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娜雅;马迎华;王凤清;丁素琴;许涤沙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滨州市4 263名6~16岁儿童,通过家长填写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问卷和CBCL量表来完成儿童ADHD和行为问题的评估,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 筛查出ADHD儿童273名,6~16岁儿童ADHD的总患病率为6.4%,其中男童(8.9%)高于女童(4.1%)(X2=32.06,P<0.01),6~11岁组(7.7%)高于12~16岁组(5.3%)(X2=9.900,P=0.002).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5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78%)(X2=214.749,P(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P值均<0.01).除6~11岁女童的性问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表现为ADHD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ADHD儿童易伴发多种行为问题.诊治ADHD时应重视伴发的行为问题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李敏;李彦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为了解宁海县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8年11月选择城镇、乡村幼儿园11所进行了儿童蛲虫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朱志航;余佳薇;徐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南昌市457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 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叶金辉;邹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情况日益增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产生极大社会影响,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确保高校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及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在高校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必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张谦;胡红仪;沈烨;刘一君;彭军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对于都县城乡6所中小学校7 545名学生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贫血筛查.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5.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人数的97.5%.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6%、15.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与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以轻度为主.应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廖小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与智能、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评估门诊54例学习困难、精冲发育迟滞儿童和181名小学集体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将学习困难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与韦氏智力测试(小于6岁儿童用C-WPPSI,大于6岁儿童用C-WlSC)结果作比较,并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围产期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困难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VMI标准分与韦氏智力测试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790,0.764(P值均<0.01).小学生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与数学、语文成绩等级均高度相关(P值均<0.01).儿童是否早产、是否参加书法美术学习对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影响较大.结论 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对评价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加强孕期保健、开展儿童早期教育有助于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
作者:程红;张芳蓉;李公正;周家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心理咨询效果,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苏大学8 595名学生进行Young网络依赖问卷进行评估,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人群再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人为试验组,80人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2 d的集中团体咨询(20 h)和每周1次的强化咨询(5 h/次)4次,3个月后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测查和行为测查问卷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 咨询后,试验组(50.40±13.13)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总分均低于咨询前(36.92±12.79)(P=0.000),也低于对照组(45.18±7.56)(P=0.01).结论 连续、集中式团体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网络依赖方法.
作者:刘伟;温斌;姚冠新;鲍喜燕;谢刚;李晓波;周杏林;周海燕;崔金贵;庄蕾;吴立平;陈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为预防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40名肥胖青少年、37名超重青少年和42名体重正常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肥胖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肥胖青少年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顺应性功能下降.
作者:胡小蓉;许诚;张忠新;赵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为了解余姚市城乡中学生口腔卫生情况,调查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从而指导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工作,笔者对余姚市部分中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俞合琼;贺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30个县区221个学校249个班级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集中调查,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结果 63.65%的调查对象曾经上过艾滋病预防的课程.15.46%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握手传播,84.74%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81.60%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52.86%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31.02%的调查对象和父母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58.53%的曾和同学或朋友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同伴教育.
作者:王浩;俞敏;胡如英;王立新;张新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重庆市某中学392名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和学业成绩.结果 不同学业成绩水平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业成绩优异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认同、平行认同的比较方式,而学业成绩较差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对比、下行认同的比较方式.中学生更倾向于作出认同反应,且偏好反映在上行、平行和下行方向上.性别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具体比较方式上的选择主效应不显著;年级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某些具体比较方式上主效应显著,表现为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和对上行认同、平行认同、下行认同的选择随年级上升而趋于降低.结论 中学生的社会比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特定对应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作者:张保;徐跃红;赵玉芳;孔凡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根据应用题能力测试和教师评定,选取某小学二年级28名应用题解决能力不良儿童作为实验组,以28名应用题解决能力正常学生作为对照,比较2组学生工作记忆水平.结果 应用题解决能力正常学生在数字记忆广度与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上优于实验组.2组学生的点记忆广度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无明显差异;应用题解决能力正常学生的抑制功能显著优于应用题解决能力不良学生.结论 工作记忆广度、抑制功能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应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作者:王枫;匡华;王娟;张仲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生源与外地生源大学生吸烟现状之间的差异,为制定可行的学校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生3 509名(北京生源1 596名,外地生源1 91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吸烟率北京生源男生(50.74%)低于外地生源男生(5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P=0.041);北京生源女生(21.03%)与外地生源女生(2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3,P=0.327).现在吸烟率北京生源男、女生(20.10%,4.87%)与外地生源男、女生(22.13%,5.1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51,P=0.283;X2=0.043,P=0.836).北京生源学生初次吸完一整支烟的年龄要迟于外地生源.北京生源学生吸烟数量高于外地生源学生.结论 应从小学开始开展控烟工作,降低儿童青少年尝试吸烟率.
