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云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25a来肺活量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新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资料及2010年测试的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1985-2005年肺活量指标总体上是持续下降,到2005年达到低点,男生为1097.34 mL,女生为909.16 mL,男生下降幅度高于女生.2005-2010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总体出现上升趋势.结论 今后应进一步重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肺活量指标的差异,加强体育锻炼,改变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杜卫杰;杨俊敏;刘跃峰;宁新辉;毕存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问卷、青少年大五人格特质问卷和生活压力事件问卷,对从广州市整群随机抽取的4所中学的8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 青少年攻击行为在年级、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和师长同伴交往的压力对他们的攻击行为表现影响为广泛,而神经质、宜人性与外倾性对青少年的攻击也有广泛的预测力.青少年体验到的压力会通过影响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3种特质影响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结论 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在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作者:聂衍刚;李祖娴;万华;胡春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及生活习惯,为大学校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36名学生,使用自制调查表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的完整含义知晓率为10.7%;38.9%的人课余时间用于娱乐,4.6%用于运动,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学生的课余活动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设施设备满意度为40.0%;56.3%的在校大学生习惯在夜间12点及以后就寝;心理状况比较健康者占87%.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康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运动及不良睡眠习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同时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作者:王元元;孙国梅;王万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2003年SARS疫情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逐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旨在提高应对能力.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势必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给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解和掌握天津市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事件特征、发展趋势、分布情况,笔者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天津市2008-2011年发生的21起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完善和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建清;陈茜;孙美玲;周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1].该病好发于冬春季,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暴发流行[2].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部分[3],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12年6月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南阳市内乡县某小学4-6月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锐利;聂轶飞;尧怀志;梁婷;李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和临床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8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1375例标本总阳性率为43.20%,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6.67%).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随着年龄段增加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秋季高(50.23%),冬季低(40.34%).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非典型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和流感病毒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流行特征.
作者:王琛;王莹;俞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视力指标在儿童近视防治实践中的应用,为在学校卫生领域正确评价儿童视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8个区55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41 243名学生,行裸眼远视力检查,戴镜者同时检查戴镜视力,分别以较好眼和较差眼分析日常生活视力实践应用情况.结果 受检人群较好眼日常生活视力良好有24461名(59.3%),视力轻度受损4779名(11.6%),视力中度损害934名(2.3%);视力受损率(≤4.7)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上升趋势至四年级以上趋于平缓,保持在17%左右.较差眼裸眼视力<4.9者21595名(52.4%),日常生活视力<4.9者15717名(38.1%),以日常生活视力进行筛查可避免5878名(27.2%)过度转诊.结论 日常生活视力对提高近视筛查效率、反映儿童日常实际视觉质量有一定作用,建议将其作为评价补充指标纳入学生近视防控指标体系.
作者:何鲜桂;赵蓉;陆丽娜;朱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周口市2所农村学校927名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结果 农村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3,0.562,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值分别为0.422,0.403,P值均<0.01),自我和谐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0.476,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影响农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作者:党峥峥;党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和越南顺化两地大学新生甲型流感病毒H6亚型感染情况,探讨流感流行的现状和趋势.方法 应用HI法,对随机抽取的两地医科大学2010级新生共500份血清样本进行H6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广西医科大学和越南顺化医科大学新生H6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和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医科大学男生(10.26%)比女生(2.26%)抗体阳性率高(P<0.05).两地大学生H6亚型抗体分布均以小于1:40的低浓度滴度为主.结论 禽流感病毒H6亚型在广西和越南顺化医科大学新生中已有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对两地人群该亚型感染的监控.
作者:黄颉刚;张增峰;樊晓晖;潘文宝胜;赖振屏;罗金莲;刘金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视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干预近视的公共卫生手段.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法,利用过去在广州市进行的4项近视相关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重构出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中广州市近视患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广州市20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人群近视患病率仅为20%~30%,而80年代之后出生的青少年已经增长到80%以上.与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比较,广州市的近视患病率直至1975年后才逐渐增长,并逐渐达到其他3个城市的水平.结论 日益增长的教育压力和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流行的关键的因素.
作者:麦锦城;向帆;何明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为学生考前减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某普通高中高三学生3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5次干预,被试前、后测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18.53 ±6.84),(16.5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干预前后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20.32±6.24),(17.0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焦虑程度被试干预前后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26.15±4.53),(20.9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指导性音乐想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对女生和考试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效果更显著.
