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与危险性行为关系研究

宋逸;季成叶;星一;胡佩瑾;陈天娇;张琳

关键词:性行为, 危险性行为, 年龄分布,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摘要:目的 探索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对大学生危险性行为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对其中3 305名回答了首次性行为年龄大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7.9%的大学生报告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4岁前.大学生首次性行为的发生年龄与危险性行为存在较强的关联,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14岁、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学生比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19岁者发生多性伴侣、被迫性行为和意外怀孕的概率更高.结论 首次性行为过早易导致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推迟青少年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对预防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兵团农一师2007-2009年学校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综合评价新疆兵团农一师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学校不断改进教学环境和卫生条件提供依据,笔者对农一师107所中小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校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3年后效果观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唯一有效途径,此举既可减少乙肝患者的病例数,还可以控制病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传播[1].从2005年6月1日起我国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目前,乙肝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影响大学生健康及学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在高校学生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意义重大.为了解高校学生免疫接种效果,笔者于1998-2009年对湖北三峡大学学生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吴琳;王丰玲;张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IGF-Ⅰ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及脐血IGF-Ⅰ血清水平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IGF-Ⅰ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及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的关系,为降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南京地区收集大于胎龄儿(LGA)和适于胎龄儿(AGA)各96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IGF-Ⅰ rs6214及rs5767的多态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LGA的相对危险度,比较2组间不同基因型出生时体格指标和脐血IGF-Ⅰ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LGA组和AGA组中,IGF-Ⅰ rs35767 TT基因型可能会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0.235,95%CI=0.081~0.682),携带T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头围和孕周均低于CC及CT基因型携带者;IGF-Ⅰ rs6214 AG/GG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2.117,95%CI=1.151~3.894).未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与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相关.结论 IGF-Ⅰ rs6214和rs35767多态性均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杉;敖淑清;徐济达;彭宇竹;朱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市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为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1]的要求,对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成都市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正常率呈波浪式上升;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肥胖、轻度贫血患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波动;而视力筛查阳性率、患龋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幼儿园应针对儿奄视力不良和龋齿,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管理.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绘画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绘画艺术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有效性,为提高肥胖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16名随机分为2组:8人为实验组,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团体绘画艺术疗法,每周1次,每次2 h,共8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项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在团体干预实施前、实施后1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6.75,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后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提高(t=5.43,P<0.01).结论 绘画艺术疗法是干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牛振海;曹运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荣成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

    校园的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卫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年来传染病暴发疫情在学校时有发生[1],其中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是引起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2],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防止校园介水传染病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8-2009年对荣成市农村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仁昌;李建勋;张立彬;周玉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上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发病672起,发病人数2 993例.托儿所和私立幼儿园的聚集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托幼机构;部分区(县)聚集性病例发病率较高;当托幼机构内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幼儿年龄越小越易发生聚集性病例;聚集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和11月.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田靓;朱仁义;范俊华;沈伟;蒋诚;江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预测作用分析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验证心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l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2 33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3次随访调查,完成l a的队列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杀意念等,同时使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统计分析方法包括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基线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学校负担、脾气、吃多了感觉内疚、不健康减肥行为、醉酒、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存在统计学关联.随访资料显示,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饮酒、焦虑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通过观察自杀意念的预测变量而识别高危人群,对预防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产生、降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意义重大.

    作者:屠春雨;黄朝辉;方益荣;何炳福;谈荣梅;周国俊;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行为问题关系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集中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和家庭与生活方面[2].有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自卑拘谨、圆滑世故、冲动任性、自制力差、紧张焦虑等[3-4];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较一般儿童更为内向,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阳的情感交流与理解,独立性较强[5].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人格与心理行为问题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作者:刘小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沈阳市1984-2009年小学新生和中小学毕业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一年级和中小学毕业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开展视力不良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沈阳市1984-2009年中小学生体检资料,对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和初三、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984-2009年沈阳市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和初三、高三学生的视力不良增长率分别为3.50%,31.04%,36.83%和34.12%.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视力不良率不断上升;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应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强各部门协作,改善学生的视力状况.