作者:刘峥;郭欣;符筠;曹若湘;耳玉亮;吕若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材料包>(以下简称<材料包>)在中学教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开展以<材料包>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提供建议和支持.方法 2006年11月对贵州省4所配发<材料包>的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实验组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正向态度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烟、酒、玩电脑游戏的认同态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于烟、酒、玩电脑游戏的拒绝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材料包>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态度的转变和学生拒绝技能的培养.
作者:贺娜雅;马迎华;王凤清;丁素琴;许涤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初三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9 667名初三学生进行HBsA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试剂盒(乳胶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使用日历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结果 9 667名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其中男生为1.42%,女生为0.8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所有阳性标本中,大三阳占47.71%,小三阳占20.18%.结论 朝阳区初三学生乙肝感染率较低,但大三阳比例较高.家庭、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坚持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及早进行一级防御,是进一步降低学生乙肝感染率的有效机制.
作者:王业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苏州外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为制订外来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对苏州外来儿童1 750名进行调查,并与苏州城市小学生、宿迁农村小学的儿童(分别为2 360和1 007名)进行比较.结果 苏州外来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8%,女童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73,P>0.05);3组儿童总体检出率、异常因子≥1个以上的检出率、按性别或年级分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均为外来儿童检出率高于其他2组儿童.结论 苏州外来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陈宝林;赵继;卢平;徐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与父母亲子沟通的特点.方法 采用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学生版)和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家长版),采用亲子双向报告,从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和父母与子女的沟通2个方面对242名初生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离异家庭子女108名,完整家庭子女134名.结果 与命令、争论等方式相比,民主型是离异和完整家庭父母与子女亲子沟通的主要方式,学生和家长报告结果一致;学生报告显示,离异家庭的父亲亲子沟通主动性差,但离异家庭父亲并没意识到其在亲子沟通过程中主动性的缺乏;在沟通内容上,完整家庭家长与孩子关于时事新闻等3个方面的交流多于离异家庭,完整家庭比离异家庭亲子沟通内容更丰富.结论 离异家庭父母应对子女加强了解,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丰富亲子沟通内容.
作者:张慧杰;郭瞻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延边朝鲜族学生龋齿患病状态,为开展龋齿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1-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年朝鲜族学生随年龄增长,乳龋患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恒龋患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组1991-2005年朝鲜族学生龋患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朝鲜族学生随年龄增长,乳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恒龋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2005年延边朝鲜族学生龋蚀情况有所改善.应针对延边地区含氟量较高的地质特点,进一步加强延边地区朝鲜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
作者:李成文;李成军;高扬;牛福;侯宽;鲍九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过去10 a里,糖尿病病人增加了3105%,现有病人超过4000万[1].据WHO预测,至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10%,糖尿病患者将超过1亿[2].
作者:甘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医科大学生冲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冲动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冲动量表、家庭功能问卷、Beck抑郁问卷、生命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某医科大学8 46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冲动量表总分平均为(35.77±11.50)分,计划冲动、行动冲动、认知冲动3个分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37.34±15.42),(33.36±14.98)和(36.60±11.9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命质量、家庭功能、抑郁、恋爱状况、学制和年级等对冲动总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冲动、行动冲动和认知冲动的影响因素和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抑郁是危险因素;正在恋爱中的学生更容易冲动;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对专业满意度越高,冲动性越低;高年级的学生冲动得分较高.结论 需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大学生冲动状况,从而减少因冲动造成的危害事件.
作者:钮娟娟;孙业桓;虞晨;杨林胜;蔡标;王锋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