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 IL-1β和 TNF-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韩青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对照组)50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 组)41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 组)37例,并选择50例健康对照,用 ELISA 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中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R 组血清 IL-1β水平(39.36±6.60)pg/ml 明显高于 NPDR 组(27.48±5.05)pg/ml(P <0.01);NPDR 组 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3±2.54)pg/ml(P <0.01);对照组 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7.41±0.85)pg/ml(P <0.01)。PDR 组血清TNF-α水平(86.38±11.05)pg/ml 明显高于 NPDR 组(63.29±7.55)pg/ml(P <0.01);NPDR 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97±11.61)pg/ml(P <0.01);对照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17.72±6.39)pg/ml(P <0.01)。血清 IL-1β和 TNF-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95,P <0.01),IL-1β和 TNF-α与体质量指数、病程之间成正相关(分别为 r=0.325、0.635,P <0.01;r=0.384、0.586,P <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 IL-1β和 TNF-α均明显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血清 IL-1β和 TNF-α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经胸部影像学检查(CT 或 PET-CT)诊断为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块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 EBUS-TBNA 的资料,统计 EBUS-TBNA 诊断的特异性、准确率、敏感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已确诊或怀疑肺癌72例,经 EBUS-TBNA 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52例。EBUS-TBNA 检查阴性者中,18例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其中有12例肺癌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3例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3例为肺良性病变;EBUS-TBNA 在本研究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2/12)、94.5%(52/55)和95.5%(64/6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2/52)和80%(12/15)。(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16例,经 EBUS-TBNA 检查后明确恶性病变5例,良性病变11例;EBUS-TBNA 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5/6)和93.8%(15/16)。(3)大气道旁肺内病变12例,经 EBUS-TBNA 检查后明确肺癌10例,EBUS-TBNA 在大气道旁肺内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0/11)和91.7%(11/12)。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胸部疾病诊断中 EBUS-TBN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赵尔为;吕艳;李琛;黄海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与 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关系。方法将42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列为观察组、49名脑卒中后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列为对照组,另选47例体检健康者列为正常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各组空腹静脉血中 CRP和 IL-6表达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的 CRP 表达水平分别为(13.3±1.2)mg/L、(8.9±1.0)mg/L、(7.6±1.4)mg/L,观察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1);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的 IL-6表达水平分别为(90.33±15.99)ng/L、(38.89±8.76)ng/L 和(35.97±6.75)ng/L,观察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1);轻度抑郁亚组、中度抑郁亚组和重度抑郁亚组的 CRP 表达水平分别为(8.3±1.2)mg/L、(10.4±1.6)mg/L 和(16.2±1.1)mg/L,IL-6表达水平分别为(65.72±21.02)ng/L、(80.28±30.66)ng/L 和(145.73±36.22)ng/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与 IL-6和 CRP 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9,r=0.814,P <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CRP 和 IL-6表达增加,并与其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魏春杰;吴成吉;盛宝英;杨晓玉;姜尧佳;刘松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氢吗啡酮与芬太尼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比较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特点,在无痛人流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因为丙泊酚的镇痛效果较差,单独使用时不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若想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需与其它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氢吗啡酮是吗啡的衍生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瘙痒和恶心等不良反应较吗啡少[1]。本研究对氢吗啡酮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时的临床效果作以比较。

    作者:刘姝妍;孙前闯;方美丹;于伟;潘振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鞭毛虫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例分析

    超鞭毛虫在人体呼吸道感染以往罕见报道[1],自1992年孟朝霞等报道人体呼吸道感染超鞭毛虫以来,有关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超鞭毛虫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呼吸道机会感染的病原体[2]。现将我院收治超鞭毛虫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初瑞雪;于金林;庞磊;孟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95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的临床资料分析

    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障碍,导致患者发生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分为特异性糖蛋白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抗同种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等。PAIg 包括 PAIgG、PAIgM、PAIgA[1]。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 PAIg 具有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本文就495例用 FCM 检测的 PAIg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甘慧泉;欧阳维富;刘惠兰;林婷;罗燕飞;冼璐桦;周茂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核抗体阴性病例的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分析与疾病风险的评估

