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的影响

张秀丽;张艳;王学清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超声,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 组)、厄贝沙坦组。给予相应的干预8周后,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舒张期低流速(Vdmin)及阻力指数(RI),检测血尿指标,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做相关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DN 组大鼠肾脏主肾动脉、段动脉血流信号清晰可见,部分叶间或弓形动脉粗细不等或血流信号减少,彩色多普勒血流呈非典型树支状分布。厄贝沙坦组肾脏血流信号改善,接近对照组。DN 组和厄贝沙坦组 Vsmax 和 Vd-min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显示厄贝沙坦组 Vsmax 和 Vdmin 显著高于 DN 组,分别为21.52±4.31 cm/s vs 16.63±2.85 cm/s,P =0.005和8.07±1.66 cm/s vs 5.41±1.11 cm/s,P =0.002,而 RI 低于 DN 组(0.62±0.12 vs 0.73±0.14,P =0.046)。DN 组和厄贝沙坦组体重、肾重、相对肾质量、血糖和24 h 尿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与 DN 组比较,厄贝沙坦组肾重、相对肾质量和24 h 尿蛋白量显著下降(P <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24 h-UP 与 Vsmax 和 Vdmin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846(P <0.001),而与 RI 呈正相关(r=0.767,P <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厄贝沙坦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后都柏林沙门菌感染1例

    沙门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杆菌科细菌,可从人和动物中分离得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经口感染,可引起胃肠炎、菌血症、败血症、肠热症。都柏林沙门菌属 D群沙门菌,与肠炎沙门菌的亲缘性密切,其自然宿主为牛,是牛、羊等动物感染沙门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人类感染主要源自都柏林沙门菌感染的动物,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黏膜,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有些菌型具有侵袭力,可致肠外感染,引起骨髓炎、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及化脓性病变[1]。都柏林沙门菌致肠外骨关节化脓性感染极其少见,本病例为都柏林沙门菌引起的髋关节术后切口部位皮下和软组织感染,具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凡炼炼;于倩;白凤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巴中地区696例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阴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对阴道炎治疗过程中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巴中地区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696例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培养,在 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696例样本中457例中培养出病原菌238株,阳性检出率为52.08%。细菌检出种类较多,革兰氏阳性球菌10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假丝酵母菌67株,其他细菌4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70%、26.47%和1.68%。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 B 群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抗生素敏感率均为100.0%,粪肠球菌和 B 群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抗生素敏感率均在97.00%以上,两种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在34.00%以上。结论定期总结分析所在地区的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及细菌总体耐药概率,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贞美;钟洪伟;王官容;王淑英;何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风险评估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骨折风险评估(FRAX)。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Ⅰ型胶原蛋白 N-端肽(s-PINP)及 I 型胶原蛋白 C 末端交联端肽(s-CTX)的水平,并应用 FRAX 评价两组骨折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 B-ALP 和 PTH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PINP 和 s-CTX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 BG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 B-ALP、PTH、s-PINP 和 s-CTX 水平异常,FRAX 可以有效预测骨折风险。

    作者:王弢;冯世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CT,hs-CRP及WBC在新生儿蜂窝组织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降钙素原(PCT)是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标志性诊断指标,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也是临床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常规指标,白细胞(WBC)计数会受到机体差异从而对诊断产生影响[1-3]。本研究采用该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眼眶蜂窝组织炎进行诊断。

    作者:周晓红;赵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TGAb、TpoAb、TRAb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分析

    当人体患有甲状腺疾病时,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含量会发生变化,鉴于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联合检测血清 TGAb、TpoAb、TRAb 水平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广平;杨海波;王鑫;孟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女性,16岁,10个月前发现肛门处肿物,3个月后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有肛周疼痛,于4个月前在我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肛门横纹肌肉瘤”,拒绝手术,口服中药治疗,自觉肿物未见缩小,且疼痛加剧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直肠肛门检查(胸膝位):12-3点位可见3 cm×2 cm 肿物,皮肤完整光滑,肿物质地坚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且肿物向肛门内延伸。肛内指检:肛门功能正常,肛门略狭窄,进指略困难,9-3点位肛管皮下及直肠黏膜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 cm×3 cm,表面光滑,质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余未触及异常,退指指套无脓血染。化验检查:甲胎蛋白及 CEA 在正常范围内,糖类抗原72-4(CA72-4)为15.08 U/ml。TBNK 亚群检验示 CD8+43.0%(参考值14.0-34.0%)。

