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玲;杨天亮
目的 寻求防治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方法.为防治青少年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名,应用磁电治疗仪点按全身穴位70多个,其中主穴17个,每个穴位按压10s,其他为辅助穴,每个穴位按压3 s,点穴结束后用感应头罩眼球30~50s(睁开眼睛).眼、头、耳、手臂及手、腿部的穴位每日按压,背部与脚部的穴位为每隔1d1次,交替进行按压.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视力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10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其中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行者34人,提高2行者41人,提高2行以上者25人.结论 电磁棒点穴防治青少年近视在短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许慧琴;李艳平;谢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流动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采取正确的教育形式和制定有关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问卷,对成都市3所民办幼儿园和8所公立幼儿园的3~6岁428名流动儿童和456名城市户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民办幼儿园流动儿童的异常行为和高危行为因子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3.54%和61.46%,检出率较高的高危行为依次为抑郁、不合群和攻击行为,男童的高危行为检出率高于女童.公立幼儿园流动儿童中违纪行为高危检出率高.公立幼儿园城市户籍儿童异常行为和高危行为检出率低.民办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流动儿童均以父母一方护短、父母关系不和睦、母亲体弱、早产、剖腹产、儿童体弱、伙伴关系差的儿童异常行为检出率较高.结论 就读公立幼儿园更有利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沈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牙(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约占冠周炎的95%~[1].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偶尔伴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造成面颊瘘、脓肿、间隙感染等.大学生正处于智齿萌出高峰阶段,智齿冠周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过敏性疾病发病与生命早期生活因素的关系,为开展过敏性疾病的旱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年温州医学院2042名一~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出生时相关情况、家族史相关情况及5个生长发育时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应用SPSS 16.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学生出生时情况中的出生地、出生体重、出生时成熟情况、性别与过敏性疾病有关;在家族史中的父母过敏性疾病史、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父亲吸烟史等与各年龄段过敏性疾病发病相关性较高.结论 父母受教育程度、暴露于烟雾环境、出生体ER轻、早产是过敏性疾病的易感因素,应针对其开展相应干预研究.
作者:姜赛芝;钱燕;叶钊;毛翔宇;谢思明;王光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学校社会行为现状,为高中生不良适应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长沙和湘谭地区8所高级中学1 340名高中生的学校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高中生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的多元主效应显著;3个反社会行为维度在3个社会能力维度的不同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社会能力内部和反社会行为内部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能力和反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应根据高中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及特点采取于预措施,提高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英;刘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在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和高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的趋势日益明朗的形势下,高校医疗机构的运行体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有的高校医疗机构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有的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还有一部分交给社会医院托管~[1],这些有益的尝试为高校医疗机构今后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按照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精神,高校医疗机构按区域卫生规划,纳人卫生事业行业管理,已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作者:马妮娜;徐长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总体幸福感(general well-being,GWB)是指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对其生命质量作出的整体评价,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1-2].社会支持度与人的幸福感有着密切联系.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人的健康和生活幸福度的提高,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3].
作者:何树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常州市区高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预防保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方法>的要求对常州2004-2008年5a来35 422名高三学生进行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州市高考学生体检合格率为99.98%,其中合格不限考占5.21%,合格仅限考1条占8.33%,合格限考2条占2.92%,合格限考3条以上占83.5%.考生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视力不良、身高不足、HBsAg阳性和色觉异常.共检出不合格学生8人,考生不合格的原因是活动性肺结核(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例)、搪尿病(1例).结论 学校要加强学生视力不良、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继续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和结核病初筛工作.
作者:陈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肥胖认知现状及减体重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2004~2008年级共908名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20.8%的女生营养不良,明显高于男生;2.4%的女生肥胖或超重,明显低于男生;女生减体重知识得分高于男生;女生想减体重的比例高于男生.在258名减体重学生中,只有7.7%体重超重或肥胖;女生?减体重多为追求体型苗条,男生多为提高健康水平;运动和节食为主要的减体重方法;减体重者中有8.1%出现头晕、乏力、贫血、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结论 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存在盲目减体重的现象.建议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肥胖与健康知识教育,顶防和控制不良减体重行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作者:周明;王丽;蒋美玲;周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建立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某综合院校非医科大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改善效果.方法 通过自编教材、讲义,开设选修课、课堂咨询和讨论、专家讲座、征文比赛、专业网站/论坛交流与讨论、学生科研等综合性参与式健康教育措施,对某综合院校3个校区非医科本科生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结束后采用结构式间卷调查大学生1 582名,其中接受健康教育大学生958名,未接受健康教育大学生624名,比较两组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课程和讲座效果良好,非医科大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参与互动.未接受健康教育组平均得分(14.98±2.35)分,接受健康教育组得分(17.79±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传染病知识水平,效果良好.