    目的:通过对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阴性病例的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并进行临床疾病风险的评估。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5月15日6003例门诊和住院不同患者血清 ANA 阴性病例的 ANAs 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6003例 ANA 阴性标本中,ANAs 阳性占10.9%,ANAs 阴性占89.1%;抗 SSA 抗体阳性率高(3.9%),抗 Ro-52阳性率次之(3.6%)。ANAs 阳性标本中,抗 Sm、抗 SSB、抗 Scl-70、抗 His 抗体弱阳性率均高于阳性率,抗 Ro-52抗体阳性率高于弱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项抗体总阳性率高(8.7%);单项抗体弱阳性和阳性病例、二项联合抗体阳性病例、混合联合抗体中一阳一弱病例中,女的阳性率均高于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 ANAs 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6.2%、21-49岁组9.5%、≥50岁组12.6%,χ2=21.23,P <0.05)。652例 ANAs 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104例(16.0%)。ANAs 阳性患者中阳性抗体在 AID 的总数为162例,抗 RO-52抗体在 AID 患者阳性率高(30.9%),其次为抗 SSA 抗体(28.4%)。5351例 ANAs 阴性患者中,AID 患者322例(6.0%)。AID 患者在 ANAs 阳性标本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在 ANAs 阴性标本的,非 AID 组在 ANAs 阳性标本中所占的比例低于在ANAs 阴性标本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NA 和 ANAs 两者联合定期的检测,可以有效防止漏诊和误诊,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伟;刘斌剑;梁艳;杨再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年我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临床常规培养分离的1578株非重复菌株用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非重复菌株共1578株,包括革兰阳性菌468株,革兰阴性菌1110株。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7.9%和38.3%,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62.0%。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提高送检率,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根据病原菌的耐药谱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荣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磁珠阳性筛选联合流式细胞术对胰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免疫磁珠阳性筛选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探讨其敏感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0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67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 ACD 采血管收集抗凝血7.5 mL,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裂解处理后加入 EPCAM(CD326)抗体标记磁珠,通过 MAC 分离柱收集 CD326抗体阳性细胞,后加入 CD45、Cytokera-tin、CD326抗体标记上流式仪检测以获得 CTCs 个数。将 CTCs 个数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位置、分期、是否远端转移及肿瘤标志物 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液分别加入5、50、100、500个胰腺癌肿瘤细胞以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观察组中 CTCs 阳性率达80.6%。CTCs 数量与肿瘤分期、是否发生远端转移、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9-9显著相关(P <0.01),与性别、肿瘤位置及大小无关。健康体检者检出 CTCs 数量均为0个。CTCs 的回收率分别为66.7%、86.7%、87.3%及83.3%。结论免疫磁珠阳性筛选联合流式细胞术可有效诊断胰腺癌 CTCs,并对评估肿瘤风险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菊英;张亚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女性,16岁,10个月前发现肛门处肿物,3个月后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有肛周疼痛,于4个月前在我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肛门横纹肌肉瘤”,拒绝手术,口服中药治疗,自觉肿物未见缩小,且疼痛加剧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直肠肛门检查(胸膝位):12-3点位可见3 cm×2 cm 肿物,皮肤完整光滑,肿物质地坚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且肿物向肛门内延伸。肛内指检:肛门功能正常,肛门略狭窄,进指略困难,9-3点位肛管皮下及直肠黏膜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 cm×3 cm,表面光滑,质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余未触及异常,退指指套无脓血染。化验检查:甲胎蛋白及 CEA 在正常范围内,糖类抗原72-4(CA72-4)为15.08 U/ml。TBNK 亚群检验示 CD8+43.0%(参考值14.0-34.0%)。

    作者:聂金龙;张艳娇;刘文蕴;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 IL-1β和 TNF-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对照组)50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 组)41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 组)37例,并选择50例健康对照,用 ELISA 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中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R 组血清 IL-1β水平(39.36±6.60)pg/ml 明显高于 NPDR 组(27.48±5.05)pg/ml(P <0.01);NPDR 组 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3±2.54)pg/ml(P <0.01);对照组 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7.41±0.85)pg/ml(P <0.01)。PDR 组血清TNF-α水平(86.38±11.05)pg/ml 明显高于 NPDR 组(63.29±7.55)pg/ml(P <0.01);NPDR 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97±11.61)pg/ml(P <0.01);对照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17.72±6.39)pg/ml(P <0.01)。血清 IL-1β和 TNF-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95,P <0.01),IL-1β和 TNF-α与体质量指数、病程之间成正相关(分别为 r=0.325、0.635,P <0.01;r=0.384、0.586,P <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 IL-1β和 TNF-α均明显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血清 IL-1β和 TNF-α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作者:韩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联合C反应蛋白等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超敏反应 C 蛋白(hs-CRP)、前列腺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临床确诊的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男性健康体检人群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Hs-CRP、PSA、IPSS 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Qmax,比较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同 hs-CRP 的各参数情况,比较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s-CRP、PSA、IPSS 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均明显大于对照组,Qmax 明显小于对照组,Hs-CRP $3.0 mg/L 组患者的年龄、PSA、前列腺体积以及 IPSS 评分均明显大于 Hs-CRP <3.0 mg/L 组,采用单一 PSA 检测的检出率为71.79%(56/78),单一 hs-CRP 检测的检出率为78.21%(61/78),单一前列腺超声检测的检出率为84.62%(66/78),超声联合 PSA 以及 hs-CRP 的检出率为96.15%(75/78),采用超声联合 PSA、hs-CRP 检测前列腺增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 <0.05)。结论超声联合 hs-CRP、PSA 检测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尤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做产前检查的 GDM 孕妇(GDM 组)和健康妊娠孕妇(对照组)进行外周血 HbA1c、空腹血糖(FPG)、1h 血糖(GLU)、2h GLU 和3h GLU 检测,分析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和 HbA1c 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GDM 组检测 HbA1c、FPG、1h GLU、2h GLU 和3h GLU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GDM 孕妇(HbA1c>5.8%)发生妊高症、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HbA1c≤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外周血 HbA1c 检测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 GDM 孕妇的 GLU 控制情况,对 GDM 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娩、筛查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提供指导性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俞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社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成人颅骨的性别判定

