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义乌市不同类型学校儿童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楼灵巧

关键词:接种, 疫苗,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义乌市不同类型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情况,为做好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义乌市秋季新入园入学的39 040名新生进行接种证查验.结果 新入园儿童持证率为96.06%,本地户籍为99.07%,外地户籍为9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80,P<0.05);新入学儿童持证率为81.27%,本地户籍为98.27%,外地户籍为6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799.51,P<0.05).结论 应加强对义乌市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流动儿童的持证率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食用苦瓠子引起幼儿食物中毒调查

    2012年5月,合肥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幼儿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因食用苦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1事件概况该幼儿园位于市区某大型小区内,为某高校子弟幼儿园联营分园.该园设有食堂,向幼儿提供早、中、晚餐,外加下午水果、饼干等食物.在校幼儿共9个班级327人,教师45人,教师与幼儿分开就餐,菜谱不同,但主食米饭相同.5月24日11:00,该园共307名幼儿在园内就餐,主要食物为瓠子烧肉、菠菜鸡蛋汤、白米饭.就餐20 min后,部分幼儿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症状,均口述中餐食用的瓠子很苦.截至24日20:00,该园共累计报告食物中毒47名患儿,罹患率为15.3%(47/307).患儿被送往医院救治,均为门诊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截至24日23:30,患儿均好转离院,预后良好.

    作者:吴金菊;马尔健;贾皓旻;张洁莹;侯勇;张鹏川;韩红梅;李昌安;汤仁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1 8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816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轻、重度分别为19.3%,7.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感情差(OR=1.553)、主要照顾人文化程度低(OR=1.366)、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119)、人工喂养(OR=1.836)、没有经过爬行阶段(OR=1.470)、有过伤害(OR=1.660)的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增加.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一些家庭相关因素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虹;张妍;袁全莲;折青霞;方蕊;王晓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职与本科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比较

    目的 了解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为探讨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阜阳市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得分高于“2+3”五年制高职学生,本科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学生,高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 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程红;孟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分析

    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会导致代谢紊乱、心脏不适等生理变化,甚至引起正常人短期的大脑结构改变;同时,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个人心理应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参与下,使个体产生应激状态,适应不良者终可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1-3].大学新生刚跨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存在一个全方位适应的过程,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特点,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理地区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安全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白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大理地区797名白族中学和大学学生,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安全感量表(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 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得分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35~-0.26,P<0.01),与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得分正相关(r=0.20 ~0.23,P<0.01).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对消极应对有直接效应,也可通过安全感和负性情绪的中介对消极应对产生间接效应;安全感通过负性情绪的完全中介作用于消极应对;家庭功能通过安全感的部分中介对积极应对产生间接效应.结论 白族青少年安全感和负性情绪在家庭功能与消极应对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安全感在家庭功能与积极应对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安全感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作者:赵科;杨丽宏;胡发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屏幕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研究进展