    作者:聂金龙;张艳娇;刘文蕴;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加重5天”入我院。该患者为围绝经期女性,孕1产1,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明显痛经。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刮宫术,未送病理检查,术后阴道流血减少。40天前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未诊治。5天前阴道流血量增多,似平素月经量的2倍,遂入院。入院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黏膜充血染;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外口见4 cm×3 cm 烂肉样组织,与宫颈后唇相连,质脆,触之易出血;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分泌物血性,量多,血腥味。辅助检查:糖类抗原125(CA125):22.23 U/ml。妇科彩超:子宫前位,子宫体大小75 mm×60 mm,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肌壁回声不均匀,后壁见10 mm×7 mm 低回声光团,宫腔线不清晰,内膜厚14 mm,回声不均,见少许血流。宫颈外口见36 mm×24 mm 低回声光团,有蒂与宫颈内口后壁相连,蒂血流丰富。左卵巢大小及回声正常,右卵巢内见24 mm×34 mm 囊性光团回声,内液清。盆腔核磁共振(1.5T):宫颈后唇正常形态消失,代之以团块状稍长 T1稍长 T2信号,大小约3.1 cm×4.1 cm,形态不规则,局部基质带消失,病变并沿宫颈管蔓延至宫腔内,累及阴道穹窿,但未达阴道下1/3,邻近直肠系膜清晰,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提示:宫颈后唇占位性病变,考虑宫颈癌可能性大,病变并沿宫颈管蔓延至宫腔内,累及阴道穹窿,但未达阴道下1/3,请结合病理结果,建议增强扫描。宫颈活检术病理回报:【宫颈口】恶性肿瘤,伴大片出血坏死;经多项免疫标记,未提示明确分化方向(组织类型),倾向肉瘤。免疫组化:Vimentin+, AE1/AE3-,EMA-,LCA-,S-100-,HMB45-,CD34-,SMA-, Desmin-,H-Caldesmon-,MyoD1浆+,CD10±,CD15-, MPO-,CgA-,Syn±,Ki-67:>60%+。临床诊断:宫颈恶性肿瘤。遂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宫颈未见明显增粗,宫旁未见肿瘤侵犯。未见明显转移灶,盆腔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术后病理回报:【子宫双附件及部分阴道壁】宫颈恶性 中 胚 叶 混 合 瘤(MMMT)/癌肉瘤,未分化肉瘤+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分化;其中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并伴有异源性成分(软骨),浸润宫颈浅纤维肌层(<1/3宫颈厚度),肿瘤大小约35 cm×3 cm×3 cm+4 cm×1.8 cm×0.5 cm+2.5 cm×2 cm×1.5 cm(游离破碎肿瘤组织);向上累及宫颈内口及子宫体,向下未累及阴道穹窿,阴道切缘未见肿瘤;脉管及神经未见明确肿瘤浸润;子宫腺肌病(局限性);双侧宫旁组织未见肿瘤;双侧卵巢及输卵管未见肿瘤;分送各组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0/6):左盆腔(0/3),右盆腔(0/3)。免疫组化:AE1/AE3上皮+,CK7上皮+,Vimentin+,ER 上皮>90%+, P53:>70%+,Ki-67:>80%+。术后临床诊断为:宫颈癌肉瘤。患者于术后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平稳,复查糖类抗原125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现随访中。

    作者:杨楠;陈凤;赵越;张佳慧;付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和双层螺旋CT早期诊断及鉴别小肝癌患者结果比较

    小肝癌又称早期肝癌,单个肿瘤结节直径在3 cm 以下,直径综合在3 cm 以下,癌结节数目在2个以内[1]。本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超声和双层螺旋 CT早期诊断及鉴别小肝癌患者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圣兴;蔡亲磊;陈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CNA、BCL-2及 BMP2/4的表达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腺癌患者体内 PCNA、BCL-2及 BMP2/4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 PCNA、BCL-2及BMP2/4在该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检查取组织活检确诊为十二指肠腺癌患者45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 的分期标准,将以上患者分为Ⅰ组(7例)、Ⅱ组(16例)、Ⅲ组(13例)以及Ⅳ组(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 法,检测不同患者活检组织中的 PCNA、BCL-2及BMP2/4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45例)进行对照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进一步分析以上因子的表达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腺癌患者体内 PCNA、BCL-2及 BMP2/4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P <0.05),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 PCNA、BCL-2及 BMP2/4的表达与该类疾病密切相关,同时与该类疾病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分期具有相关性,对诊断十二指肠腺癌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忠辉;张晋冀;石书玮;邰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在2003年版 WHO 乳腺癌分类中,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归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普通导管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超声是目前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乳腺内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的BIDP 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

