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曾天德

关键词:精神卫生, 适应, 心理学, 相互影响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省高校教工体育锻炼现状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训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重要职能,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工群体在社会中影响力很大,他们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等对学生和其他人群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渗透和辐射作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促进教工体育锻炼的科学化,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对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对安徽省8所院校教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运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青少年儿童期被徒手打情况,探讨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河北528名大学和中专学生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有40.2%的学生报告在16岁前曾被他人严重徒手打过.学生报告童年期对其实施徒手打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教师(16.1%)、父亲(14.8%)、同学(13.4%)、母亲(11.4%)、陌生的未成年人(4.5%).儿童期有过3次及以上被徒手打经历的学生其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症状等因子分≥1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童年期没有被徒手打经历的学生.结论在我国儿童被徒手打问题常见,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

    作者:马玉霞;陈晶琦;Michael P. Dunne;梁艺怀;程亚杰;吴春眉;陈铂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教师职业失音疗法分析

    失音系指声音不扬或语声嘶哑,甚至不能发声[1].<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将失音分为10个证喉类型,即风寒闭郁、风热上壅、寒包火证、火邪壅盛、痰郁窒塞、忧恚气逆、肺燥津伤、心脾肺气虚、肾气虚、肺肾阴虚.笔者采用中医法、饮食调理配合体育锻炼,治疗7例教师职业失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荣;吴丽生;吴潇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岱山县1996~2003学年中小学生因病休学及死亡情况

    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岱山县地处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四面环海,陆地面积326.5 km2,人口20万,是典型的海岛县.为了解海岛中小学生因病休学、死亡情况,笔者对1996~2003学年岱山县中小学生的因病休学、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何存弘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计与信度、效度评价

    目的编制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并评价其内部一致信度和重测信度,为开展生活满意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从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效率与能力、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师生及同学关系、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的帮助、学习环境等的满意程度方面编制评定项目,以单个项目评分与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0.50为初筛条件,确立12个项目构成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以72名初二学生和61名高二学生间隔2周重测,评定该问卷的重测信度;运用该问卷对3 127名城乡中学生进行调查,计算Cronbach α系数,评价内部一致信度;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相关及其与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以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为自变量,分别以抑郁、焦虑症状、危害健康行为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问卷2次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Cronbach α系数为0.829.该问卷总分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4和-0.279(P=0.000).吸烟、饮酒、打架、无保护性行为等12项危害健康行为中,具有危害行为较多的男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没有或危害健康行为较少的个体;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中学女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定.

    作者:陶芳标;孙莹;凤尔翠;苏普玉;朱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同大学医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早餐现况,探讨在医学院校进行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餐知识、行为问卷,对大同大学医学院322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早餐结构分析正确率为27.3%,每天早餐就餐率为73.9%,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高达68.6%、质量好的仅为1.3%,就餐率及早餐营养质量不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级比二、三年级好;早餐食物消费频次依次为谷类81.5%、奶类45.0%、蛋类44.7%、蔬菜27.7%、水果17.3%、豆类12.9%、肉类10.7%,其中奶类、蛋类、蔬菜、水果、豆类在不同生源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消费频次(依次为59.3%,52.5%,33.3%,24.7%,16.7%)高于农村学生(依次为30.1%,36.5%,21.8%,9.6%,9.0%).结论医学生早餐及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有关知识欠缺,早餐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以农村生源学生及二、三年级学生为重,此现象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医学院校针对新生进行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范利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泉州市2000~2004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系统完善的阶段,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又由于托幼园所儿童的生活具有集居性的特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1].笔者通过对泉州市学龄前儿童近5 a传染病发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规律与特点,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郑艺霞;黄柏青;潘清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压偏高中学生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配对研究

