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分析

宋小强;杨勇;胡兵;曾本强;陈安刚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 加压钢板内固定
摘要:目的:分析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PC)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LPC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愈合时间分别为(63.28±4.63)min、(74.68±6.16)mL、(73.48±4.26)h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17±7.26)min、(271.72±19.85)mL、(148.75±12.35)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2、4、6、8周的Baird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4.84±7.65)、(88.69±8.62)、(94.72±8.87)、(97.72±1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9±6.67)、(70.38±6.73)、(73.51±7.72)、(77.28±7.9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 LPC内定治疗,固定可靠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疗效显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分析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利培酮、喹硫平以及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以及奥氮平组,每组各35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成本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培酮组、喹硫平组以及奥氮平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别为97.14%、91.43%和85.71%,三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总治疗成本为13656.34元,明显低于喹硫平组的17657.35元以及奥氮平组的19102.6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明显低于奥氮平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的治疗成本较低,且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是三种药物中佳的治疗药物。

    作者:庞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9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总结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验,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5年间来我中心门诊就诊的90例肺结核病人资料,选取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都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研究组积极采用控制血糖的措施,两组其他辅助治疗手段一致,治疗期结束后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在临床情况中,一般临床症状、X线提示及痰菌转阴改善情况,观察组分别为40(88.9%)、35(77.8%)及40(88.9%),研究组分别为39(86.6%)、17(37.8%)及28(40.0%),且观察组治愈23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达88.9%,研究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17例,有效率为62.2%。经治疗9-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8%,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6%,由此可知,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重,治疗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律联合的抗痨治疗,同时必须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适当延长治疗的时间,有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

    作者:王涛;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同期42例正常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比较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①当HbAlc≤6.5时,糖尿病并发症率;②当HbAlc处于(6.5~9.0)之间时,糖尿病并发症率;③当HbAlc≥9.0,糖尿病并发症率。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组的分别为(10.60±2.53)、(9.82±1.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概率也随之提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并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泳;文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助产士精神压力源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技术、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助产士精神压力源主要为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与护理工作负荷有关、与护士期望有关、与病人有关和与工作-家庭矛盾有关的应激源等几方面。表现为助产士面对夜班急危重症多、工作量大;有职业暴露的危险;害怕出现护理纠纷;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遭受社会偏见;面临护理人员的配置压力等方面。

    作者:李燕;杨明晖;刘军;陶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100例观察

    目的:研究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厌食症治疗方法,并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的患者,根据其服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吗叮啉组、硫酸锌糖浆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四个组别,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吗叮啉组的治愈率为79.1%,硫酸锌组治愈率为83.5%,中药组治愈率为8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6%,吗丁啉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厌食症有多种原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方式,其效果佳,可在临床上用以推广。

    作者:李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微生态制剂美常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25%(39/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IL-10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8水平(38.41±22.78)与对照组(42.12±23.54)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群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电镀企业铬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目的:对本地区电镀企业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保护电镀企业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镀企业作业工人400例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同时期健康监护的364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00人,神经系统症状7例,呼吸系统症状6例,鼻粘膜充血、糜烂45例,鼻中隔肥厚、弯曲23例,血常规10例,尿常规9例,肝功能11例, B超2例,心电图5例,对照组364例,神经系统症状4例,呼吸系统症状5例,鼻粘膜充血、糜烂8例,鼻中隔肥厚、弯曲5例,血常规6例,尿常规6例,肝功能10例, B超2例,心电图3例。观察组工人健康受到影响的占总人数的29.5%,对照组工人健康受到影响的占总人数的13.46%。观察组400人中铬作业工人出现一般症状、鼻部损害等职业损害相关症状,其中鼻部损害68例(发生率17.00%),对照组为13例(发生率3.5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1,P<0.05)。结论电镀作业对工人鼻损害会造成影响,应加强防护。