作者:吴蒙;傅旭兰;邱继华;戴驭虎;陆家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促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与职业倦怠量表,对随机选取的宁夏5所中学23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竭尤为严重;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并存;在进行归因时,更倾向于做出叮控性归因;职业倦怠的性别主效应和学历主效应显著.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及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归因方式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工作家庭冲突通过归因方式对职业倦怠起中介作用.
作者:丁凤琴;付卫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某高校职工不同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状况,为修订标准和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以沈阳市某高校1 907名在职及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生理及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根据中华糖尿病学会标准(CDS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10修订标准(ATP IIf修订标准)及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IDF标准),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2.2%,35.5%及32.3%,标准化患病率为16.6%,26.8%及23.8%,CDS标准下粗患病率、标准化患病率低于其他标准(P值均<0.01),应用各标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单项指标中,肥胖率较高;高只酞甘油、肥胖使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明显升高.CDS标准与ATP Ⅲ修订标准及IDF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系数分别为0.64,0.62;调整年龄和性别后,BMI正常而腰围异常者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是2项均正常者的2.48倍(OR =2.48,95% Cl为1.59-3.86,P<0.01),结论该高校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3种标准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有差异,CDS标准诊断的患病率低.
作者:汪宏莉;韩延柏;霍卓平;阚志英;韩晓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校内饮水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校内发生饮水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直饮机直饮水在国内发展迅速,部分学校也开始使用川.直接饮用水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指为达到比现有自来水更为优质的饮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水处理设备当场制水并采用投币式自动出售,可直接饮用的水.
作者:陆梅英;张维萍;卢华;郑德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重大创伤事件是指个体所遭遇的威胁生命及机体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人为暴力事件.对少数人来说,重大创伤事件会导致心理问题比率增大~[1],创伤后痛苦反应~[2]、焦虑和情感表达障碍~[3-4]、行为问题与身心疾病增加~[5],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大多数人更容易从危机中获得成长,实现心理复原甚至创伤后成长(PTG)~[6].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表现出的PTSD会消失~[7],绝大多数人都能实现创伤后成长~[8].
作者:原芳如;毕重增;刘占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对学生近视眼、肥胖防控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2].为贯彻落实该文件,2008年9月1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教育部又于2009年12月10日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由于近视眼病因复杂,防制困难~[4-5],本文围绕学生近视眼的防控原则予以探讨.
作者:王智勇;戚淑惠;袁玉;李秀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1985与2008年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提高维吾尔族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对新疆喀什地区的6 294名维吾尔族青少年进行测试,并与1985年同年龄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维吾尔族青少年2008年与1985年相比,身体形态各项指标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且形态指标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重视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改变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缩小城乡、性别差异,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高刚;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某理工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探求协助新生适应大学新环境的方法.方法 采用由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自行设计的睡眠问卷组成的综合问卷对广州某理工大学大一新生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测查的男、女新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的状态焦虑分值明显高于男生,而特质焦虑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9%的新生睡眠质量较差,新生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部分睡眠质量较差,且心理健康水平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建议通过辅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来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李婷;劳永华;曾伟杰;支晓兴;王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对蚌埠市30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紧张状况调查.结果 录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教师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得分均高于女教师.40-60岁年龄组教师职业任务得分高,50-60岁年龄组教师个体应对资源得分较其他组高,30-39岁年龄组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较高.高学历组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较高.已婚教师承担的职业任务多,未婚和已婚教师职业紧张反应较强.市区、普通高中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比其他组高,职业高中教师职业任务少,个体资源多,紧张反应低.结论 职业紧张反应可以通过减少职业任务和提高应对资源的方法来预防或控制.
作者:王彩红;杨永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5.12地震后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及应对方式的特点,为灾后心理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修订的身心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在5·12地震后2周和la对四川灾区188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震后la在抑郁、自杀、恐俱等身心健康多个维度和退避、幻想等应对方式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震后2周;退避、自责、合理化、问题解决能显著预测震后2周初中生的心身健康,而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能显著预测震后la学生的心身健康.结论 震后la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有所好转,应对方式开始倾向积极,但对前后没有显著差异的维度需要重点干预.
作者:张妍;许芳;孔繁昌;权珍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在中学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在合肥市2个行政区和2个市辖县各选取1所中学,共4 287名初一至高三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复原力评定及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a系数为0.91,分半信度为0.84.重测信度为0.89.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结构与量表初步编制的结构一致,且各因子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613以上,且均大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心理复原力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得分与CDI问卷得分呈负相关,显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基本适合在校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的评定.
作者:胡海利;张洪波;王君;孙业桓;傅苏林;邵子瑜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