    作者:齐娜;张箭;佟凌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功能异常对心理障碍的影响广受认可,甲状腺水平的高低与抑郁或躁狂症状密切相关[1],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的相关性研究虽有报道,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2,3],对于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的研究深受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诊断多以临床症状学诊断为主,而对患者内分泌的检查不仅仅可以排除内分泌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认识、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效果评判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金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RAb的动态监测在Graves病中的临床意义

    Graves 病又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为病因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期无痛性亚甲炎多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 Graves 病。但两者有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准确的鉴别两种疾病。TRAb 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 TRAb 在Graves 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国内治疗 Graves 病的方法仍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虽方便、安全,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1],不能达到长期缓解。本文通过动态监测 Graves 病患者血清TRAb 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在 Graves 病的诊断、发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从而指导Graves 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晓丽;刘馨悦;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腰椎椎管内巨大囊肿1例

    椎管内囊肿好发于腰骶部椎管,一般体积不太大,绝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如果囊肿体积偏大且位置较高,可引起下肢感觉减退并出现下肢不全瘫,笔者于2015年3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高超华;徐峰;安东;鲍跃;李程;刘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部症状首发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0岁。因右眼异物感、流泪半年,加重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5年1月30日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角膜炎,局部应用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月前发现右眼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眼痛、视力下降,伴有右侧鼻塞、头疼,无恶心、呕吐,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患者既往左耳听力下降7年余,偶有鼻塞及流清涕。偶有头痛发作,多与眼病相关。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否认反复口腔溃疡,否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体格检查:未见关节肿胀及压痛,左耳外耳道少量干性耵聍,给予清理,见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尚清。鼻咽喉镜下双侧下鼻甲不大,鼻中隔前端向右侧偏曲,右侧中鼻甲根部粘连,左侧钩突后方黏膜见光滑息肉样黏膜隆起,鼻咽部未见新生物,会厌无红肿,抬举良好,双侧声带表面光滑,运动良好,双侧披裂运动良好,梨状窝清洁。口腔黏膜未见破溃。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4 mmHg,左眼为18 mmHg;右眼眼睑略肿胀,结膜混合充血水肿(++),上方结膜组织增生呈肉芽肿样增厚,11:00点-1:00点位角膜缘上方巩膜变薄,呈3个圆形深溃疡,可透见后方棕色色素,9:00点-3:00位角膜缘可见一宽约2 mm-3 mm 新月形向中央方向浸润缘呈潜掘状浸润的溃疡灶,深达基质层,病灶处角膜仅为1/2角膜厚度,周边角膜水肿,3:00点位角膜缘部溃疡结膜覆盖,余角膜透明,角膜后见尘状 KP(++),房水闪辉(++),前房中等深,瞳孔欠圆,直径约3.0 mm,3:00点-6:00点位瞳孔缘虹膜后粘连,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轻度灰白色混浊,眼底隐约可见视乳头界清色正,乳头旁可见弧形斑,网膜呈豹纹状,视网膜动静脉走行大致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辅助检查:抗蛋白酶3抗体(PR3)60U/ml (参考范围0-5 U/ml),cANCA 132阳性(参考范围<110)。补体 C30.88g/L(参考范围0.9-1.8 g/L)。余免疫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肾功未见异常。胸部 X 线片:胸廓对称,气管居中,纵隔无移位。双肺纹理增强,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双隔光滑,膈肋角清晰。术后病理:结膜送检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治经过:初步诊断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右眼坏死性角巩膜炎。治疗:确定无应用激素禁忌症后,全身给予甲强龙40 mg 静点,1次/日;使用7天后,改为醋酸泼尼松片35 mg,晨起顿服,环磷酰胺2片口服,隔日一次。局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日,联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局部给予20%自体血清点眼,4次/日。同时维生素 C 2.0 g 静点,1次/日,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同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血糖。治疗3天后(2015年2月2日),查体可见巩膜坏死灶、角膜溃疡灶无明显变化,遂于2015年2月3日局麻下行右眼角膜病灶清创、冷凝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第1天及第2天给予右眼球旁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术后3天开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日,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20%自体血清点眼,4次/日,余治疗方案同上述。术后第5天,患者右眼前房炎症反应消退,第7天给予右眼结膜瓣缝线拆除后出院。出院查体: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4 mmHg,左眼为17 mm-Hg。右眼结膜略充血,上方结膜组织覆盖角膜创面良好, KP(-),房水闪辉(-),前房中等深,瞳孔欠圆,直径约3.0 mm,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余查体同术前。患者2015年2月12日复查查体:右眼视力0.5,眼压13 mmHg,上方结膜组织覆盖角膜缘宽约2 mm,余角膜透明。患者2015年3月20日复查病灶未见复发,免疫抗体均转阴。

