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可乐饮料引起学生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卢汝透;杨曙光;谢建军

关键词:饮料, 腹泻,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2007年9月17日至30日,乐清市翁垟镇二中63名学生先后发生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为一起由可乐饮料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型活动中甲型H1N1流感防控模式初探

    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正在全球持续快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9月3日,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25万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2 837例.世界卫生组织还估计,未来2 a内全球感染甲型HlNl流感的人数可能多达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作者:张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心理档案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已为各高校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田德勇;解如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皖西学院学生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皖西学院1 650名本科大学生,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皖西学院大学生1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4%,低年级、单亲家庭、有躯体残疾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较高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而经济状况差和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则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鲍东霞;范引光;叶冬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阐明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的1 2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初始模型,并予以验证,再根据模型参数检验、修正指数对初始进行修正,以得到终模型.结果 医学生心理健埭影响因素依次为:和活困扰、入校时间、人际关系、学校满意度、生存压力、个人状态和家庭环境.这些因素均通过生活困扰和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医学生处理人际天系和解决生活困扰的能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关键,学校满意度、生存压力等因素均通过其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生活困扰的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王媛;郭剑;王建华;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淮安地区高校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淮安地区高校学生的早餐行为,为开展营养宣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准安地区4所高校3 584名学生的早餐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有77.3%的男生和93.2%的女生正常食用早餐,男、女生的就餐率和早餐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没有食欲;有33.1%~33.5%的学生认为早餐很重要,1.2%~1.7%的学生认为早餐不重要,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85.5%的学生不吃早餐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学生早餐结构以米、面制品为主,肉类、蔬菜、水果较少;学生喜欢的早餐口味以成、甜、辣为主,喜欢的早餐食物集中在牛奶、面包、粥、鸡蛋、包子、饼、豆浆等几个品种上;75.7%的学生能接受的早餐价格为1.0-2.5元.结论 学生早餐就餐的随意性强,就餐率不高,食物结构不合理.需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发合理的早餐品种,提高早餐质量,逐步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

    作者:丁玉勇;徐大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困生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价高校贫困生营养健康状况,为贫困生的管理和营养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某高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224名和112名,采用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血浆蛋白含量,氰化高铁比色法测血红蛋白质量体积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特困组学生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值分别为60.48 g/L和40.18g/L,一般贫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5.81 g/L,特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1.90 g/L;与对照组比较,一般贫困组和特困组大学生的Hb均显著偏低(P值均<0.01).结论 贫困生的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偏低,贫血率明显偏高.

    作者:张丙伟;徐哲;王文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三亚市黎族和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部分成年期疾病[1].为了解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6年9-12月对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莲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漳平市某中学初中女生月经初潮年龄调查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月经正常与否关系女性的身心健康.为了解漳平市城区初中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围经期身心症状情况,为开展女生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年11月对漳平三中初中女生初潮年龄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苏庆英;陈文金;郑淑妹;蒋香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青少年亲子性格匹配与亲子冲突的关系

    目的 从性格角度探讨青少年亲子性格与亲子冲突的关系,为构建亲子冲突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湖州市普通中学250名初一、初二、高一及高二的学生及其父母.结果 青少年性格中的内外向维度与亲子冲突的关系密切;父母和青少年内向组在亲子冲突内容和形式上的得分绝大多数都高于外向组,而不稳定组在亲子冲突内容和形式上的得分绝大多数都高于稳定组;亲子双方均内向且在稳定性维度上不匹配者其亲子冲突的得分高,亲子双方均稳定者且在内外向维度上不匹配者其得分次之,亲子双方均为外向且在稳定性维度上不匹配者其得分低;亲子性格类型、亲子性格匹配对亲子冲突的预测程度基本在10%~20%.结论 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发生应负更大的责任.亲子性格匹配在亲子冲突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龚银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不同判定标准筛查学生肥胖超重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身高标准体重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筛查中小学生的肥胖超重状况,判定2种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01-2007年上海市静安区营养监测点校7~18岁学生28 197名,分别采用2种方法筛选肥胖、超重学生.结果 BMI法筛查结果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法结果,分别为9.22%和15.98%.筛查一致性男生为55.68%~59.33%,一致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女生为57.46%~68.94%.身高标准体重法不能评价率为5.62%;性别以男生为主,年龄以初、高中居多.2种标准筛查结果均表现为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肥胖率均表现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生肥胖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表现为小学、初中差别不大,但都高于高中;BMI法表现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结论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反映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超重明显滞后,2003年WGOC的BMI标准能科学评估学生肥胖、超重情况.在对肥胖、超重趋势和现阶段的干预研究中,后者更科学.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何永频;陈毅琼;沈小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传染病患病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学生传染病患病状况及流行特征,探讨高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传染病患病资料.结果 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2005-2008年传染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70‰,4.76‰,4.03‰.4.34‰;水痘、肺结核、感染性腹泻为高发的前3种疾病,其患病构成比分别为64.23%,21.92%,13.85%.患病学生中,男生占69.73%,女生占30.27%;农村生源占61.90%,城镇生源占38.10%.患病率高的季节是第四季度,为38.78%;高的年级是大一年级,为42.18%.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为高校的高发传染病,冬春季节为高发季节.应针对高校学生的传染病发病特点,开展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作者:江新;贺刚;龚学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幼儿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特点与防治对策