    人类学和法医学研究中都常以骨骼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对象,其中性别的鉴定是个体识别的首要步骤,骨骼的性别鉴定以形态学鉴定为好[1],而颅骨和骨盆的形态学性别鉴定是较为可靠的[2]。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颅骨的形态规律进行过研究和测量,但基于头部 CT 图像的测量数据记录是缺少的。国际人类学界也表示,人类骨骼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数据及其推断公式需10-15年更新,进而达到刑事侦查的要求[3]。另外,地域差异、社会形态等的不同都将是对骨骼形态学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4,5]。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国人颅骨的 CT 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测量,其中部分指标显示男女性别的显著性差异。积累本研究地域的颅骨解剖形态学数据资料,并总结各指标测量数据的统计学规律,对法医学、考古学、刑事侦查、影像科学和临床3D 打印等性别鉴定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美棋;赵心悦;白芃;赵建勇;程凯亮;宋军学;李幼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都柏林沙门菌感染1例

    沙门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杆菌科细菌,可从人和动物中分离得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经口感染,可引起胃肠炎、菌血症、败血症、肠热症。都柏林沙门菌属 D群沙门菌,与肠炎沙门菌的亲缘性密切,其自然宿主为牛,是牛、羊等动物感染沙门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人类感染主要源自都柏林沙门菌感染的动物,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黏膜,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有些菌型具有侵袭力,可致肠外感染,引起骨髓炎、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及化脓性病变[1]。都柏林沙门菌致肠外骨关节化脓性感染极其少见,本病例为都柏林沙门菌引起的髋关节术后切口部位皮下和软组织感染,具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凡炼炼;于倩;白凤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CT,hs-CRP及WBC在新生儿蜂窝组织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降钙素原(PCT)是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标志性诊断指标,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也是临床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常规指标,白细胞(WBC)计数会受到机体差异从而对诊断产生影响[1-3]。本研究采用该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眼眶蜂窝组织炎进行诊断。

    作者:周晓红;赵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RAb的动态监测在Graves病中的临床意义

    Graves 病又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为病因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期无痛性亚甲炎多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 Graves 病。但两者有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准确的鉴别两种疾病。TRAb 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 TRAb 在Graves 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国内治疗 Graves 病的方法仍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虽方便、安全,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1],不能达到长期缓解。本文通过动态监测 Graves 病患者血清TRAb 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在 Graves 病的诊断、发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从而指导Graves 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晓丽;刘馨悦;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联合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 倍体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食管病变患者128例,其中64为食管癌患者,64例为食管良性病变患者,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其血清 NSE 、CEA 水平,采用 ICM 检测 DNA倍体水平,分析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64例食管癌患者中有45例 DNA 倍体为阳性,64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中,3例 DNA 倍体异常,食管癌组患者的 NSE、CEA 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 CEA、NSE 以及 DNA 倍体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敏感性较低,3者联合检测对于食管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其分别为87.50%以及84.38%。结论NSE、CEA 以及 DNA 倍体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食管癌的重要辅助指标,而联合检测则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德生;居来提·安尼瓦尔;伊力亚尔·夏合丁;张铸;张力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的影响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 组)、厄贝沙坦组。给予相应的干预8周后,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舒张期低流速(Vdmin)及阻力指数(RI),检测血尿指标,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做相关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DN 组大鼠肾脏主肾动脉、段动脉血流信号清晰可见,部分叶间或弓形动脉粗细不等或血流信号减少,彩色多普勒血流呈非典型树支状分布。厄贝沙坦组肾脏血流信号改善,接近对照组。DN 组和厄贝沙坦组 Vsmax 和 Vd-min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显示厄贝沙坦组 Vsmax 和 Vdmin 显著高于 DN 组,分别为21.52±4.31 cm/s vs 16.63±2.85 cm/s,P =0.005和8.07±1.66 cm/s vs 5.41±1.11 cm/s,P =0.002,而 RI 低于 DN 组(0.62±0.12 vs 0.73±0.14,P =0.046)。DN 组和厄贝沙坦组体重、肾重、相对肾质量、血糖和24 h 尿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与 DN 组比较,厄贝沙坦组肾重、相对肾质量和24 h 尿蛋白量显著下降(P <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24 h-UP 与 Vsmax 和 Vdmin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846(P <0.001),而与 RI 呈正相关(r=0.767,P <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厄贝沙坦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

    作者:张秀丽;张艳;王学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在2003年版 WHO 乳腺癌分类中,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归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普通导管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超声是目前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乳腺内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的BIDP 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

    作者:齐娜;张箭;佟凌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