    作者:王娇;陆成伟;滕思莹;马燕;闫东君;郝继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1β-类固醇脱氢酶-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初探

    目的:通过11β-类固醇脱氢酶-2(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2,11β-HSD-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的测定,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Sequenom MassArray 质谱法检测11β-HSD-2基因启动子区“-101到461”的563个碱基序列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甲基化发生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G 位点如下:CpG_7、8、CpG_9、CpG_62、63、64、CpG_65、CpG_72。t 值分别为-5.42,-3.17,-2.84,-2.32和-2.32,P <0.05。CpG_7、8、CpG_9位于核心启动子区。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HSD-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发生率位点。

    作者:王述琦;刘丽秋;刘海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成人颅骨的性别判定

    人类学和法医学研究中都常以骨骼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对象,其中性别的鉴定是个体识别的首要步骤,骨骼的性别鉴定以形态学鉴定为好[1],而颅骨和骨盆的形态学性别鉴定是较为可靠的[2]。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颅骨的形态规律进行过研究和测量,但基于头部 CT 图像的测量数据记录是缺少的。国际人类学界也表示,人类骨骼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数据及其推断公式需10-15年更新,进而达到刑事侦查的要求[3]。另外,地域差异、社会形态等的不同都将是对骨骼形态学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4,5]。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国人颅骨的 CT 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测量,其中部分指标显示男女性别的显著性差异。积累本研究地域的颅骨解剖形态学数据资料,并总结各指标测量数据的统计学规律,对法医学、考古学、刑事侦查、影像科学和临床3D 打印等性别鉴定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美棋;赵心悦;白芃;赵建勇;程凯亮;宋军学;李幼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脑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糖尿病脑病(Diabetes encephalopathy)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增高,增加脑血管性病变的危险,从而导致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脑萎缩[1]。但有些糖尿病脑病早期病变的患者在无明确的脑血管并发症时已出现认知功能领域的轻度损害,如何发现糖尿病对脑部的早期损害,做好预防非常重要。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因素,是一种能反映活体人脑功能状态的技术,比常规影像检查可以更早发现脑部病变[2]。本研究通过采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脑内代谢物质进行定量测量,探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晶;朱美花;张恩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多项肾功能指标联检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 C(Cys-C)、a1-微球蛋白(a1-M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多项肾功能联检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高血压(A 组)58例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B 组)组53例以及55例健康体检者(C 组)的血清样本在东芝 TBA-200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多项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与肾功能传统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上述指标在三组间和多项指标联检 A 组、B 组间的差异。结果Cys-C、a1-MG 和β2-MG 分别与 SCre 和 SUrea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85,0.716,0.599,0.615,0.735,0.699,P <0.05)。B 组检测 Cys-C、a1-MG 和β2-MG 水平均显著高于 A 组和 C 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其他指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中三项指标联检的阳性检出率(83.02%)明显高于任意单一指标的阳性检出率(49.06%,45.28%,37.74%)和 A 组联检(1.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单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与多项联检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ys-C、a1-MG 和β2-MG 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检测指标,联检能较早地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程度,为临床医生对其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郭长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RA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与关节炎症损伤的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一种系统性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类患者多个关节表现为慢性侵蚀性滑膜炎,全球约有百分之一的人受到该种疾病的影响[1]。RA 患者 T 细胞对滑膜出现浸润现象,导致其滑膜增生严重,进而使其软骨以及骨质受到损害,细胞因子在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2]。我们研究了 RA 患者关节液中 IL-17A 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与关节炎症损伤之间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桂发;邓流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老年患者胸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术后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是肺癌和食管癌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1]。因此,如何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强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和治疗。对于为预防血栓形成性心脑血管事件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推荐至少在术前7天内停用阿司匹林。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2]和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3]。本文通过对110例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肺癌和食道癌患者术后观察,研究阿司匹林对老年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徐学敏;刘伟;陈曦;何建斌;姚立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