    有人把持续观看屏幕占据的时间称为屏幕时间(screen time),屏幕时间的增加可能与超重/肥胖关系密切[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肥胖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依据1985-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2],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已进入全面增长期.从肥胖的成因来看,肥胖来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与饮食中能量摄入过量和能量消耗长期不平衡有关[3].不爱运动、摄食高能量食物是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因素.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含油量较高的坚果、脂肪与糖含量均较高的零食及含糖饮料的过多摄入导致儿童青少年摄食高能量;缺乏运动一是由于目前青少年的课业繁重,运动时间减少,二是独生子女政策及农村城市化,很多孩子家长为了防止儿童青少年受到伤害,常常鼓励其留在家里,导致运动量急剧下降,三是随着网络、计算机及青少年手机普及率极大提高,电视、计算机更成为生活中重要电子设备,而人在看电视、计算机浏览、手机视频、手机新闻或者手机小说的观看过程中,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导致青少年的运动量下降.由于我国尚处在肥胖流行的早期,因此针对引起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时、积极地开展公共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控制屏幕时间可能降低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因此研究屏幕时间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越伦;张欢;王欢;张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遭受多重侵害高专女生情绪处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遭受多重侵害高职高专女生的情绪处理特点,为改善相应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青少年侵害问卷(JVQ)得分,将自愿参加研究的济南市某高等专科学校的161名女生分为多重侵害组(42人)和对照组(119人),运用自我评定模型(SAM)对国际标准化情绪图片系统(IAPS)中60幅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的IAPS评价数据与标准分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愉悦度和觉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对于对照组,遭受多重侵害的女生对正性图片愉悦度和优势度评分偏低;对负性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偏高,觉醒度评分偏低;对中性图片的优势度评分偏低(P值均<0.05).结论 遭受多重侵害的高专女生情绪处理具有特殊性,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崔乃雪;曹枫林;董方虹;郭春红;李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武汉市中小学生亲子沟通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亲子沟通效果状况及生活质量,为探讨亲子沟通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850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采用亲子沟通效果问卷、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母亲教育程度越高,亲子沟通效果更具优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母亲在沟通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学历的母亲(F=3.150,P<0.05).父、母自我评价沟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孩子评价母亲在沟通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父、母对沟通效果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孩子(t值分别为3.383,6.528,P值均<0.01).不同学段学生亲子沟通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亲子沟通效果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生(F值分别为22.85,16.51,P值均<0.01).父、母的亲子沟通效果与父、母亲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2,0.221,P值均<0.01).结论 父母教育程度、学段等因素影响亲子沟通效果;亲子沟通效果越好,父、母亲生活质量得分越高.

    作者:陈敏丽;凌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认知特征及其对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等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抑郁高危人群筛查和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以该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298名无抑郁症状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5a和1 a后进行2次随访调查.结果 参加第1次和第2次随访的学生分别为254人和278人,随访率分别为85.2%和93.3%.Cox回归分析表明,男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是女生的2.52倍(95% CI:1.45 ~4.39),采取消极应对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者均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RR=1.65,95% CI:0.93~2.94;RR =2.11,95%CI:1.22~3.63).结论 悲观归因、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三者对抑郁症状的产生可能存在联合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对抑郁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丁建飞;佘敏;王君;张洪波;宋丹丹;汪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杭州某小学以营养教育为重点健康促进学校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营养知、信、行影响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市区某小学为试点学校,实施为期2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该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176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4项指标的知晓率从59.7%,70.5%,63.1%,72.7%分别提高至73.4%,82.1%,93.1%,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营养态度明显改善,5项指标的正向态度支持率从56.8%,58.0%,63.1%,65.3%,54.0%分别提高至86.1%,82.7%,90.8%,85.5%,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其中学生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很少或不喝含糖饮料、不喝生水5项健康行为有明显改观,行为形成率从75.6%,65.3%,78.4%,51.4%,68.2%分别提高至91.0%,99.4%,94.2%,82.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开展“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琦;盖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易县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中小学及幼儿园入学新生结核菌感染及患病状况,以控制结核病在学校中传播流行.方法 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和1所乡镇初级中学.对3岁、6岁及12岁入学新生共2 459名进行PPD试验,对PPD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强阳性者进一步查痰和行胸片等检查.结果 入学新生PPD试验阳性率为36.11%,强阳性率为3.33%.不同年龄组PPD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PPD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女生大于男生(P值均<0.01);不同民族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区域新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县城高于乡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卡痕组PPD试验阳性率大于无卡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卡痕组PPD试验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阳性者结核病患病率为121.95/万,总体患病率为4.07/万.结论 应加强入学新生结核病防控工作,重点加强城市新生及女生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进国;王彦辉;李燕广;赵宝军;唐术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肥胖儿童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多元分析

    目的 评价潍坊市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肥胖儿童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两阶段分层整群抽取1 180名潍坊市城区小学生,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再依据体质量指数(BMI)对儿童进行分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肥胖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肥胖儿童生理方面评分低于正常体重和超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有影响的因素为孤独感、社交焦虑、经济状况、父亲受教育程度等.结论 肥胖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作者:杨淑香;李志华;景睿;陈会波;李向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及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3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0.5a内有2 875名中学生使用过网络,上网学生中157名有网络成瘾倾向,占上网人数的5.5%,且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在网吧上网、上网目的为玩游戏的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正相关,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倾向负相关.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引起重视,应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预防网络成瘾现象发生.

