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

丁凤琴

关键词:适应, 心理学, 方法, 研究, 学生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应对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应对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应对方式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心理学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激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并非是直接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作为中介机制在其中起了调节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兰州市大学生课余体育损伤特点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索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原因,以减少学生课余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方法 选取兰州市6所高校的553名学生,调查其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性质、项目及损伤原因.结果 体育运动中受过伤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69.62%,在不同部位共发生损伤763人次,平均每人1.98次,其中课余体育(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运动竞赛)损伤占81.8%.运动损伤以关节扭伤多,占37.34%;大球类项目(篮球、排球、足球)是易受伤的运动项目,占运动损伤的41.15%.结论 课余体育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思想因素、场地不良、学生的身体状况处于不良期等.

    作者:张虎祥;杨建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广西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对抽取的2 0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3%有过性行为,其中34.96%存在多性伴关系,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1.47%;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超过95%;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一定了解,57.82%的人认为艾滋病对每一个人和家庭都存在威胁.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性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作者:徐永芳;周吉;莫秀娟;朱建靖;梁红慧;周芳华;李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合肥市某大学食堂就餐环境卫生学调查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校食堂的环境卫生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合肥市某大学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风速、CO、CO2、照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等,并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饭馆(餐厅)卫生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就餐时某大学食堂噪声合格率为0,CO合格率为9.26%,细菌指标合格率为22.2%,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建议采取相应卫生措施,改善就餐环境,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海燕;张琳;方静;陶颖;张栋栋;刘伟勤;陈家东;常中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应对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应对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应对方式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心理学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激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并非是直接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作为中介机制在其中起了调节作用.

    作者:丁凤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在校学生近年来伤害发生和分布特征,探讨学生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和预防模式.方法 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伤害的平均年发生率为4.5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比值为3.48;伤害发生率与校别有较密切的关系;学校是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占82.8%;不慎是造成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占伤害发生原因的85.5%;排在前4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碰撞(56.9%)、跌落(28.8%)、切割穿刺(4.7%)、交通事故(1.8%);伤害性质主要以骨折和外伤为主,分别占伤害数的41.6%和36.4%.结论 有必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伤害的综合监督和管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

    作者:周雷;黄萍萍;黄文鸳;刘峰;杨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学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分析

    大学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常见原因有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等[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其特殊性,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亦有其特殊性.笔者对长江大学西校区医院2000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的5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学习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2 364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交流(OR=0.803)、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环境(OR=0.626)、家庭经济收入(OR=0.775)、父亲文化程度(OR=0.590)、母亲文化程度(OR=0.582)是儿童学习障碍的保护因素;娇宠型教育方式(OR=3.710)是儿童学习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父亲文化程度(OR=0.721)、母亲文化程度(OR=0.753)和娇宠型教育方式(OR=4.007)是家庭因素中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因素对儿童学习障碍的影响不可忽视,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改善教育方式对防治儿童学习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妍;武丽杰;刘爱书;陈力;杨佳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桐乡市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

    目的 比较桐乡市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6所学校1 120名学生施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学段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数、应激总量、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受惩罚因子得分高于初中、高中学生,高中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数、应激总量、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数、应激总量、受惩罚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学段以及不同性别学生生活事件各有其特点.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习困难的一种,占所有学习困难的80%.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集中在家庭遗传、神经结构功能异常、语言认知缺陷、脂肪酸代谢异常4个方面.本文就发展性阅读障碍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方式以及遗传研究策略进行了阐述.

    作者:左彭湘;吴汉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动力心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心理、挫折心理、恋爱心理和择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自我不和谐状态.个体为维持其自我概念,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为心理障碍的产生带来可能[1].

    作者:卢莉;薛朝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浙江某高校城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 PF)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分别对浙江省某高校2003-2005年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其中16 PF收回有效问卷11 395份,UPI收回有效问卷11 255份.结果 城市和农村大学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世故性、独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来自城市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结论 应根据不同生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郭洪芹;罗德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广州市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目前既无疫苗,也无可治愈药物,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手段[1].

    作者:姜轶;陈静仪;方耀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大学生2 564名,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近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6%.不同性别、专业、生源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8,P=0.004);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 从可改变的社会因素入手,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大限度预防大学生自杀.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高中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与焦虑的关系,为减少高中生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328名高中生进行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状态-特质焦虑(STAI)问卷测试.结果 高中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同年级高中生的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7.4%,睡眠不足7 h的学生占60.4%.在PSQI总分上3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质焦虑能解释PSQI总分22.3%的变异.结论 高中生睡眠问题严重,特质焦虑是影响睡眠的稳定因素.

    作者:李守龙;郑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整群抽取湖南省部分高校17~25岁大学生共1 21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4.47%,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发生率为11.0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某些负性心理特征、网络吸引因素及感到大学生活紧张等是促使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因素,性别为女生、自信、专业的满意度较高、家庭和睦温暖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影响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因素较多.应从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给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提供关怀与心理支持.

    作者:陈松娥;吴汉荣;李丽;刘德良;蒋茂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 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 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 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 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作者: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金华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

    近年来,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和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连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分析

    单纯性肥胖症是21世纪儿童的严重健康问题,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1]的儿童常见和多发的营养性疾病[2].

    作者:孙友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中生心理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高中生心理压力问卷,以便评定当前中学生心理压力现状.方法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高中生心理压力问卷,并将之施测于568名高中生.主要运用相关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验证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高中生心理压力可归并为同学交往焦虑、成绩担忧、学习适应困难、师生关系压力、亲子冲突5个维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 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压力问卷适合于个体鉴别.

    作者:田澜;孙春红;田强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