    目的探讨发中微量元素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寻找高血压防治的理想观察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93对血压偏高与对照组中学生的发锌、发铜、发镉含量用原子吸收法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血压偏高组中学生的发锌含量低于血压正常组中学生(P<0.05);血压偏高组中学生的发铜含量低于血压正常组中学生(P<0.01);发镉含量2组中学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中微量元素与中学生血压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洪艳;陈昭;李立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目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在中国适用的信度和效度,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确立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应用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中国212名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该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87,问卷5个维度相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0.78~0.86,问卷与人际反应指标(IRI)的总分相关值(效标效度)为0.8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总体上五维模型的拟合可接受.结论该问卷具有基本符合心理计量学要求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中国借鉴用来评估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作者:魏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枣庄学院校医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为了解枣庄学院校医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增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合理性,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对枣庄学院校医院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所开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重庆市某中学初中生营养不良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学生近期健康档案的方法,根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9.4%,肥胖率为24.2%.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性别、是否偏食挑食、睡眠时间、早餐情况、是否吃动物内脏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肥胖的发生与性别、父亲的体重指数、进食速度、是否宵夜、是否偏食挑食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纠正中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肥?关键要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模式.

    作者:赵勇;赵梅;罗建;刘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郧阳医学院626名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对郧阳医学院626名大学生以探针从牙周组织或龈隙挑取渗出液或脓液,镜检齿龈内阿米巴.结果郧阳医学院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33.1%,其中有口腔疾病的学生感染率为54.3%,无口腔疾病的学生感染率为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分别为32.4%,33.3%和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33.4%和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普遍存在,口腔疾病可能与齿龈内阿米巴感染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宋明华;王绍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学生的情绪向性、表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Diner等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认知评价,积极情感是指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消极情感则与此相反.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

    作者:孔维民;高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苏州大学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网络成瘾(Interner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对成瘾者造成身心损害的一种现象[1].应对方式指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保护起重要作用[2].本研究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团体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作者:钱晶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卫生部、国家教委实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10 a规划的2个阶段已于2000年结束,全国各地对2000年前的防病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1-4].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笔者通过对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的动态分析,以了解该区学生各种常见病在新时期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和防病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学生;尹素凤;周志刚;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早期诊断儿童ADH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99例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结果病例组儿童智商(IQ)为99.92±15.44,对照组IQ为106.96±11.93,均处于正常水平;病例组儿童语文和数学成绩优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病例组儿童经常独自呆着、动作缓慢、非常不安、不能长期静坐、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经常欺负别人或同学、粗心和神经质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识别儿童ADHD的心理行为特征,有利于开展儿童ADHD的早期诊断.

    作者:熊忠贵;徐海青;石淑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泸州医学院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心理和性行为的现况,为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泸州医学院4 4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64.8%的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书本或影视,59.1%的学生对谈论与性有关的问题感兴趣,53.7%的学生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25.5%的学生认为手淫是对性要求的一种补足,58.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性生理、性心理或从社会意义上讲已完全成熟,22.2%的学生渴望体验性生活,0.8%的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结论由于大学生性成熟普遍提前,而性知识的教育滞后,导致他们对许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应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作者:颜丹;潘英;李燎;颜海婴;甘仲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嘉兴市秀城区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分析

    控制儿童青少年肠道蠕虫感染,是疾病控制机构的一项常规工作.为了解中、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利适时采取防治对策,笔者连续几年对嘉兴市秀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俞文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青海省3所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为了解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笔者以青海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的膳食营养对策,为改善青海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强;宋绮凡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学生恋爱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目的了解大学生恋爱对人格塑造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恋爱指导.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法,以卡特尔16 PF人格因素量表和自编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表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3所大学毕业班学生458名的人格特征和恋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恋爱率达52.8%,平均恋爱时间(1.1±0.8)a.男生中兴奋性、紧张性因素得分,女生中稳定性、怀疑性因素得分恋爱者明显高于非恋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恋爱女生聪慧性、世故性得分明显低于非恋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恋爱对在校大学生人格塑造有一定影响,并且有正负两方面作用.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