    作者:涂晓志;武照燕;张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善慢性胃炎症状的效果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善慢性胃炎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AS评分上分别下降至(50.29±3.50)分、(54.29±3.69)分;在SDS评分上分别下降至(44.29±5.26)分、(52.36±5.29)分;在消化道症状评分上,分别下降至(1.27±0.62)分、(2.01±0.59)分;治疗4周后,两组在 SAS 评分上分别下降至(42.10±5.92)分、(52.37±5.78)分;在SDS评分上分别下降至(32.27±6.14)分、(48.76±6.20)分;在消化道症状评分上,分别下降至(0.47±0.12)分、(1.30±0.26)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SAS、SDS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建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够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仕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011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总结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对今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114份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71.39分,平均难度系数为0.71,区分度0.23,信度0.81。结论试卷内容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题型分配较全面,试题总体难度较难,区分度良好,在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反映出在命题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作者:王锐;孟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伴有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伴有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麻醉前静脉泵入右旋美托咪定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围麻醉期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患者HR、DBP、SB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比较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患者HR、DBP及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维持其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对高血压患者的手术麻醉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RA属中医“痹证”、“顽痹”、“旭痹”等范畴,西药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治疗RA有较好疗效,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本文将近些年来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秦树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全麻方式,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动脉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后的临床表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22.68±1.56)、(18.12±1.36)、(96.54±16.87);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18.66±1.38)(14.68±1.65)(87.54±5.26),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27.58±1.98)、(19.88±2.58)、(106.87±9.87),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19.23±2.25)(15.26±2.68)(89.65±9.34),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30min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25.64±1.85)、(16.53±1.67)、(94.27±4.56),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心率观察指标,分别为:(17.35±2.15)(14.62±1.91)(87.33±4.87),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苏醒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手术麻醉时,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等麻醉方式可以减小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可以保证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安全性较高,且在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因此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时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探讨产科麻醉与镇痛的研究新进展

    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的人类的医疗环境质量,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对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妇产医疗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新型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在不断进步,为产妇分娩及病症的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产科麻醉及镇痛技术的应用,对现今医疗条件下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推动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产生积极地影响。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大鼠脑损伤后血浆ET-1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目的:检测大鼠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观察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h、6h、24h、48h、3d、7d采血,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脑损伤后血浆ET-1含量于伤后1h开始显著升高(P<0.05),于损伤后24h达到高峰(P<0.05)。损伤后48h开始逐渐下降,3 d后开始逐渐趋于假损伤组(P<0.05),7d后基本恢复正常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损伤后血浆ET-1的含量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

    作者:王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采集的尿液样本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测分析,所有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测,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需注意要将新鲜的尿液进行均匀的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将盖玻片盖于上面;还需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将上层清液进行去除,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结果在对所有采样的400例病患的样本进行观察,尿液分析仪行尿常规与传统的显微镜行尿沉渣都检测出有360例病患检查结果为阴性,占比90%。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显示不相符的有40例病患,占比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40例样本为阴性。结论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验,主要检测病患的红细胞、亚硝酸盐、白细胞以及蛋白等情况,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因其他原因行腹腔镜手术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且盆腔结构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对比观察组、对照组间各项结果,同时对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之间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腹腔液中RANTES的表达量分别为671.3±125.7ρ/(ng·L-1)、20.4±2.9ρ/(ng·L-1),对照组血清、腹腔液中RANTES的表达量分别为557.6±102.9ρ/(ng·L-1)、11.6±3.2ρ/(ng·L-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84,P1=0.000;t2=26.13, P2=0.000),且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 RANTES 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7,P1=0.000;t2=7.64,P2=0.011),其中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5,P=0.003),其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5);轻度(Ⅰ~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重度患者(Ⅲ~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5,P1=0.009;t2=9.22,P2=0.00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且其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有关,表示RANTES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潘玉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HR、RR、MAP及SPO2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HR、MAP、SPO2与麻醉前、观察组检查中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0.76±0.23)min、恢复时间(16.15±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0±0.35)min、(20.93±3.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麻醉诱导时间和进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1.62±0.53)g,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2.14±0.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3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9例、良10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林君;李飞;李晓琳;廖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结核抗体检测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检测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2013年收治的结核病患儿患4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的非结核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儿的体液标本涂片、卡介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PPD法阳性率高达68.8%,涂片法低(27.0%);不同类型结核检测结果方面:涂片法肺结核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外结核(P<0.05),而PPD法和结核抗体法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阳性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涂片法和PPD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各有特色,其中结核抗体检测尤其适于作为儿童、肺外结核及无痰患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普毅;白圆圆;雷金;孙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临床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经过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8例,手术后对患者采取keuchi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定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患者的体征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多的随访工作,88例骨关节损伤患者有56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评定为优,比例为63.6%,有29.5%(26例)的患者疗效评定为良,有6.8%(6例)的患者疗效评定为可,没有出现治疗效果评定为差的病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定优良率达到93.4%,膝关节损伤患者手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自龙;张秀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东风公司员工肾结石现患状况调查与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肾结石的发生和性别、年龄、左、右、双肾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风公司2012年健康体检的3361名已做B超。结果肾结石患病率为26.7%,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0.1%和19.6%,随年龄增加肾结石患病率而上升。男女双肾结石患病率高,右肾低,男女双、左、右肾结石患病呈3:2:1下阶梯式分布。结论东风公司员工肾结石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人群,可能与职业有一定关系,把肾结石纳入到疾病控制部门的慢性病管理,对控制肾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均萍;尤莉;刘国民;赵长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