作者:陈玉霞;张绍华;魏楚珊;杨育能;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儿童保健及蛲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自愿受检的原则,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共2414名儿童进行蛲虫的病原学检查,分析阳性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首次检查查出感染者117例,对阴性者连续1~2d检查检出感染者106例,蛲虫感染率为9.24%(223/2414).市区和乡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5.27%和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10.74%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园大班儿童感染率高,为15.55%,不同学龄阶段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的双手、被褥及地面、桌面、玩具等是蛲虫感染的重要来源,感染者多有不良卫生习惯,有症状者128例(57.40%).结论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蛲虫感染,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缨;刘晓泉;卢作超;石焕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新生保持健康体重的知识及行为现状,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市某医学院校新生763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的方法对体质量指数、腰围、保持健康体重相关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对体质量指数及其正常标准、理想腰围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68.5%,2.1%和0.3%;对不健康体重及腰围过大所致相关疾病或危害的知晓率介于7.7% ~ 89.6%之间;对保持健康体重知识的知晓率为74.8% ~ 94.0%.90.5%的学生关注自身体重,多数学生对自身体重缺乏正确评价.21.5%的学生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坚持每天锻炼30 min以上占9.4%.超重或肥胖者中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为46.7%和50.7%.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保持健康体重知识总体水平较低,缺乏保持健康体重的行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体重知识教育.
作者:黎文婷;毛淑芳;王春琳;赵俊超;田帅;李海月;徐贝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海区九江镇所有中小学教师共720名,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Teacher Burnout Inventory,TB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评测.结果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较常模严重,少成就感较常模好(P值均<0.01);家庭收入低、年轻、省市级学校和个人文化程度高的教师情绪疲惫程度较严重,男性和教龄短的教师少成就感较严重,家庭收入低、省市级学校和男性去个人化情况较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情绪疲惫、性别和少成就感对生存质量的生理总分(PCS)有预测作用,情绪疲惫、年龄、个人月收入、去个人化及少成就感对心理总分(MCS)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程度较重,少成就感较轻,教师职业倦怠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宋珊珊;李秀红;静进;郭丽;邱宇翔;杨德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王勇;翁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在流动儿童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流动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体健康促进模式在拱墅区某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为期2a的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工作,并重点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3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流动儿童的自信心增强,2项指标的报告率分别从64.1%,65.3%提高至78.3%,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向积极方向转变(P值均<0.05),吸烟、饮酒的行为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报告率从13.8%,39.5%分别降至3.6%,23.1%(P值均<0.05).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能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在民工子弟学校中推广.
作者:张琦;盖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和宝安2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工厂、发廊、歌厅、网吧、宾馆5类场所作为调查场所,按照年龄、性别等比例从各区分别招募160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得分为(29.67 ±3.71)分,低、中、高自尊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12.19%,72.81%,15.00%.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5.67±6.88)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8.23±2.73),(19.79±4.14),(7.64±1.96)分.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是自尊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自尊和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较高,社会支持程度不容乐观;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间关系密切.
作者:何桂香;韩铁光;朱敏贞;曹黎;李福缘;郭永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6 ~15岁儿童散光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儿童散光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杭州市某区5所小学及2所中学在校学生6 643名,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状况.结果 6 643名儿童检出散光≤-0.50 D者4 809名,检出率为72.39%;散光≤-0.75 D者2 175名,检出率为32.74%;散光≤-1.00 D者1 773名,检出率为17.66%.散光度≤2.00 D者占绝大多数,构成比为90.39%,各年龄组散光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62,P=0.358).顺规散光是6~15岁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占82.87%;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各占13.26%和3.88%,各年龄组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20,P=0.701).6~15岁儿童以复合近视散光为主(77.83%),单纯近视性散光、单纯远视性散光、复合远视性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构成比分别为5.74%,1.86%,4.11%,10.47%.随着散光程度的加深,顺规散光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逆规散光逐渐减少;复合近视性散光所占比例越低,混合散光越高.结论 6~15岁儿童散光检出率较高;顺规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是主要类型;散光程度越高,顺规散光越高.应加强儿童散光的早期屈光筛查及矫正.
作者:李春燕;陈洁;陈岩;严张英;章雪梅;陈燕燕;李纯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视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进步,电视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也逐年升高,成为当今社会及家庭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1].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近3a5852名高中毕业生的视力情况进行分析,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卢鹤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哈尔滨、济南、重庆、广州和上海抽取6~13岁小学生9793名.按照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直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参考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高血压诊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信息.结果 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0.8%,女生(11.9%)高于男生(9.7%)(P<0.01).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28.3%)高于超重(16.7%)及正常体重儿童(7.5%)(P<0.01).不同年龄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增加,女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P<0.05);不同家庭收入水平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儿童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徐海泉;胡小琪;刘爱玲;张倩;杜松明;林蓉;李廷玉;郭红卫;马冠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