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景远;邵玉;孙志霞
人咬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与人打架时受伤,受伤部位多为指端.据相关文献报道,人类咬伤是第三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咬伤类型,仅次于狗和猫[1-3].人口腔中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细菌,尤其厌氧菌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使伤口感染快而严重,因此需及时处理创口,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腱鞘炎、关节强直、传染性肝炎,甚至截指等.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18例人咬伤患者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帆;潘黎明;吴薇薇;谷玥;刘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上腹痛1个月于2015-12-25入院,伴腹胀及双侧腰背部疼痛.查体:肝区叩击痛,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20余年,无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CA125 43.6 U/L.肝功能储备ICG15分钟滞留率3.5%.血常规、肝功等各项指标正常.腹部彩超:脂肪肝、肝占位性病变(肝右前叶大小2.84 cm×2.35 cm低回声)、胆囊息肉(胆囊大小12cm×4.5 cm,壁厚0.56 cm,不光滑,壁上见长径0.62 cm附壁高回声隆起)、胆囊内淤积胆泥伴结石、下腔静脉周围及胰体后方不规则低回声,考虑异常肿大淋巴结.腹部MRI平扫十增强:胆囊多发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胆囊癌,伴肝脏多发转移瘤及肝门区、胆总管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继发胆总管及胆囊扩张,肝小囊肿,双肾多发囊肿.
作者:姚小晓;项一恩;张航;冯默;张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横纹肌肉瘤(RMS)是起源于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儿童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根据组织学和遗传学特点可分为较常见、预后较好的胚胎型、更具侵袭性的腺泡型和罕见的成人多形型.小儿横纹肌肉瘤以胚胎型居多,好发部位与组织学类型和年龄相关,以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四肢及腹膜后多见[1].但肛周横纹肌肉瘤(PRMS)较为少见,仅占RMS的2%,并伴有高风险和低治愈率,预后极差[2].肿瘤呈浸润生长,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多经淋巴及血行转移,大部分患儿就诊时已达Ⅲ-Ⅳ期[3].本文报道1例15岁少女,患胚胎型会阴及肛周横纹肌肉瘤,初诊时即为Ⅲ期,且伴腹股沟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经同步放化疗后近期疗效达CR.
作者:王久红;于雷;闫文星;贾晓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改善患者肌力,防止肺栓塞和血栓形成,也会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升预后及康复率[1],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比传统静脉镇痛,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在老年患者TKA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为:符合手术的诊断;年龄大于65岁;体重50-90 kg;ASAⅠ-Ⅲ级;对麻醉和镇痛方法、并发症、注意事项均了解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作者:宋峰;刘刚;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cro RNA,miR)-148b-3p在人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A172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中miR-148b-3p的表达水平.合成miR-148b-3pmimics及阴性对照(NC),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48b-3p mimics和NC转染至人胶质瘤细胞A172.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148b-3p mimics对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A172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7±0.06,显著低于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中的相对表达量1.16±0.21(P<0.01).MTT检测到miR-148b-3p mimics组A172细胞增殖率在转染后显著降低,转染24 h、48 h及72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下降(12.33±0.46)%、(18.35±0.64)%和(30.54±1.22)%.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148b-3pmimics组A172细胞穿膜细胞数为23.1±1.8,显著低于NC组的87.1±4.6 (P<0.01),miR-148b-3pmimics能够抑制A172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R-148b-3p mimics显著阻滞A172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换.结论 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中低表达,miR-148b-3p在胶质瘤细胞中发挥抑制肿瘤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李妍哲;李朝晖;王冠;韦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嗜铬细胞瘤(PHEO)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可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临床上多数因高血压及头痛、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首诊为主,以糖尿病起病首诊者相对较少,现将近期我院收治1例以糖尿病就诊,终确诊嗜铬细胞瘤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宁利俐;沈鸿;王丽娟;杨茂光;蔡寒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新时代对“卓越医师”培养的目标和理念.随着医疗安全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医学高等院校为医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资源逐渐减少.而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因其专业基础神经解剖学难以理解和记忆历来是临床医学实习的难点,针对临床实习时间短、教学内容繁多和学生接受困难的实际问题,我们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临床实习教学,尝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1].