    作者:谭颖慧;伍晓艳;贾辉;张海柱;姜旋;韩兴元;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武汉市部分中学生学习疲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学习疲劳的流行现况,探讨影响中学生学习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武汉市市区2所初中和1所高中的初一到高三共898名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学习日和休息日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疲劳状况、对学习生活中相关问题的看法、近一周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结果 初中、高中学生疲劳发生率分别为80.9%,95.0%,高中生疲劳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级增加(OR=1.370)、自我感觉身体不好(OR=2.644)、课间时间经常被占用(OR=3.893)、晚自习超过3节(OR=3.118)、个人感觉学习任务重(OR=29.633)、睡眠时间低于8 h(OR=1.977)为学习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学习疲劳的现患率较高,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作者:杨燕;孟仙;王礼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温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分析

    屈光参差是指同一患者两眼的屈光度相差1.00D以上.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青少年屈光参差越来越多[1].为探讨屈光参差的发生与青少年学习看书姿势之间的相关性,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10月对温州市33所中小学2406O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明;林惠玲;王谊;陈玉梅;陈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绍兴市大中学生自伤行为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自伤行为现况及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1 65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了3次随访调查,同时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结果 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6.7%(441/1 654),女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男性(x2=5.944,P=0.015).Logisit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学习负担、性别、年级、亚健康状态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学生自伤行为可预防因素的研究.

    作者:方益荣;傅利军;王吉玲;郭天英;邢超;黄朝辉;屠春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陆良县某中学高中生结核病患病情况调查

    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报告发病和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每年高考体检部分学生被诊断为肺结核,是学生录取受限或入学后休学、退学的主要疾病.为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结核菌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笔者于2009年1O月对某中学高中生2 653名进行了PPD(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贵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策略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自身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测试,可以动态显示体质健康水平变化情况,不仅为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还可通过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干预措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的目的[1].

    作者:汪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身高体重长期变化趋势

    目的 描述沈阳市大东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为开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沈阳市大东区1981,1991,2001和2008年4次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981-2008年学生身高、体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7~16岁男生1991-2001年、2001-2008年的身高增幅都小于1981-1991年,增长趋势出现减缓;身高快速增长年龄提前,女生提前趋势明显,2008年较1981年提前2岁.男、女生身高体重2次交叉的后交叉年龄逐渐提前.结论 大东区男女生身高、体重呈现明显增加的长期趋势,青春发动的时间也显著提前.

    作者:汤华;黄蕾;陈菊清;程雅娟;姜宏刚;马洪声;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连市职业高中学生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是职业选择问题.不同种类的职业高中有着不同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笔者对大连市9所职业高中学生部分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学校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姜文红;田丽蓉;王智勇;李和平;袁玉;赵荣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1所高中和入户调查18个自然村共2 335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满意度低.性别和是否寄宿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且方向不同;独生子女的半数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影响友谊、家庭、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家庭结构影响友谊、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是否留守影响环境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友谊和学业满意度.初中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恰好相反,初二、高二学生体验到低的消极情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均逐渐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结论 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选择措施时,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作者:胡芳;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李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甘肃省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目的 了解甘肃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健康理念和健康技能掌握情况,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师范专业2009级2 153名学生,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形成率为71.1%,健康理念正确率为64.4%,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6.8%.学生获取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途径为书、刊、报、家庭等.结论 甘肃省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知识掌握不平衡.应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郭秋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河北大中学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3所大学和9所中学1 218名女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大学女生(P<0.05);31.20%的女生不知道新型毒品滥用对艾滋病传播有影响,只有44.34%的女生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大众传播媒体和书籍报刊是女生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学校系统教育途径获得者仅为35.39%;71.51%的女生希望通过学校系统教育获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88.67%的女生选择在升入高中之前应接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54.68%的女生希望学校设立专门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结论 河北省大中学女生缺乏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大多数女生希望通过正规教育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我国学校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缺失严重,亟需加大对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力度.

    作者:王新华;张香玲;何红梅;张婷;李金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