    作者:张宛筑;邓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083名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进行连续3个学期、每学期连续5d的膳食营养监测,同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h尿负荷试验等.结果 学生平均摄入能量超过推荐供给量(RNI),100%的学生能量摄入达到RNI;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合理,维生素B1、维生素C、铁、磷、锌等摄入充足,但钙、维生素B2、脂肪及早餐能量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贫血分别为11.74%,16.67%.结论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营养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学校食堂在科学、合理配料和烹调等方面差距较大,应加强营养指导和干预.

    作者:王艳;叶龙彪;彭俊生;李珍;彭木和;王慧;张秒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广东瑶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变化规律分析

    皮褶厚度是人体皮下脂肪分布状况的客观现状,皮褶厚度的发育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褶厚度的差异能反映人群的遗传、内分泌、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能为研究人体发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通过测定皮褶厚度研究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1-14],连南县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多的自治县.笔者选择广东省连南县瑶族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邵象清人体测量方法[1 5]测量瑶族青少年的皮褶厚度,并对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黄拥军;李传健;苏成柏;陈秀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冬季大学生主要室内活动场所空气菌落总数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变化情况,为学校卫生治理和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宿舍40个、教室20个,依据《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菌落总数测定(GB/T 18204.1- 2000)》方法制备营养琼脂平板,采取自然沉降法对每个采样点按5点法采样,于(36±1)℃恒温箱中培养48 h,各监测点从8:00-20:00每2h监测1次,共7次.学生宿舍参照《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教室参照《我国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细菌学标准》,确定≤30 cfu/皿为合格.结果 学生宿舍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8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宿舍为8(20%)个;教室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4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教室为5(25%)个.学生宿舍在8:00时菌落总数高,12:00时低,到20:00又逐渐升高;教室监测的情况正好与宿舍相反.结论 学生宿舍、教室空气的菌落总数及合格率不同时间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赵继红;秦新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大学生视屏终端性眼病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在校大学生视屏终端性眼病(VDT综合征)的效果,为VDT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在校视屏终端性眼病患者112名,进行为期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比较干预前后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112名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对防治在校大学生VDT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朱莉;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一起学校寒冷性多形红斑暴发疫情调查

    2011年3月24日,中宁县卫生监督所接到卫生局通知,中宁县某九年制学校部分学生双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斑疹疫情,立即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校自3月16- 24日相继有63名学生出现双手背红色斑点、微痒等症状,在区、市疾病控制机构专家的指导下,该学校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现场卫生监督检查、环境状况,判定为因低温所致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红艳;万淑萍;谢自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人群密切接触、呼吸道等.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有发热、精神差、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轻微,预后好,有些病例会出现脊髓灰质炎、新生儿中重度全身性疾病、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1],甚至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2].目前临床卜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积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烟草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某高校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0%,对禁烟的总正向态度持有率为63.4%.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2%,其中男生为37.4%,女生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14,P=0.000).学生尝试吸烟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奇(59.0%)、跟着别人吸(10.8%)、无聊(9.0%).关于香烟的来源中,从同学朋友那里得到的比例高,为31.9%;其次是从家长那里得到,为22.7%.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5 ~ 17岁(28.6%),其次为12 ~14岁(21.7%).大学男生、同学吸烟、不拒绝朋友劝自己吸烟、近1个月家人在自己面前吸过烟、近1个月见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较多,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晟;陈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