作者:孟晓丽;高丽华;米博驰;满玉红;白凤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杯状病毒(HuCV)感染病原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3-2017年2272例因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HuCV核酸,用测序及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临床表现.结果 2013-2017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Hu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49%、12.28%、13.55%、16.75%和22.56%,HuCV阳性检出率3-4年一个高峰,而且近年有增多趋势;腹泻HuCV感染可见NoV与SaV,NoV基因分组可见GⅡ、GⅠ和GⅠ/GⅡ基因型,以NoV的GⅡ型为主;HuCV感染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6.76%),≤24月龄组占阳性患者的83.20%;发病高峰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1-3月;临床表现63.25%伴有呕吐,58.79%伴有体温升高,46.72%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01%出现抽搐,平均住院日为(3.6±2.7)天.结论 HuCV是长春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长春市HuCV腹泻存在NoV和SaV两个属,多种基因型;2岁以下婴幼儿为HuCV腹泻的高发人群,HuCv感染呕吐和发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
作者:姜洪波;孟婷玉;孙利伟;田玉玲;王承训;赵艳玲;贺岩;黄艳智;黎伟明;李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Fra-2 (Fos-related antigen-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LSCC组织和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ra-2基因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在癌组织当中针对这些基因表达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Fra-2基因蛋白水平在LSCC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均相关,与病理分级、年龄、解剖分区均无关;mRNA水平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此水平表达仅与病理分级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年龄、解剖分区无关.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Fra-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表达增高,此基因活化表达增加可能促进喉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云龙;宋晓飞;段云静;赵辉明;赵瑞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1979年制定的分类,葡萄膜炎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anterior uveitis)是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患者多呈HLA-B27抗原阳性,同时常合并有强直性脊椎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道疾病等免疫性疾病[1].目前,这类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或局部的激素,但通过临床随访发现长期效果欠佳,有相当比例的前葡萄膜炎经常有反复发作.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在急性期,急性前葡萄膜炎以热邪为主,应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比较龙胆泻肝丸与激素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 (IL-23)水平的影响,来探讨其产生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丛贾囡;曲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骨纤维结构不良(FD)是一种良性骨病变,正常骨组织和骨髓被大量增生纤维组织代替[1].FD约占所有良性肿瘤样骨病变的7%[2].根据一些文献报告,FD常见的年龄在11-68岁[3],无明显年龄差异.FD可发生在肋骨,股骨,胫骨和颌面骨等部位,但发生在脊椎的情况极为罕见.目前脊椎FD报告大多为病例报告,全面介绍较少.在临床诊断中,由于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本病不易与其他椎体良性病变鉴别,误诊仍不可避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4月至2016年5月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脊柱F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韩冰;宫新扣;王宏飞;郝大鹏;张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原因之一,其中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1病例资料患者1:女,27岁,因不良孕产史2次就诊.第一次孕8周超声示见胎芽未见胎心,后行人流术,第二次孕6个月时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引产,未行胚胎染色体检查.孕期无不良环境接触史,无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37℃培养72小时,常规染色体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女方染色体核型:45,XX,der(14;21)(q10q10),见图1,丈夫核型正常.
作者:贾冬赟;王美岩;靖吉丽;罗丽丽;田甜;杨潇;刘彦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根治手术是治疗肿瘤的关键[1,2],有时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进行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往往可能导致患者术中出血过多,并且需要输血及围手术期输血(PBTs).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围手术期输血是肿瘤作为一项较差的预后评判指标.在胃癌患者中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其术后的预测效果起到什么影响[3].
作者:栾玲;费秉元;房学东;季福建;臧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现有的诊断工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和风险分层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探索可靠的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小RNA (miRNA)是一类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参与包含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病理学过程,并在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中有显著改变.此外,miRNAs能够在外周循环中稳定存在,并易于检测.这些特性使miRNAs成为心血管疾病潜在标志物,现已发现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循环miRNA.本文就循环mi-croRNAs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和风险分层的新潜在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
作者:李亚丽;姜皓;艾丽萍;侯秀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间断性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于当地医院行泌尿系彩超发现“左肾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温38.7℃,双侧腰部曲线对称,双侧肋脊角对称无隆起,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右侧阴性.双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叩诊鼓音.尿常规:白细胞不高,红细胞31.2μl,红细胞(高倍视镜)5.62HPF,隐血+/-,尿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1×109/L,中性粒细胞7.69×109/L.
作者:倪景远;邵玉;孙志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在近些年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在消化道肿瘤中,胃癌患者的死亡率高.对胃癌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对胃癌患者加强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保障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前及术后160例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航;吴锷;刘盛;王晶波;张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灰区值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性回顾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236例NT-proBNP检测病例,选取检测水平在灰区范围内的病例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灰区病例的临床意义.结果 几个独立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析显示:使用利尿剂引起的相对风险度OR为3.87(95%CI 1.57-10.9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引起的相对风险度OR为4.67(95%CI 1.34-15.78),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相对风险度OR为2.432(95%CI 1.03-9.69).结论 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检测,与所患疾病相结合可增加预判心力衰竭患病概率和预判死亡风险.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在灰区范围内的病例中,Ⅱ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患病率.几个独立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析表明,使用利尿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风湿性心脏病会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险.
作者:杨朝美;杨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贫血等,多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肉瘤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基因同时改变有关,cyclinD1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周期,p53蛋白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抑制细胞增殖,两种蛋白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cyclinD1与p5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骨肉瘤病理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宇洪浩;原泉;王欢;安春厚;林新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常见于胃、肺、皮肤、眼、甲状腺等组织的肿瘤,在1983年由Isaacson等人首次发现提出,但是颅内的MALT淋巴瘤十分罕见,因此常被误诊为脑膜瘤.本文报道1例颅内MALT淋巴瘤病例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特点,探讨治疗方案,为颅内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伴走路不稳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呈间歇性,休息后症状缓解;伴走路不稳,呈持续性,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近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遂收治我院,病后体重未见减轻.
作者:刘靖;金鑫;金立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尽管甲状腺手术外科技术已日趋发展及完善,甲状腺术后出血仍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甲状腺术后出血需再手术的发生率约0.36%-4.3[1].下面是两例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的甲状腺术后出血病例.1 临床资料1.1 患者,女,52岁,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高“200/115 mmHg”,不规律口服倍他乐克,1片,1/日,血压控制不佳;否认服用其它药物.术前血常规:PLT:329×109/L,PCT:0.35%,MPV:11 fL;凝血常规:TT:14.6 s,APTT:28.3 s,PT:9.7 s,INR:0.83,PTR:0.83,PTA:120%,FBG:2.72 g/L.于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40 ml.
作者:朱昭晖;苏畅;黄沛飞;王海涛;王贵民;苗忠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