构成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在儿童的认知和学习中有重要意义,注意力水平的提升可明显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2-3].本研究拟以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进行干预,以发现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在儿童早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力活动能力的诱导锻炼,以发掘儿童个体潜能,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孔久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评价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298名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同伴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10.7%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大部分足艾滋病患者,41.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另类,43.8%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干预后3种认知与态度分别下降为8.4%,30.0%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对同性恋权益认知方面.48.5%的大学生赞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非农村大学生较之农村大学生更倾向于同性恋合法化(P<0.05).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教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朱非;严娜;潘国华;徐进;李建军;李梦莹;徐晶瑶;孙婕;吉华萍;尤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顶山市2008-2010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4起,其中传染病类33起,占97.06%.传染病类事件以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为主.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和中学共报告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76.47%.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33起,占总报告起数的97.06%.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451,P=0.007).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作者:吕锐利;马西平;赵国;付东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儿童的口腔问题不仅关系其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也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和12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分别高达66.0%和28.9%,12岁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57.7%,但是1 a内的口腔就诊率只有15%和21%[1].研究发现,其原因有缺乏定期检查、诊治不及时、龋患进展快、矫治难度大,以及民众存在的轻视龋病防治的意识等问题[2].在常见卫生习惯上,学生“睡前刷牙”整体做得较好者仅为67.1%[3].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的研究模式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制定儿童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秋忠;曾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情商提升对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情商理论与情境体验训练模式,对95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交往心理障碍的某医学院校贫困生实施8周系统情商教育.结果 贫困生情商总分及各维度均分明显提升(P值均<0.01),交往心理均分下降(t=4.095,P<0.01),贫困个体存有的孤独(t=3.506,P<0.01)、交往自 卑(t =4.806,P<0.01),羞怯(t=8.573,P<0 01)及交往焦虑(t=4.862,P<0.01)等心理障碍的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情商教育能有效弱化或消除贫困生个体人际交往中种种心理障碍的困扰,促进贫困个体的人际和谐和消极心态的修复.
作者:周媛婷;宋凌;秦振华;姜波;谷慧敏;周秀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建国60a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蠕虫病防控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建国以来北京市学生粪便蛔虫感染率监测结果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北京地医粪便蛔虫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建国初期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情况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城市学生蛔虫感染率为84.95%,20世纪60年代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74%和94.94%.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起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历史任何时期.2000年以后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处于低水平,其中2005年城市学生粪便蛔虫卵检出率为0;201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结论 蛔虫病已经不是北京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组织的集体驱蛔、全面开展改水改厕、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蛔虫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段佳丽;曾晓芃;孙颖;滕立新;吕若然;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视力不良是学生常见病中发生率高的疾病,历年来一直为教育和卫生部 门所关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然而大学生中也存在明显用眼不卫生现象,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较严重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1].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有的放矢的护眼干预教育很有必要.本研究拟通过了解河南省1985-2010年大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借鉴.
作者:魏万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乡镇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再传播对提高农村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效果,为农村结核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邯郸市2所乡镇中学在校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中学生实施1 a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将所学知识对家庭成员和周围居民进行再传播,调查干预前后学生、家长和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结核病人发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家长和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 69.06%,64.37%和61.8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1 a内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年就诊率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0.79‰和10.9/10万.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病人发现数量.
作者:李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07名中学生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 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祖萍;张诗晨;赵玉秋;蔡传兰;陶芳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抑郁的产生会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甚至对正在形成中的自我同一性有阻碍作用;反之,自我同一性建立迟缓也会促发抑郁情绪的产生.本文意在探寻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起到积极作用[1].
作者:苏朝霞;席明静;康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状况,为制定和改善新疆农村学生膳食营养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伊犁地区2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经营情况及3 478名中学生膳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寄宿学生每天吃和经常吃肉类食品的比例分别为29.01%和17.12%,有55.59%的学生基本不吃蛋类,仅有19.46%和17.95%的学生每天吃奶类和新鲜蔬菜;仅有3所学校早餐提供主食、鸡蛋、生奶、咸菜,有3所学校只提供主食;每天能提供6种及以上新鲜蔬菜的学校有4所,每周能提供9种以上新鲜蔬菜的学校有5所.结论 伊犁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供餐搭配不合理,中学生膳食摄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应该增加豆类、奶类食物的摄入.
作者:周红梅;崔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正在不断的转变,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2000年和2009年烟台市中学生查体数据进行对比,旨在了解烟台市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烟台市中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茂波;刘海韵;韩春妍;闫文虹;邢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1 794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带养人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等.结果 银川市6~11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0.92%,肥胖检出率为7.53%.儿童肥胖与性别、父亲职业、家长是否关心和控制孩子体重及挑食、偏食有关.结论 银川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父亲职业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作者:宋琳;赵海萍;朱玲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以中耳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小学生,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1].为了解SOM对小学生记忆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医师、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SOM诊治的重视,对某医院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SOM患者及8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和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黔西南州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2起,发病6 060例,死亡1例,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发病数的69.57%和82.16%.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5.71%,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高发时间为4-6月和10-12月.学校类型方面看,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小学,占73.96%;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乡中学,占62.50%.结论 黔西南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乡村,有关政府部门需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和培训,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郭泽芊;袁华芳;车昆屏;刘志揆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