    2001年以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先后组织参与了2起儿童暴发性细菌性痢疾事件的救治工作[1].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及时的诊断和救治,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收治患儿的各病区内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医疗差错及纠纷,伞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经过对2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儿童类似突发事件的应对有了深刻认识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建英;张新平;曹静;程亚颖;王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评价

    为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笔者于2008年6月24日对该校学生食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曾柳苑;毛明飞;李贵喜;卢晓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特点及其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学生行为自评量表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对某中学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在总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支持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显著(F=3.575,P<0.05);违纪行为上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833,6.332.P值均<0.01),考试焦虑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2,P<0.05),总问题行为、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113,4.926,3.519,P值均<0.0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总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两者仅在问题行为的退缩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8,P<0.01).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上,支持利用度对学习适应不良、违纪、退缩和神经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退缩和神经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有与城市儿童相似的方面,但也有自身的特点;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子龙;侯洋;徐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大学2002-2007年新生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高校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防止传染病在校园传播,并为做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华北电力大学每年均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现对该校2002-2007年入学的22 477名新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平;董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与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对豫北地区高校708名教师进行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59.18%,其中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或35~54岁的中青年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相对较高;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工作压力达到中等及以上程度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较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显著下降.结论 豫北地区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高校应对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的教师及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尚保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开封市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卫生管理水平,使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模式与国际接轨,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出台并于2004年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下简称量化管理)制度.

    作者:王亚丽;赵腾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州市首起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小学的每一个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 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疫情持续14 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5.90%.采集21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14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302名密切接触者经过7 d医学观察,未发生被感染病例.采集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5.81%.结论 此次疫情为广州市首起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作者:柳洋;陆剑云;陈庆良;伍业健;李铁钢;王玉林;王鸣;杨智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20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20 a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与1985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慨率单位同归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及性发育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20 a间,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提前0.87岁与1.36岁,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0.44岁和0.68岁.蒙、汉族之间月经初潮年龄差别在乡村相差0.60岁(P<0.05).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年龄、身高及维尔维克指数3个因素相关;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年龄、身高、握力及维尔维克指数4个因素相关.结论 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形态和力量因素关系密切.蒙古族城乡女生月经初潮均呈提前趋势,提示青春期健康教育应适时提前.

    作者:李明芳;哈森高娃;佟伟军;张壮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西学校幼儿园食品和饮水卫生考评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品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探讨学校食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方式.方法 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考核评分表>,对2008年广西14个市59个县230所申报学校进行考评,将各校考评表中食品、饮水卫生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187家,占96.39%(187/194),城、乡学校食堂持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功能布局合理的有128家,占65.98%;防蝇、防鼠、防尘等卫生设施完善的有101家,占52.06%;设有餐具清洗消毒间和配置消毒设施的有122家,占62.88%.有自备水源、二次供水的学校54所,每年进行水质检测的有31家,占57.41%.使用直饮水机有消毒记录的有30所学校,占30.93%;有维修记录的有14所,占14.43%.结论 广西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状况得到质的改变,但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亟待加强.

    作者:张维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