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帼雄
学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对临沧市2007年度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少波;周权;张会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寻求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方法 对农村地区223名学生采用内源性干预和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通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长辈,在传播前后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调查,对干预前后长辈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的长辈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结论 以农村中学生为预防艾滋病切入点,带动并提高长辈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成效明显,可作为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琴;郑寿贵;黄礼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为一个重要的发育里程碑,青春发动期(puberty)因其几乎同时出现的生物、社会和心理等方面一系列快速变化而显得尤为特殊.随着身体的成熟,个体必须适应社会准则要求的提高和社会期望的增加.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当前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我国的肺结核防治形式也相当严峻.2005年12月-2006年3月,郑州大学相继在毕业班中发现了3例肺结核涂片阳性患者.为了解该校毕业学生的结核病患病情况,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郑州大学校医院对该年级进行了结核病专项普查.
作者:任志田;张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营养状况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精神面貌、在校期间的行为、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者:刘静;解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大学生BMI分布对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影响,为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以1587名19~22岁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为基础资料,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大学生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4kg/m2),分析3组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韵差异.结果 收缩压水平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低体重组,随BMI增长而梯次上升的趋势明显.多项运动素质和综合素质表现为:体重正常组>低体重组>超重肥胖组.1985-2005年山东省大学生正常体重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超重、肥胖的比例逐步上升.结论 BMI过高对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有负面影响.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发育趋势,为学生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5年和2005年广西汉族大学生体质调研的形态、生理功能发育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乡男身高发育水平提高,城男、城女、乡女身高发育水平稳定.男生体重增加,女生体重下降.多数年龄组胸围发育水平下降,收缩压下降.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下降.舒张压上升,脉压缩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发育优于乡村学生,男生优于女生,城乡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结论 广西汉族大学生体形发育趋向细长型,心肺功能下降.
作者:杨秀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tion, ID)也称病态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互联网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互联网依赖(Internet dependence, ID)等,是指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作者:杨文翰;静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儿童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影响,国内外对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干预效果也非常显著;进入成年前后,人的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根据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使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行业趋于定型,饮食行为进入完善巩固阶段.
作者:杨正雄;赵文华;陈君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农村初中生疟疾防治知识和行为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按是否进行过疟疾知识强化宣传教育,从永城市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马桥乡、李寨乡和薛湖乡共2103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马桥乡、李寨乡和薛湖乡学生疟疾基本知识正确回答率分别为72.55%,76.91%,53.56%;相关行为平均正确回答率依次为52.20%,57.97%,48.16%;总体相关行为平均正确回答率(53.19%)远低于基本知识平均正确回答率(69.21%).基本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平均正确回答率男女生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行为,做到知、信、行相一致.
作者:王多全;汤林华;苏云普;周广通;李红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50名高抑郁体验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户外运动和对照等3个组.进行10周的干预研究.结果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和户外运动对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的改变作用明显,但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作用更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领悟水平和降低抑郁体验作用肯定.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
作者:李凤兰;郑晓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家庭虐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儿童保护政策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8个区随机抽取16所中学96个初中班级,对所抽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收集近6个月内家庭虐待情况.结果 4585名初中生近6个月内遭受言语/精神、躯体和性虐待的发生率分别为79.5%,27.4%和0.5%;言语/精神虐待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气吼叫(59.5%)、剥夺权利(49.3%)、恐吓(39.4%)、辱骂(37.8%)、咒骂(19.9%)、威胁赶出家(12.7%),平均每人遭受2.75种不同形式言语/精神虐待;轻度、中度、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23.8%,15.5%和2.7%,以打四肢(16.7%)、扇脸(11.5%)方式为主,掐脖、烧烫、动用锐器伤害等严重虐待发生率低于1%,遭受言语/精神和躯体双重虐待的发生率为26.3%.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遭受家庭虐待现象十分普遍,以言语/精神虐待常见,躯体虐待以轻度为主,存在言语/精神与躯体双重虐待以及多种虐待方式并存的特点.
作者: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教师幸福感与学校组织气氛、工作倦怠的关系,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等量表,对贵州省433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工作倦怠对学校组织气氛影响幸福感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学校组织气氛可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影响工作倦怠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作者:阳红;胡韬;郭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性侵害的发生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性侵害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浙江省某本科院校69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期性侵害问卷和家庭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儿童期性侵害发生率为10.5%,女生为11.7%,男生为5.6%.父母经常吵架、父亲在家庭中使用暴力、与父亲关系紧张、父亲无业是性侵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职业越倾向于无业、与父母关系越紧张、父母亲在家庭中越多使用暴力,儿童越容易遭受性侵害.结论 家庭因素对儿童期性侵害的发生有影响,但影响较小,不足以对性侵害的发生进行顶测.
作者:李成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18~25岁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帐法结合24h膳食回顾法、称重法,对252名医学生进行连续5d的膳食调查.结果 该人群摄入食物种类较齐全,以谷类、薯类为主;大部分营养素的平均摄入水平已接近或超过RNI或AI,但营养索摄入达不到RNI或AI的人群比例仍很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男、女生分别为63.2%和66.6%.早餐供能比男女生均在21%左右,而晚餐供能接近40.0%;蛋白质来源中动物性及豆类占35.0%;钙摄入量的84.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来源于豆类和动物性食物的铁含量不足10.0%.男女生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锌分别只占到17.2%和13.8%;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占31.0%左右.结论 应强化平衡膳食理念,配合必要的营养强化措施,改善兰州地区医学生的膳食营养素摄人状况.
作者:张格祥;姚进喜;王玉;马剑华;张印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明汉语阅读障碍(RD)儿童图画知觉过程的视觉即时加工特点,为相关理论的完善和针对性矫治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眼动仪,分别记录19例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对3幅风景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数据,分析关于注视和眼跳相应的7项眼动指标.结果 3幅图画的结果比较,首次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眼跳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图2的首次注视时间长,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距离短;图3的首次注视时间短,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距离长.RD组儿童的平均眼跳幅度(F=6.27,P=0.02)和眼跳距离(F=5.62,P=0.02)明显短于正常儿童.结论 图画材料本身特点会显著影响儿童视空间即时加工能力.汉语RD儿童的视空间即时加工能力存在眼跳幅度小和眼跳距离短的特点.
作者:李秀红;静进;邹小兵;黄旭;王庆雄;陈学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校采取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丽水学院在校大学生1482名,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健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有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专科大学生有10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来自城市与农村大学生有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总体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处于中上水平.但大学生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三方面相对较弱,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生理发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经济条件、价值观念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力度做好大学生的健康调节工作.
作者:吴暅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8月5日,西宁市某职业中学相继有10余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诊为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饮水机引起的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胡珍编写的<大学生性知识与性教育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866名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及对高校性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32.2%的大学生在高校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5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性教育内容太保守;15.4%的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持完全肯定态度;男女大学生在对高校性教育内容认识上差异显著,女生倾向于性知识普及教育,男生倾向于性安全教育;52.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进行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为开设性教育课,同时提出了举办相应的讲座、提供适合的读物与资料以及性教育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等多种方式.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性教育在加大普及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作者:张德美;朱德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西部6省市的61位农村学校食堂主管领导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村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结果 食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面积不足,硬件设施差,从业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供餐营养不合理等.结论 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加强对农村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村学校食堂卫生水平.
作者:高桂玲;王书梅;孙瑜;杨彦基;王震维;徐文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